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我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年,是备战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最后一年。今年以来,全市体育工作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积极顺应宏观环境新变化,努力发挥体育在经济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1.竞技体育以备战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为先,在全省各县(市)保持领先。
2009年是备战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的最后一年,是冲刺之年、最为关键的一年。一年来,我局不断加大做好备战冲刺工作的力度,各项备战工作全面围绕备战队伍开展,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责任到人,进一步抓紧抓实日常训练工作,确保训练科学有效,真正做到想队伍所想、急队伍所急,全力以赴为备战参赛做好服务。同时,抓住省青少年年度比赛时机,一如既往地做好运动员注册工作,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注册运动员达400多名,其中引进高水平运动员达150名。做好优秀运动员输送工作,全年向省体工队输送优秀运动员6名。
组队参加各项省年度比赛均获得较好成绩。参赛2009年江苏省县组田径(甲组)比赛,获5枚金牌、9枚银牌、3枚铜牌,团体总分179分,名列金牌总数第五位,团体总分第三名,同时获得高中组总分第三名;参赛省青少年男篮比赛获甲组第二名、乙组第七名;参赛省县组篮球比赛获第二名;参赛女足“省长杯”比赛小学组、中学组均获第二名;参赛省青少年赛艇比赛获3枚金牌、5枚银牌、4枚铜牌。组队参加常州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勇夺团体总分、金牌总数两项第一。
组织承办各项省级以上体育竞赛均获圆满成功。今年以来,我们先后成功组织承办了省青少年自行车公路赛、省青少年男、女子甲组篮球比赛、省青少年赛艇比赛和国家女篮备战亚锦赛挑战赛等重大体育赛事。我们始终坚持以“优美的环境、优良的设施、优质的服务、优异的成绩”作为办赛标准,从细节入手,努力把各项赛事打造成精品赛事,从后勤接待到场地器材准备,从竞赛组织到训练安排,从交通车辆到食品卫生、安全保卫等,均逐一按照要求做了周密部署和详尽安排,确保万无一失。我们的组织承办工作也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参赛官员、裁判员和运动队的充分肯定,展示了我市良好的对外形象。同时,我们还利用承办比赛契机,组织举办各项目裁判员培训班,请专家授课,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我市的裁判员队伍。
2.群众体育以进一步统筹完善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为重,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
进一步统筹完善城乡社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今年以来,主要加大对城市社区居委会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在全面调查摸底统计的基础上,投入资金对1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实施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根据各社区居委会确定的场地,合理配送、安装相关体育健身器材。在整个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我局严格按照相关程序办事,所有健身器材设施均通过政府招标办统一招标,各社区健身场地落实一块,安装一块,验收一块,确保无误。同时还对城区部分原有健身场地设施进行了维修出新,确保群众拥有安全、便利的健身环境。另外,抓住省体育局小篮板配送工程时机,把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对140个自然村完成了小篮板的配送安装。
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竞赛活动。我们充分利用庆祝新春,建国60周年等时机,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群众能广泛参与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今年以来,已先后组织举办市直机关迎新春体育健身竞赛活动、乒乓球、扑克、象围棋、三人制篮球、茅山登山赛、老年人钓鱼、门球等竞赛活动数十项次。尤其是8月8日,我们在市体育馆组织举办了金坛市庆祝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活动启动仪式暨“全民健身与祖国同庆”体育健身精品展示活动,市四套班子领导,全市社会各界代表近万人参加了本次活动。启动仪式后的健身精品展示形式各异、精彩纷呈,包括幼儿园小朋友、青年健身爱好者、年过花甲的老人均参加了表演展示,充分体现了我市各年龄层次的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最后,所有参加活动的人员在体育馆东门还进行了万人签名活动。本次活动隆重、热烈,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全市上下进一步营造了浓厚的全民健身氛围。
3.体育产业以不断开拓市场为要,努力增加产业收入。
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充分利用现有的场馆设施条件进行对外开放,争取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全市体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场馆出租,组织对外开放,市场化运作大型体育赛事等形式,已完成创收60余万元。继续做好体育彩票的发行、销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大对体彩销售站点的增点扩容力度,全年新增体彩销售站点12个,举办体彩销售员综合培训班,提升各销售站点销售员的整体素质,体彩销售保持平稳增长势头,截至11月底,全市体彩销售总额已达3625万元,再创销售新高。
4.水上运动项目基地建设稳步推进。
由常州市体育局和我市联办的水上运动项目基地,位于我市钱资荡环湖路北侧。在常州市体育局和我市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一年多的施工建设,一期工程已经全面完成,主体工程、生活训练附房、船库、水池驳岸及其训练、生活配套设施工程已基本竣工。赛艇队已入驻,各项训练正常开展。8月1日—3日,2009年江苏省青少年赛艇比赛在新建成的水上运动项目基地举行,竞赛场地及配套设施均达到了比赛的要求。
5.其他工作一着不让。
