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内外多家媒体长篇报道了扬州市公安局维扬分局蜀冈风景区派出所副所长兼友谊社区民警徐兆华同志十三年如一日无怨无悔照顾孤寡老人许铭荣,老人去世后将全部遗产赠予他,他又转赠给社区作为帮困基金的感人事迹,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扬。徐兆华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树立了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此,省委政法委发出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向徐兆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各单位要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迅速掀起向徐兆华同志学习的热潮。要把开展向徐兆华同志学习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大走访”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与认真履行职责结合起来,努力推进和谐警民建设,推动全市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金坛作出更大贡献。
附:《关于在全省政法系统开展向徐兆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二00九年三月二十日
关于在全省政法委系统
开展向徐兆华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
各市委政法委,省政法各部门党组(党委):
徐兆华同志是扬州市公安局维扬分局蜀冈风景区派出所副所长兼友谊社区民警。他23年如一日,立足本职,扎根社区,情系百姓,赤诚奉献,在为社区群众真情、倾心服务中体现赤子情怀,用忠诚履职、保一方平安和谐的行动诠释了执法为民的宗旨,谱写了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的感人篇章,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充分信赖和衷心爱戴。他的先进事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的教育意义。大力学习宣传徐兆华同志的先进事迹,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全面推进政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日,省委书记梁保华、省长罗志军分别作出重要批示,要求组织宣传徐兆华同志的先进事迹。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林祥国先后两次作出批示,要求全省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要以徐兆华同志为榜样,用实际行动营造和谐的干群体系和警民关系,为建设平安江苏贡献力量。省委政法委决定,在全省政法系统组织开展向徐兆华同志学习的活动。
一、学习徐兆华同志践行宗旨、执法为民的崇高品质,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徐光华同志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社区民警,工作岗位平凡,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但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努力把社区民警岗位作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使自己成为辖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各级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要以徐兆华同志为榜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实际行动营造和谐的干群关系、警民关系,坚定地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捍卫者。
二、学习徐兆华同志心系群众、甘当公仆的大爱情怀,全力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徐兆华同志多年来心系社区、情系百姓,主动关心社区困难群众。他坚持13年照顾孤寡老人许铭荣,无怨无悔,直到给老人养老送终,对老人临终前赠予他的遗产,他毫不犹豫地将遗产转赠社区作为帮困基金;他结对帮扶困难群众12户,捐款捐物5万多元;他想方设法帮助解决3名刑释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学习和生活困难,让他们逐步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引导2名失足青少年,使他们走出人生的迷途;他以亲人般的温暖悉心照料3名年老体弱的独居老人,使他们安度晚年。各级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要以徐兆华同志为榜样,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牵挂在心上,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关爱社会,播撒爱心,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困难群体,以实际活动向群众传送党和政府的温暖,时时刻刻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三、学习徐兆华同志扎根基层、勤勉务实的敬业精神,推动政法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徐兆华同志以满腔的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20多年扎根基层,忠诚履职,创新思路,勤恳敬业。