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教育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强化内涵发展、促进教育均衡、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高标准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基础更加雄厚、特色更加鲜明、优势更加突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是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统筹兼顾,金坛教育频增新亮点
1.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幼儿教育方面:我们出台了《金坛市幼儿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组织了幼儿园园长赴上海、南京参加培训,充分发挥我市省优质园的示范作用,首批12位农村幼儿园园长分别到实验幼儿园、建设局幼儿园等省优质园挂职培训。我们启动了“公办园教师到非公办园支教”的工作,从实验幼儿园选拔了两名业务骨干,分别派到两所农村幼儿园担任了业务副园长。全面启动了幼儿园的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制订工作,已经形成了“以公办园、学校园为主,以民办园为辅”的办园格局,全市省优质园比例已达60%以上。为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对部分需要整改的幼儿园进行了整改督查,并重点采取措施,对非法办园进行了积极的整治。
义务教育方面:进一步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全面实施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质量检测与评价”工程,许多学校构建了校本化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发展。目前,全市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99%。
高中教育方面:继续深化课程改革,注重课程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课程管理。以教学质量为中心,更加注重精细化过程管理,08年我市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和万人进线率与07年同比又有了新的增加和提高。
职业教育方面:职教中心以创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为契机,紧紧围绕电子、机械、服装等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的需求,制定专业建设规划,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主动适应并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创建工作因此得到了省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全市职业教育水平又有了新的提升。
社会教育方面:积极推进省社区培训学院的内涵建设,直溪镇社区教育中心高标准通过了省级验收,有效实施“五大工程培训”,08年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2万人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4.3万人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2.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省华中晋五星工程积极推进,力争首批进入省五星高中行列;华罗庚实验学校二期工程项目如期投入使用;实验幼儿园易地新建工程内部装饰已基本完成;城区学校场地100%塑胶化工程已基本到位,完成了岸头学校、建昌小学两块计划外农村学校运动场塑胶化改造;投资300万元的金坛市启智学校已经投入使用;金坛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08年已完成投入目标2000万元;五中综合楼已经交付使用;总投资3000万元的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在规划设计之中。二中西侧的40余亩土地已被政府收储,土地款1600多万元为化解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债务以及支付08年部门预算中安排的工程款提供了资金保证。
3.教育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图书馆100%达到了常州市示范图书馆标准,其中7所学校拥有省一级图书馆。实验室100%达到了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标准,其中8所学校拥有省标准化实验室。中小学校园网均达到常州市一级校园网标准。同时,我们加强了现代化设施设备使用的督查和指导,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目前,多媒体教室占班级总数的50%,生机比为9:1,师机比达1.5:1。音、体、美设施设备均达省标准,全市已有55所学校的食堂被评为常州市A级食堂。
二是更加突出高位均衡发展,强化各项措施,金坛教育彰显新特色
省教育现代化专家评估组认为,我市已形成了义务教育阶段“高位均衡发展”的“金坛经验”。为此,08年4月,省教育电视台来我市制作了专题片,并于5月4日在江苏教育电视台播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8月,江苏教育报刊社记者来我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采访,并以《金坛:创新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之路》为题在《江苏教育》08年第12期的显著位置进行了长篇独家报道,我市义务教育阶段高位均衡发展的经验在全省唱响。2008年,我市被评为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县(市、区)。
1.以布局调整为抓手,进一步强化教育资源
多年来,我们以“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为蓝本,有序推进布局调整,做到超前思考,整体规划,城乡联动,分步实施,08年又顺利完成登冠中学和西阳中学的撤并。目前,全市50%的初中、小学生,90%的高中生在市区学校就读,为完成“十一五”末60%的初中、小学生以及100%的高中生在城区就读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以创建为抓手,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
创建优质学校,是我们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抓手。08年,我市社头中学、建昌小学、后阳小学、五叶小学、汤庄小学均顺利通过了省优质学校的创建验收,目前,全市拥有省级优质小学26所,省级优质初中18所,四星级高中2所,三星级高中3所,全市优质学校比例超过了90%,这在常州名列第一,在全省也处于领先地位。2008年,由我们教育局牵头的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评价,高标准通过了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的验收。
