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常州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一系列指示精神,以遏止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为目标,以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为载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全监管监察队伍“三项建设”,促进了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一、充分认识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把握
金坛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认真执行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专题听取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制定下发有关政策文件,着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成员会议,对重点工作实行全程督导;市安监局每月召开一次安技员工作例会,部署各项具体措施。此外,我市还不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对安全生产重点时段、关键环节的突出问题及时加以协调解决。二是建立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一岗双责”的要求,逐级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把省、常州市下达的安全任务和事故控制指标细化、量化,逐一分解到各镇(区)和有关部门,再由他们分解到所属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使各签状单位既有较具体的工作任务,又有完成任务的量化标准和时限。2011年,我市共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327份,发放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2358份,人人有指标、人人有责任,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安全工作责任网络和制约机制。三是统筹安排全年工作计划。年初即组织召开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制定下发年度工作意见、执法计划及相关文件。市安监局将全市351家高危行业重点企业列入2011年度安全生产监察计划,分配到每个业务科室和监察中队。重大节日或重要活动期间,市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分组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对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力营造安全发展氛围。四是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考核力度。在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全市农村综合经济考核、实行“一岗双责制”和“一票否决制”的基础上,2011年,我市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辟出专项资金,出台《金坛市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考核办法》,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专项考核,对考核优秀的镇(区)、部门实行专项奖励。
二、着眼于建立和完善安全监管工作长效机制,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根据全国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省、常州市专项整治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把专项整治作为贯穿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过程的长期任务,连续下发了《金坛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各牵头部门的责任,通过联合执法、挂牌督办、定期通报、媒体曝光等形式,多措并举,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
认真开展化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根据《全省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制定下发了《金坛市深入开展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及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工作(2011-2013年)实施意见》、《金坛市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及化工行业转型升级(2011-2013年)扶持奖励政策》等文件,对全市34家化工企业实施关停。督促被关停企业制定设备拆除方案,聘请化工专家参与指导,由具备专业资质的队伍组织实施,并在拆除过程中加强监管,确保了34家企业在设备拆除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对其他化工企业,在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许可、高危工艺自动化改造、防爆和防静电措施等方面加强监管,确保企业平安。认真吸取“10.16”常州波源化工有限公司氯气泄漏事故的教训,我市迅速行动,分三个组对全市15家涉氯企业从基础台账到现场管理进行了全面排查,确保万无一失。
认真开展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市中平铸造有限公司召开常州市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现场会,针对全市数十家小型翻砂铸造企业普遍存在作业场所脏乱差、生产设施设备陈旧、人员素质较低、安全保障不到位等问题,我市专门制定《冶金企业安全生产告知书》、《冲天炉铸造过程安全操作规程》,并聘请冶金专家现场检查指导,督促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认真开展建筑施工安全整治。市住建局根据《2011年全省建筑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对全市在建工程的深基坑、建筑起重机械、高支模、脚手架等进行了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督促在建各方责任主体进行整改。二、三季度累计检查在建工程120个,下发检查意见书198份,其中要求局部停工18份,提出整改意见1177条。
认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今年以来,市交通运输局在交通工程施工方面重点加强对丹金溧漕河航道整治工程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以“平安工地”创建,大干“100”天劳动竞赛活动为契机,把责任落实到各施工项目部、监理部,抓好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正在施工建设的2个航道标和2个桥梁标重点督查,共发现安全隐患13起,对存在的问题立即签发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在道路运输方面,共出动稽查人员1035人次,稽查车辆5013辆次,查处违章164起。市交警部门共查处交通违法行为126011起,其中无证驾驶664起、饮酒驾驶74起、醉酒驾驶15起、超速50537起、超载2368起、超员7起。
认真开展船舶制造企业安全整治。对辖区内所有船舶制造企业开展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生产现场消防安全设施的配备、劳保防护用品的佩戴以及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当场下达《责令整改指令书》,要求造船企业加强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杜绝习惯性违章。
认真开展非煤矿山安全整治。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巩固我市非煤矿山专项整治和标准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年初,市安监会同国土深入各采石宕口,进行逐一调查摸底,研究制定了矿山周边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并于3月9日,召开了全市矿山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利用4个月时间在矿山开展周边环境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要求各宕口对照专项整治方案,逐项抓好落实。通过整治,进一步提升了我市非煤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有效防范和遏制矿山事故的发生。
认真开展人员密集场所安全整治。专门出台“清剿火患”工作方案,会同职能部门组织联合执法。从9月26日至今,共检查单位3742家次,发现火灾隐患11193处,督促整改11224处,责令“三停”14家,临时查封45家,行政拘留10人,办理一般程序案件103起。对水上餐饮行业开展火患清查行动,检查水上餐饮船54家,发现和整改隐患107处。
认真开展职业卫生安全监管。深入企业面对面开展服务,指导企业完善台账,按标准为职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有序开展职业危害申报,目前全市已有90家企业完成申报。
认真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全市共检查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93家、设备373台,其中重点监控设备15台,查出事故隐患112处,下发监察指令38份。开设培训班28期,培训2162人次。
三、严厉打击“三非”、“三违”等行为,建立健全执法监督监察机制
