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全面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战略部署的重要一年,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全市卫生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省、市卫生工作会议的部署要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突破年”活动为主线,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提升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改善服务,不断提高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加大便民惠民工作力度,加快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开启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的新征程。
按照我市卫生“十二五”发展规划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把握“一个主基调”、强化“两项支撑”、突出“三个着力”,实现“十大目标”。
一个主基调: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卫生”工作目标,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为重点,提升卫生服务能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为落实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目标任务提供良好环境。
两项支撑:一是要强化人才支撑,创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加快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要强化服务支撑,转变服务模式,把服务对象满意不满意作为首要标准。
三个着力:着力完善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着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十项目标任务:
一是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
二是全面推进市人民医院公立医院改革进程;
三是推进市二院、城东卫生院合并移址新建工程;
四是推进卫生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
五是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按病种付费;
六是全面改善医疗服务,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升诊疗水平。
七是完善卫生人才培养管理机制;
八是加快重点专科创建步伐,积极争创省、市级重点专科。
九是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国家级周期复审确认;
十是加强能力作风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围绕十大工作目标,重点采取以下工作措施:
一是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综合改革。“十二五”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由创新机制转向巩固完善。抓住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有利时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进行一次“回头看”,推动改革措施的深化完善。强化基本药物临床应用培训,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监测评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大对均次费用等核心指标的监测,强化绩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二是探索运行机制,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程。在市人民医院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改革医疗保障支付方式,重点推行单病种付费。在临床路径管理的基础上,选择10个以上病种实施单病种付费改革。组建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为核心,以技术、管理为纽带,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中心)卫生院辐射的医疗集团。探索建立公立医院法人治理机构。完善便民服务举措,使患者和群众服务满意度稳定在90%以上。
三是优化卫生医疗资源,加快医院基础建设。按照《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优化区域卫生资源,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在2011年的基础上,开工建设市二院、城东卫生院合并移址新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部分工程主体封顶。水北中心卫生院和朱林卫生院移址新建工程力争年内投入使用。
四是巩固农民健康工程,推动农村卫生工作。新农合参保率继续保持100%,人均筹资标准达到310元,各级财政补助不低于240元,患者住院费用政策补偿比达到75%左右,实际补偿比达到50%以上,基金结余率控制在10%之内。积极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进门诊总额预付,住院按病种付费、按床日付费等支付方式,切实发挥医保对医疗行为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全面落实农村重大疾病的保障,提高受益率。统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服务标准、工作流程和财务科目设置。重点强化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及慢性病、重性精神病和老年人群的服务管理。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进乡村卫生机构“十统一”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组建健康管理服务团队,深入村户开展巡回医疗,逐步推广家庭医生责任制。年内尧塘中心卫生院积极创建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
五是大力开展爱国卫生,确保国家卫生城市周期复审通过。全面完成省级卫生村创建工作,年内新创省级卫生村5个,确保2007年命名的常州市、省级卫生村分别通过市级、省级复审确认。启动儒林镇国家卫生镇创建工作,年底完成常州市级考核。新增无害化卫生户厕600户。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检测覆盖率100%,水质卫生合格率达94%。组织开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年内“灭鼠、灭蟑”先进城市确保通过省级复查确认,确保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周期复审。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启动“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江苏省示范市创建活动。新创1家江苏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
六是发挥公共卫生职能,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认真做好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传染病总发病率稳中有降。性病诊断报告准确率98%以上。巩固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成果,一类疫苗接种达标率100%。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及幼托机构的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学校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调查处置工作。加大卫生监督综合执法力度,建立健全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机制,卫生监督覆盖率达100%。全面推行“说理式执法”,卫生许可、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达到90%。加强对“五小”行业的动态监管。及时规范调查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全市餐饮单位、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农村饮用水安全水质监督检测和餐饮消费环节监督覆盖率100%。加强非法行医查处力度。开展江苏省妇幼卫生先进市创建活动。实施重大妇幼卫生项目,继续做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工作和农村妇女免费补服叶酸工作。儒林镇积极启动妇女“两癌”检查工作。加强院前急救120统一指挥调度执行力度,确保执行率100%。
七是强化医疗管理,深入开展优质医院创建。继续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为主题”的优质医院创建工作。全市二级医院积极开展预约诊疗服务。重点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二级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到80%以上,其中A类病房二级综合医院分别要达到5个。有效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专项整治,落实分级管理、监测及考核制度,有效控制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强化临床医务人员“三基三严”培训考核。继续深化平安医院创建,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进一步落实安全工作的监管责任,抓好日常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确保全年无安全事故。着重加强血液质量安全管理和无偿献血宣传,确保血液安全零事故。
八是共享卫生信息资源,推进卫生信息化进程。全面推进卫生信息化二期工程建设。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强化信息化软件开发与工作实际要求相对接。加快卫生应急、卫生监督、医疗服务监管和新农合管理区域平台建设,提高卫生信息技术保障,实现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九是加强人才专科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卫生人才培养管理机制,年内计划引进研究生10-15名。继续对首届“名医、名科”进行周期评审,认真谋划第二届“名医、名科”评选。积极开展与上级医疗机构技术交流。加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力度,乡镇卫生院新录用本科临床医师岗位培训率达100%,2009年度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省结业考试合格率100%。继续开展好市人民医院研究生学位班的临床教学工作。加强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年内争创省级中医重点临床专科1个、常州市重点临床专科1个、金坛市重点临床专科1-2个。2012年力争获市级以上科研立项8-10项,常州市科技进步奖1-2项、金坛市科技进步奖5-6项、常州市新技术引进奖1-2项。推进中医药工作,开展“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期满复核迎检工作。市中医医院确保国家级农村医疗机构特色中医专科建设顺利通过国家考核。市人民医院示范中医科建设任务完成率90%以上。年内争创省、市级乡镇卫生院示范中医科各1个。深入推动中医“青苗培养”工程,完成10名江苏省优秀中医人才培养工作。
十是创新“三好一满意”载体,开展“能力作风建设突破年”活动。坚持以“提高干部素质、提升卫生效能、优化卫生环境”为重点,围绕“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着力在提升卫生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形象上下功夫。从优化服务入手,完善服务流程,改善服务环境,公开服务信息,规范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措施,打造集诊前咨询、诊中畅通、诊后随访于一体的方便、快捷、高效的绿色诊疗通道,为患者提供全程优质温馨的服务。从医疗质量入手,完善和规范各类岗位工作制度,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的核心制度、诊疗规范、操作规程及各项工作制度督查力度。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和基础医疗质量管理,狠抓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从医德医风入手,建立健全医德医风教育、法纪教育制度,完善和落实医德医风考评机制,对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和服务行为实行动态监督。加大基层财务等重点岗位人员轮岗力度。进一步规范物资、药品、设备采购程序,加强网上药品采购和药品使用的监督。健全纠风工作长效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教育力度,狠抓“八个严禁”执行落实。从社会满意入手,认真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完善卫生行风社会评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公开监督体系,着重加强政务(院务)党务信息公开,着重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改善服务、实施便民利民惠民的措施公开,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医疗卫生机构改善服务的效果,赢得群众理解和信任。
各位领导、同志们,2012年工作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基本实现卫生现代化的蓝图已经绘就,卫生改革发展的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振奋精神,坚定信心,开拓新思路,落实新举措,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努力让群众看病就医得到更多的实惠,为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