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局从今年3月中旬至8月底,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指导检查小组的检查指导下,结合体育工作的实际,紧紧围绕“加快体育事业发展步伐,促进体育惠及于民”的主题,有步骤、分阶段进行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了局党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统揽全局和科学谋划发展的能力,加深了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转变了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提高了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本领,认清了影响和制约金坛体育科学发展的问题,及时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努力方向,制定了整改措施,基本达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按照上级要求和部署,积极开展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党员学习、讨论、召开专题生活会、领导干部与党员同志谈心等形式,使党员干部认识到加强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的重要性,统一了全局党员干部的思想,筑牢了党员干部的思想防线,增强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促进了党员干部理论联系实际,工作讲求实效的作风。
按照电子政务建设的考核工作意见,做好了电子政务和政务公开的相关工作,按照上级相关要求,做到有序推进;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活动;努力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6.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体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体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竞技体育绝对优势项目较少,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保障机制需进一步完善;群众体育需进一步加强普及,部分单位对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体育产业规模较小,水平不高,产业类型不丰富,体育消费水平还偏低等等。总之,我市体育工作的现状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们将直面困难,正视问题,不断增强做好新时期体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推进我市体育事业科学发展,争取早日实现体育现代化。
二、主要体会:
回顾2009年体育工作,我们取得的经验及体会主要有以下几条:
1.体育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全市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找准切入点,抓住机遇,扩展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促进体育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进一步完善体教结合模式,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责任共担、荣誉互沾”的原则,搞好业余训练工作,坚持“突出重点、强化优势、提高效益”的方针,才能不断促进我市竞技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3.体育工作应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通过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高群众体质,丰富市民生活。围绕建群众身边场地,抓群众身边组织,办群众身边活动,努力构建多元化体育服务平台,才能真正做到“亲民、便民、利民”,使体育真正惠及广大百姓。
4.体育产业要贯彻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主线,不断探索市场运行规律,大胆参与市场竞争,逐渐积累和掌握管理经验,力求做到决策更科学、机制更灵活、管理更先进、手段更创新,才能不断促进我市体育产业步入又好又快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2010年工作思路与工作重点:
1.工作思路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体育的需求为出发点,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体育产业与场馆设施建设比翼双飞,抓好体育内部干部队伍及体育骨干队伍的建设。竞技体育以组队参赛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和承办好相关比赛为主;群众体育以进一步统筹完善全市各级健身工程和组织开展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群众能广泛参与的群体竞赛活动为重点;体育产业以立足场馆做好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挖掘市场潜力为主;场馆设施建设以完善水上运动项目基地建设和早日推进游泳馆建设为主。充分发挥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文明建设,推动经济发展,进行横向交流等方面的多元化功能和作用,努力为全市人民营造一个更加科学、文明、健康的体育健身环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力争金坛体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2. 工作重点
(1)认真做好江苏省第十七运动会男篮乙组、女篮乙组、赛艇、女足乙、丙组比赛的组织承办工作,争取省最佳赛区。
(2)认真组队参赛江苏省第十七届运动会以及各项省、常州市年度比赛,努力完成常州市政府下达给我市的参赛任务指标。
(3)组织举办好金坛市第五届全民运动会暨第七届全民健身节。
(4)进一步统筹全市城乡体育设施建设,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不断向基层深入,满足基层群众对体育健身的需求,努力打造一批精品健身工程 (点)。
(5)组织全市体育竞赛6项8次,开展裁判员队伍培训工作,发展三级裁判员40名。
(6)组织全市全民健身月和全民健身日活动,继续培养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发展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40名,开展好国民体质测试工作。
(7)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形成切实有效的体育产业经营管理机制,争取创收产值80万元,进一步做好体育彩票的管理、发行、销售工作,确保销售超3500万元。
(8)继续完善建设水上运动项目基地相关配套设施,积极推进市游泳馆工程建设。
(9)努力完成市委、市政府和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
金坛市体育局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三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