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政府办 > 提交人大报告 > 财政预决算报告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01413881X/2009-00012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体裁分类 报告 组配分类 财政预决算报告 政府办 财政预决算报告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09-02-10 公开日期 2009-03-2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金坛市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9年2月10日在金坛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李留清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主要工作

   2008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市财税部门进一步加大组织收入力度,在宏观经济形势十分严峻、财政减收因素不断增加、刚性支出难以控制的情况下,全力以赴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积极安排好各项民生支出,为全市稳定和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

   2007年12月20日,金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我市2008年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360000万元,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2500万元,增长18%。受宏观经济形势等方面的影响,经市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批准,2008年我市财政总收入调整为349900万元,增长16%,一般预算收入调整为127560万元,增长13.2%。根据年终结算汇总,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5001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3%,增长16%,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78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2%,增长13.4%。财政总收入中:国税口完成119628万元,增长25.6%;地税口完成77586万元,增长9.8%;财政口完成152802万元,增长12.6%(其中基金收入120875万元)。

   2008年全市财政总支出25931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5%,增长15.9%。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374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6%,增长13.5%;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846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2%,增长23.5%;社保基金支出372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长8.9%。一般预算支出中,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369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2%,增长6.9%;(2)公共安全支出1298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增长9.4%;(3)教育支出337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增长13.3%;(4)科学技术支出383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5.9%;(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8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7.5%,增长0.7%;(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80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4.6%,增长18.4%;(7)医疗卫生支出881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8%,增长15.9%;(8)环境保护支出52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51.7%,增长143.7%;(9)城乡社区支出107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4%,下降2.5%(下降原因主要是配套费由财政预算内管理调整为财政专户管理);(10)农林水支出173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增长23.5%;(11)交通运输、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463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5.5%,增长45.8%;(12)其他支出777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下降7.3%。

  按照实现的一般预算收入及现行分税制体制计算,我市当年一般预算可用财力为114953万元(含行政事业性收费),加上上年结余、结转和上级专款,2008年一般预算合计可用财力为145922万元。据初步结算,2008年市镇两级财政滚存结余8504万元,其中:结转专项资金7813万元。

  一年来,为了确保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市财税部门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继续加强财源建设,全力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

   1.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全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我市本级财政支农资金完成支出9057万元。结报2007年及以前年度项目178个,报账资金达4580万元。财政部门与各主管部门协作,申报高效农业、设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山区综合开发等各类农业项目450多个,争取常州市级以上项目资金及专款15000余万元。同时强化了对农业项目资金的管理,进一步完善了项目合同管理、财政报账、项目招投标、项目竣工审计、专项资金跟踪检查等制度。截止2008年12月底,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4274万元。其中:水稻直补615万元,农资综合补贴3170万元,水库移民补贴27万元,良种补贴462万元。

   2.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对企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年办理各类退税80298万元,其中:国税退税69098万元,地税减免、抵免税11200万元。此外,财政部门落实市委市政府惠企政策资金2200万元,停止征收福利企业解困资金2000多万元,会同相关单位做好省重点技术改造、省新产品开发补助经费、省名牌产品、省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省旅游等项目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共申报各类项目174个,取得各类扶持资金4638万元。

   3.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市财政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要求,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积极支持科技创新、产学研对接、引进科技人才和高新技术产业,会同科技等部门共申报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省科技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等项目69个,争取科技创新经费1705万元,争取人才专项资金50万元。

   (二)进一步强化征管,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

   1.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确保税收收入稳步增长。2008年,财税部门协调配合,认真做好税源结构分析,坚持依法征收和应收尽收。一是平稳推进所得税政策调整,强化监管,促进增收。全年入库企业所得税34771万元,同比增长61.3%。其中:国税入库22918万元,地税入库11853万元。二是充分发挥纳税评估和纳税稽查的作用,增加税收收入。三是加大了房、土两税的征收力度,查漏补缺,促进增收。全年征收房产税4751万元,同比增长52.86%;城镇土地使用税5729万元,同比增长65.34%。四是加强了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清算,对房地产企业和建筑企业实行项目管理。五是进行国、地税的信息比对,堵塞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六是进一步加强契税征管工作,加大清欠力度,确保契税及时足额征缴,规范了契税申报、征收、减免、入库等运作程序,全年共入库契税9523万元,同比增长28.38%。