他刻苦钻研社区警务工作,总结出“五心五讲”帮扶帮教工作法,在亲民爱民的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服务群众的水平;他以春风化雨的工作方法,热心为辖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他带领群众加强巡逻防范,社区刑事发案率连年下降,形成了警民合作、警民联防、警民共建的和谐局面。各级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要以徐兆华同志为榜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敬业奉献,全面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在破解难题、服务群众、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中提高能力素质,敢于担当、勇于开拓、善于创新、勤于实践,推进工作创新创优,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四、学习徐兆华同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公仆本色,进一步树立政法干警的良好形象。徐兆华同志舍小家为大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将青春献给了他所热爱的社区警务工作。他患有严重的高血压,但当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他有80多岁的老母亲,可照顾老母亲的时间远不如社区的孤寡老人;他志趣高尚,不计个人得失,总是走在群众中,干在群众前,乐在群众后,艰苦奋斗、默默奉献。各级政法机关和全体政法干警要以徐兆华同志为榜样,始终保持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公仆本色,加强党性修养,注重人格锤炼,坚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恪守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常修为官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提高拒腐防变能力,淡泊名利,积极进取,立足本职,争创一流,进一步树立政法干警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全省政法机关要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迅速掀起向徐兆华同志学习活动的热潮,要把向徐兆华同志学习活动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同“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加强信心教育结合起来,同向盖起章同志、喻中升同志学习活动结合起来,同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以徐兆华同志为榜样,牢记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修养,加强人格锤练,当好人民公仆,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和人格力量引领社会风尚,努力建设一支严格、公正、文明、廉洁执法的政法队伍,为促进经济社会平衡较快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新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附:徐兆华同志先进事迹
中共江苏省委政法委员会
2009年2月23日
用责任和真情谱写社区和谐乐章
徐兆华同志先进事迹
徐兆华,男,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文化,1982年6月参加工作,1985年11月担任梅岭派出所社区民警,现任扬州市公安局维扬分局蜀冈风景区派出所副所长兼友谊社区民警。23年来,他一直扎根社区,始终牢记党员民警的职责,在工作中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帮扶帮教工作法,热心帮扶辖区困难群众,努力为辖区群众服务,用责任和真情织起党和群众的纽带,得到了辖区群众的肯定和支持。近年来,他先后被授予“扬州市人民满意警察”、“扬州市十佳勤政廉政先进个人”、“扬州市优秀社区民警”、“扬州市十大文明榜样”等荣誉称号,12次受到上级嘉奖。2007年3月,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春风行动”先进典型;2007年6月,被省人事厅、省公安厅表彰为全省公安系统先进个人;2007年12月,被评为扬州市“十大爱民警察”并荣立个人三等功;2008年9月13日,被授予“全省公安机关爱民模范”,荣记个人一等功。
二十年帮扶如一日 真情付出赢民心
徐光华同志从事社区民警工作以来,始终把为人民群众、替群众解忧作为社区民警的第一责任。23年来,他结对帮夫困难群众12户,捐款捐物合计5万余元,帮助9户困难家庭申请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树立了人民警察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
家住友谊新村30栋401室的五保户许铭荣今年79岁,38年前,一场重病导致其佝偻残疾,行动不便,靠低保金维持生活。1996年,徐兆华调任友谊社区民警,在入户调查时了解到老许的情况,主动上门帮扶,并与老许结下了一段延续至今的情缘。每次到社区工作,徐兆华总会去老许家看望,问寒问暖,带去一些生活用品,帮老人买菜、做饭、换煤气。老许病了、家里电灯坏了、米没了……都是徐兆华上门帮助解决,13年了,从未间断过,这让老人感动不已。
