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014139011/2009-00056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文化广电体育局
生成日期 2009-11-04 公开日期 2009-11-1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我局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动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努力实施既定工作目标,全面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扎实。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我局采取各项措施,广泛营造学习氛围,努力创优学习形式,切实做到全员参与,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圆满完成了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全系统党员干部和群众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得了明显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工作水准获得了有效提升。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围绕“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实施文化繁荣工程”这一主题,紧密联系文化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提升金坛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用先进的文化凝聚民心,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受到了市委活动办和市委指导检查组的好评。

  二、文化惠民工程有序推进。

  1、“星级文化示范村”建设工程情况良好。在进一步巩固全市文化示范村建设成果的同时,于年初通过申报、推荐和调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初定了社头镇庄阳、解放;金城镇白龙荡、中巷;儒林镇河下、柚山;尧塘镇南汤、水北;直溪镇汀湘、溪滨;朱林镇唐王、西岗、五联;薛埠镇方麓、石马、东进;开发区东明、徐塘等18个行政村,作为2009年度“星级文化示范村”的创建对象。为了保证创建工作的成功实施,在全市聘用了157名以大学生村官和文化志愿者为主体的村级文化辅导员,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同时,借助各种媒体进行跟踪宣传报道,营造了良好的文化创建氛围。这一举措,有效整合了农村的文化资源,被作为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经过帮扶、督查和各地的积极努力,今年创建15个“星级文化示范村”目标已基本完成。

  2、“农家书屋”实现了全覆盖。针对我市农村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台了《金坛市农家书屋建设与管理办法》。为了提供农家书屋建设的经费和物质保障,实行多措并举,在文化部门和镇(区)、村共同自筹的同时,一方面积极争取江苏省和常州市的专项经费,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开展“我为农家书屋捐本书”等系列帮扶共建活动。目前,全市157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建设已完成100%,提前实现了全市农家书屋全覆盖。

  3、基层文化共享工程正在全市建成。为了切实保障城乡群众都能享受基本文化权益,我市按照文化部、财政部总体部署和《江苏文化共享工程“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投入资金30万建设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为推进镇村基层点远程教育和文化共享工程资源整合,打造教育培训农村党员干部和服务农民群众的综合平台创造了良好条件。

  4、“三送”工程稳步推进。由市文化馆、市锡剧团、图书馆、影剧总公司、刻纸研究所、书画院等单位主导,通过“文化百村行”、“广场月月演”和“优秀电影展映”等形式,全年已完成文艺演出103场,送电影下乡1884场,组织辅导各种类型的大中型群众文艺、展演、展览、讲座等活动40多场次,送书下乡38次共11100多册。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又创佳绩。

  1、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圆满完成了文物普查第二阶段实地文物调查任务,全市七镇一区共普查文物点655处,其中复查311处,新发现344处,调查行政村(社区)、自然村覆盖率100%,成为了常州地区第一个通过省级合格验收的单位。此外,通过征集、移接和古墓发掘等途径,全年新增文物72件。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抽调20多名文化工作者组成苦干个小分队,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对全市7镇1区157个行政村展开了拉网式的普查,共征集到17大类800多条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理编印了28万字的《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金坛市资料汇编》,为今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的这一工作,受到省文化厅和文化部领导的赞扬。我市的指前鱼灯、柚山放灯节、乾元观道教音乐和直溪巨龙4个项目,又被公布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名刻纸艺人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四、扶持服务文化产业步步到位。

  1、经过不懈努力,市锡剧团凭借《少年华罗庚》、《飞吧 大雁》和《永远的雪梅》三本大戏,在金融危机、甲流防控等多重困难因素下开拓市场,累计已演出3700多场,创造了全国演艺界的神话,目前仍然活跃在演出市场的第一线。

  2、在积极做好金坛文化产业三年发展规划调研和编制工作的同时,主动为文化产业提供扶持和服务。帮助古籍印刷厂申请文化产业引导资金150万元,通过大量沟通协调工作,目前这笔引导资金已顺利到位。

  3、为提高文化经营者法律意识,分别组织娱乐场所、印刷企业、网吧等行业,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文化市场法律法规培训活动,受训人员涉及200多家文化经营单位360多人次。

  五、创建全国文化单位并顺利通过验收。

  自4月份以来,积极争取、全面发动,突击开展了争创全国文化先进集体的迎检准备工作。6月27日和7月16日,我市分别顺利通过了全国文化先进单位省级考核和国家级考核验收。省和国家级考核组都对我市的文化建设情况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我市文化建设的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文化投入力度大,保障有力;文化建设亮很多,重点突出;工作有声色,成绩显著。

