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工信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14138836/2010-00017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工信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经信局
生成日期 2010-12-28 公开日期 2010-12-28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2010年工作总结及2011年工作思路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三年翻番,跨越发展”的目标,突出“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主题,促投入,保运行,控减排,创新服务,实现了有效投入不断加大,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回升,工业产销率稳步提高,开票销售高位增长的态势,以光伏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型材料业发展迅猛,调结构促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高开稳走的发展势头。
()今年以来工业经济发展亮点
1、主要指标增长势头良好,持续发展基础稳固。112,全部工业完成总产值653.63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585.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72%27.51%,完成年度目标的104.58%106.41%1-12月全部工业销售收入627.54亿元、增加值157.59亿元、利税77.71亿元、利润5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5%20.85%45.6%61.38%。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64.78亿元、增加值146.49亿元、利税73.51亿元、利润52.4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31%27.56%50.54%64.33%,分别完成年度目标的106.1%106.69%125.87%138.13%。持续良好的高位增长态势,为完成全年工作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支柱产业分化发展,转型升级初见成效。1-11月份规模企业发展情况来看,四大支柱产业与去年同期相比均保持了不同幅度的增长,纺织服装业实现开票销售53.7亿元,同比增长17.38%;精细化工业实现开票销售51.88亿元,同比增长18.57%,保持了平稳增长态势,相比之下,新型材料业和机械电子业表现突出,分别实现开票销售125.17亿元和42.55亿元,同比增幅达73.74%38.35%,其中,光伏行业实现开票67.55亿元,增幅高达113.21%,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市四大支柱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在不断摸索中实现了平稳发展和转型升级两大发展目标的平衡。
3、重点企业强势支撑,新增长点企业表现抢眼。1-11月份,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完成362.24亿元,同比增长43%,并且实现了连续9个月单月开票销售突破30亿元。11月开票销售首破40亿元,达43亿,全年开票销售收入可突破400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
20家重点工业企业实现开票销售155.65亿元,同比增长48.39%,高于规模工业5.39个百分点,其中,亿晶光电增长87.43%、兴荣美乐增长65.55%、华盛天龙增长62.12%、金实业增长100.4%、康泰化学集团增长68.42%、常宝普莱森增长117.3%、正信增长333.68%、健尔康增长117.68%,强劲的增长势头为我市工业经济乃至全市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此外,列入常州市的新增长点20家企业不甘落后,1-11月新增产值42.6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44.35%,实现开票销售89.88亿元,净增38.05亿元,同比增长73.40%,切实发挥了新增长点的功能。
预计今年开票销售10亿元以上的企业可望达到7家,分别为:亿晶、兴荣美乐、华盛(含天龙、恒能)、正信、盘固、中盐(含中盐化工)、金昇。实际入库税金超亿元的企业1家:亿晶(达2.5亿元)。
4、重点项目加快推进,设备投资力度空前。112月,工业投入已完成142.67亿元,同比增长28%。年初确定的891000万元以上重点工业项目中,82个全面开工建设,完成投资48.37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74.71%39个亿元项目有35个开工或复工,完成投资31.39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63.09%。列入常州市100个重点项目中的9个项目,总投资59.4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3.1亿元,112月已完成投资18.1亿元。除晨风公司因友信高分子公司搬迁延误进行项目开工前期准备工作,双第公司德方因公司在浙江与中方合资纠纷进展稍慢外,其他项目推进速度稳健,其中:江苏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的酒精棉棒及污水处理项目,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单晶垂直一体化项目、常州赛尔效能器材有限公司的轨道交通灯、货车制动装置项目已竣工投产,隆英(金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的深海石油、天然气勘探钻井集输设备及配件一期项目也即将竣工投产。此外,除89个年初确定1000万元以上项目,今年新增的391000万元以上项目已有20个开工建设.今年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8个。2010年,常州市下达我市工业固定资产增值税进项税抵扣额目标1.4亿元,我市自加压力确定为2亿元,111月,工业企业已完成设备抵扣2.84亿元,完成常州计划的142%。预计全年可完成设备抵扣3.1亿元,同比增长210%
5、民营经济高位突破,超额完成形势喜人。112月,全市新办民营企业数914家,新增个体工商户2064户,新增注册资本金30.07亿元,分别完成年计划的166.18%179.48%275.88%,分别超过年度计划66.1879.48175.88个百分点。民营经济活跃空前。
二、今年的主要工作措施