2004年正月初五早晨,徐兆华在派出所值完班回家,准备陪妻子、女儿一起去给岳父母拜年。刚出门,市局110年指挥中心打电话告诉他:许铭荣老人病重在床,要他去一趟。当他来到老人的床前时,蜷缩在床上的老许眼里噙满了泪水:“兆华啊,你给我的联系卡一时找不到了,我又记不住号码,只有打110找你,真难为你了,大过年的还给你添麻烦。”徐兆华二话没说把老人背下楼,扶上摩托车往医院赶,挂号、检查、化验、拿药……等老许打完点滴,又把老人送回家安顿好,才匆匆赶到岳父母家。连续五天,徐兆华放弃了节日的休息,每天陪着老许到医院输液,还从家里带来水果、鸡汤给老人补身子。许铭荣老人常说:“兆华这么关心我,我也没什么可以报答的,只有帮他做点事表表我的心意。”从此,老人每天都要到小区里转悠几圈,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就打电话向徐兆华反映。有一次,根据老许提供的线索,派出所还真的破获了一个盗窃自行车的团伙。
徐兆华和许铭荣的“亲情”越来越浓,看到老人每个月只有200多元的低保收入,徐兆华除了经常给老人买些小家电、新衣服外,还常给老人零用钱。但老人省惯了,徐兆华给的钱基本不动,老徐便多了个心眼,把钱买成食品、日用品等。老人年纪大了,徐兆华还给自己定了个规矩:每年给“老父亲”体检一次。
徐兆华对老人好,老人对他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从2005年起,老人开始称徐兆华为“干儿子”。并在小区“宣称”自己认了个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干儿子”。看到老人高兴,徐兆华也就默认了。2007年,老人查出肺部肿瘤,肾病也到了晚期,徐兆华心急火燎地找了很多专家,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没有有效的办法,能做到的就是让老人生活得好一些,尽量延长他的生命。从此以后,徐兆华憋足了劲让老人开心,甲鱼、黄鳝、母鸡,什么好吃卖什么,炖好了给老人送过去。一有时间,就陪老人走走逛逛。今年1月12日,老许病重住进了医院,徐兆华工作再忙,每天必去老人病床前。2月4日上午,徐兆华和往常一样,又赶到老人的病床前。弥留之际的许铭荣已经不能动弹,只是看着徐兆华,泪流不止。上午11:22,老人慢慢团上了眼睛,离开了人世。主治医生许主任对徐兆华说:“在这之前,老人实际上已经不行了,他之所以能‘撑’到11点多钟,其实是在等你来,看到了你,他也就放心地走了。”许主任边说边拿出几张纸来,“这是前几天老人写下的遗书,委托我转交给你的,他没有亲手交给你,是担心你不接受,老人用尽力气反复跟我说,务必要交给你。”这是老人写在病历纸上的遗书,上面写着:“我的心愿是将房子和存款给唯一的继承人,干儿子徐兆华十多年来抚养、关心、照顾我,本人现将友谊小区30幢401室这套房子留给他,房内家具、衣物、家电和存款都给他,存折放在小铁箱和皮包里。”弥留之际的老人非常清醒细心,存折密码、存在哪家银行以及铁箱、皮包的位置都写得清清楚楚。未了还写着:“请社区桑书记公证,惠民医院的许主任作证”。2月5日,徐兆华将老人的遗产全部捐赠给社区。
法律无情人有情 “代理家长”传佳话
徐兆华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满腔热情帮扶辖区3名有困难的刑释人员子女,以真情去关怀、打动刑释人员家庭,有效地化解了他们的对立情绪。其中,他为刑释人员夏春根的女儿夏露做“代理家长”的故事在辖区传为佳话。
女孩夏露今年21岁,小时候母亲患病去世。2001年9月,继父夏春根因犯罪被抓获并判刑,正在小学读书的夏露成了无依无靠的孩子。得知这一情况后,徐兆华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夏露的责任。他带头捐款,并和社区联系发动单位和好心人捐款,解决了夏露的吃饭问题。为了解决夏露的固定生活费用,徐兆华又开始为她申请低保。夏露出生后没有报户口,出生手续找不到。为了查找夏露的出生档案,9月的夏天,徐兆华在医院密不透风的档案室里,汗流浃背地从堆积如山的出生档案中,一本本、一页页的翻找,一连三天,终于找到了夏露的出生档案。徐兆华赶紧向领导汇报,特事特办,很快帮夏露申报了户口。接着,他又跑社区、跑街道、跑民政部门,为夏露解决了低保。新学期到了,夏露的情况,终于感动了校领导,将夏露的上学费用能减免的都减免了。减免不了的,他就自己掏钱支付。他还把联系电话留给老师,以便及时了解夏露的学习情况。学校开家长会,他就作为夏露的“代理家长”参加,可有谁知道他自己女儿的家长会却因为工作忙一次也没参加过。
徐兆华的真心帮助令夏春根感激不已。由于表现好,2002年底夏春根被提前释放。当时快过春节了,夏春根刚踏进家门,徐兆华就来到他家,给了200元钱,让他洗澡、理发、买菜,徐兆华又买了100斤米和10斤油给父女俩过年。夏春根“扑通”给徐兆华跪下,表示要重新做人。夏露初中毕业后,徐兆华又帮助她进入扬州天海技术学院学习服装设计,边上学边实习,现在已经可以自食其力了。
全力挽救失足者 真情换得浪子回
徐兆华同志坚持把帮扶帮教工作作为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不靠一时的冲动、一时的热情,更不靠一次简单的捐助、一次短暂的安抚,而是“授人与渔”,真正达到教育一个人、温暖一家人、影响一片人的效果。多年来,徐兆华先后为9名帮扶帮教对象找到了适合的工作岗位,走步时拉一把,需要时推一把,为他们营造自立自新的创业环境。
家住友谊新村的曾建民,母新去世,父亲大脑有问题。小曾没有上过一天学,整天在外面鬼混。1998年,曾建民因抢劫被判刑一年,回来后找工作四处碰壁,想做生意又没有本钱。曾建民想到了在南京的大伯父,但他大伯父听说要钱,连家门都没有让进。曾建民绝望了,就在南京买了刀子割脉自杀,被群众发现后报“110”将其救下。曾建民被南京警方送回了扬州,交给了社区民警徐兆华,从此,徐兆华与曾建民结成了帮教对子。小曾刚被送回的那几天,徐兆华天天都陪着小曾,仔细安排小曾的吃饭住宿,进行耐心开导,终于打消了小曾轻生的念头。
