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以“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为主线,着力优化科技发展软环境,不断夯实创新基础,搭建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环境,提高创新能力,扩大创新成果,努力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取得了显著成绩,有望再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实现四连冠,科技进步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2007年科技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科技进步考核成效显著
根据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参加了“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区)”参评考核活动。由于考核任务重、时间紧、标准高,金坛科技局党组及时研究部署,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对待考核工作。全局上下统筹协调,齐心协力,按时完成了申报材料的整理上报工作。2008年1月7日,国家科技部发文(国科发农[2008]4号)公布了获得“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的地区名单,我市榜上有名,名列江苏省县市区第6名。这是我市连续第四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2007年10月30日,根据省科技厅下发的《关于上报全国科技进步市(县、区)考核先进个人的通知》,我市还推荐上报了徐惠中、邓行、王洪祥为2005-2006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个人。
2007年,我们在全市进一步加强了科技进步考核,组织申报了常州市科技进步奖6项,评选出金坛市科技进步奖37项,在年度科技工作会议上,对25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42家科技进步先进企业进行了表彰。
2.贯彻科技创新政策,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
为把创新政策落到实处,市科技局经常深入企业就科技创新政策的具体条款进行宣讲,积极开展企业技术开发费150%加计抵扣备案工作,制定了便捷科学的流程,明确了责任科室、落实了各阶段责任人,方便了企业的申报。2007年,对20家企业的25个项目进行备案,共涉及到企业技术开发经费13661万元,现已完成抵扣,企业享受政策优惠近300万元。这项工作使科技创新政策迅速成为广大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的“真金白银”,真正让企业得到了实惠,有效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
3.依托科技计划项目,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市科技局局按照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申报通知和指南的要求,结合全市的优势、重点和特色,深入基层和企业发掘亮点,有针对性地指导、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单位积极向上申报各类项目,确保申报项目的水平和质量。一年来,共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0多项,申报常州市级各类科技项目120多项,申报本市科技计划项目130项。华盛天龙公司的“光伏多晶硅浇铸设备”等近120个市级以上项目成功立项,其中,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1家,新增“双密”企业1家,新增省、常州市创新型试点企业各1家,评出金坛市创新型企业11家,新增江苏省火炬计划项目9项,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7只,预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依托科技项目,获得上级科技经费资助2294.5万元,其中,“光伏多晶硅浇铸设备”项目,获得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1000万元;亿晶公司的孙铁囤被列入了“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获得省财政专项资助和常州配套支持各100万元。
在抓好项目申报的同时,积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2007年,新增省科技创新服务机构建设项目1项,常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常州市、金坛市农业科技示范园各1家,金坛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智能化高产梳棉机开发及产业化等9个省科技计划项目,以及汽车氧传感器研制及产业化等15个常州市科技计划项目顺利通过验收。重点建设了常州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常州市谷茶加工科技示范园等4家农业科技示范园。
4.积极探索产学研新模式,增强企业发展潜力
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我们重点加强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高校院所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联合,积极探索“产学研”联合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加速了科技成果应用,推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化。
(1)举办了“2007金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经济洽谈会”
5月15日,举办了“2007金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经济洽谈会”,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赴南航参加了洽谈会,市政府与南航签订了《金坛市人民政府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全面合作协议》,我市将设立专项科技资金200万元,用于支持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金坛的合作转化项目,洽谈会上,我市凯灵汽车电器厂等3家企业与南航签订了正式合作协议,天洋稀土有限公司等十多家企业与南航达成了一系列合作意向。
(2)成功举办了“金坛-江苏大学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
8月28日,在江苏大学成功举办了“金坛-江苏大学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市政府与江苏大学签订了《金坛市人民政府与江苏大学全面合作协议》;亿晶公司等四家企业和单位与江苏大学相关学院签订了5项合作协议。
(3)成功举办了“2007东南大学-金坛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
10月17日,东南大学易红校长率领40多位院长和教授来到金坛,在我市成功举办了“2007东南大学-金坛科技经济对接洽谈会”,市政府与东南大学签订了《金坛市人民政府与东南大学全面合作协议》;金昇公司等企业与东大签订了6项合作协议,与会企业还与东大有关学院达成了一批合作意向。
(4)成功组织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在坛的社会实践活动
认真落实市政府与清华大学研究生院签订的“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试点基地协议”,我局深入企业进行工作调研,征集技术难题,积极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和后勤保障工作,使7名博士生带着各自的研究课题顺利完成了为期六周的社会实践,为企业解决了一批技术难题。
(5)积极参加省、常州市举办的大型产学研活动
6月15日,组织全市100余家企业代表赴常州科教城参加了“2007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与会企业代表与参会的中科院、清华、北大、南航等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进行了认真洽谈,开展了广泛对接,签订了16项合作协议。