1、目标任务早分解,切实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年初,我局紧紧围绕市政府2010年重点工作目标和2010年常州市工业经济重点目标任务,积极开展调查摸排工作,通过与上衔接、与下沟通,深入调研,排出20个工业经济新增长点培育目标、89个工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5个企业技术中心培育计划、6项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8个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培育计划等等,结合我市实际及早编制了《2010年工贸经济重点工作目标任务蓝皮书》,组织了项目建设、新经济增长点、企业融资需求及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情况调查,通过监测分析,确保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和项目投入稳步增长。
2、细化工作举措,狠抓重点项目推进。按照市委市政府建立的“四个一”工作机制要求,进一步落实局领导挂钩联系镇(区)经贸办工作责任制,综合各方面因素,具体项目具体分析,分层次抓好推进。在建项目抓早竣工、早投产,进一步加强跟踪联系,摸清摸透项目建设情况,尽全力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土地、资金等矛盾和问题;签约项目抓早开工、快建设,高度关注各镇(区)新签约项目,认真协助各镇(区)新引进重点项目的集中开工工作。同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备案工作,确保更多重点项目进入省市扶持笼子。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手段引进进口设备及购置国产设备,帮助企业做好设备抵扣的资料汇总上报,增加设备进项税抵扣额,助推重点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全年共有3家企业上报并免征进口关税240万元。
3、出台扶持政策,助推企业转型升级。为抢抓发展机遇,鼓励全市工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创新型经济、促进转型升级,更好更快地做大做强企业和产业,我局积极协助市委市政府起草并出台了《关于支持工业企业“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的政策意见》,重点围绕支持企业有效投入、规模扩张、上市、技术创新、开拓国际市场等五个方面制定了具体的奖励比例金额和优惠扶持政策,这一政策意见的实施在反映市委市政府支持全市工业企业“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的决心和力度的同时,为企业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寻求市委市政府扶持,获取更多更有力支持,加速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了依据。
4、组建担保公司,破解企业融资难题。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为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谋取更多资金支持,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服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要求,我局自去年开始就积极致力于组建担保公司,通过调研、沟通、协调,今年318日下午,由市工贸公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上海林文物资有限公司及自然人等共同合作组建的江苏金坛担保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已为5家企业解决融资担保2000余万元。同时,根据市政府2010年第4号常务会议纪要和坛政复[2010]17号批复精神,由经信局负责筹建的注册资金1亿元的公有全资性质的江苏金坛科技担保有限公司已由省经信委批准成立,即将挂牌运营,正式运营后将进一步引导推进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工作,提升为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成长型企业的融资的能力,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5、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今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为确保实现节能减排达标,我们一手抓减排,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坚决予以淘汰,严格项目准入门槛,按照省、市第二轮化工整治工作要求,推进化工集中区整治和化工企业入园进区,强化化工点源污染治理等,全年共淘汰落后设备31台套;二是抓节能,重点推进金坛加怡热电有限公司的1号机组节能改造、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的真空制盐二期工程、盘固水泥集团的9MW纯低温余热发电等6项节能与循环经济重点项目,做好常宝普莱森、金虹纺织、兴荣美乐等8户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工作,强化对华钛化学、成龙橡塑等9户单位的节能监测。另一方面,从8月底开始,根据江苏省和常州市节能工作推进会精神,按照市政府“不搞一刀切、有保有压和重点调控”的要求,紧急出台了节能应急用电调控方案,对38家化工企业暂停供电,对12家冶炼水泥企业实行动态调控,通过耐心细致和积极有效的工作,节能应急用电调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实现了保控电和促发展协调共进的预期目标。
6、加强能力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政企连心桥”服务品牌。一是主动强化四种服务:1输血式服务,主动宣传产业政策和产业信息;2、契约式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接受咨询;3、贴身式服务,派人帮扶工业项目,帮扶企业上市;4、家访式服务,做到定期不定期走访企业。继续与各镇(区)经贸办(经发局)挂钩,了解情况,指导工作。紧紧跟踪全市89个重点项目及10个经济新增长点企业,争当项目建设的勤务兵,企业加快发展的贴心人,当好市领导挂钩重点项目的联络员。二是积极开展星级科室创建活动。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能力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精神,制定了局《“创新服务、提升能力”实施意见》,把“办事态度最好、办事环节最少、办事节奏最快、办事水平最高、办事成本最低”作为能力作风提升目标,在列入市重点科室、重点公共服务单位、重点窗口的经济运行科、投资与技术进步科、电力能源科、墙改办、散装办、服务中心窗口开展“星级科室”创建活动,努力形成“一室一品”的服务特色和创新品牌。