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卫健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关于下发《金坛市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的通知
索引号 33899166-5/2011-00041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 体裁分类 通知 组配分类 医疗卫生 卫健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坛卫〔2011〕44号 发布机构 卫计局
生成日期 2011-04-15 公开日期 2011-06-13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关于下发《金坛市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的通知
 
关于下发《金坛市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的通知
坛卫〔2011〕44号

  为进一步加强2011年度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根据常州市卫生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金坛市2010年霍乱防治工作计划》,现下发各地,希望认真学习,组织实施,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2011年4月1日~10月31日开设肠道门诊。

  二、按《江苏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各级医疗机构肠道门诊工作。

  附件:金坛市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

  二○一一年四月十五日

    

  金坛市2011年霍乱防制工作计划

   

  一、背景分析

  江苏省是霍乱的老疫区,1961年开始的霍乱第七次世界大流行于1962年波及我省。40多年来,疫情时起时落,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曾出现过年发病率达10/10万以上的高强度流行,9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反复。2010年我省继邻近省份部分地区发生O1群小川型暴发流行后,在我省多个地区发生疫情,其中淮安楚州区发生了近几年来规模最大的暴发疫情以及宿迁泗阳地区发生了范围较广的流行。

  近几年,我市霍乱的发病率一直被控制在较低水平。1998年8月13日,儒林镇湖头村发生一例小川型霍乱。1999年8月2日,指前镇芦溪村发生一例小川型霍乱。2000年8月16日,尧塘镇兴隆村发生一例O139霍乱。2006年2月9日,金城镇花桥村委龚家村发生一例O139霍乱。2007年7月3日金城镇黄庄村发生一例O139霍乱。未发生霍乱死亡病例,未出现二代病例。我市2008年、2009、2010年连续3年无霍乱病例报告。

  二、主要问题

  当前,在霍乱的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市霍乱发病率一直被控制在较低水平,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异常多变,洪涝灾害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及流动人口大幅度增加,部分农村地区卫生条件较差,卫生意识还较为落后,特别是学校等集体单位饮食管理、卤菜食品卫生管理、饮水卫生等尚未得到有效的保障等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市部分地区仍可能存在暴发的危险。

  同时全市各地霍乱防制工作开展不平衡,尤其是部分单位肠道门诊如同虚设;同时少数地方存在对腹泻病人不登记或漏登,不采样或先治疗后采样,重治轻防;外环境监测重视不够,监测范围较小,对外环境样本采集、检测不够规范,导致实验室检测阳性率较低。

  三、目标

  我市霍乱的控制目标是: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市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四、对策措施

  霍乱防制是全市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必须以健康教育、业务培训为先导,以《传染病防治法》为武器,切实加强疫情监测、疫点疫区处理和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全面落实各项综合性防制措施。

  (一) 流行期前对策措施

  流行期前,制订本地区的霍乱防制工作计划,并认真做好思想、组织、培训、药械和经费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以及疫情监测工作。

  1、制订计划,完善方案

  根据全市霍乱防制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疫情发生特点和规律,科学分析2010年疫情趋势,提出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霍乱控制目标,并制订霍乱防制计划或方案,进一步完善霍乱应急处置预案。

  2、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强化业务培训

  针对不同对象举办各类培训班。根据疫情形势、防制对策以及有关业务工作要求,对卫生行政领导和管理人员、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实验室检测人员和临床医护人员等进行专项培训。培训应侧重在提高防制工作的质量上,一方面对防制工作方案本身进行培训,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各方面工作要求,以统一思想认识;二是加强对具体业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整体防制水平。

  3、健全组织

  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应成立霍乱防治领导小组、病人抢救治疗小组、疫点疫区处理小组等,其组成人员必须熟悉业务,较强的责任心,以适应迅速抢救病人和扑灭疫情的需要。

  4、药械准备

  各医疗卫生单位均应根据疫情预测和防制工作的实际需要,购置足量的消杀药品,配备必要的抢救治疗药械,包括饮水消毒药物、污物排泄物消毒药物、快速灭蝇灭蛆药物、必要的抢救治疗药品、器械和病床等。

  5、开设肠道门诊

  各级医疗机构应在每年4月-10月开设肠道门诊,局部单位根据防治形势可提前开设或延迟关闭。应严格按照江苏省卫生厅印发的《江苏省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设置规范(试行)》(苏卫医【2010102号)的有关要求开设肠道门诊,认真做好腹泻病人的登记、采样、调查处理、消毒以及疫情报告和信息汇总等工作,卫生部门加强对肠道门诊设置的技术指导和督导工作。