11月16日,组织我市企业代表、科技人员50余人赴南京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了“中国•江苏首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是让广大企业、科技人员开阔了眼界,其中,华盛天龙的太阳能单晶炉在成果展示洽谈会上进行了实物展示,受到众多参展代表的关注。
目前,我市一大批企业与一大批高校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成效明显。华盛天龙公司依托清华大学承担的“光伏多晶硅浇铸设备”项目,被列入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亿晶公司与江苏大学机械学院合作,在我市成立了“江苏大学-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中心”,成为我市产学研联合的又一成功典范; 江苏大学还对我市朱林镇黄金村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他们生产了低成本、高效率的“秸秆气化炉”,该项技术为广大农村推广清洁能源提供了可靠保证,有力地支持了我市的新农村建设。
5.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创新环境
积极贯彻实施《金坛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认真开展知识产权宣传保护工作。5月23日,聘请省科技厅的有关专家来坛就“保护知识产权和推进自主创新”,为部分副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授课。围绕庆祝第7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开展了为期5天的送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加强自主创新的浓厚氛围。活动中,市知识产权局向师生们赠送了各类知识产权资料,并联合工商、文化等部门,围绕专利、商标、版权保护等知识,组织展出了60多块新颖通俗的宣传展板。通过宣传,增强了广大师生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为在青少年中形成尊重知识,鼓励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3.15”、“4.26”、“科普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发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的作用,组织全市各相关部门,集中力量重点宣传了保护知识产权的法规、政策和基础知识。其中,4月26日,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在金沙广场,开展大规模的广场咨询活动,印发各类知识产权宣传资料2万余份。
在大力开展宣传的同时,加强了专利执法。4月20日,市知识产权局邀请常州市知识产权局、常州市整规办,并联合市文化局、市整规办、市公安局、市质监局等部门,对我市的“大统华”、“华润”、“一百”等大型超市和商场进行了知识产权联合执法,对商品的专利标识进行了认真抽查,对商场部分工作人员进行了知识产权基本知识的问讯调查,通过专利执法检查,有效地引导了商贸流通企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既维护了企业和商家的合法权益,也保护了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一年来,通过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增强了我市广大企事业单位自主创新的意识,调动了各行各业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主动性。2007年申请专利627件,授权168件。
6.优化服务,推进机关全面建设
大力推进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效能,积极组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活动、“三新三争创”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制定了科技局《党风廉政责任分解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中纪委第七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纪委的《若干规定》,并进行对照检查,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同时,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引导全体工作人员开展平安创建工作。在全局深入推进“三个文明”建设,被常州市委、市政府授予“2005-2006年度常州市文明单位”称号。
以“周末课堂”、“学习日”和党员春训为平台,在全局开展了《物权法》、《税法》、《科技进步法》以及《鼓励创新创业若干优惠政策》等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王洪祥局长撰写的《夯实创新载体 引领经济发展》荣获常州市“建设创新型城市”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十七大召开后,及时组织全局同志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精神,引导全局人员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端正思想,锤炼作风,切实提高工作能力,全面增强服务意识,把“积极、主动、优质、高效”的服务落实到发展生产力上,想企业发展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基层单位提供优质服务。
扎实开展电子政务建设,及时完成“金坛科技信息网”的割接,引导全体工作人员依托电子政务平台开展相关工作。及时筹集经费为金坛地震台配备电脑,5月份“金坛市地震信息网”正式开通。围绕政务公开,加大科技创新宣传。在全国两会期间,《科技日报》于3月5日,以《开创金坛科技创新新局面》和《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美丽新金坛》为题用专版报道我市的科技创新情况,并先后以《政策成“真金白银”?》和《知识产权示范工程花满枝》为题刊登了对科技局的专访文章。一年来,市科技局在《科技日报》、《常州日报》、《今日金坛》、《金沙周刊》以及省科技信息网、市电子政务网等媒体上刊登各类科技信息100多篇。
2008年科技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一、工作思路
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自主创新工作提出了历史性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2008年,我们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中心,以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切实提高全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二、工作重点
1.全面落实创新政策,促进企业成长壮大
围绕省市创新政策的导向,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加大政策的落实力度,让企业得到真正的实惠;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切实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完善配套措施,实施跟踪服务,在企业创新的各个阶段都能给予引导、服务和支持;加强分类指导,突出服务重点,对列入重点发展产业的重点企业,建立挂钩联系制度,争取上级支持,加强集成联动,促进重点企业做强做大。
2.围绕重点发展领域,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实施
进一步明确可持续发展经济理念,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科技强园、绿色示范”的原则,充分发挥亿晶公司的带头作用,积极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成长壮大,促进光伏技术和装备的开发和转移,依托科技创新,引导工业结构向清洁化、节能化方向发展,逐步建设以多晶硅生产、拉棒、切片为基础,以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发电系统、太阳能供热设备的生产为支柱,以太阳能日用产品为配套的绿色光伏产业园。经过培育,以亿晶、美晶、正信、天顺等一批10亿元的企业正加快集聚,力争经过3-5年的发展,全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销售实现200亿元,成为我市第一大产业。以此为基础,积极争取常州光伏产业基地建在我市,以进一步推动我市光伏产业的快速成长。
