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以来,我局紧紧围绕“提升质监水平,服务科学发展”的目标任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促发展、一着不让保安全、一丝不苟抓监管、一以贯之惠民生,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突出“经济保增长、创新增活力、民生促和谐”的主题,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主线,将质监工作的重心与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相结合,积极探索“促发展、保安全、严监管、惠民生”的有效举措,切实提高质监部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百姓的能力和效能。
一、倾心服务促发展
把促发展作为质监部门的第一要务,加大对企业的政策扶持、技术支持和服务指导力度。
(一)落实扶持措施。一是认真实施服务企业15条措施和“促发展、增活力、惠民生”若干举措。共取消和停止征收9项费用,为企业免费提供17项服务;二是制定实施“首违不罚”规定。对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22种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
(二)提高服务效能。一是提高工业产品、食品、计量、特种设备等行政许可效率,进一步缩短各类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过程,检验检测检定工作实行限期办结承诺制,全力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对“12365”热线受理的投诉,回复时间从15天缩短为7天。二是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实行行政权力公开和信息公开。梳理行政权力,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三是实行中层干部挂钩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局30位中层干部每人挂钩4家共计120家企业,方便企业办事,第一时间提供优质服务。
(三)促进技术升级。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完成21只产品采标;3项国家标准已经研制完成,正式发布;产品标准有效性确认205只;帮助各企、事业单位检索各级标准200份;金坛金鸥水处理有限公司等企业102只产品标准备案;常州市恒亮离心机制造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金坛市华东化工研究所等14家企业通过了环境质量体系认证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14家企业通过计量保证确认,13家企业获得计量合格确认,2家企业获得C标识。认真做好组织机构代码、IC卡发、换证工作,完成代码2735,IC卡1642张,有效性确认2608,发展商品条码成员16家,续展41家。
(四)推进品牌化建设。以开展“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为契机,确保年度省、市名牌产品申报工作按序时进度完成。一是强化宣传。组织召开金坛市2009年省名牌产品申报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相关要求,宣讲省名牌申报要点。二是调查摸底。由局领导带队走访重点企业,在宣传名牌战略的同时,摸清申报企业的具体情况,因“企”施策,为每个企业制定相应的申报方案。三是帮扶指导。实行“保姆式”跟踪服务,联合国税、地税、统计、环保等部门,开展“一对一”帮扶和“手把手”指导等服务措施,全程扶助重点企业创名牌。四是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积极开展“质量认证”、“降废减损”等活动,积极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全面提升企业产品质量。五是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采取“一摸、二建、三查”的整治措施,使全市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企业的监管形成闭环,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92家,3C产品企业25家100%建立质量档案。2009年全市新增金坛市金动柴油机厂的金动牌柴油机、江苏省健尔康医用敷料有限公司的健尔康牌脱脂纱布、金坛市鑫隆防水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隆坛牌高分子防水材料、金坛市金榆互感器有限公司的金低牌电流互感器、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亿晶牌晶体硅光伏组件、江苏鸿瑞昌泰纺织有限公司的HRCT牌化纤仿毛毛毯、常州市龙泉太阳能设备厂的龍全牌太阳能热水器、金坛市茅麓茶厂的巨鹿牌绿茶、金坛丰登酒业有限公司的丰登牌黄酒(封缸酒)等9只江苏省名牌产品。
二、严格监管保安全
(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强化《食品安全法》宣贯,增强食品质量意识。组织召开《食品安全法》宣贯会,对食品相关企业的负责人和质量管理人员共95人,进行《食品安全法》及食品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宣传。二是强化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两节”期间,对全市获证食品企业,特别是肉制品、饮料、酒类、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开展全面检查,出动检查人员60人次,对40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8家食品生产小作坊进行了现场执法检查,发放限期责令整改通知书20份。三是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规范添加剂的使用。根据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对全市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企业进行了清理整顿,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对3家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和18家使用企业开展了专项检查。目前,我市有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3家,其中1家厂址迁移未生产,其它2家企业正常生产且产品都已获得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许可,全市18家食品添加剂使用企业已经登记备案,涉及各类食品添加剂品种50余种,我局统一免费为企业制作了食品添加剂使用公示栏。四是加强日常监管。按规定对全市食品生产企业80家、小作坊26家进行日常巡查,开具责令整改通知书120份,完成对50家食品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度审查巡查工作,并对17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委托加工备案;加强对获证企业的证后监管,为企业提供了台账示范表格、目录分类等参考资料,督促企业健全质量档案;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开展企业生产许可证年度自查工作,完成食品企业年度自查报告30家。五是加强食品抽检,实行分类监管。对食品添加剂、肉制品、大米、纯净水、黄酒、月饼开展监督抽查50批次,合格45批次,产品抽查合格率达90%,并完成了对全市80家食品企业进行分类分级分等监管工作。
