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服务理念,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做好重大气象灾害服务
组织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是我局主要工作职责之一。今年在应对暴雨等重大灾害性天气方面,我局做了一定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1、暴雨预报服务
2012年汛期,我市共出现2次暴雨或大暴雨,分别是6月26日(110.9毫米),7月13日至14日的69.4毫米)
6月26日的大暴雨天气,造成短时间农田积水,和小面积城市内涝,7月上旬我市多雷阵雨天气,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多三成,11日起我市连续降雨,全市河湖库水位持续上涨,13日开始强降水导致14日上午8时丹金溧漕河金坛站水位4.60m,达到设防水位,22时10分金坛站最高水位4.98m,临近5.0m的警戒水位;王母观站21时05分最高水位4.61m,达到警戒水位。从7月11日开始陆续有部分小水库开始溢洪,重点塘坝除高庄水库外都已基本蓄满。库容较大的小(一)型以上水库水位普遍不高,离汛限水位还有较大距离。随着丹金溧漕河水位不断上涨,沿河圩区圩口闸按照调度规程纷纷关闸排涝。城区下坵河枢纽从14日上午10时50分2台机组开机预降城南内河水位。
另据调查,我市没有因暴雨发生的灾害事故。
2、连阴雨:3月上、中旬出现两段连续阴雨天气,分别在1-5日和15-20日,中旬出现较强冷空气影响。多阴雨、少日照导致越冬作物生长缓慢,生育期延迟较常年推迟一周左右。5月8-9、13-14、18-19日的降水过程,期间风力也较大,导致全市部分田块小麦有倒伏现象。
3、应急响应
常州市气象局13日14时37分发出重大天气一级值班指令后,我局立即响应,局领导和气象台全体人员全部到位,作出一级值班工作安排,做到24小时都有领导带班,全体预报员在岗,密切关注雨带移动和雨量收集,全力做好观测、预报和预警服务等工作。
4、预报预警
我局于7月12日下午发布暴雨警报,13日继续发布暴雨警报,13日01时00分发布雷电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金坛大部分地区将可能发生雷电活动,并可能伴有雷雨大风、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实况:1时30分本站出现雷雨天气,预警提前30分钟发布。13日12时00分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指出受强降雨云带东移的影响,预计未来6小时内我市部分地区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实况:至13日18时,金坛部分自动站降雨量达50mm以上,预警提前量6个小时。
5、气象服务
⑴ 公众气象服务。预警信息通过显示屏、大喇叭、短信平台、触摸屏等发布给气象信息员、各部门领导、各镇农服站及各农户,预警短信6条,接收总人次6000人次以上。
⑵ 决策气象服务。我台于7月11日16时发布2012年第9期天气公报:未来一周我市多强降水过程,并强调13~14日我市将有大到暴雨,提醒加强对短时强降水、强雷电、雷雨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防范和防范强降水可能造成的城市内涝和农田积涝。13日16时、14日8时、14日16时连续发布三期气象信息专报,通报我市的降雨情况及未来天气变化,并送呈市领导以及防汛防旱等相关部门领导,方书记和陈副市长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各部门相关人员到位,根据气象局的材料做好防汛、防涝准备,确保不发生责任性安全事故。
6、服务效果
⑴ 预警信息效果,预警信息发出后,农林部门组织广大农户广泛开沟疏通沟渠,最大程度地防范和避免了农田大面积积涝灾害的发生,水利部门根据我们的预警信息按照调度规程纷纷关闸排涝。
⑵ 决策服务效果方面,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视察受灾情况,安排部门做好防城市内涝、水库泄洪、雨天交通安全等工作。
二、依托层级公共服务体系
为了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除制定《金坛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外,我局今年围绕“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服务理念,积极打造“市-镇-村”层级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从软件、硬件两方面着手,做好突发事件应对的准备工作。
目前,我市已经建成了由1个国家气象站、15个自动气象站(其中6个雨温站、7个四要素或以上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2个),1个土壤水份观测站、1个移动气象站组成的气象灾害监测网;组成了由气象兴农网、电子显示屏、96121、气象预警信息短信发布平台及电视、广播组成的气象信息发布系统;建成卫星通讯、数字专线、省市县高速气象通讯网;省市县视频会商系统、气象卫星综合应用系统和江苏省气象信息共享平台投入运用,有效提高了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
在决策服务方面,完善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除了做好常规服务外,重新制定服务流程,提升基层业务团体整体素养。成立了金坛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各镇(区)明确了气象工作分管领导,落实了责任制,所有镇(区)都建立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预案,成立了223名气象信息员组成的信息发布、灾情收集上报、气象科普宣传队伍,成立了由水利、农业等部门专家组成的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专家队伍,气象灾害社会化管理水平和全社会主动防灾意识得到明显提升。依托气象灾害业务平台和气象信息分发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了政府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可转发和传递上级发布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实现统一业务、统一服务、统一管理。逢突发性、灾害性、转折性天气时,向分管市领导、相关部门领导编发气象提醒短信,提供跟进短信服务。
