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垂直管理部门 > 税务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市地税局2007年工作总结
索引号 014138932/2008-00009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税务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税务局
生成日期 2008-02-19 公开日期 2008-03-0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市地税局2007年工作总结
 
金坛市地税局2007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全市地税事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按照“建设三型税务,构建和谐地税”的总体要求,以开展“和谐年、管理年”活动为抓手,充分发挥全体地税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团结一致,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税费收入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一年来,我局累计组织收入134164万元,同比增收31650万元,增长30.88%,增收额度和增长幅度均创历史新高。其中市级税收入库70670万元,同比增收17046万元,增长31.79%;省级税收入库3484万元,同比增收954万元,增长38%;征收社会保险费48337万元,同比增收11062万元,增长30%,累计征缴率达97.60%;其它各项规费基金完成11673万元。各项收入增长较快,是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反映。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积极支持,广大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为税收收入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全局上下积极推行依法治税,大力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保证了税收收入平稳较快增长,为推进我市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靠的财力保证。

  第二,税收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推行重点税源三级监控体系,税源掌控度明显提高。全市重点税源户07年入库税收60805万元,占税收总额的82%。强化税收分析,定期召开由计财、税政、征管和基层分局参加的税收经济分析会,准确预测收入形势,把收入预测误差率降到0.5%。开展纳税评估,07年共对285户纳税人进行了纳税评估,异常户174户,补缴税款308万元。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强化对税收管理员的考核,征管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开展第三批“A级纳税信用等级”的评比工作,目前我市共有9户被评定为A级信用纳税人。通过实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对不同等级的纳税人在纳税申报、发票领购等方面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和服务措施。加强发票管理,货运发票统一启用全国税控系统和税控发票,继续推行有奖发票,提高市民索要发票的意识,使用有奖发票行业的营业税增幅明显,仅餐饮、服务业税收较上年同期增收3132万元,增长55.60%。加大对发票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对客运行业出现的使用假票、不给票、擅自刮奖等情况,进行专项整治,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强化主体税种管理,抓好年所得12万元以上纳税人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工作,全面推进全员全额扣缴申报。抓好所得税汇缴工作,做好营业税和所得税征收方式的鉴定,做到户户过堂,不遗不漏。全年入库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52283万元,占地方税收总额的73.98%,比去年同期增收10892万元,增长26.31%。小税种管理全面加强,做好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税源比对工作,抓好对新出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和《车船税暂行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全市“七税一费”增长迅速,全年共入库22304万元,同比增长47.55%。个人出租房屋税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07年共征收个人房屋出租税收2808户,入库税款191.8万元,同比增长115.8%;个人房屋自营税收839户,入库税款38.88万元;合计征收入库税款230.68万元,同比增收141.8万元,增长159.54%;同时调查出单位向个人出租房屋1977户,入库税收1000余万元。在城区零散税收代征工作平稳运行的基础上,会同财政、国税,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个体委托代征,目前乡区四个代征办公室已初步步入正轨。全年共实现委托代征个体零散税收2379.31万元,同比增长53.2%。严格落实欠税大户约谈和欠税公告制度,清缴欠税工作扎实开展。依托信息化建设,社保费纳入电子缴库系统,税费同征、同管、同查的各项措施得到进一步落实。

  第三,税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水平不断提高。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和税收经济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坚持把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作为调节经济、促进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认真落实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利用“三废”,以及个体工商户营业税起征点提高等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执行企业所得税减免和企业技术改造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政策,坚持集体审议、首办责任和涉税事项一次性告知制度,全年累计减免、抵免税费合计1.06亿元。通过积极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有效发挥了税收对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推动了全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运行质量提高,促进了社会的公平、稳定与和谐。