(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一是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宣贯工作。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宣贯培训,直接将培训送到各乡镇和企业,累计宣贯培训520人次;在全市电视台、电台等主要媒体宣传新《条例》,并走进企业免费发放相关材料800余份。二是认真组织开展起重机和压力管道元件专项整治活动,加强节假日期间的专项检查。共现场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92家、生产企业1家,出动现场安全监察人员265人,检查特种设备373台,发现一般事故隐患45处,重大隐患5处,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18份,移交稽查案件3起,查处非法使用特种设备案件15起,重大隐患整改率100%,消除了一批安全隐患。提高了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感,保证了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三是狠抓源头监管。注册登记特种设备622台,对在册的特种设备由检验机构进行定期检验,定期检验1568台,特种设备定检率达100%。对90家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现场监察,检查重点监控设备15台。四是积极开展专项活动。制定《全市特种设备“三项行动”实施意见》和《“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知识进校园活动。五是加大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力度。严格了考核发证要求,不断提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管理水平,共培训各类特种设备作业人员33期2108人次,其中特种设备管理人员9期508人次。
三、千方百计惠民生
(一)标准惠农户。一是做好标准化示范区和省市地方标准的申报工作。申报金坛优质中筋小麦省级标准化示范区1个,农业标准化工作站试点单位2家,无节水芹和蟹池微孔管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规程等8只江苏省地方标准,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规程等3只常州地方标准。二是无节水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和瘦肉型猪养殖标准化示范区通过省级验收。三是全力推进金坛雀舌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为保互我市地方特色产品,提高金坛雀舌茶的知名度,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会同农林、财政和茶叶协会等部门,共同实施金坛雀舌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该项工作现已启动,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四是做好在建标准化示范区的建设实施工作。积极抓好在建的茶叶、长荡湖中华绒螯蟹养殖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和优质稻米、四大家鱼养殖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五是金坛鑫品茶叶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通过国家级GAP认证。
(二)“两免”减负担。一是对金坛市金城良峰菜场等32家集贸市场的1642台件和133家村级卫生室的161台在用计量器具免费进行了检定,并将全部检定数据登录国家强检平台,其中,集贸市场公平秤受检合格率为100%,在用计量器具首检合格率为90.4%,村级卫生室在用器具首检合格率为47.1%,在检定人员调修后合格率均达100%,共计免收检定费、调试费、材料费等12万余元。二是做好计量基础工作。对全市574家企业所使用的21601台件计量器具进行了检定,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5148台件,受检合格率98.7%,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414台件,受检合格率100%,对6716只水表和5477只煤气表进行了首检。
(三)打假保民生。按照“执法为民”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对全市食品、农资、建材、特种设备等关系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产品开展全面检查。共计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检查各类企业198家,立案54件,其中结案36件,涉案货值金额达1100多万元。其中:质量案件33件,生产许可证案件4件, 3C案件2件,特种设备案件15件。一是联合打假。元旦、春节期间与五粮液集团、江苏洋河等企业联合,组织开展名酒专项执法检查,共检查各类企业20余家,立案查处5起,查获假冒海之蓝洋河酒106瓶,天之蓝洋河酒110瓶,假冒货值金额达40000元。二是拓展执法领域。对全市4家学校使用的IC卡自动消费机、公用基础设施的原材料等产品进行了检查。三是对群众投诉举报迅速出击。12365投诉举报中心接受举报36起,查处了假冒油泵油嘴、假冒服装、以不合格零部件组装电力铁塔、生产不合格管桩等大要案件。四是针对特种设备进行了专项执法检查。第三季度以来,局稽查和特监科联合,出动执法人员40余人次,对我市辖区内的涉及特种设备使用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共查处违规企业11家,立案11起。
(四)应急宣传促防疫。针对甲型H1N1流感疫情,结合“5.20”世界计量日活动,积极组织开展计量惠民“四走进”活动,张贴计量宣传画,发放“预防甲型H1N1流感个人防护手册”和计量知识手册、计量友情提醒宣传单、发放体温计等共计850份。