  6、开展外环境监测

  依据全市霍乱流行形势,在流行期前和流行期内选择有代表性的点,积极开展水、海(水)产品及食品监测工作,以及时发现疫情线索。全年至少检测50份外环境标本(水体8份,海(水)产品(包括甲鱼、甲壳类、贝类、蛙类)32份(整体标本8份,涂抹标本24份),食品10份。认真做好外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工作,参与实验室检测任务。

  (1)外环境水体监测

  环境水体包括淡水、水产品码头、医院污水排放口、下水道排放口、肉联加工的出厂水、与人群生活关系密切的河流、池塘、湖泊、水井以及乡镇自来水厂源水等。

  (2)食品监测

  监测重点包括市售海(水)产品以及生冷、卤制食品。

  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监测工作量。外环境水体及食品监测的细菌分离培养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完成,分离菌株应及时逐级上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对上送菌株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填写“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登记表”(表5)。每月将监测结果整理录入“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统计月报汇总表”(表6),每月3日前上报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7、免疫接种

  在霍乱多发地区、特殊职业人群中,可适时开展口服霍乱菌苗的推广和接种工作。

  (二) 流行早期对策措施

  1、广泛开展健康教育

  在霍乱流行季节到来之际,各单位要与新闻媒体密切配合,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肠道传染病防制知识,做到“高密度、大容量、广覆盖、多反复”,并要突出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生食海产品、饭前便后洗手和有泻早治、无病早防以及流行期不举办大型婚丧喜事聚餐等内容,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2、强化疫情监测

  (1)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

  各级医疗机构应采取预诊办法,保证腹泻病人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以减少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腹泻病门诊医生对所有就诊的腹泻病人要进行专册登记(表2:腹泻门诊病人登记表),并对疑似病人、重点人群中的腹泻病人(包括饮服行业、流动人口及从疫区来的腹泻病人)采集粪便或/和呕吐物等标本采样送检;送检数应不少于腹泻病人总数的10%、年终总人口数的1‰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每旬向常州市疾控中心报告腹泻病人登记、病原检索情况(表3: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

  检索要求:各医院采集的腹泻病人粪便或/和呕吐物一律用碱性蛋白胨水保存,并及时送抵相应的实验室检验或采用金标法作初筛。金标法初筛阳性标本进一步做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的细菌经疾控中心鉴定确认后方可确诊为霍乱病人。初筛阴性标本不再作常规细菌培养,但初筛数统计上报。对疑似病人(无痛性水样便或米泔水样便)在进行金标筛检同时,必须做常规细菌培养。所有病人便样要同时进行O1群和O139的病原检测。对临床症状典型和/或金标筛检阳性的,初次细菌培养阴性时需进行二次及其以上的增菌培养。

  (2)霍乱疫情处置

  ① 疫情报告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霍乱确诊病例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应在诊断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相应单位送(寄)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确诊病例必须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确认和报告,当发现霍乱确诊病例1例及以上时,同时按有关疫情报告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接到辖区内霍乱病例报告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发生地点、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了解病例特征、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信息,询问对可能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以便进一步检查。在以最快方式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同时,应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包括对病例(或带菌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部署和落实各项预防控制措施等。

  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如涉及跨辖区的病例或密切接触者时,要立即按有关规定发出协查通报,进行跟踪调查,相互紧密配合做好后续处理工作。

  ② 疫情处理

  霍乱疫情处理要从疑似病人抓起,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一旦发现临床症状典型的疑似病人,在组织力量全力抢救治疗的同时,要迅速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卫生部门应立即按确诊病人进行处理,按有关规定进行报告并迅速成立现场处理组,明确流行病学调查组、实验室检测组、医疗救治组和后勤保障等职责,制定现场调查处置方案,落实各项调查处理措施。及时划定疫点、疫区;严格隔离治疗传染源,重症病人在就地抢救治疗的同时,报请上级医疗机构会诊,力争霍乱病人就诊后不发生死亡;认真做好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表11-1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表、表11-2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表);及时追踪调查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表10密切接触者登记表),对疫点内相关人员采样并填写“疫点内相关人员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除按上述要求开展抢救治疗以及疫点处理外,还应对疫区内人群进行适当的卫生管理,迅速组织人员以镇为单位(重点是疫点周围的若干村)开展为期1周的腹泻病人主动查治工作,及时发现病人、及时调查处理;开展具有针对性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加强饮用水、饮食卫生、粪便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等。