   2.强化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严格执行上级非税征收政策,做到应收尽收,杜绝乱收费。一是进一步强化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票据管理。会同物价部门对全市行政事业性收费进行了年检。重点检查了各部门、各单位是否按规定收费;是否按规定使用收费票据;是否按规定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各项收费优惠政策;各项收费是否及时解缴国库及财政专户。二是财政部门主动与执收部门协调,强化征收措施。全年完成非税收入152152万元。其中:纳入预算内管理的基金和收费收入132746万元(含土地出让金收入78930万元),预算外政府性基金、规费19406万元。

   (三)确立公共财政理念,扩大民生支出

   2008年,市财政部门按照人代会确定的支出预算,加强财政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扩大民生支出。继续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各项保险基金的征收力度,确保职工养老金等按时发放,全年征收各类保险基金61300万元,支出养老金等42400万元。继续执行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和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扶助政策,全年支出170万元。安排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助残实事工程、伤残退伍军人生活补助、牺牲病故军人家属抚恤金等支出1922万元。发放企业军转干部生活补助432万元。安排茅山老区散居农户搬迁补贴、新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等补助资金938万元。安排农村垃圾袋装化保洁人员工资补贴资金400万元。安排村(社区)专职保安联防队员补贴经费294万元。对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标准进行了调整,由80元增长到120元,财政补贴由人均60元增至80元。全年市以上财政补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费2507万元。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达到372668人(其中农村参保人数343801人,城市居民参保人数28867人),基本实现了全面参保的目标。对低保和五保补贴标准进行了调整,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210元,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280元提高到330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人员由原来每人每年2600元提高到3200元,分散供养人员由原来每人每年2300元提高到2600元,五保经费由原来的按年发放改为按季发放。2008年全市城市低保对象959户1701人、发放补贴490万元,农村低保对象4491户8400人、发放补贴1173万元,农村五保2152人、补贴资金638万元。同时,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和环境保护的投入,改善人居环境;加大对农民的种粮补贴、农资补贴和农业保险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出台居民养老保险政策,使全市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继续对义务教育、非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实行教育救助,对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和书本费等的支出2111万元;我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到每生每年小学350元,初中500元。另外,对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教育也进行了专项补助。截至2008年,共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债务7302万元。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切实加强财政监督

   1.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按照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在2007年24个单位非税改革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2008年全面推开了非税收入征缴方式改革工作,将所有执收单位全部纳入新系统。与此同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工作已全部实施到位。镇(区)财政集中收付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也在朱林、直溪两镇推开。

   2.政府采购工作进一步规范。全面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和相关法律法规,按照常州市政府统一制定的2008年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采购限额公开招标数额标准,规范管理、扩大政府采购规模。2008年5月,由市财政局、监察局、审计局联合组织了政府采购执行情况专项检查,通过检查,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了采购行为,建立了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形成了有效的依法操作、依法采购和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全年共完成政府采购312批次,完成政府采购市场价6434.90万元,实际中标价5609.29万元,节约资金825.61万元,节约率12.83%。

   3.财政监督和管理机制逐步健全。根据《2008年全省财政监督工作要点》,结合我市实际情况,财政部门制定了2008年财政专项资金检查计划,拟定了《金坛市专项资金检查工作方案》。配合常州市财政局、常州市民政局、常州市体育局对我市民政、体育部门就彩票发行销售和财务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对部分乡镇卫生院合作医疗基金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核实和处理;对全市及各镇的2008年春节救助慰问金发放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会同市教育局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救助金的发放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会同农林局对全市各镇粮食直补工作进行了专项检查。

   二、2009年财政预算草案

   2009年预算安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充分利用财税杠杆,积极支持和服务经济发展,努力培植财源,强化税收征管,不断扩大财政收入规模;按照预算收支平衡的要求,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切实保障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和民生支出;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预算的执行,全面推进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加强财政监督,整合财政资源,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2009年财政收支预算建议安排如下:

   全市财政总收入安排392000万元,增长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40600万元,增长10%;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39550万元,增长15%。按征收部门划分:国税口收入安排131350万元;地税口收入安排86000万元;财政口收入安排174650万元。