四、抓好“活动”树形象
统筹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有序推进“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开展。
(一)强化组织推进。做到四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学习传达各级文件精神,将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把“质量和安全年”打造成质量宣传年、提升年、服务年、整治年和建设年的要求上来;二是组织领导到位,第一时间建立活动领导小组,局一把手任组长,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三是目标任务到位,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将活动与促发展、保安全、严监管、惠民生四大任务有机融为一体;四是措施到位,多次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进行部署,开展督促检查,力争工作到位。
(二)营造浓厚氛围。制定、实施“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宣传方案,扩大对外宣传效应,在全社会唱响以质取胜的主旋律。一是借助活动宣传。“3·15”期间,集中开展大型广场咨询活动、质量技术监督知识“四进”(进社区、进企业、进校园、进乡村)活动、居民室内装潢甲醛含量免费检测等系列活动,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二是强化阵地宣传。与金坛电视台联办《质监之窗》电视专栏12期,《今日金坛》专版宣传1次;在金坛质监和市政府网站设立“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专题;编写金坛质监《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特刊》7期。
(三)社会广泛知晓。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电台、网络等媒体,宣传“质量和安全年”活动措施和成效。《中国质量报》录用3篇,“中国质量新闻网”录用3篇;省政府官网“中国江苏网”录用3篇;省局录用4篇(其中省局质量安全年简报1篇);《扬子晚报》录用1篇;《常州日报》、《常州晚报》录用5篇,常州新闻网录用3篇;常州局录用15篇次(其中常州质量安全年简报3篇),常州局网站录用信息33篇;金坛电子政务平台100%录用我局稿件共计57篇,其中43篇被政府官网“中国金坛”录用;《今日金坛》和“今日金坛新闻网”录用和报道32篇次;其他各类简报网站录用约30篇次。向社会通报食品等产品抽查、打假执法、特种设备检查、计量“两免费”检定等情况,引导安全消费,维护群众利益。
五、加快建设强基础
将今年作为“强基工程建设年”,大力开展三项建设,全面提升履职能力。
(一)加强“法治质监”建设。一是宣贯新法。组织全局和广大企业学习宣贯《食品安全法》和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积极适应职能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监管水平。二是阳光执法。因实行开门审案、“说理式”执法,我局被省政府确定为“依法行政示范点”, 9月3日下午,召开了一次“开门审案”现场会,邀请市政协、市政府法制办、法院、检察院、政法委、公安局等部门的专家领导参加了两起案件的公开审理,不但加强了部门间的沟通,确保行政处罚公正,提升办案质量,增强依法行政水平,而且加大了办案透明度,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执法公信力。三是创新执法理念。认真落实“说理释法”,制订出台《金坛质监局“首违不罚”暂行规定》,帮助企业夯实质量基础,提升质量和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四是积极开展稽查岗位大练兵活动。在全局形成“岗位练兵岗位成才”的良好氛围,通过集中学习、自学与讲座相结合,笔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收到了良好实效,提升了执法办案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年初召开了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下发了《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要点》,与各单位负责人签订“党风廉政和行风建设责任状”、与每位职工签订行风廉政保证书,制定了《局党组议事规则》、《金坛质监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分解实施意见》、《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及会议制度》等,把今年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逐级落到了实处。二是廉政文化进机关。定时开展学习,对各项学习任务、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和责任人进行了明确安排;局“党政一把手”讲授了1次廉政党课,组织观看2次廉政警示教育片,召开1次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以“树立优良作风、促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在全局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了讨论。三是抓好权力内控机制建设。6月,按照常州市局《全市质监系统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及金坛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系统工程实施意见》的要求,我局制定了推进系统权力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局领导班子成员、局各部门、各单位等都按照方案要求,依据职责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防范措施,经梳理归纳共有20个廉政风险点,制定对应的防范措施25条。四是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大力提升队伍素质。3月初到8月底,我局认真开展了学习实践活动,编发“学习实践活动简报”10期,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多种形式,征集到60余条宝贵意见和建议,确定5个调研课题,撰写了5篇调研文章。分析检查报告形成后,在局党员干部、职工,服务对象以及地方党委、政府和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认真组织评议,发放评议表70余份,满意度达98%。五是以文明创建推进质监工作。积极开展常州市级“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和金坛市级“巾帼示范岗”等活动的创建工作,以质监文化发展带动质监工作更上层楼。