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创新。及时把国家、省、市应对金融危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通过《金坛经贸》、《江苏中小企业金坛网》“一刊”、“一网”广泛宣传,组织机关干部走进重点企业专题宣传辅导,帮助企业了解发展信息,把握发展方向。鼓励和引导企业自办研发机构,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培育亿晶光电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华盛天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培育健尔康、晨风、金柴常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支持晨风的新产品研发中心、产品检测中心、品牌展示中心的建设。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接轨上海、服务世博恳谈会、低碳:责任与未来——2010中国低碳经济与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论坛及“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等大型主题活动。围绕“调结构、促转型”主题,邀请原省发改委主任、南大教授、博导钱志新来坛为全市企业家作《企业创新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专题讲座,支持引导企业创新发展;邀请南京理工大学周小虎教授作经济转型与中小企业对策专题讲座。四是积极争取各级各类政策资金。在落实好市政府“一企一策”扶持政策的同时,全局上下加大跑部、跑省市工作力度,为亿晶光电等33家企业积极申报各类项目扶持资金,目前已到帐资金1087万元,切实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五是健全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各镇(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建设,完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加强对公共服务机构的绩效评价,推进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中小民营企业提供专业、周到、规范的服务。六是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为防范投资风险,邀请专家就后危机时代如何防范金融风险、开发金融新产品等当今热点议题进行了专题辅导;抓好传统产业转型服务,对海翔化工、建明机械、江南电力等转型企业搞好服务;帮助协调柴油机有限公司改制的有关应收应付帐款涉及税收问题;帮助协调塑料厂整体搬迁土地置换中涉及的税收问题。
7、从源头减少不稳定因素,维护和谐发展环境。今年来,我局牢固树立稳定第一责任理念,完善维稳工作机制,加大协调力度,确保了稳定大局。针对我市出现的服装行业所谓的“外包工”,加剧服装企业用工荒的现象,我局汇同相关部门对服装用工现象进行了调查,组织起草并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劳动用工的意见》,对规范我市服装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并进行了服装用工回头看,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仍在继续整治阶段。帮助柴油机行业3家企业做好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小柴出口基地的基础。及时调解金坛柴油机有限公司100多名合同制工人工龄问题、金虹纺织有限公司100多名职工劳动关系转移问题和金坛市煤炭石油总公司职工股金问题,化解了矛盾,有效维护了企业劳资双方的合法利益,促进了企业的和谐稳定。
8、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局党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狠抓党建,创新举措,服务发展。一是开展“创先争优”,夯实推动跨越发展的基层基础。根据中央、省、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在全系统党组织和党员中大力推进“五大工程”,即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创业培训工程、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为企服务创优工程和争先进位激励工程,以此大力推进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加强基层组织中多作贡献,创造业绩,为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障。二是创新工作特色,增强党组织的影响力。开展“一企一品”和“企企联建”活动,鼓励各企业积极开展好有自身特色的各项党建活动,用活动来凝聚企业人心,增强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影响力,参与企业的决策力,推动企业发展。三是狠抓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战斗力。在企业党组织和党员中积极开展 “我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等活动,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奉献岗,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彰显党员在非公企业中的先进性,为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坚持“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能手,把生产经营管理能手中的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注重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和一线工人中发展党员,逐步提高企业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经济战线广大党员干部的战斗力。四是及时调整完善党组织,进一步增强战斗堡垒作用。针对金昇、金柴、金远党组织负责人退休、调离等情况,积极与企业联系,督促、指导配齐、配强班子,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三、工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尽管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项经济指标上涨势头强劲。但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
