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形势 明确任务 狠抓落实
扎实推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迈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镇区各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密切配合和广大生产经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以继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和推进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为主线,以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执法、治理、宣教“三项行动”和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法制体制机制、安全保障能力、安监队伍“三项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狠抓隐患排查治理,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安全生产主要指标均控制在常州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范围之内,为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2010年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强化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领导,落实“一岗双责”制度,从机制上、制度上加大安全生产工作的执行力度。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任务来抓。一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市委、市政府将安全生产纳入全市农村综合经济考核,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主要领导严格执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市政府与各镇区、各有关部门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各镇区、各有关部门将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层层落实,将安全生产的责任延伸到车间、班组和社区乃至与每个岗位、每个家庭,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身上有责任,个个肩上有担子,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安全工作责任网络格局和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问责制约机制。二是坚持安全生产工作例会制度。市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定期和不定期召开安全生产会议,专题听取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汇报,及时制定下发有关政策文件,着力解决制约安全生产的重点、难点问题。逐步解决由于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而带来的安全环保问题,今年先后关闭了1家化工企业,转产化工企业3家;组建了全市性的应急救援队伍;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先后拨款260万元新建2个消防站,完成了安全生产二级平台建设,完善了道路交通安全设施及装备等等。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安委会成员会议,总结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全过程督导;市安监局每月召开一次安全管理人员工作例会,指导各镇区、各部门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认真落实主体责任、隐患排查治理、企业安全生产达标、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等重点安全生产工作。2010年,全市共组织召开各类安全生产专题会议18次,下发各类安全生产文件122份。三是“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每逢重要节日、重大活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协、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都亲自带队,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指导。2月3日,市政协组织对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进行了调研。4月13日,市人大在专题听取我市《安全生产法》执行情况汇报后现场视察了省激素研究所、华钛化学、丰登农药等三家化工企业。四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围绕《金坛市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若干规定》(坛政发〔2010〕7号),紧紧抓住“明责、履责、问责”三个环节,以签订企业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为切入点,深入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年”活动,努力督促企业在主体合法、组织保障、宣传教育、安全权益、规章制度、安全条件、隐患治理、事故管理、应急管理等方面的责任得到有效落实。今年,安监局集中印制了10000余份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免费发放到各镇区和部门,由镇(区)和部门统一签订到各生产经营单位,督促各类企业及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行职责,确保从业人员和作业现场的安全。全市共签订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书3200余份。
(二)进一步强化高危行业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落实安全防范措施,杜绝群死群伤事故。根据全国安全生产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省、常州市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市政府把专项整治视为贯穿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全过程的长远任务,制定下发了《金坛市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实施方案》(坛安委〔2010〕14号),明确了各牵头部门的职责任务,通过联合执法、挂牌督办、定期通报、媒体曝光等形式,多措并举,不断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在危化品专项整治中,安监部门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对全市467家危化品从业单位,从生产、经营、储存、运输、使用和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严格监管。