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
为更好地做好2009年全市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尽快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推进高效渔业规模化建设,力争成为苏南渔业的“排头兵”。 现根据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渔业科技入户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高效、特色、生态、安全、外向渔业为目标,以科技示范户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河蟹养殖这个我市主导产业为重点,狠抓主导品种、新技术推广和主体培训等关键措施,进一步整合资源与创新推广服务运行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拉动、项目带动、科技人员与示范户联动,建立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我市河蟹养殖综合生产能力和从业者的科技素质,实现渔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2、目标任务
2009年我市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继续在儒林、指前、金城、直溪、朱林、尧塘、薛埠7个镇、78个村、2个养殖场组织实施,示范户数420户,示范面积15839亩。并将指前镇清水渎村、金城镇前庄村、直溪镇天湖村作为重点特色村,积极主推河蟹和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使主推品种覆盖率达75%以上。每个示范户辐射带动周边15个养殖户,共辐射带动6550户,辐射面积82631亩。示范户平均亩产量(以河蟹为主)达80公斤,平均亩产值5000元,示范户平均亩效益2700元以上,与周边养殖户(上年平均亩效益2400元)相比,提高11.4%以上;核心示范户平均亩产量达85公斤,平均亩产值5500元以上,平均亩效益3000元以上,与周边养殖户(上年平均亩效益2420元)相比,提高18.3%;辐射户平均亩产量、平均亩产值、平均亩效益分别达到70公斤(以河蟹为主)、4000元、2000元以上,分别比周边养殖户平均单产、平均亩产值、平均亩效益增5公斤、100元、200元,增幅达10%以上。
二、工作原则
1、整合资源、创新机制的原则。通过渔业科技入户项目实施,进一步整合我市渔业科技力量,构建适合现代渔业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新机制,提高我市渔业科技资源利用率。
2、重点突出、讲求实效的原则。结合优势产业发展的实际,突出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大力开展主体培训,加强专家、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三支主力队伍”建设,尊重养殖户意愿,满足渔农民需求,突破养殖关键环节,抓亮点,创特色,在政策、信息、技术等方面为示范户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以核心示范户的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科技入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3、强化管理、开放运行的原则。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积极探索项目实施的有效办法和模式。
三、实施步骤
(一)组建专家组
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工作由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承担,由首席专家负责,实行专家负责制。根据工作需要,市农林局聘请赵林华、王桂民、王嘉俊、王小兵、吴健伟、丁彩霞、苏志烽7人为金坛市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成员,王桂民同志为首席专家。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市水产站,在农林局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拟订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实施方案,筛选确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协助遴选示范户,评审技术指导单位的技术工作方案,落实各项技术管理措施,指导、检查、督促技术指导单位和指导员开展工作,并接受省、市专家组的指导,深入养殖户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解决具体技术难题。
(二)确定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
1、示范户的技术指导工作实行技术指导单位负责制。市农林局招聘市水产站为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在市农林局和科技入户工程专家组的指导下,负责示范户技术指导、培训和咨询服务,招聘、管理和培训技术指导员,制定技术指导工作方案等。
2、实行技术指导员包户责任制。技术指导单位按照技术指导员条件和科技入户任务要求,在全市公开招聘21名有较高技术水平和丰富的农村工作实践经验,熟悉技术推介工作和示范户技术需求,有较强工作责任心和奉献精神,身体健康,能承担示范户技术指导任务的水产养殖专业技术骨干为科技入户技术指导员。他们之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10人,初级职称11人,完全胜任科技入户指导工作。技术指导员在技术指导单位和专家组的指导下开展工作,每名技术指导员负责20个左右示范户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工作。
(三)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根据省海洋与渔业局筛选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要求,结合我市水产养殖实际,把河蟹这个我市农业优势产品确定为主导品种,把微孔管道增氧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确定为主推技术。着重推广亩产河蟹100公斤(平均规格150克以上)、青虾50公斤、亩效益5000元以上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生态型”的养殖技术、管道增氧技术和池塘工程结构改造技术。根据以上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技术指导单位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技术指导员按照示范户建设内容和要求,对每个示范户分别制定相应的分户技术指导方案。
(四)示范户的遴选和管理
1、科技示范户的遴选
在河蟹养殖较为密集的镇村选择示范户。将养殖水平和经济效益较高,生产经营规模较大,具有一定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拥护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明礼诚信,遵纪守法,乐于帮助和带动周边养殖户依靠科技发展生产,群众公认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河蟹养殖大户吸收到示范户行列中来。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组推荐相结合的方法,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绿色证书》、《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证书》、《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培训证书》获得者和各类渔技推广项目示范户,经县级主管部门批准后要本村范围内公示,报省海洋与渔业局备案。全市共遴选示范户420户(其中核心示范户105户)。
2、示范户的管理
强化对科技示范户的管理,建立专门档案,填写《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登记表》,档案注明示范户的基本信息、技术服务、政府补贴、经济效益、辐射带动等情况。技术指导员负责技术服务和示范户的信息采集,每季度末按要求报市农林局,经专家组核实后录入示范户的技术服务档案。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示范作用明显、带动能力较强的,将积极引导他们争创星级示范户,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示范户,由技术指导单位(市水产站)提出建议,经市农林局局长会同专家组、示范户所在镇政府审核后,取消其示范户资格。实施过程中需增补的示范户按示范户遴选条件和程序进行。