为了能让曾建民有事可做,生活充实起来,消除自卑心理,徐兆华多次跑有关部门,想办法为小曾争取到了就业启动基金,并积极为小曾出谋划策,让他做起了小生意,使他重新扬起了生活的勇气。一段时间后,小曾又找到了徐兆华,说生意不好做,不想做了。徐兆华想到如果此时不帮小曾一把,有可能会走回老路上去。徐兆华看到来扬州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做玩具生意越来越好,就与小曾一起在旅游景点旁选了一处地方,帮助小曾做起了玩具生意。现在,小曾的生意越做越好,还经常往镇江送玩具,同时,还做起了旧家具置换的生意。真情换得浪子回,在徐兆华的帮助下,曾建民不担重新走上了正道,还成了家,日子过得红红火火。2006年3月,小曾生了个大胖小子,特地将报喜红蛋送到了徐兆华手中……
其实,像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2007年3月5日,徐兆华获悉友谊新村505室居民孙斌和其母亲因患病相继去世,留下了妻子高丽芳和一对刚满10岁还在读小学的双胞胎儿子,家里因看病治疗花去了所有积蓄,负债累累,生活十分困难。徐兆华及时与社区一道,动员社区群众在友谊新村内开展了募捐活动,共募集捐款1万多元送到了高丽芳家中,在高丽芳最困难的时候送去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23年来,徐兆华一直扎根社区,用自己的一腔热血,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曲爱民乐章。
群众工作基础好 警民合力保平安
徐兆华同志在实践工作中,表现出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始终把维护辖区平安和谐稳定作为工作目标,忠诚履职,只要有利于促进辖区平安和谐稳定的事情,再难再累也毫不犹豫地做好。多年来,他以良好的群众基础和艰苦细致的工作,教育转化多名帮教对象,有效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他组织辖区群众开展群防群治,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在社区形成了警民合作、警民联防、警民共建的和谐局面。在友谊社区,徐兆华和群众打成一片,居民个个认识徐兆华,密切的警民关系给他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社区发生矛盾纠纷,只要徐兆华到场,大家都能给他“面子”,都能顺利解决。社区有位姓穆的老太,家里有一起很棘手的家庭纠纷,迟迟处理不下来,让她和老伴终日闷闷不乐。徐兆华一次次往她家跑,耐心细致地做工作,终于使矛盾化解。老太非常感激,她包得一手好饺子,此后,只要家里吃饺子,老太就会打电话给徐兆华,有一次还和老伴把做好的饺子,走了几里路送到徐兆华家里。
徐兆华通过23年的社区工作,总结了一条工作经验,就是三个“多一点”:一是上门多一点。社区是个大家庭,更是由成百上千的小家庭组成的。做好社区工作,不是在社区逛逛转转就行的,一定要把工作做到社区群众的家里。对于有老人的家庭,可以在下段工作时去串串门,对于双职工的家庭,要利用下班间隙或节假日去主动登门拜访,对于一些困难群众,逢年过节、季节交替的时候,是最好的上门时机,这时才能了解群众真实的生活情况。上门多了,接触多了,距离自然就拉进了。二是交流多一点。光上门还不行,还要主动与群众多交流、多沟通,以朋友、兄长、父亲的身份与群众接触、交流,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对方信任,建立感情。有了感情基础,老百姓就会对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各方面的信息就会源源不断,极大地方便民警的工作。三是关心多一点。要密切关注辖区社会面的动态情况,主动了解群众的需要,主动了解群众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有条件的要立即伸手援助,一时解决不了的要放在心,想方设法帮助解决。总之要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民警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人都是感情动物,你对群众关心多一点,群众就会对你回报多一点,对这个社会回报多一点。1999年,在徐兆华的组织下,社区成立了义务治安巡逻队,很多退休人员和干休所的老干部非常支持徐兆华的工作,积极参加义务巡逻。现在,每天在社区都有4、5个义务巡逻员在维护小区治安,小区也多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治安案件。人们都说,这是与小区居民拥戴徐兆华,主动积极参与小区治安工作分不开的。
严格自律党性强 廉洁从警树楷模
23年来,徐兆华同志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时刻牢记执法为民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他为辖区群众和企业做了很多好事,解决了很多困难,但从不图回报。2007年8月,辖区一家企业因征地矛盾被群众堵门,影响了正常生产,徐兆华得知后,与社区干部一道耐心细致地做好双方的协调工作,连续几天上门调解,终于使双方达成协议。该企业对徐兆华十分感激,企业负责人多次表示邀请徐兆华聚一聚表示感谢,但都被徐兆华婉言谢绝。像这样的事情在徐兆华的工作中有很多很多,担任社区民警以来,徐兆华为群众和企业解决了不少困难,但从未接受过群众和企业的物质回报。
徐兆华始终保持了个人和家庭生活的节俭,他们一家人在生活上有一个共识:吃好穿暖就行。多年来,徐兆华资助了许多困难群众,都是从他自己工资和上级颁发的奖金中拿出来的,就连许铭荣老人临终赠给徐兆华的存款,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徐兆华平常一点点送给老人的。徐兆华说:“虽然我不富有,但看见别人有困难,自己也有这个能力,自然就会去帮一把。”看到被资助的困难群众渡过了难关,徐兆华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高兴。徐兆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树立了一名共产党员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