全面推行了聘请专家检查、企业负责人履职报告、高危工艺自动化改造、重大危险源备案监控、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和新、改、扩建工程三审查一验收的工作,全面提升化工行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全年共组织全市性危化品安全专项大检查5次,对119家化工生产企业和422家经营单位开展了全面的监督检查,发现事故隐患1306处,提出整改意见1687条,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54份、停产整顿通知书15份,现已全部整改。对全市23家危化品领证企业和96家化工生产企业建立了“一企一档”,实行分级分类监管。在非煤矿山专项整治中,安监部门以开展非煤矿山标准化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对非煤矿山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要求年底前采石企业全部达到5级标准化企业,并将此项要求作为换发许可证的前置条件。督促全市10家矿山采石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目前,全部采用中深孔爆破开采先进技术,加强了对机械设备、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检测,确保现场分层开采、边坡、架头达到安全开采要求,提高采石企业本质安全度。在冶金专项整治中,安监局制定了《冶金行业安全检查方案》,在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进行了全面督查,填写督查表20份,查出安全隐患70余处,提出整改意见128条,下发限期整改指令书3份。3月份,还组织对全市9家造船企业开展检查,发现事故隐患44处,提出整改意见96条,责令当场整改32处,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4份,现全部整改到位。在烟花爆竹专项整治中,安监局对照整治方案,采取五个结合,重点打击“私产、私销、私储、私运”烟花爆竹的非法行为。共出动检查执法人员230余人次,其中警力配合70余人次,对全市2家烟花爆竹批发和299家零售单位进行了安全检查,共发现事故隐患186处,提出整改意见212条,责令当场整改127处,出具责令整改指令书5份,现已全部整改。在建筑施工专项整治中,住建局认真制定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整治方案,定期组织召开建筑安全生产运行分析会,严格执行安全许可制度,规范在建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审核等工作。在南京“7、28”爆炸事故发生后,住建局认真开展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专项治理,对全市81个工地、10个防汛工程进行检查,重点围绕脚手架搭设、施工用电、“四口、五临边”防护、工程设备使用状况等四方面开展检查,检查面积106万平方米,下发整改通知书54份,现已全部落实整改。水利局结合夏季防汛防旱工作,检查万亩以上大圩11个,千亩以上圩31个,中型水库1座,小型水库26座,流域性骨干河道9条,以及口闸、排涝泵站、大圩的低涵和山区5万方以上塘坝。查出圩堤险工险段累计长度1730米,较大涵闸病险工程2处,都采取了应急处置措施。在道路交通专项整治中,交警部门以整治公路行车秩序和事故多发点段为重点,以公路客运车、危化品运输车、中小学校车、混凝土搅拌车、农用运输车为重点整治车型,以遏制超员、超载、超速行驶和整治八项违章行为为突破口,加大对各类交通违章行为的整治力度。今年以来共查处超速21866起,客车超员250起,酒后驾车78起,非客运车辆载人1239起。交通运输局对全市116辆危险品运输车辆、307辆客运车辆进行了安全检测和资质审核,从业人员的资质审核达1000余人,同时,对危货运输车辆、客运车辆的二级维护、承运人责任险、GPS的监控管理、危货运输车辆的标志标识、罐体车辆的检测等都进行了审核。在人员密集场所专项整治中,消防部门认真开展公众聚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消防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共出动警力1640多人次,检查单位817家次,发现火灾隐患530余处,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263份、《复查意见书》214份、《重大火灾隐患改正通知书》2份,举办各类消防培训班36期,受教育的从业人员和群众4900人次。被列为重大火灾隐患整改单位挂牌的金坛第二人民医院和水浴楼浴室现已整改,并通过消防复查验收。在作业场所职业危害专项整治中,安监部门会同卫生部门对全市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全面普查,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危害档案、台账和职业健康监督员体系。对全市已存在职业病危害的159家企业建立了“一企一档”,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企业44家,下发职业禁忌症告知书 73份,复检意见书104份,集中培训630人。在农业机械专项整治中,农林部门以创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为抓手,全面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全年共检查上道路行驶拖拉机1500多台次,排查事故隐患430项,查获无牌无证拖拉机110台,未检审拖拉机160台,纠正违法行为200余起。农机驾驶人持证率、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注册登记率、拖拉机、联合收割年检率均达到了95%以上。在特种设备专项整治中,质监部门共出动检查人员有317人次,检查使用单位185家,发放安全责任告知书347份,发出监察条例指令书33份,督促整改事故隐患590余处。
(三)进一步强化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监管,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逐年好转。我市把建立预警预防性安全生产长效监督监察机制,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来抓。一是加大日常现场监督检查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安监、消防、交警、建设、交通、质监等部门,围绕危化品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安全、建筑施工、特种设备安全,针对春夏秋冬季节特点,结合“春节”、“五一”、“世博”、“国庆”、“省运会”等活动和节日安全,开展重点检查。全市共组成各类检查组、督导组近百个,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次,查处事故隐患12000余处,责令当场整改3285处,下发限期整改和停产整改通知书2000余份,整改率达96.7%。二是督促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根据我市安全生产企业达标工作计划,今年重点是对500万元规模以下中小型企业实施考核。为确保考核效果,做到考核一家,规范一家,我局落实专人从基础管理台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现场安全等方面进行辅导和规范,进一步督促各类企业及主要负责人依法履行职责,解决部分企业无人管、不会管、粗放管的问题,促进企业主体责任的落实。今年,我市经常州市长效办考核的7个镇和14家企业中,7个镇全部获得了优秀,其中有12家企业获得优秀,2家企业良好。目前,我市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的考核率达100%,500万元以下中小型企业已考核1356家。同时,对已考核过的规模以上企业认真开展“回头看”,对原来考核一级以下的企业,积极动员达标进级,切实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真正使安全生产工作成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时刻关注的重要内容。三是深刻吸取“7.28”和“11.15”重特大事故教训。