  六、成功举办了“一节一展”。

  于9月25日至10月10日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金坛国际剪纸艺术展暨第四届文化艺术节”。本届“一展一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展示金坛人文形像和精神风貌为主题,以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既有汇集国际艺术精品的民间剪纸作品展、国际剪纸艺术高峰论坛、中外剪纸艺术家现场交流表演、韩国民间文艺访问演出,又有体现金坛地域文化的“情满金坛”大型文艺演出、“幸福金坛”书画摄影精品展、“祖国颂”广场群众文艺演出等10多项系列活动,规格高,活动多,品质精,影响大,充分展示了良好的金坛文化形象。

  2010年工作思路

      2010年我市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常州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建设为新起点,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文化发展步伐,实现全市更高水平物质小康和精神文化小康的同步运行。

  一、积极、稳妥、有效地推进经营性和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

  1、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确保稳定”的原则,将对影剧总公司转企到位,对先行转企并已取得成效的市锡剧团,做好跟踪巩固工作,切实做到真转真改,实现单位性质转变、劳动关系转换、产权结构转型;

  2、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性事业单位,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着力推进内部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引进竞争和激励机制,全面推行全员聘用、岗位管理和激效工资制度,进一步激发内在活力。

  二、积极实施“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

  1、筹划新建6000平方米金坛市图书馆的前期规划、立项和设计工作;

  2、做好金城、直溪、薛埠、儒林、尧塘、开发区五镇一区2000平米文化站的建设协调推进工作。

  三、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1、继续认真组织实施“文化百村行”、广场“月月演”和送电影下乡活动。全面整合文化资源,文化馆、市锡剧团等专业单位与社区艺术团队、民间文艺团队多路联动,全面出击。同时,加强与周边地区各类文艺演出团队的异地联动和交流合作,开掘和引进文艺演出队伍资源,保证演出的数量和质量。

  2、继续推进“星级文化示范村”的创建工程,在两年来已创建30个村的基础上,2010年再培育和创建15个村。同时,着力抓好“农家书屋”的建设巩固和规范管理工作,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农家书屋捐赠新图书,切实发挥全市各地“农家书屋”的惠民效应。

  3、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骨干队伍的建设和培育。对全市村级文化辅助导员进行一至两期的工作培训,切实发挥他们在农村文化活动中的辅导骨干作用。开展特色民间文艺团队、特色文化户的优秀评选和扶持奖励工作。

  四、强化服务引导,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1、完善并分步落实“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积极推进我市印刷复制业、文化旅游业、文化娱乐业、电影放映业、民间工艺美术品产业、文博会展业以及数字化、网络化等特色和支柱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2、深入调研,开辟通道,帮助常州宝盛文化园、金坛刻纸研究所和白塔景泰蓝工艺美术厂等一些特色文化产业项目,分别申报江苏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

  五、激活艺术创作机制,推进艺术精品生产。

  1、制定出台文化艺术精品生产奖励政策,为繁荣艺术创作提供良好的氛围环境和外在条件,以鼓励艺术人员深入生活,勤奋从事各门类的艺术创作。对一些有前途、有潜力的作品,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投入,必要时以“借鸡生蛋”的做法,引进外部的精英力量进行联手打造和提升。

  2、抓好一批重点作品(剧目)的创作生产和排演。其中,锡剧团以反映农村留守妇女儿童为题材的新戏,将力争在上半年排练并投放演出市场;创作并排练录制一部广播剧和一个音乐舞蹈节目,冲刺常州市和省“五个一”工程。

  六、再接再厉,进一步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1、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完成我市文物普查第三段任务,公布第三批市级文保单位,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修缮省级文保单位戴王府,同时举办革命文物征集和文物保护图片展览等系列活动。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好谈庄秧歌灯、指前鱼灯、柚山放灯节、直溪巨龙和乾元观道教音乐等五个国家级第三批非遗保护项目的申报工作。对已被列入省和国家级保护名录的非遗项目,按照保护工作的五年计划的相关措施,逐项逐步地落实到位。同时,积极筹建金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七、依法行政,净化文化市场。

  1、严查严管,重点抓好网吧、游戏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的集中整治以及从业人员的守法经营教育;

  2、加强印刷、发行和版权管理,持续进行扫黄打非,同时做好演出市场的规范管理。

  八、优化窗口建设,树立良好的群体形象。

  1、结合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在全系统开展“强素质、精业务、讲服务、树形像”竞赛活动,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和执法队伍的建设;

  2、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和金沙影城等单位,要进一步增强文化服务意识,打造文化服务品牌,以优良的服务质量,升华金坛的人文品位的文化氛围。

金坛市文化局

2009年11月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