  第四,税收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果。在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上求突破,全系统依法治税的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着重加强对税额核定、发票的发售及管理、减免税审批、所得税税前列支审批、税款入库、税务稽查处罚等“征、管、查”管理重点环节的监督,对税收征管和稽查过程中存在的执法过错进行追究。一年来共追究86人次,扣发奖金10000余元。对23起重大税务违法案件进行了集体审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监察部门全程监督。强化税务稽查,通过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专案检查和人民来信来访举报检查,全年共检查各类企业181户,企业自查和税务稽查查补税款3898.5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7.43%。对12起偷税数额和比例达到法定追诉标准的涉税犯罪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处理,向社会公告38起偷税案件,较好地维护了税收秩序。扎实开展了第16个税收宣传月活动, 全年在各级报刊发表稿件130多篇,在电视台、电台播出专题节目8期,税法宣传做到了经常化和全方位。

  第五,信息化应用取得新成效。以电子缴库和网上申报为重点,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全市4303户纳税人实现了税款和社保费的电子缴库,其中716户企业全部实现网上申报。推广使用征管信息系统2.0各模块和查询功能,推广《纳税户监控管理系统》、《综合查询分析系统》,推进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税源分析软件、企业所得税管理软件、个人所得税全员全额申报软件应用,给征管带来了方便。增加有效投入,优化硬件配置,为中层以上干部全部配置了手提电脑,为四个分局开通了备份线路,采取VLAN分段管理技术,解决了网络安全和IP地址短缺问题。

  第六,干部教育培训取得新进展。我局把提高干部队伍素质作为实现地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把全员培训、业务骨干培训和“五员”培训作为年度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全年共投入培训经费45.88万元,举办各类培训20多个班次。其中市局领导参加了常州市局组织的厦门会计学院中层干部高级研修班的培训,组织科(分局)长赴长沙税务培训中心进行为期八天的业务培训,组织税收管理员培训,组织一般干部到扬州税院进行知识更新培训。通过培训,实现了知识的更新和工作技能的提高。在常州市地税系统全员业务考试中,取得了团体第一和个人第一的好成绩。在常州市地税系统业务知识竞赛中,又获得了现场决赛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干部学历结构得到较大改善,干部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全局本科学历人数已达90人,占总人数的58%。

  第七,作风效能建设发生新变化。积极创新考评机制,推行机关科室绩效管理综合考评办法、稽查人员绩效积分考核办法和争先创优奖励办法,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一般干部交流换岗,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引导作用,提升全局整体工作水平。开展创建“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人民满意好站所”活动,开展优质服务“满意杯”竞赛、三新三争创”等活动,展示形象,抓点带面,以品牌的影响力和典型的感召力,辐射和带动全局纳税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切实落实国税总局的“两个减负”,构建起税法宣传、税企沟通、政策公开、网上申报、电子缴库一条龙服务;简化并放开涉税事项的审核审批,对超过一个纳税年度的减免税,实行一次性审批;下放涉税事项的审核权限,将加速折旧等涉税事项的管理权限下放分局,提高办事效率。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坚持集体审议、首办责任和涉税事项一次性告知制度。稽查局坚持定期走访被查企业,在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中实行“查前预告”、“查前辅导”、“执法情况和廉政行为反馈”和“查后回访”,最大限度保护好纳税人的合法权益,行风建设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把“两权”监督贯穿于税收工作整个过程,主要做好对重点环节、重要岗位、重要时间的监督检查。强化部门预算管理,提高了预算执行力和经费保障能力。加强政府采购项目管理,大力开展资源节约活动,行政后勤工作日趋规范。

  第八,和谐地税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开展“弘扬清廉新风,共建和谐地税”主题教育活动、争创“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活动,开展“争创纳税服务品牌、争当纳税服务能手”的“双争”活动。开展“温馨生日、温馨谈心、温馨慰问”活动,解决了城区干部中午就餐问题,把组织的关心、关爱和关怀撒向每一个干部,增强了干部的归属感和团队意识,营造了“和谐聚力、开拓争先”的良好氛围。全局干部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开展共建活动,全年向社会捐赠10万余元。开展各具特色的创建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市局被授予“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文明行业”,城区办税服务厅被授予“常州市文明窗口”、金坛市“最佳服务窗口”称号,稽查局被评为“江苏省地税系统文明单位”,第二分局、第三分局被评为常州市地税系统“人民满意好站所”。两位同志分别被评为“金坛市十大杰出青年卫士”、“金坛市十大优秀青年卫士”和“金坛市新长征突击手”。所有这些成绩充分展示了全局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