南京“7.28”爆炸和上海“11.15”火灾事故发生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都分别作了重要批示,要求立即组织,全面开展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市安委会及时制定下发了《金坛市集中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方案》(坛安委〔2010〕20号)和《关于认真吸取火灾事故教训切实做好冬季防火工作的通知》(坛安委〔2010〕22号),并分七个组以企业全面自查、部门专项检查、政府综合督查的“三查”方式,重点在人员密集场所、非煤矿山、交通运输、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冶金、地下管道、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等行业和领域,开展全面的安全检查和打击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8月4日,市委书记方国强、市长奚文彪等四套班子领导亲自带队,组织安监、环保、质监、工商等部门分5组,对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非煤矿山、冶金、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开展了安全生产督查。整个检查活动市安委会共成立检查组46个,出动检查人员230人次,检查各类生产经营单位1689个,发现事故隐患2316处,发出整改通知书365份。四是加大重大隐患整改力度。对重大安全隐患实行分级管理和挂牌督办,并建立重大隐患信息管理台账,做到“一患一档”。今年,我市被列为常州市挂牌督办的金坛市二院和水浴楼浴室2处重大火灾隐患,市政府多次召开协调会,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到目前为止,2处重大火灾隐患已全部整改到位,并通过了复查验收。五是加大打非治违的工作力度。根据国家、省和常州市《关于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王新辉为组长,由15个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及时下发了实施方案。今年以来,安监局督促化工企业转产3家,取缔氰酸乙酯项目一个,查封改扩建项目一家,下发责令暂时停产(停业)决定书18份,行政处罚5起,罚款金额17万元。收缴罚没“四私”烟花爆竹产品230余件,移交公安机关处理4起,涉案人员6人,行政拘留1人。消防大队共实施一般消防行政处罚107起,罚款金额874800元,责令“三停”21家。市住建局封停塔机1台,井架9台,下发停工通知书5份。对少数液化气充装站日常管理不到位存在的有关问题发了整改通知书12份,按一般程序立案调查2起。市质监局发出处罚通知4份,封存设备25台。六是严肃查处安全生产事故。严格执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按照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对因违章违纪、冒险蛮干或履职缺失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严肃查处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并及时上报发生的事故。今年以来,安全生产责任事故有2名企业负责人被追究责任,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对工作应付、管理松懈、整改不力的单位,建立企业负责人约谈制度,今年约谈了4家企业负责人,有效提高了企业负责人的安全生产意识。
(四)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推进安全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在全市营造“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浓厚氛围。为了提升全社会的安全意识,我市在营造“关爱生命、安全发展”的舆论氛围上狠下功夫。一是加大宣传力度。我市各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宣传工作,成立了市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在“3.29”交通安全宣传周、企业“安康杯”竞赛、“全国安全生产月”、 “119”消防宣传日等大型活动中,各职能部门都抢前抓早,周密部署,广泛开展全市性的宣传活动。市领导围绕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在《今日金坛》报纸上发表署名文章。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纷纷开辟了固定的专版、专栏、专题节目,共计发表各类报道30多篇,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先进经验以及工作动态。在城乡主干道悬挂宣传横幅1256条,张贴宣传标语2451张,免费向企业发放《与企业家谈安全生产主体责任》3000余册,向市民发放《安全常识》3000余册,安全生产公开信6000多张,播放安全生产专题电影8场,指导企业开展应急救援演练11场次。二是加大教育力度。组织深入开展了安全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普及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深入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农村、进场所”活动,组织专家编印安全生产宣传册,向市民和社区群众传发,同时先后培训中小学校教师200多名,在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开设安全课,坚持“安全工作从娃娃抓起”,把安全文化通过“小手牵大手”活动普及覆盖到千家万户。三是加大培训力度。为切实提高企业负责人的管理水平和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规范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我市在安全培训上不断总结和创新,进一步探索和转变培训模式,在确保培训质量的前提下,由原先“等企业上门培训”变为“主动上门为企业培训”,充分利用晚上和假日时间培训,进一步拓宽了安全培训面。今年全市共培训各类人员2263人次,其中举办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班28期,培训人员1262人次,举办焊工、电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班12期,培训人员405人次,上门培训5期,培训300人;举办高毒物品职业危害培训班1期,培训296人次。
(五)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健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综合应急能力。近年来,我市围绕建立完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预案演练、应急救援平台建设,强化各项应急管理措施的落实,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注重应急队伍建设。