(三)加强效能建设。全面开展“创新服务年”活动,局及各部门(单位)分别制定了“创新服务行动年”行动方案;出台《“首违不罚”暂行规定》、《金坛质监局服务对象回访制度》、《进一步做好服务企业15条措施》等文件,由局领导带队到规模企业、受到行政处罚的单位进行及时回访,提升服务企业的力度和工作效能;在全局实行“工作日志”式管理,进一步完善系统目标任务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制定《金坛质监系统星级员工评选办法》,不断增强干部职工敬岗爱业意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质监系统信息通报工作方案》,每季度召开一次质监工作通报会,向四套班子领导及镇区分管工业的领导通报质监工作情况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提升社会对质监工作知晓度。
六、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工作思路,重点围绕“一条主线”,把握“五项原则”,努力做好“八方面工作”。
一条主线:就是要认真分析当前质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牢牢把握“四个紧贴”这条工作主线,即:紧贴市域经济发展大局搞服务,紧贴两个安全需求搞服务,紧贴企业需求搞服务,紧贴百姓需求搞服务。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运用质监部门职能,为地方党委政府当参谋,为企业办实事,为群众保平安,全力服务经济发展。
五项原则:把服务“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确保食品和特种设备“两大安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开展“四个紧贴”活动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把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贯穿全年工作的始终;把加强技术支撑作为提高质监水平、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
八方面工作:
一是围绕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切实加强质量宏观管理。积极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启动创建国家级质量兴市先进市(县)活动,做好调研和牵头工作,提请政府设立“市长质量奖”;全面加强对质量安全的宏观分析、政策制定、综合协调、监管执法和督促检查工作,加强战略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和质量情况分析,开展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指导企业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二是切实保障“两大安全”。继续巩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严厉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按照产品分类、企业分级、监管分等的原则,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一条龙监管;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专项整治,健全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工作,对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进行特种设备建档,实行全方位监管。
三是围绕强化监管,不断创新监管体制机制。深化区域监管责能,强化稽查大队、分局服务市域和企业发展工作。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质量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以应急处置为中心的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质量安全巡视制度、明察暗访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确保对产品质量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防患于未然。
四是围绕目标责任制,认真抓好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强化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验工作,确保全市定检计划覆盖率达到95%以上,检验覆盖率达到90%以上,加强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正确引导消费。加强生产许可证后续监管,完善执法打假机制,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五是围绕强化项目建设,大力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加快技术机构建设步伐,力争建成1个省级检验中心。
六是围绕基础保障体系建设,加强质监基础工作。申报、争创省级名牌产品3至5只、常州市级名牌产品10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至2个,省级农业地方标准4至5只;做好申报金坛雀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继续开展“关注民生、计量惠民”专项行动,以国家、省重点耗能企业为重点,推动企业能源计量检测体系建设。加强对强制性认证产品的监督抽查,加强对认证相关从业机构和人员的管理,提高认证有效性。
七是围绕法制建设,认真做好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效能建设,所有许可项目全部进窗口,全面实现“两集中,两到位”。加强执法队伍管理,继续推行“首违不罚”、“开门审案”、“二次审理案件”、“回访制度”等措施,为企业营造更为宽松的发展环境。
八是围绕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努力加强系统自身建设。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政风建设。加强工作目标管理,全面施行课程表式管理,确保权力阳光运行。认真打造七个一工程,即:每个职工围绕自己的工作单元提出一套措施,挖掘一个亮点,创新一项工作,突出一项重点,推广一个典型,帮扶一个企业,撰写一篇调研论文。加强监管队伍、检测人员队伍和专家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系统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