   按照财政收入预算和现行体制测算,全市当年财政一般预算可用财力为123600万元,预算安排支出1236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是:(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8981万元;(2)公共安全支出11252万元;(3)教育支出33505万元;(4)科学技术支出2132万元;(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616万元;(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2398万元;(7)医疗卫生支出11533万元;(8)环境保护支出2223万元;(9)城乡社区支出4203万元;(10)农林水支出10689万元;(11)交通运输等事务支出1083万元;(12)其他支出8985万元。

   根据编制的部门预算汇总统计,2009年市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安排85301万元,其中:预算内财力安排71598万元,纳入预算外管理的非税收入安排13703万元。部门预算支出中,基本支出预算60957万元,项目支出预算24344万元。

   三、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09年财政预算任务

   2009年,十分严峻的经济形势将直接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长,为此,财税部门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保运转、保民生、强管理、促发展”上。

   (一)保运转

   2009年,针对我市的经济形势和财政状况,一方面,财政部门要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控制支出增长;另一方面,全市上下要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增强增收节支的意识。对部门预算中的项目经费安排零增长,年初对市本级的部门预算基本支出指标先行下达,确保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正常运行,部门预算项目经费指标除所列项目为人员经费与基本支出同时下达外,其他项目经费和专项资金待到2009年6月份之后,再研究安排。

   (二)保民生

  在编制2009年财政预算的时候,财政部门对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民生方面各项政策进行了疏理,涉及的民生项目达26项,支出总额达到18862万元。财政部门要按照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支出的要求,将有限的一般预算财力在保运转的同时,确保市委、市政府出台的民生方面的政策落实到位。

   (三)强管理

   一是强化税收和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财税部门要加强协调,认真做好税源结构分析,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好年纳税200万元以上企业的分析,密切关注经济运行、收入征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坚持依法征收和应收尽收。同时,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的各项非税征收政策,杜绝乱收费。进一步加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的电子缴库工作,优化电子缴库流程,做到适时传送收入信息,适时扣款缴库。

   二是强化财政资金的支出管理。财政部门要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财政改革,确保我市财政资金支出科学合理。按照整合资源,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对项目进行全面疏理,根据资金来源和项目的轻重缓急,保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必办项目的实施。在政府采购领域,要继续扩大政府采购规模,进一步探索建立和完善财政部门、采购机构、采购单位职责清晰、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完善采购项目受理、组织招标、合同鉴证相分离机制。同时,要认真执行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的标准,稳妥推进公务卡结算方式的改革。

   三是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督管理。财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财政收入监督、财政支出监督、会计监督和财政内部监督等监督机制。围绕财政支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资金、重点工程建设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的监管。加强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提高政府对资源的配置效率,确保财政预算和政策得到有效实施,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步建立符合我市实际,以“追踪问效”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管理新模式。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公有资产和企业改制剥离资产的管理,想方设法盘活各类存量资产,优化资源配置。加大收储土地资产的变现力度,努力降低土地成本,提高土地资产的利用率。

   四是强化干部队伍的管理。财税部门要围绕市“效能建设”主题教育活动, 进一步完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做到制度落实、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坚持业务建设和廉政建设两手抓,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诚心诚意为企业、为服务单位、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四)促发展

   1.积极支持企业发展。面对当前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各级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的出台,财政部门要积极应对。一方面,会同相关部门和单位做好省重点技术改造、省新产品开发、省名牌产品、省级工业经济新增长点、省旅游等项目的申报和审核工作,积极为企业向上争取各类扶持资金,支持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将争取到的项目资金按项目的实施进度及时拨付到位,确保专款专用,发挥好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要从加强财源建设入手,贯彻上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和扶持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完善本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做优做强创造条件,着力支持企业发展。

   2.积极支持科技创新。财税部门要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科技创新的工作要求,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大力支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把潜在的科技生产力变成现实的先进生产力,形成科技投入和成果转化的良性循环,形成持续创新的动力机制,形成科技成果的生产机制。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及时落实、拨付省市科技专项资金,使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专项资金尽快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经济的发展。

   3.积极支持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财税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从政策上支持房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就业富民的重要渠道、地方税收的重要来源。

   4.积极支持社会建设和镇(区)发展。 财税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体育、广电等社会事业的支持。落实各项财政激励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工作步伐,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深化镇(区)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加大镇村转移支付力度,支持镇(区)经济的发展。

   各位代表,2009年的财政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全力以赴完成大会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和谐金坛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