9月28日,我市成立了由单骏初副市长为大队长,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陈卫为政委,市消防大队大队长朱荣友为执行大队长的金坛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大队还下设火灾扑救和危化品灾害事故、建筑倒塌、地震、防汛抗旱、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交通事故、环境污染事故、公用事业保障、水上搜救、机动力量等10个专业分队,为提高我市综合应急救援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建立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围绕《金坛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通知》(坛政发〔2007〕89号),各有关部门不断补充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增强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做到各个层次预案的制订和落实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前,全市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已延伸到了镇(区)和企业,都编制完成了相应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并建立健全了应急救援有关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机构、工作职责、响应程序、后期处置等内容,全市初步形成了市、镇、企业三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三是开展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围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认真组织开展不同层次、规模、形式的应急演练。11月24日下午,市综合应急救援大队组织在中盐江东化工有限公司开展了金坛市氯气泄漏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整个演练从事故发生到处置结束,届时40分钟,全市16个部门约200余人参加了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完善了救援联动机制,增强了应急救援队伍快速反应能力,提高了全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应急救援响应和事故处置能力。2010年,市安委会先后组织部门(单位)和企业开展危化品事故、氯气泄漏以及预防火灾和人员疏散等科目的应急救援预案演练11场次,参与演练人员近3000余人次。四是加强应急救援平台建设。2010年,我市投入100万元,分别在市消防大队和安监局建立了应急指挥平台和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监控平台,该平台由中控系统统一管理,并预留了视频会议及企业动态监控连接端口,安装了高流明度的投影仪及
应急救援动态监控软件系统,以便实现对企业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有效预防和减少了事故的发生。
(六)进一步创新服务举措,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升服务效能,让企业和群众满意。今年来,按照常州市局“关于开展整体提升安全生产综合监管能力”学习实践活动和金坛市委、市政府“创先争优”活动、“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等活动的要求,我局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队伍建设为主线,进一步完善服务机制,激发监管活力,在服务中强化监管,在监管中强化服务,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推进权力阳光系统建设。全面梳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方面的职权,明确职权行使的法律依据、程序、自由裁量权和监督方式等,确保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推行行政执法“全程说理”和“一事三卡”制度,对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调查到结案全过程,做到事实认定清楚,法律适用准确,理由阐述严密,坚持依法行政,以理服人,减少行政争议;行政执法过程向管理对象发放行政执法纪律告知卡,填写行政执法廉洁自律登记卡、行政执法纪检监察回访卡,加强执法监督。二是开展“创服务品牌,树文明形象”活动。以“能力作风提升年”为契机,打造“我的工作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我的服务零距离”优质服务品牌,与争创优质服务科室、争当优质服务个人、争创党员示范岗等活动紧密结合,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品牌理念,立足本职,立足岗位,创新服务方式,完善服务举措,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效率,为重大项目服务,为全市企业服务,为基层群众服务。各科室、监察大队分别制定了优化服务行动方案和服务指南,围绕安全生产许可证申报等工作,明确服务依据、服务流程、申报材料、承诺时限和收费标准,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三是扎实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认真开展“读书月”活动,开设了局领导干部月讲课培训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及业务骨干每月自选课题,自备教案,以事实为依据,以实际案例为素材,开展讲课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干部整体素质。成立能力作风建设暗访巡查小组,采取固定巡查、不定期抽查等方式,查干部在岗情况,查环境卫生情况,查“八项禁令”执行情况,查业务工作完成情况。每周召开局务会,对业务工作和能力作风建设进行点评,对违反纪律规定的人员,一经查实,给予待岗三个月的处理。
今年以来,我市的安全生产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安全生产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少数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淡薄,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生产的投入与生产经营的发展速度不成比例;二是部分职工安全素质不高,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各类事故隐患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还需进一步巩固,相关监管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市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省、常州市各项部署和要求,夯实基础,标本兼治,把安全文化普及、深化专项整治与强化日常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集各方之力打造平安金坛、和谐金坛,确保我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步好转。
二、2011年安全生产重点工作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金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跃的关键之年,做好2011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一)指导思想
2011年,我市安全生产工作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决策,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年”活动为主线,以安全生产长效管理为载体,以杜绝较大事故发生为目标,严格执法,强化监督,深化整治,夯实基础,不断巩固和深化2010年安全监管工作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确保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二)工作目标