  同时,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提示的线索,积极开展传染源追溯和外环境检索工作,外环境和食品检测阳性标本填写“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将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和及食品检测内容和结果整理录入“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

  疫情解除后,应继续做好卫生宣传教育,“三管一灭”以及重点人群的检索、外环境监测工作,及时总结经验,对防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

  县(区)范围内的首例或局部暴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应到现场组织指挥疫情处理工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派人参加辖区内首例病人的调查处理。

  3、加强流动人口卫生管理

  流动人口是霍乱的高发人群,同时也是造成霍乱疫情扩散的主要因素,必须加强卫生管理。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卫生管理机制,改善流动人口聚集地、居住地的卫生条件;招用流动人口较多的单位、工程工地和船只集中的港口、码头、船闸等场所,应健全卫生设施,改善饮水饮食卫生条件,并指派专职或兼职卫生员,以及早发现和治疗腹泻病人。

  4、强化法制观念,加强饮水饮食卫生管理,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要依法强化集中式供水的卫生管理,尤其要强化对乡(镇)自来水厂和自备供水系统的监督监测,保证供给安全卫生的饮用水,分散式给水应落实饮水消毒措施。强化食品卫生管理,尤其要加强个体饮食摊点的食品卫生管理。各地要做好民间厨师的培训和管理;要落实禁止生食海产品的措施,严防霍乱食源型传播和食物中毒的发生。

  要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减少蚊蝇孳生,尤其要加强农村的管粪改厕,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的污水处理,减少对水源的污染。同时要密切注意灾害性气候的预报,提前做好有关抗灾防病工作的应急准备。

  (三)流行高峰期对策措施

  1、强化控制措施,全力扑灭疫情

  流行高峰期要集中力量,抓好病人及疑似病人的抢救治疗,力保不发生死亡病例;要强化疫点疫区处理的各项措施,以及时扑灭疫情,减少续发病例的发生。

  疫点内要认真开展随时和终末消毒,病人应就近隔离治疗,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和疫点内人群给予服药消菌治疗。疫区内要大力开展以“三管一灭”为重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广泛深入地进行卫生宣传,教育群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把好“病从口入”关。卫生部门要组织医务人员分片包干,主动上门调查和治疗腹泻病人,力争将病人治愈在到腹泻病门诊就治之前。

  2、加强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

  对于疫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市疾控中心要协助当地做好病人的抢救治疗和扑灭疫情工作,查明传播途径和流行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防制措施,有效控制疫情扩散蔓延。

  3、进一步强化饮水饮食卫生管理,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

  在流行高峰季节,要进一步强化对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和管理,在高发地区要开展饮用水消毒,加大餐饮卫生监督力度,增加监测频次,以控制水型和食源型暴发疫情的发生。对于不执行有关规定,造成水型或食源型霍乱暴发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要严肃依法查处。

  (四)暴发疫情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以及《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级别的要求进行报告。

  在暴发疫情调查处理过程中应全面登记暴露人群,尽快采样并随后进行服药消菌治疗。开展传染源追溯调查,对可疑食物或水源应尽可能采样检测,同时加强主动搜索。对所有病例和带菌者进行个案调查并录入个案数据库,在上报疫情总结报告时一并上报数据库。(附件1:霍乱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要点)

  暴发疫情处理结束后,要及时收集、整理、统计、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详细报告,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疫情概况、首发病例或指示病例的描述、流行基本特征、暴发原因、实验室检测结果和病原分型、控制措施和效果评估等。在疫情控制工作结束后5天内完成结案报告。

  五、进度安排

  2011年3月-4月,制订防制工作计划、召开防制工作会议和开展业务培训;4月中、下旬市疾控中心对腹泻病门诊运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流行期内全力以赴控制和扑灭发现的霍乱疫情,并不定期检查;2012年12月上旬完成并上报全年霍乱资料和工作总结。

  六、成效评估

  根据防制工作目标及工作要求,对全年霍乱防制工作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指标:

  (一)实现霍乱控制目标

  实现“三不”目标,即不发生霍乱死亡病例,不出现疫情扩散导致的二代病例,不发生中、高强度流行;力争将全市霍乱的年发病率控制在1/10万以下。

  (二)落实霍乱防制对策措施,主要考核指标包括:

  1、加强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

  2、流行期前的准备:业务培训;相关设备、器材、药品充足。

  3、腹泻病门诊:各级各类机构开设的腹泻病门诊应布局合理,符合消毒隔离要求;及时开诊,登记报告及时、准确;检索标本数大于登记数的10%、总人口数的1‰;能及时发现和成功抢救治疗病人。

  4、疫情调查和处理:疫情报告及时、准确、规范,及时率100%;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及时、准确;疫情处理从疑似病人抓起,现场处理各部门职责明确;疫点、疫区划定明确;传染源有效隔离治疗率100%;疫点内人群和密切接触者追踪管理和实施医学观察率100%,预防服药消菌治疗率达100%;标本采集、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消杀灭方法正确,规范;在疫区内主动查治腹泻病人,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同时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疫情和处理情况;根据控制效果调整控制措施;疫情结束后及时进行资料整理、总结分析和评估。上述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做到记录完整、资料齐全、总结规范。

  6、病原检测与菌株管理:按时采集、检测标本。霍乱弧菌菌株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及《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各实验室必须设立霍乱菌株记录数据库,填写“霍乱菌株登记表”(表4),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及销毁等)。首发病例或暴发疫情的霍乱病例菌株完成分离检测后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其余菌株在5日内上送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所有菌株在上送的同时,须按要求提供菌株来源信息(表4:霍乱菌株登记表)。

  7、业务资料:有关霍乱防制工作的报表、疫情处理过程中相关报表要填写完整,按规定时限及时上报。对霍乱疫情要及时进行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结案报告,当发现新病例、病人发生严重并发症、死亡,以及病例进行诊断修正等情况下要立即进行进程报告。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表1-2)确诊后于6小时内,以传真形式上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表1-1)、疫点、疫区相关人群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7)、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表8)、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表9)、密切接触者登记表(表10)、疫点随时、终末消毒记录表(表11-1、11-2),于疫情结束后5日内上报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霍乱菌株登记表(表4)随菌株及时上报;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表3)每旬上报;开展外环境监测的县(区)每月上报;2011年12月10日前上报年度工作总结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报告。上述报告资料电子报表发送至czcdc@163.com,纸制资料加盖公章后邮寄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有关霍乱防制的原始记录准确无误,资料保存完整备查。

  8、霍乱防制工作督导检查:市疾控中心应制定霍乱防制督导检查计划。检查覆盖面不低于1/4,流行期不定期检查,全年不少于2次;4月中、下旬市疾控中心将组织督导检查,检查内容包括霍乱防制的组织实施以及肠道门诊的运转情况。

  七、附表

  表1-1  霍乱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表1-2  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

  表2  腹泻门诊病人登记表

  表3  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

  表4  霍乱菌株登记表

  表5  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登记表

  表6  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统计月报汇总表

  表7  疫点、疫区相关人群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

  表8  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

  表9  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

  表10  密切接触者登记表

  表 11-1  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

  表 11-2  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八、附件

  附件1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要点

  附件2  水系霍乱弧菌监测技术规范


  1-1  霍乱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表

  一、病人(带菌者)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市、县(区)       乡(镇、街道、农场)           

  工作(学习)单位                                                    

  二、发病与诊疗时间地点

  发病时间             日            发病地点                      

  采样时间             日            采样单位                        

  确诊时间                    时   确诊单位                        

  报告时间                    时   报告单位                        

  入院时间             日            住院单位                      

  出院时间             日            病人转归:痊愈    带菌    死亡

  隔离时间共                

  三、主要临床表现

  1.腹泻(有、无)       天,每天最多泻          次,

  粪便性状(稀便、水样、米泔水样、洗肉水样、大块粘膜),

  量(多、少),方式(里急后重、通畅、失禁、绞痛);

  2.呕吐(有、无)      天,每天最多吐           次,

  呕吐物性状(食物、水样、米泔样、血水样),量(多、少),

  方式(喷射状、恶心、先泻后吐、先吐后泻、吐泻同时);

  3.其他:发热、腹痛;

  4.失水情况:重度、中度、轻度;

  5.临床类型:重、中、轻。

  四、诊断依据

  可疑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典型                                                                    

  霍乱弧菌检验阳性           

  (血清群     、生物型     、血清型     、噬菌体-生物型    

  其它:                   

  五、疫点情况

  病人发病前后的活动场所和时间                                                     

  病人吐泻地点和时间                                                               

  吐泻物倾倒场所和时间                                                             

  污染衣、被、席等清洗地点和时间                                                   

  疫点      个,范围             人;终末消毒时间          

  疫点内人群服药时间                                人数                

  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

  病前本地乡、村、街道同样疾病的发生(有、无),时间:             日;