(五)开展技术指导与服务。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根据技术指导方案和养殖户的需求,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信息服务,不断提高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1、入户指导。技术指导员必须与示范户建立经常性联系,抓住河蟹养殖的清塘、种草、投螺、投饵、增氧、调节水质、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及时分赴各个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全年累计到户工作时间100天,每次入户必须在示范户手册上记载。也可通过电话、信函、上网等多种形式对示范户进行远程技术指导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生产实际难题。
2、技术培训。根据河蟹养殖实际及时开展集中或分散式培训,依据一本技术手册、一张明白纸、一张培训卡、一张科技光盘,确定培训重点,明确培训内容,做到课堂教学与现场培训、相互交流相结合,将培训进入村组、搬到塘头、办到示范户的家门口,使示范户对新品种、新技术能够看得见,听得到,学得会,用得好。
3、信息服务。借助多种媒体,广泛宣传各种技术信息,通过在金坛电视台开辟渔业科技电视专栏,利用广播、互联网举办讲座,建立“水产养殖110”咨询热线和手机群,为养殖户提供及时、准确、权威的信息服务。
(六)实行“物化技术”补贴。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围绕河蟹养殖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成果,以技术“物化”的方式将部分补贴配送给示范户,不断拓宽渔业科技入户的内涵,调动渔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政府给补助、专家开“处方”、渔民出收据、财政一笔支的方法,把主导品种、新型渔药、优质饲料、水质改良剂等物化技术补贴优先提供给示范户。
(七)编发《科技示范户手册》。按照生产实际,及时编写《金坛市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示范户手册》,经编号和技术指导员填写有关内容后发给每个示范户。示范户通过《手册》了解有关农业政策、科技知识和信息,记录技术指导和生产情况,反映渔农民科技需求和意见。《手册》也是科技入户工程数据库管理衔接配套,作为绩效评价和示范户领取政府相关补贴的重要依据。
(八)建立工作报告制度。技术指导单位每季度末向市农林局报告技术指导工作情况;专家组每季度末向市农林局报告工作情况;市农林局按季度向省海洋与渔业局报告项目进展情况。市农林局与省海洋与渔业局签订项目合同书;市农林局与科技入户工程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单位与技术指导员、技术指导员与示范户之间分别签订技术指导与服务合同,以合同形式明确各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九)实行信息公开,开展绩效评价。采用省、市(县)统一的计算机数据库软件对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实行网络化动态管理,对工程实施中的有关信息,除保密需要外均向社会公开。年底按照《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工程管理办法》组织自评,形成自评报告,迎接省海洋与渔业局检查验收。
四、实施步骤
2009年我市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筹备阶段(2009年1月至3月)。组建专家组,遴选示范户、确定技术指导主体单位和招聘技术指导员,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技术指导方案、编写《科技示范户手册》、技术资料,举行启动仪式。
第二阶段:入户指导阶段(2009年4月至11月)。
1、开展渔业科技入户行动。组织专家、技术指导单位和技术指导员深入示范户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掀起渔业科技入户行动的热潮。具体通过“四定、五落实”(即定放养、定成本、定产量、定效益;思想落实、政策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措施落实),提供相应的物化技术补贴。
2、开展主推技术培训。针对河蟹这个主推品种,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培训、短期培训和新技术现场交流。同时,组织开展小龙虾高效养殖技术培训班,真正让渔农民从科技中得到实惠。
3、技术指导员定期巡回。技术指导员应科学指导养殖生产,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与服务,对养殖规模较大的示范户实施跟踪检查、指导,定期开展面上工作检查、督促,及时总结,切实做到技术人员到塘、主推技术到户、技术要领到人,指导科学养殖。
4、经常性地开展检查。按季度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技术手册、技术资料等发放情况、技术指导员的指导情况、物化补贴的发放情况。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自下而上逐级报告,及时进行检查和督促,并形成总结报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广泛宣传。成立由汤和平局长任组长,周建立、吴国岑两名副局长任副组长,赵林华、王桂民、王嘉俊、孙云玉、徐 霞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并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专家组、技术指导员和实施单位人员联席会议。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简报等媒体,广泛宣传,深入动员,积极营造科技入户工程的社会氛围,吸引广大养殖户踊跃参与,确保科技入户工作取得实效。
(二)认真规划,制订方案。根据上级有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理清工作思路,围绕提高全市河蟹综合生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因地制宜地制订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实施方案,遴选示范户,招聘指导员,开展“四个一”服务,即向每位指导员发放一本工作手册,向每个示范户发放一份河蟹养殖技术操作规程、一本示范户手册、一块标志牌。
(三)加强培训,抓好指导。为切实提高技术指导员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水平,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认真开展好各类技术培训,特别在入户指导的关键时期,邀请省内外水产专家进行岗位培训,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培训班3-5次。在河蟹生长旺季,每个指导员应经常到户指导(每户不少于10次),并建立指导员与示范户联系制度,确保能随时解决示范户遇到的生产实际问题。
(四)加强督促,强化考核。一是由示范户根据《科技示范户手册》对入户指导员的指导、培训等工作内容适时进行记录和评价;二是通过电话、实地检查等方式对技术服务质量进行督查,三是配合财政部门监督项目实施,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对技术指导员实行包户责任制、管理合同制、考核百分制的考核办法,并将工作实绩与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挂钩;对示范户的考核实行实绩与享受实物补贴挂钩,并引导其争当星级示范户。对表现突出的专家组成员、技术指导单位、技术指导员给予奖励;对示范作用差、周边渔农民不满意的示范户,经调查核实后取消资格;对绩效不明显、示范户不满意的及时撤换。同时,保持信息畅通,及时通报工作进度,对新方法、好经验及时宣传推广,对不良情况和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确保全市情况透明,进展均衡,不留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