安全生产各项指标控制在常州市安委会下达的考核目标以内,杜绝重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减少一般事故。各类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稳中有降。
(三)工作重点
1、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形成权责清晰、全面完整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是明确安全生产责任。继续加强并明晰部门依法监管、专业监管责任,严格实行“一岗双责”、“一票否决”、“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全面推进责任制的落实。二是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以学习贯彻国务院23号文件和省政府136号文件精神为抓手,加大学习宣贯和督查指导力度,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断提高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度及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严肃事故查处和责任追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追究事故责任。
2、进一步加大企业安全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理”行动,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一是继续开展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以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道路及水上交通、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特种设备、农业机械等行业和领域为重点,按照“边查边改、查改结合、重在治理”的原则,切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二是规范对高危企业的监督检查。为切实解决高危行业安全检查频率过高,日常检查针对性不强、查找问题不深入等问题,市安委会聘请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成立危化、建筑施工、人员密集场所、非煤矿山等四个专家组,按照年初安全生产执法计划,由市安委会牵头,组织专家和公安、安监、质监等部门集中上门会诊把脉开“处方”。通过执法监督促整改,提高安全生产监察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加强中小企业的基础监管。以企业安全生产达标为抓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建立企业分类监管制度,对安全生产基础条件较差的企业,加大日常检查与指导力度,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行为,全面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四是全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把标准化建设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等结合起来,推进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五是全面推行“1+3”安全监控工作体系。建立起“全员参与、全员排查、全员预防、全员监控、全员整改”机制,实现对事故隐患的群防、群控、群治。
3、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着力规范安全生产法治秩序。一是突出“打非”工作重点。以无证无照或证照不齐、未经许可的生产、贮存、运输、经营、建设等行为为重点内容,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违法专项行动。二是建立“打非”联合执法机制。组织安监、公安、工商、国土、环保、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执法,及时打击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净化生产经营秩序。对事故频发、隐患突出、非法违法行为行业和单位,抓住关键环节,实施精确打击、重点打击、有效打击,以强有力的措施查处和取缔了一部分非法生产经营建设单位,保障全市安全生产秩序。
4、进一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着力增强全社会安全发展意识。一是深入开展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第十个“安全生产月”和“安康杯”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安全文化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园区、进农村、进家庭等“六进”活动为载体,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营造全社会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氛围;二是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万人强化培训”活动。组织各镇区、各部门、各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实行分级、分类、分层培训,实行持证上岗。三是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分层次积极开展安全技术教育和全员培训工作。重点抓好生产经营单位特种作业人员、关键岗位操作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
5、进一步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一是认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坚持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领导带队检查制度和冬、夏季事故高发季节专项检查制度、重要时段重点检查等制度。二是继续组织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工作部署,督促企业深入开展各层面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能现场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防范措施,责令限期整改。并继续实施较大、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三是加强对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安全监管。深入重点企业和生产环节,开展危险源排查和辨识,建立危险源点数据库,逐一登记建档。并充分利用安全监管二级平台,实施全方位监控,督促企业落实防范措施,实行定岗定员监控。
6、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执法队伍建设。一是抓好监管执法能力建设。从安全监管监察、办理行政许可、提供咨询等日常业务工作入手,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二是抓好思想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切实加强安全监管队伍思想作风建设,造就一支敢抓敢管、公正廉洁、务实高效的安全监管监察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