  病前五天内(曾、否)外出,去何地               该地(有、无)同样疾病;

  曾否在该地住宿用膳、带回水产品、其它食物                                

  病前五天内(有、无)接触过同样病人,接触时间                    日,

  接触地点                             ,方式                             

  病前五天内(有、无)外人来家,来自何地           , 该地(有、无)本病,曾否在家住宿、用膳、带回水产品、其他食物                               

  七、病前五天内饮食情况

  (有、无)饮生水,地点           ,水源类型           ,日期            

  (有、无)吃生冷食品,名称                      ,数量              

  来自何地                  ,数量(不同地点)                              

  (有、无)熟食冷吃,名称             ,数量          ,日期            

  其他可疑食品(名称、数量、来源等)              ,生、熟饮具(是、否)分开;(有、无)暴饮、暴食,同餐人数        ,发病人数      ,日期        

  病前五天内(有、无)接触阳性水源,方式(生吃食品、洗碗、漱口、游泳或            ),地点            ,水源类型            ,日期          

  八、病家卫生状况

  饮水类型(①浅井水  ②深井水  ③河水  ④塘水  ⑤沟水  ⑥自来水);

  用水类型(①浅井水  ②深井水  ③河水  ④塘水  ⑤沟水  ⑥自来水);

  饮水(是、否)消毒;用水(是、否)消毒。

  九、疫点调查小结

                                                                            

                                                                           

                                                                           

                                                                           

                                                                           

                    日  调查者:             

  填表说明

  1. 选择性项目,可在其选择项上划“Ö”;

  2. 带菌者调查可使用此表格填写有关项目。


  1-2  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

  1.基本信息

  发病(1)、订正(2)、出院(3、死亡(4)                                       □

  地区编码:                户籍:常住(01)、暂住(02)                      □□

  流动:地市内(92)、省内(94)、省际(96)、境外(98)                        □□

  门诊号:          病案号:          卡片号:           

  患者姓名:             性别:男(1)、女(2)  出生日期:           

  发病地点:本地(1)、(家庭、单位)外地(2)、港澳(3)、境外(4)、不详(5)      □

  户口地址:(详填):            县(市)          

  现住址:(详填):              县(市)            区(乡镇)

  患者单位:                         联系电话:                      

  患者职业:托幼儿童(1)、散居儿童(2)、学生(3)、教师(4)、保育员及保姆(5)、

  炊饮食品人员(6)、公共场所服务员(7)、其他商业人员(8)、医务人员(9)、

  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13)、渔(船)民(14)、购销员(15)、

  驾驶员(16)、干部职员(17)、离退休人员(18)、家务及待业(19)、其它(20)、

  不详(21)                                                             □□

  发病日期:                 日    初诊日期:                 日   

  确诊日期:                 日    入院日期:                 日   

  出院日期:                 日    死亡日期:                 日   

  2.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

  腹泻          天,每天       次,有呕吐(1)、无呕吐(2)                      □

  发热:有(1)、无(2)                                                         □

  失水情况:重度(1)、中度(2)、轻度(3)                                       □

  临床分型:重(1)、中(2)、轻(3)                                             □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的追溯:

  病前5天内外出史:有(1)、无(2)                                         □      

  病前5天内外出就餐史:有(1)、无(2)                                     □

  参加聚餐:有(1)、无(2)                                                 □

  聚餐人数      人,共同聚餐者中:发病     人,带菌者     

  诊断依据:可疑流行病学史(1)、临床表现典型(2)、霍乱弧菌检验阳性(3)         □

  诊断结论:霍乱确诊病人(1)、临床诊断病例(2)、带菌者(3)                     □

  病原分型:小川型(1)、稻叶型(2)、O139群(3)、颜岛型(4)、未分型(5)        □

  报告单位:                              报告科室:                     

  报 告 人:                              报告日期:               日     

  填表说明:

  1. 本调查表分为基本信息和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两部分,第一部分与传染病报告卡相同,可以共享,即只需填写一次传染病报告卡,其相同栏目的信息可以自动导入霍乱个案调查表中。

  2. 填写第二部分内容的方法与非典型肺炎个案表的方法相同。

  
 

  腹泻门诊病人登记表(医院名称:         门诊:          

