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动荡、欧债危机和产能过剩的影响,经济运行出现了增速放缓、物价居高、外部市场萎缩等许多新情况。面对“寒冬”,市科技局将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历史机遇,大力开展“创新驱动加速年”活动,创新服务方式,服务自主创新,谋划实施“五大科技行动”,剑指市场“寒冬”。
一、县域创新体系建设行动
优化县域创新布局,着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升科技创新园区建设,把创新动力传导到乡镇、企业等各个层面,把创新部署触伸到各个环节,构筑县域创新发展增长极。
1.凝心聚力建设华罗庚科技园。按照“培育高科技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发展高端服务业”的目标,将华罗庚科技园建成集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为一体的综合型科技园区。借助数学泰斗华罗庚的名人效应,通过推介会、洽谈会、联谊会等平台,积极打造华科园品牌。对先期入园的企业,在重大成果转化、重大项目招商、重大科技专项、技术创新专项、科技经费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引导创新资源向华科园集聚。
2.提升科技创业园。加强金坛创业服务中心、红太阳科技园的建设和运营。在建成江苏省留学生创业园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科技型企业、科研机构、风险投资和中介服务机构,使创业中心成为我市高科技企业成长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摇篮。积极推动政府、企业、社会建设标准厂房,扩展孵化器面积。
3.全面培育企业研发平台。依托产学研合作,合力推进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加快建设江苏(亿晶)光伏工程研究院、华盛天龙“硅材料加工设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金昇-埃马克全球高端装备德国研发中心。积极推动省内外高校与盘固水泥、磁源动力、金土木等企业产学研合作。
二、创新型产业壮大行动
把经济转型升级作为重大战略任务,促进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紧密结合,加快构建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
1.继续打造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光伏产业。继续推进亿晶500MW多晶硅垂直一体化项目,重点推进华盛天龙的各类各级晶体生长炉建设,重点引进生产光伏控制器、逆变器、蓄电池组等项目,依托正晖、嘉霖等灯具企业,将太阳能电池与照明应用领域对接融合,依托通鑫等企业,自主研发废料浆中的切削液再生技术,大力支持斯威克EVA、海优威背板新材料的研发和项目建设,提升光伏组件封装材料的性能,占领光伏行业的技术高地,推进亿晶、正兴、利步瑞等一批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建设和运营,从而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光伏产业链。
2.重点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集聚发展新材料产业,形成以核电用管、高精度内螺纹钢管、切割钢丝、光伏银浆等新材料项目为代表的产品群。发挥常宝普莱森、沃尔核材两家上市公司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兴荣兆邦公司“薄铜板带”研发,六九新材料“高纯度钛吨级制备技术”研发,推进斯开龙新材料、PTR新材料、真空绝热板等新材料生产基地建设。依托科技创新,重点跟踪推进EVA、减反射玻璃、蓝宝石基材、改性材料、辐照材料、稀土材料、特种电缆等科技项目,切实做强做大“中国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
3.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随着美国英格索兰、新加坡隆英机械、瑞士欧瑞康纺机等相继落户,金昇实业、帝目设备等积极发展,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初具集聚效应。切实做好埃马克(中国)公司的建设,推动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LED制造流程中最核心装备——外延片生长设备(MOCVD)的研制开发,尽早投放市场。加强小型柴油机产业基地建设,从低成本优势转向技术优势,重点培育二代小型单缸柴油机企业,集聚形成完整的零配件配套生产体系。
4.积极培育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金远药业“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产业化,推动健尔康“广谱快速杀菌止血纳米医用敷料”大规模生产,占据国内外医用敷料高端市场。加快康泰生物、维尔生物等生物试剂的开发生产。加快化工企业的转型升级,以现代生物技术引领改造传统化工企业,激素研究所回归开发生物产品,康美化工转产国家级项目“生物稀丙醇酮”。
5.着力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以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为目标,切实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加强农业创新创业载体建设,重点推进长荡湖现代高效河蟹产业园区内水产品交易市场、新品种新技术展示区、渔业博览馆、环境在线监测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园区功能;加快上阮现代高效经济林果产业精品园建设,建设玻璃智能温室,大棚温室,发展芦笋栽培;落实好国家茶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项目,推进江苏省茶叶科技园建设,为茶叶增产、茶农增收提供技术支撑。以省农业科技型企业、省科技型农业专业技术合作社为典型,全力推动高效农业规模化。
三、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
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研究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构建以创新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初创科技企业、民营科技企业为骨干的企业创新梯队。
一是瞄准世界一流水平,采取“一企一策”的方式,着力培育亿晶光电、华盛天龙、金昇埃马克等具有较大规模优势、较强创新实力、具备领导地区行业发展潜质的创新领军企业,充分发挥这些龙头骨干企业创新的主导作用,形成分工协作、优势互补的产业创新链和创新企业群落,体现高水平的创新引领效应,带动全市企业创新。
二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的评选标准,在我市五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中遴选成长型企业进行先期培育,重点指导,鼓励和支持这些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尽快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创新成果,在现有36家的基础上,大幅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
三是重点支持项目、人才等资源集聚的初创型科技企业,培育面广量大的民营科技企业。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企业现有研发机构软硬件设施和研发水平,全面提高全市企业创新能力。
四、创新型人才集聚行动
以科技项目为载体,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团队以及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打造创新人才集聚高地。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金沙英才计划”,落实引进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引进高科技创新型人才,吸引海外留学人员来金坛创业发展,促进“智力回归”。
二是加大人才培育力度,以提高项目研发能力和应用水平为方向,以重大项目凝聚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形成科技创新团队为重点,将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和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施展才干创造条件。
三是加强与大院名校的科技和人才合作,共建创新载体,团队式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引进院士和学科带头人。加快金坛光伏产业园区、省级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基地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增强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五、体制机制创新行动
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科技创新。
1.深化产学研结合。巩固、加强与中科院、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常州科教城等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全方位、多渠道开展企业与高校院所的互动,并依托科技镇长团的高校资源,拓展一批新的战略合作关系,让企业与高校走得更近、更紧。重点建立一批校企联盟、校地联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引进大园大学大所在我市设立技术成果转移中心,促使企业研发前移,科研院所科研下移,推动企业和园区更多介入区域高端技术研发。
2.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制定新一轮《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完善专利奖励制度,加大对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扶持、奖励力度;重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企业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培养技术型、管理型知识产权人才;强化与工商、文化、公安的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工作,推进司法保护工作联系点的建设和运行,做到知识产权的行政、司法双保护。
3.创建科技金融体系。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科技开发、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发展与金融产业的融合,健全企业、银行、证券、创投、小贷、保险、政府共同参与科技投融资信息交流沟通机制,下大力气突破科技与金融结合中的瓶颈制约,从加大科技金融财政投入、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完善科技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改进科技信贷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科技与金融合作新模式,帮助企业寻求科技金融支持,推进科技金融对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的扶持,初步建立起适应我市科技创新要求的科技金融体系,实现政府、银行、创新型企业的三方共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