3.以队伍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活化教育资源
一是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新华社、《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对我市加强师德建设的举措和所取得的成效作了报道,在我市软环境和行风建设测评中,我们教育系统满意率逐年提高。二是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竞聘上岗,今年,又有15名年富力强的中层干部通过竞聘走上了校级领导岗位,5名作为后备干部储备;市区优秀教师定期向农村交流,变单向流动为双向交流,城乡百名教师的对口交流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了省、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高度赞赏。三是着力提高业务水平。我们充分发挥研训中心作用,扎实开展“两支队伍”培训。今年选派122名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赴上海、南京等地参加培训,依托《中国教师报》上海工作站,重点对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师进行培训,参训教师达160多名,组织150多名班主任参加了江苏省网上远程培训。高一层次学历比例明显提高,高中、职中合格学历和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到97.5%、94.1%和9.7%、10.5%,分别比07年提高了1.3%、1.5%和5.6%、2.2%;初中、小学、幼儿园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到78.2%、93.1%、74.3%,比07年提高了5.5%、2.2%、0.7%。目前,全市有专任教师4484名,特级教师8名,常州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5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1名,金坛市名校长、名教师22名,常州市教学骨干443名,金坛市教学骨干713名,优秀教师群体占所有专任教师27%。前不久,我市师资队伍建设经验已被省教育厅向教育部推荐交流。
4.以教育公平为目标,进一步亮化教育资源
积极构建教育救助体系:2006年来,我们已投入1000多万元作为教育救助资金,确保了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为此,《新华日报》等相关媒体作了专题报道。同时,积极拓宽教育救助资金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教育救助事业,今年,广东志成冠军集团和江苏常宝钢管有限公司分别出资1000万元和200万元设立了专项助学、奖学基金,受益面将更广,收益学生将更多。高度重视特殊教育:08年秋学期,“金坛市启智学校”如期开学,全免费接纳我市智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目前,已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公平接纳外来工子弟:取缔了设在原朱庄小学的非法办学点,公办学校100%接纳外来务工子弟,并享受和本地学生的同等待遇,对部分接受流动儿童少年较多的学校进行了奖励,切实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
三是重点确保教育内涵发展,坚持质量为本,金坛教育实现新跨越
1.主动发展勃发学校活力
2003年,常州市全面启动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目前,这已经成为常州领先于全省的亮点经验。实践证明,实施学校主动发展战略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学校干群的主动发展意识和能力能得到很大提高;三是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能有新的提升;四是学校办学实力会进一步增强;五是学校办学特色会进一步彰显。正是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坚持多措并举,努力组织推进和实施,目前,这项工作在我市幼儿园也已全面启动。
2.素质教育绽放亮丽色彩
在第20届“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全省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团体赛上,由我市华罗庚中学徐亮和华罗庚实验学校姚书怡、张之玮等三名学生组成的金坛市代表队,在参赛的全部43支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名列第三,荣获省团体竞赛一等奖,张之玮同学荣获“最佳选手奖”。组织1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常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率达50%,5名选手获一等奖,直溪高中获学校团体奖。在有香港、澳门、北京、上海等39个代表队参加的第二届“两岸四地”华罗庚少年数学精英邀请赛中,我市代表队又创佳绩,荣获了两金四银、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在第十四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上,省华罗庚中学1人荣获全国一等奖,2人获省一等奖。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上,省华罗庚中学2人获得全国一等奖,13人获省一等奖。
3.依法治教结出新硕果
成功举办了“廉洁文化进校园”研讨活动,省、市领导对我市开展“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召开了全市教育系统纪检监察暨行风建设大会,出台了《金坛市学校软环境建设考核评议意见》,我们的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经验在全省教育系统纪检监察会议上作书面交流,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已占全市学校总数的90%以上,我市被评为06-07年度江苏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
4.安全工作坚持常抓不懈
与学校签订了安全工作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协同公安、交通等部门,继续完善了中巴车接送工作;对分管校长和食堂负责人进行了食品卫生管理的专项培训;对于08年排查出的校园安全隐患,我们认真分解整改任务,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多次召开相关部门的协调会,并投入320多万元进行了全面整治,确保了没有发生一例因校方责任的安全事故。
5.教育督导发挥应有作用
增强了学校综合督导评估的权威性与指导性,对15所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综合督导评估,组织了对学校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减负”工作的专项督查,建立了对乡镇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
二○○九年一月十六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