根据国家、省、常州市进一步深入开展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的要求,2011年,我市继续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活动,对安全生产不达标的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果断措施,关闭一批,取缔一批,停业一批,整改一批,排查消除了大量事故隐患,进一步巩固了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基础。一是强化重点行业监管。“6.11”常州中岳铸造厂中毒事故、“7.22”河南信阳客车燃烧事故、“7.23”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10.16”常州市波源化工有限公司液氯泄漏等事故发生后,我市迅速反应,在第一时间组织召开全市相关会议,传达上级有关要求,教育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加大监管监察工作力度,严格落实各项预防措施,突出抓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力预防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发生。11月,我市根据常州市安委会通知要求,及时下发安全生产大检查和督查方案,成立21个检查组和5个督查组,开展了历时一个月的安全大检查和督查。本月初,我市又组织召开了全市集中开展防范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专项行动工作会议,会上观看了警示教育片,通报了近期影响较大的硫化氢中毒事故,印发了专项行动通知、硫化氢中毒事故防范对策、受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指导意见、污水池清淤工程安全环保告知书等四个配套文件,再次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事故发生,让全市人民过上一个安全欢乐的春节。二是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针对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和夏、冬两季安全生产工作的实际情况,我市集中力量,加大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检查力度,突出“五个重点”,查属地管理、查关键行业、查主体责任、查教育培训、查打非治违,同时强化协作配合和应急值守,确保事故防范、劳动保护、防暑防火等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三是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把打非治违作为有效防范事故的重要手段,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落实停产整顿、从重处罚、关闭取缔、严格问责“四个一律”措施,确保关闭措施落实到现场、惩处手段落实到实际控制人。1—11月,安监部门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99家次,查出安全生产隐患1750条,发出责令整改指令书109份、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决定书3份和整改复查文书96份。同时,联合燃管处、治安大队检查非法燃气充装点9处,拘留9人。交通部门检查车辆4669辆,其中超限车辆220辆,卸载177辆、计4898.6吨。农机部门共出动农机检查人员360人次,检查农机具950台次,查获无牌无证拖拉机56台,纠正违规违章行为95起。质监部门立案查处11起,下发整改通知书38份。四是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检查的方式和方法。坚持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结合、常规检查与突击检查结合、查前辅导与查后跟踪结合,确保检查实效。推行镇(区)为主、部门牵头、专家检查的办法,充分发挥各类专家的作用,既查隐患、促整改,又强基础、防事故。今年以来,我市安委会共组织开展全市性安全生产大检查6次,检查企业1245家,查出事故隐患1658处,重大火灾隐患2处,现已全部整改到位。五是认真开展企业达标升级工作。以达标创建为抓手,督促企业健全安全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强化企业法定代表人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班组安全建设,强化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安全管理,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车间、班组和岗位,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今年以来,全市11家非煤矿山全部通过标准化达标验收,82家危化企业已有50多家落实咨询机构,并开展标准化创建的辅导。
四、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努力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
从今年我市发生的数起工矿商贸企业生产事故来看,从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在缺乏最基本的识灾、防灾能力的情况下进行违章作业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最大的隐患。为了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我市在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舆论氛围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大宣传力度。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成立了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3.29”交通安全宣传周、企业“安康杯”竞赛、“全国安全生产月”、“119”消防宣传日等大型活动中,抢前抓早,周密部署,广泛开展全市性的宣传活动。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纷纷开辟了固定的专版、专栏、专题节目,发表各类报道300多篇,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先进经验以及工作动态。在城乡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1256条,张贴宣传标语2451张,向企业和村、居委会发放安全生产挂图500余幅,发放安全生产公开信6000多张,发放安全生产规程20余种480多份,指导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11场次。二是扎实推进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落实组织机构、救援队伍、应急装备和应急物资。完善应急协调联动和快速反应机制,先后在江苏省激素研究所、港华燃气公司、中石油西气东输金坛项目部举办应急救援演练,有效提高应急救援能力。三是加大安全生产培训力度。强化高危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培训,“三项岗位”、班组长和农民工培训任务全部完成,做到培训内容规范化、培训方式多样化、培训手段现代化、培训管理信息化。今年累计举办各类培训128期15435人次,其中下基层开展班组长培训16期1206人次。四是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第10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举办大型广场安全生产咨询服务。编印一万份安全生产惠民手册,编发安全生产公益短信,送安全电影和事故案例图片展览进社区、进村居。举办“安康杯”竞赛和电工、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大赛。深入江苏卿卿针织服装有限公司,为企业员工送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读本、安全常识、进城务工须知等书籍和资料200余册。
五、深入开展“重心再下移”主题活动,进一步优化安全服务,提高服务效能。
结合“创先争优”、“转型升级年”、“能力作风建设深化年”等活动,开展“重心再下移、百人进千企”主题活动,优化安全服务,提高服务效能。服务重点工程,对全市重点工程(项目)建立联络员制度,在安全生产许可、“三同时”备案审查、现场安全监管等相关事项上,做到提前介入,专人跟踪,全程服务。服务重点企业,对规模骨干企业、高危行业、新兴产业建立挂钩工作小组,宣讲安全法规、政策文件、制度规程等,指导和帮助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服务重点行业,充分利用安全生产信息平台,完善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烟花爆竹等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数据库建设,建立“一企一档”,做好重大危险源数据监控联网,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今年以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安全生产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的投入与生产经营的发展速度不成比例;二是部分职工安全素质不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事故隐患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还不完善,相关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2012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着眼安全生产全局,重点围绕五方面全面开展工作:
1、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督促企业全面落实主体合法、安全投入、隐患治理、应急管理、事故处理、教育培训等方面的职责和责任,提高全员素质,确保长治久安。
2、深入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重点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消防安全、建设施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为主的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推动安全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3、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万人强化培训”活动。对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实行分级、分类、分层培训,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意识和全民安全法治意识。
4、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长效管理工作。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达标和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分行业、分领域逐步完成,努力提升企业本质安全。
5、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深入排查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对逾期不整改的企业,坚决给予行政处罚。对各类伤亡事故,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严肃查处。
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面对当前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市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常州市各项部署和要求,夯实基础,标本兼治,把普及安全文化、深化专项整治与强化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