3.围绕“科学治太”,加强环保产业发展
化工企业是我市的主要产业之一,我们将以“科学治太”为契机,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促进化工企业升级改造。围绕“江苏省太湖水治理科技专项”项目,做好“城镇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及设备”等8个项目的组织跟踪工作,重点抓好“99%高分离率污泥离心脱水机”等3个“太湖专项”的组织实施工作,力争早出成果,早出效益,依托科技进步,促进环太湖流域和我市水环境整治。着力加强对现代生物工程前沿技术的跟踪了解,积极引导和扶持化工企业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通过大力引进先进生物制造技术,为金坛国家级精细化学品产业基地的发展提供崭新的技术支撑,为全市化学产业升级换代、清洁生产提供可靠保证。
4.切实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企业创新发展
围绕做大产业、做强企业,鼓励各类企业深化产学研联合和科技对接,形成一批科技示范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实行“二次创新”,引导企业把引进的重心转移到消化吸收再创新上来,通过引进技术进行改造性再创新,引进产品进行工艺性再创新,引进人才进行发明性再创新。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加大对中小企业和民营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创新型企业认定制度,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要全面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在建好省、常州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同时,组建一批金坛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研究规划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要抓紧做好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园和企业研发集中区的规划落实。目前,海归科技人员来坛创业已呈萌芽之势,我们将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使之成为科技成果的转化地和经济增长的项目源,将金坛建设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
三、主要措施
1.围绕科技创新倍增计划,认真落实年度发展目标
要认真贯彻实施省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和常州高新技术产业"三倍增"计划,围绕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抓紧制定实施金坛科技创新"倍增计划"。这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助推器,涉及到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开发经费、科技三项经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养等各个方面,这将是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科技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我们要以此为目标、以此为指导,认真研究,统筹安排,积极主动地把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年度、每一个季度计划中,切实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全面支撑发展方式转变,依托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等相关创新载体,集全市之力,合力推动我市科技创新倍增计划的实现。
2.围绕重点科技工作,深入开展产学研联合
一是围绕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针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精细化学品产业的发展,组织有关企业与清华、南航、东大、南工大、江大等具有相关专长的高校进行专项联合活动;二是围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在有条件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柔性的产学研合作方式,引进人才,完成项目。在大学兴建研究室、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分支机构,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深度向源头延伸。三是围绕机械制造、纺织服装等传统优势产业,开展行之有效的产学研活动。依托中科院、清华、南航、东大等高校院所,开展2-3次较大规模的产学研活动。
3.围绕重点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大力实施《金坛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切实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着力推进知识产权中介代理机构、专利示范镇和示范企业建设,加快培养和引进知识产权人才,促进专利申请量和质的提升;加强联合执法,全面实施好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筹建“保护知识产权协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加强工作交流与合作,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更上一层楼。
4.增加科技投入,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
在积极发挥财政投入导向作用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投入的主体作用和社会资本投入的补充作用。一是增加政府投入。要不断增加总量,根据科技创新自身规律和我市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拨款在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要切实优化投向,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关键领域、科研基地和科技队伍建设,切实发挥财政科技经费的“杠杆效应”。二是推动企业投入。进一步完善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各项优惠政策,促使企业研发投入的经费快速攀升。鼓励企业大幅度增加高端创新活动的经费投入,更多地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形成大产业、大企业的研发和技术创新上。三是鼓励社会投入。积极疏通扩大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鼓励各类金融机构支持自主创新,为企业的研发提供更多的信贷支持,加快建立创业投资风险机制,鼓励发展科技风险投资和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担保机制,使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具有创新能力的重点企业得到扶持。
5.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机关全面建设
要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牢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把握时代脉搏,抢抓创新机遇,推进重点跨越,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全局上下,要以十七大精神为引领,站在新的历史平台,立足新的发展平台,切实做到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精神大振奋,切实加强机关全面建设,围绕市委、市政府2008年的中心工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争先创优、积极进取,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金坛作出新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