1、生产要素压力上升。原材料、燃料等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都呈上涨趋势,价格上涨压力较大,企业利润空间下降,生存和发展面临困境;我市人力资源已呈现不足,用工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熟练技术工人有较大缺口,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涨趋势对我市劳动密集型企业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大;人民币升值对我市部分处在产业链低端、缺少自主出口品牌外贸企业影响较大。
2、工业投入喜中有忧。一方面,从报表数据看,工业有效投入完成时序进度,镇(区)可看的重点项目也较往年有一定增加,但另一方面却喜中有忧,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点项目投入支撑能力偏小。目前,年初确定89个重点项目还有7个未开工,由于新开工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较长,续建项目年后的连续阴雨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因此工程投入量偏小,1-10月,开工和续建项目的投入量也只占完成量的46.09%,上半年,虽经镇(区)努力招商引资,新增1000万元以上项目39个,但其中真正量质并举有带动力的大项目较少,支撑能力仍存问题;二是土地指标因素制约日益显现,部分新增项目难以“着陆”,部分已开工项目也只能边做边等。三是重大项目投入集中在光伏行业,其它新兴产业投资严重不足,同质性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风险。
3、争取资金难度加大。由于进入后危机时期,中央财政、省级财政扶持已逐步淡出;常规的省级引导资金导向调整,对苏南地区的项目扶持门槛提高,扶持项目比例较往年减小,资金量减少;由于财政体制改革,常州对辖市的扶持资金逐渐减少,都对资金争取带来现实的难度。
4、镇(区)发展不平衡将进一步加剧。我市常宁高速和扬溧高速两条高速公路通车以来,“一园两区”经济发展势头明显上扬,大项目大投资纷纷落户,相比之下,其它地区受工业规划和区域位置影响在招商引资方面相对薄弱,随着区域交通便利优势的日益彰显,这种差距将进一步加大,镇(区)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将日益凸显。
5、缺乏有效服务发展的能力水平和手段。当前,工业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针对国家不断出台的一系列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如何结合我市实际“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在理论水平、研究分析、思路创新上还亟须提高。地方的政策引导方向、范围、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缺乏一些相应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台建设上力度还不够大:如在融资平台上,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也比较高,企业融资仍然比较困难;在服务体系上,市、镇两级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建设没有到位,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问题;在政策扶持上,缺乏对广大中小企业有效投入、创新转型的激励和扶持。
 
二、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是 “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实现“三年翻番,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我们将进一步围绕“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这一主题,突出工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融合”,为实现三年翻番打好基础。
(一)工作目标
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增加值增长20%
工业开票销售增长30%,工业投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抵扣增值税额3亿元。
(二)工作举措
2011,我局将进一步转换思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工业发展质量上台阶,产业转型升级出成效,重视和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积极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规模扩张,为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努力。
1、突出监测分析,确保工业平稳较快增长。把保运行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全年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以月保季、以季保年,有步骤有规律地分阶段研究分析经济运行的趋势性、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确保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加强与镇区的挂钩联系,深入企业,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建立科学的经济预测预警体系;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跟踪监测,及时发现问题,提出应对措施,力求按照具体企业具体对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努力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11年,争创常州市五星级企业2家(亿晶光电、中盐);培育工业开票销售10亿元以上企业8家(亿晶光电、华盛恒能、天龙光电、中盐、兴荣美乐、盘固、健尔康、正信),争取10家(常宝普莱森、金昇),其中50亿元以上企业1家(亿晶光电)。