  日期

  姓名

  性别

  年龄

  工作单位

  职业

  住址

  联系电话

  发病日期

  初/复诊

  主要症状

  初步诊断

  采样情况

  送检日期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医师签名

                                 
                                 
                                 
                                 

  霍乱菌株登记表

  菌株

  编号

  菌株来源

  (病人、带菌者、水体、食品)

  姓

  名

  性

  别

  年

  龄

  病人发病地址           (环境样品写采样地址)

  发病日期

  采样日期

  临床

  诊断

  菌

  型

  初次检出单位

  初次检出者

  菌株上送

  日期

  上送

  负责人

  菌株接收单位

  菌株

  接收人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日            报告单位:                                 

  
 

  腹泻病人登记检索报表

          县(区、市)                   

  地区

  (单位)

  腹泻病人登记数

  检索

  检索阳性数

  乡级及以上

  村级

  小计

  数

  率%

  O1群霍乱

  O139霍乱

               
               
               
               
               
               
               

  合  计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日   报告单位:                   

  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阳性标本登记表

  编号

  样品名称

  取样地点

  采样日期

  菌型

  备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日         报告单位:              

   

   

  霍乱弧菌环境和食品监测统计月报汇总表

  (                  县               月)

  监 测 内 容

  采样

  份数

  阳性数

  O1群古典型

  El Tor小川型

  El Tor稻叶型

  El Tor彦岛型

  O139

  合计

  水

  体

  沿海水域

             

  江河水系

             

  池塘水体

             

  污水

  生活水

             

  医院等排污水

             

  养殖水

             

  其他

             

  水

  产

  品

  甲壳类

             

  贝壳类

             

  鱼类

             

  牛蛙

             

  其他

             

  食品

               
               
               
               
               

  合计

             

  备 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日    报告单位:               

  

          疫点内相关人员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

  编号

  姓名

  性别

  年龄

  住址

  与病人的接触方式a

  采样日期

  检验日期

  分离结果

  (+/-)

  血清群/生物型b

  噬菌体-生物分型

  产毒

  (+/-)

  备注

                         
                         

  a. 包括共同聚餐、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其他方式等。

  b. 不属于O1群和O139群的霍乱弧菌菌株,未能确定血清群时按非O1/非O139群记录。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日           报告单位:                         

  8          疫点、疫区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登记表

  编号

  样品名称a

  取样地点

  采样日期

  检验日期

  分离结果

  (+/-)

  血清群/生物型b

  噬菌体-生物分型

  产毒

  (+/-)

  备注

                   
                   

  a. 准确描述样品的名称。

  b. 不属于O1群和O139群的霍乱弧菌菌株,未能确定血清群时按非O1/非O139群记录。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日              报告单位:                               

  10        密切接触者登记表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业

  住址

  联系电话

  最后接触(暴露)时间

  接触(暴露)地点

  接触(暴露)方式

  是否预防服药

  医学观察结果

  备注

                       
                       

  注:1.接触(暴露)地点:①家中②聚餐地③单位④其他    2.接触(暴露)方式:①共同饮食②排泄物③生活接触④其他  

  3.医学观察结果:①正常②发病③带菌(发病与带菌需注明日期)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日              报告单位:                              

  

  9          疫点、疫区相关人群、外环境及食品霍乱弧菌检索统计汇总表

  检测内容

  采样

  份数

  阳性数

  O1群古典型

  El Tor小川型

  El Tor稻叶型

  El Tor彦岛型

  O139

  合计

  暴露人群及密切接触者

   

   

   

   

   

  水

  体

  沿海水域

             

  江河水系

             

  池塘水体

             

  污水

  生活水

             

  医院等排污水

             

  养殖水

             

  其他

             

  水

  产

  品

  甲壳类

             

  贝壳类

             

  鱼类

             

  牛蛙

             

  其他

             

  食品

               
               
               
               
               

  合计

             

  备 注

 

  填表人:        填表日期:          日    报告单位:                     

   11-1      疫点随时消毒工作记录

                           编号:

  患者姓名:     

  传染病诊断名称:                      诊断日期:

  消毒地点:

  消毒处理对象:

  消毒日期

  对象

  消毒因子

  作用浓度或强度

  作用时间(min)

  消毒方式

           

  备注:1、消毒剂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失效期限:

  2、应用浓度的配制:

  执行消毒单位:

  执行消毒人员:                        填表日期:

   11-2     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编号:

  患者姓名:

  传染病诊断名称:                         确诊日期:

  转移类别:住院     转院    迁居     痊愈    死亡

  消毒地点:

  通知消毒单位:                            联系人:            电话:

  通知消毒日期:    年     月       日      时   

  完成消毒日期:    年     月       日      时

  对象

  消毒因子

  作用浓度或强度

  作用时间(min)

  消毒方式

 

  备注:1、消毒剂名称:          有效成分含量:             失效期限:

  2、应用浓度的配制:

  执行消毒单位:

  执行消毒人员:                        填表日期:

  附件1

  霍乱暴发疫情调查处置要点

   

  一、疫情发现和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密切注意本辖区内的腹泻疫情动态,在霍乱高发季节,尤其对具有霍乱类似症状且短时间(5天)内在同一地区出现多个症状相似病例的报告,需要详细收集并分析病例资料,避免霍乱的漏诊或误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霍乱或疑似霍乱暴发疫情后,需详细记录报告者和报告单位的联系方式、疫情发生地点、时间以及病例数等概况,了解病例特征、临床和实验室诊断等信息,询问对可能污染源的调查情况,并告知报告单位保留可疑食品、水及病人吐泻物以便进一步检查。立即向上级报告,迅速建立调查处置工作队伍。可实施网络直报的专业卫生机构,对确证病例需立即进行网络直报。

  二、现场调查与处置

  霍乱暴发现场的处理要本着“时间早、范围小、措施严、落到实处”的原则,调查与处理同步进行。现场调查工作主要包括:

  (一)核实诊断。到达现场后首先通过访视病人、医生和能提供病人患病信息的人,检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对临床标本或获得的分离菌株应送至同一级别或上一级检验实验室重复检测,以进行诊断的核实。

  (二)散发或暴发流行的基本概况描述。统计病例在时间、地点和人群中的分布,划定疫点、疫区,收集并分析二、三代病例资料,从流行病学上分析传播链。

  (三)个案调查。立即开展个案调查,按照“霍乱个案调查表”(表1-1)以及“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表1-2)进行调查。“霍乱个案基本信息表”为在接收新病例后立即开展调查并可于病人发病6小时内获得的结果,该表格需立即上报;“霍乱个案调查表”为病人已明确转归、对疫点处理完成后填写的内容,可在病例救治和疫点处理完成后填写并上报,该表格等同于《霍乱防治手册》中的个案调查表。个案调查资料应及时汇总分析。

  (四)散发、暴发相关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通过个案调查信息和病例三间分布(时间、地点、人群)描述,推断首发病例、传播链;提出感染来源的假设,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等方法进行发病因素的分析;追溯感染来源,调查受累人群。广泛收集病人行为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等信息;收集疫点(疫区)基本资料,包括气象、地理、水系、人口状况、生活习惯、环境与饮食卫生、医疗服务设施和能力等;在个案调查表中应尽可能详细记录感染者发病前5天内的饮食行为。

  (五)调查和确定密切接触者。目的是发现新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带菌者。通过主动检测和监测,防止误诊和漏诊,从流行病学上确定可能的播散范围并按《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中的有关规定采取控制措施。对带菌者的个案调查,可使用“霍乱个案调查表”填写相关项目。

  (六)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与实验室监测。实验室检测应与流行病学调查密切结合,从最早怀疑或诊断霍乱病例开始即需要收集病人临床标本,包括粪便、呕吐物和血清。前两者用于霍乱病原分离;后者收集临床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在始终没有获得病原时通过杀弧菌抗体的升高可辅助诊断。在工作能力可达到的范围内,要对每个病例收集标本分离霍乱弧菌。对病人接触的可疑食品及可疑水体,广泛和规范地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分离。因聚餐引起的暴发,除采集可疑食品标本外,对食品清洗水的来源也需采集标本做病原分离。获得的病原体按本方案中的相关规定作病原特征检测,汇总报告。外环境和食品中分离的病原,提供给相关实验室作进一步分析,确定是否相似,以从病原学方面获得感染来源证据。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始终,安排相应的标本采集和检测,开展实验室监测,与流行病学监测相结合分析感染来源和暴发流行的扩散情况。

  (七)疫点(疫区)处理。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以及其他有关霍乱防治文件的规定进行疫情控制。

  (八)补充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以及预防控制工作的展开,根据假设提出和验证的需求,及时开展补充调查,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等。