在气象为农服务方面,我局响应政府“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号召,深化公共气象服务的中间层次,深入了解镇、村级层面气象服务需求,寻找服务切入点,制定了《2012年“三农”气象服务周年方案》、《金坛市气象局决策气象服务周年方案》,通过拓宽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完善基层决策气象服务、提供全面的农业气象服务、为金坛农业、水产养殖等高效示范基地提供特色气象服务等方面着手,全力打为农气象服务示范市。
三、参加突发事件应急联动
1月31日下午和4月13日晚19点,我局参加了中盐常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发生液氯泄露事故和金坛港华燃气有限公司金东高中压站发生天然气泄露事故的应急联动。接警后,工作人员迅速出警,赶到事故发生地点,立即展开现场气象监测工作。两分钟内测得当时的风向、风速、温度和湿度等气象信息,立即报告现场指挥人员,并通过手机短信方式发送给相关部门负责人。整个应急救灾过程都进行不间断气象监测。快速、高效的气象应急联动向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及媒体展现了金坛气象高科技形象和良好的业务素养,为应对突发事件打下了基础。
同时,我局还针对汛期突发事件频发的特点,定期对应急用电、业务设备应急等进行系统演练为应急气象服务做好准备。
四、经验和薄弱环节
回顾近年来我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主要经验有:
一是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不断发展的重要前提。
二是有关部门配合,全民广泛参与,是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可靠保证。
三是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统筹安排,是减灾工作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
四是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的作用,是推动减灾工作的强大动力。
五是加强法制建设,是减灾事业顺利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是现有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平台还不完善。农村雷电监测、高速公路大雾等的监测能力不足。各部门与气象灾害防御相关的信息尚未做到实时共享,突发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预警能力较低。预警信息发布尚未做到全天候、无缝隙和全覆盖。
二是防灾减灾工程体系达不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重大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仍显不足。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作还没有全面落实,一些建(构)筑物缺乏必要的抵御重大气象灾害的装置和设施。气象与特色农业生产及其病虫害发生规律之间的关系研究还不充分,缺少防范不利气象条件造成的农业次生灾害的措施。
三是基层和公众气象灾害主动防御能力不足。重大气象灾害应急能力较弱,社会防灾减灾意识不强,相关法规还不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有关常识的宣传还不够,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是尚未完全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保障的公共气象业务工作体系与气象防灾减灾体系。
四、关于下半年突发事件发生趋势和工作设想
发生趋势
预计今年下半年气候为中等年景,局地强雷暴、雷雨大风、突发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发生的频次仍较高,局部内涝仍可能发生,需做好防御极端事件发生的应急准备工作。另外,今年我市将可能受2个左右热带气旋影响,要防御强台风带来的暴雨洪涝和大风灾害。
工作设想:1、贯彻落实国办发(2011)3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意见》、苏政办发(2011)131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2011)156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组织村干部和有经验的相关人员组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接收和传达气象预警信息,收集并向相关方面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做好台风、强降雨、大风、沙尘暴、冰雹、雷电等极端天气防范的科普知识宣传工作。
2、从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等基本职能出发,继续深化“三农”气象服务体系,由点及面,突出“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应急保障服务、气象信息服务、专业气象服务”多功能服务,不断增强影响本地的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提高预测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预报水平,积极推进气候、生态、环境气象研究和服务工作等一系列的措施,有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以及气候变化的能力。
3、按照《气象法》、《气象条例》、《金坛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金坛市气象灾害防御规划》、《金坛市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工作认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软硬件建设,联合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应急准备工作认证,增强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尽最大可能降低灾害对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