2、突出有效投入,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据初步统计,我市2011年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项目96个,总投资205.42亿元,2011年计划投资124.11亿元。其中:亿元项目72个。按行业分,新能源、新材料项目42个,总投资125.52亿元,装备制造业26个,总投资41.43亿元。对亿晶公司新投多晶垂直一体化项目、天龙投资的薄膜电池设备生产项目、江苏兆晶公司的光伏切片、电池、封装组建项目、索拉特光伏金属膜玻璃项目、凡登超硬合金材料三期项目以及中盐的食用盐分装项目,加大跟踪服务力度,努力化解项目在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矛盾,促其企业加快投入。继续完善“四个一”工作机制,采用更加灵活、实用的督查和激励机制,加速项目的推进;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围绕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重点招商,促进我市产业结构的根本调整,切实增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后劲。
3、突出转型升级,提升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将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作为当前和“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加快制定光伏新能源新材料“三年倍增”计划,实施一批光伏新能源产业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从硅料、太阳能电池(组件)到系统集成、电厂工程总承包的完整产业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到2012年,光伏产业力争实现销售200亿元,光伏电池组件产能超过2000MW,亿晶光电打造成百亿企业,天龙光电成为光伏设备制造行业排头兵,光伏产业园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新能源基地。用信息化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做精做强,做好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引导企业向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方面发展,实施传统产业“三年提升”计划。重点引导服装产业加快品牌建设,从外贸为主向内外贸并重转变,实现服装产业新跨越,培育晨风、玮尼维希、波仕曼等品牌争创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和省著名商标。以中盐集团为龙头,努力建设工业用盐、食用盐、特种化学品相结合的综合大型多元化工企业,做长盐化工产业,到2012年,盐化工产业向百亿元进军。推进机电产业技术改造,引导企业用先进技术、先进人才、先进装备实现改造提升,赢得竞争的主动权。
4、突出自主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鼓励企业自办研发机构,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2011年力争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亿晶光电),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丰登农药)、常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金土木工程、春江农化),有重点地开展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信息化示范企业的培育工作,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
5、突出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密切关注全市能耗情况,加大节能降耗工作落实力度,努力完成好能源审计、节能监测、循环经济项目和清洁生产审核等工作,2011年,重点做好3-5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和节能监测工作,完成15家单位的清洁生产审核工作,淘汰落后用能设备20台套,抓好节能与循环经济项目3项,选择个别用电大户开展电能服务平台试点,为我市“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开好头。
6、突出示范带动,探索企业两化融合模式。围绕省经信委的“百千万”工程,明确我市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对我市两化融合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评价分析,科学制定两化融合规划。以示范企业和示范项目为抓手,重点支持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促进产品研发、内部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和开展信息技术服务等,为各行业企业提供标杆、示范和样板。正确把握两化融合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中战略定位,按照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工作考核细则要求,督促指导示范、试点企业制定和优化实施方案,加大投入力度,选准切入点,有重点、分阶段扎实推进,形成有规划、有团队、有制度、有项目、有培训、有考核的“六有”机制,以示范试点的经验推动面上企业两化融合进程,扎实有力地推进整个工业经济转型升级。2011年,力争1家企业申报省级示范企业成功,争取1个示范工程项目实施开工,鼓励10家企业积极参与省级示范企业申报工作,带动100家企业信息化工作再上新台阶。
7、突出效能提升,争创服务企业先锋。继续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四比、四看”(比态度、看境界,比实干、看标准,比效率、看实绩,比自、看形象)、“争当服务先锋”竞赛活动,切实服务工业经济发展。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工业企业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的意见》,探索提升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帮助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措施。加大跑部跑省市力度,争取各级各类对重点企业新经济增长点及重点项目的政策资金扶持,促进工业经济做大做强。强化服务企业责任制,围着企业转,跟着项目干,全力帮助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形成“一室一品”服务理念,深化经信局“政企连心桥”服务品牌内涵,为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