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市文化广电体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目标任务,推动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公共服务体系高水平建设,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以文化广电体育工作的新发展、新成果,促进文化广电体育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精心组织重大文化活动
举办第五届文化艺术节。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市将科学策划、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举办金坛市第五届文化艺术节等系列重大文化活动,以节庆为亮点,以品牌为优势,为党的90华诞营造欢乐、喜庆的文化氛围。
推进艺术精品生产。把文艺创作摆上基础和龙头位置,以开放的大运作体系,促进艺术生产的大创作。瞄准建党90周年这一契机,集中人才,集中力量,创作、加工、复排一批优秀文艺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并从中培育一批有前途、有潜力的作品冲刺大赛大奖。继续精心打磨大型现代儿童剧《留守小孩》,做大做强金坛儿童剧品牌。
二、倾心构筑民生保障网络
更高水平地推进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更高水平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体育权益,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广电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果。
继续实施惠民工程。继续认真组织实施送文化、送体育下乡活动和广场文艺“月月演”活动。文化馆、锡剧团等专业单位与民间文艺团队要加强资源整合,本地文艺团队与周边文艺演出团体要加强交流合作,不断开掘文艺演出资源,保证演出数量和质量。加强镇村文体建设,因地制宜地推进“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建设,重点培植文体特色镇和专业村。
提升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水平。继续做好部分镇区2000平米文化站建设的协调推进工作。继续推进“星级文化示范村”的创建活动,2011年再培育和创建15个星级文化示范村。继续加强“农家书屋”的巩固拓展和规范管理工作。加强村级文化辅助导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等农村基层文化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育,切实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活动中的辅导骨干作用。继续推进镇村基层点远程教育和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整合,实现镇村基层服务点全覆盖。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积极为东浦丝弦锣鼓、儒林树德堂妇科医治疗法、老人山程氏祖传骨伤疗法、金坛面塑4个项目申报第三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对已被列入省和国家级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在保护和传承的基础上,加快开发和利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
完善全民健身体系。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努力做到体育设施便民化、体育组织网络化、体育活动系列化、市民健身生活化。继续完善全市各级体育设施建设,力争游泳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继续加强镇村和社区健身活动中心的体育组织网络建设,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拓展体育辅导网点。继续组织开展全市全民健身月、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培育地方健身活动特色品牌。
三、助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努力拓展文化产业的领域和空间,力争“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我市区域经济支柱性产业。
营造文化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科学制定好我市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加大对文化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和实施,充分调动全社会从事文化产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鼓励和推动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的各项工作,积极支持和吸收社会资本、民间资本对文化产业的投入,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
构建文化产业的重点发展体系。根据金坛的产业优势,对成长性好、示范性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予以支持,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引导扶持作用,重点扶持和发展现代印刷、健身休闲、文化旅游、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及会展博览等产业。2011年将积极协助茅山茶博园、长荡湖八卦水城、华罗庚艺术团等产业单位,申报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同时,充分利用相关政策措施,努力搭建平台,争取更多的文化产业项目得到引导和扶持。
推进文化市场的繁荣有序发展。建立门类齐全、在优化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中介组织体系,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实现行政许可法定化、规范化和公开化。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制定规范文化市场主体行为和维护文化市场秩序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执法体系,整顿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文化市场不法活动,努力构建公正、公平、竞争、守法的文化市场。
金坛市文化广电体育局
2010年12月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