  (九)总结。对散发、暴发及流行疫情的处理,在控制工作完成后进行系统、全面的工作总结,并将总结逐级报告上一级疾控中心,直至国家疾控中心。总结报告中需包括依据具体数据(如采取控制措施前后的二代发病率、标本的病原分离率等,见《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中第二章第二节“三、防治措施的效果评价”)对控制工作做出的评价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附件2

  水系霍乱弧菌监测技术规范

  一、采样与送检技术规范

  (一)水体:水体的采样一般要求用灭菌的500ml水样瓶采集相对静止的表层水(30cm以内)500ml,加盖密封后在室温(20-25℃)下送实验室检测。取水点的选择应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等资料确定,同时,采样时应选择在水流平稳或静止处吸取。非疫情状态下的监测采样时间一般在清晨时,此时水体未受人群活动等因素影响。每个采样点中采样位置应相距数米,采集不少于2瓶作为平行检测。

  采样时立即测定采集样品的温度、pH值,并记录当天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数据随每份样品的检测报告逐级上报。

  (二)水产品:水生动物的采样通常选取活的或新鲜的水生动物为采集对象,有时也应考虑冰冻的水生动物,以无菌操作采集合适的部位,如鳃部和/或肠内容物等,置采样瓶(管)或食品采样袋密封,在常温下送检。有条件的采样点可将水生动物整体采回实验室再进行相关处置。同时,要求以无菌棉签涂抹五只(条)以上的某类水生动物体表、鳃及/或肛门,置碱性蛋白胨水送检,每管碱性蛋白胨水作一份样品看待。

  (三)样品的送检:统一要求在样品采集后,按生物安全规范,在室温条件下3小时内送抵实验室开展霍乱弧菌的分离培养。在冬季采样时,应注意样品的保温,防止结冰。

  二、水体和水产品样本霍乱弧菌分离培养技术规范

  (一)培养基要求:以碱性蛋白胨水(pH 8.6)作为增菌液;强选择性分离培养基使用国际通用标准TCBS培养基;弱选择性培养基统一使用碱性琼脂。每批培养基在使用前必须进行质量检测,无条件开展质量检测的监测点应由省疾控中心协助解决。

  (二)水体样本的增菌: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1、十倍浓缩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培养法:详见《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第75页。

  2、滤膜富集增菌培养法:以0.45微米滤膜,使用Millipore真空过滤系统进行细菌富集,富集后的滤膜置含有终浓度为1/20万亚碲酸钾的10ml碱性蛋白胨水三角瓶内增菌。

  3、水产品样本增菌:使用无菌棉签涂抹的样品,直接接种到碱性蛋白胨水作为增菌液处理。整体或局部采回的样品,在实验室应先在无菌操作条件下,将其解剖,取鳃部和肠内容物剪碎后,置100ml三角瓶内,加入5-10倍体积的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小贝壳类动物,用锤子将外壳击碎,整体放入三角瓶中增菌;甲壳类动物除含肉质部分外,其余部分(包括鳃、肠、足、表层外壳等)整体放入三角瓶进行增菌处理。

  4、环境样品的霍乱弧菌分离培养程序:样品在37℃经8-12h增菌后,每份样品分别接种一个9cm直径的TCBS平板和一个碱性琼脂平板进行划线分离培养,同时,以无菌吸管吸取0.2-0.5ml增菌液接种到新的碱性蛋白胨水中,进行二次增菌培养后,再如上述步骤进行划线分离培养。特别强调,所有环境样品的增菌分离培养步骤必须包括上述二次增菌和强、弱双平板分离。

  5、疑似菌落鉴定基本要求:分别从TCBS、碱性琼脂平板上各挑取5个以上的(少于5个的全部挑取)疑似菌落接种于营养琼脂斜面置37℃ 18-24小时纯培养(即每份样品至少从4个分离平板上获得约20株可疑菌落菌株),取斜面纯培养物进行O1群及O139群霍乱诊断血清玻片凝集试验,血清凝集阳性的菌株继续开展相关的系统鉴定并报告结果。必须注意同一样品中O1、O139群霍乱弧菌可能同时存在,有必要对所有选出的菌株都进行凝集试验,以免遗漏。从环境中检出的O1或O139群霍乱弧菌,要求及时送至省疾控中心进行噬菌体-生物分型;具备条件的进行毒素基因的PCR检测,以确定是否需采取相关措施。

  在有条件的单位,对血清凝集试验阴性的菌株,可进行氧化酶和粘丝试验初筛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并保留菌株按监测方案的要求逐级上送至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