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民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上级民政部门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有关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保障民生为第一要务,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取得了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维护稳定上取得了新成绩。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会保障和救助水平再上新台阶
城乡低保工作扎实开展。城乡低保工作扎实开展。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于2008年1月1日率先提标,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 330元/月和210元/月,达到了省政府的要求,全面实现了低保对象每天生活费不低于1美元的目标。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金1697万多元,5823户计10582名低保对象生活得到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其中:城市低保对象计978户1724人,发放保障金496万元;农村低保对象计4845户8858人,发放保障金1201万元。
五保供养水平明显提升。五保供养经费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并按季发放,集中供养标准达每年每人3200元、分散供养标准为每年每人2600元,分别比上年提高了600元和300元。目前全市敬老院供养五保老人2066名,集中供养率达到80.8%,全年发放五保供养经费638.54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敬老院创建活动,在对全市农村敬老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金坛市星级敬老院创建方案》和《金坛市星级敬老院创建评分细则》,计划在三年内(2008-2010年)全力改善和提高农村敬老院的院容院貌、功能设置、供养服务、院务管理和工作效益,以推动农村敬老院的健康发展。2008年底,对创建情况组织开展了检查验收,有儒林、西岗、尧塘、直溪、薛埠等5家敬老院达标,并被授予金坛市星级敬老院称号。
慈善爱心工作再传佳绩。认真组织实施了第七个慈善周活动,共募集现款761.5万元,协议兑捐到帐544万元,建立冠名捐赠4份共2400万元,圆满完成了今年人代会提出的募集总额突破2亿元的目标,年末基金总额为3000万元,为金坛的慈善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积极推进慈善超市建设,先后在经济开发区和金城镇进行不同形式的试点,力争年终各镇区都建成一家慈善爱心超市。认真实施救助项目,努力当好服务窗口,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年内帮扶困难群众达12100人,发放慈善救助资金637.9万元。完成了四家冠名捐赠单位资助的方案制定、工作衔接、对象调查、资金发放等服务工作,共发放资金66.49万元。使73名孤儿,108名低保家庭子女,22名优秀学生,7名硕士研究生受到资助,2000余名五保老人在重阳节受到慰问。接待困难群众来信来访来电256人次,落实市领导转来困难群众信函33件,帮助落实资金174960元。接转办企事业单位、个人定向捐赠16件,接转办资金168.6万元。
专项救助工作有效实施。一是抓好年关救助。 2008年春节期间,为妥善安排好受灾困难家庭的年关生活,金坛市委、市政府安排资金1050万元,帮助低保对象、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农村五保户及其他困难群众共3万多人度雪灾过新年。二是抓好医疗救助。扎实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医疗救助,继续实施住院医疗救助,深化慈善大病救助,做好了2007年度全市大病医疗补助救助金的发放工作,计1554人,310多万元;资助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参加居民医疗保险资金44万元;慈善资金配套资助城市低保户每人100元,医疗统筹1786人,金额17.86万元。三是抓好教育救助。筹集资金116.63万元,对680名金坛籍在外就读大中专院校的困难家庭学生实施了教育救助。四是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04人,救助金额达35万元。
震灾捐助工作行动迅速。5月12日汶川8级特大地震发生后,慈善总会和分会主动组织人员,设立专门账户接收社会捐赠,共接收现款捐赠1563.4万元,间、直接接收物资价值132.41万元,已向灾区和省对口支援统一组织的活动板房汇出650万元。积极发动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向灾区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市民政局机关和直属单位干部职工累计捐款13700元,党员交纳“特殊党费”18950余元。
危房改造任务圆满完成。继续贯彻执行市政府下发的《金坛市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实施办法》,全年完成危房改造323户,市级补助资金共计233.75万元。特别是春节前的一场严重雪灾,造成我市农村部分危旧居民住房的倒塌和损坏。按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在今年3月底前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指示精神,春节刚过,灾后重建工作就紧接着展开。在明确恢复重建目标、时间要求、帮建对象和救助标准的基础上,市镇齐抓、上下联动,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度,于今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65户受灾帮建任务(其中新建46户,修缮19户)。
(二) 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取得新成绩
积极开展村(居)民自治模范单位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创建活动,全面提升村(居)自治水平,确保了村(居)民自治率达100%,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覆盖率达100%,合格率95%。我市村务民主管理创新模式—村务电评被市政法委作为法制建设十大项目之一,接受了常州市综治委检查验收,开发区华胜村申报江苏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
全面推进三级公共服务平台暨和谐社区建设,有3个镇、48个农村社区和3个城市社区构建了公共服务平台,其余的镇(区)、村(居)、城市社区按照有一个固定场所,有一套工作制度,有专职工作人员的要求,建设了功能齐全的便民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室。为全国农村社区实验县(市、区)实施方案的实行。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为创建和谐社区示范市迈出可喜的第一步。
积极开展和谐社区和星级社区的创建工作。成功创建常州市四星级社区1个(河滨社区),江苏省和谐社区1个(春风社区)。同时认真落实坛委发[2006]第46号《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精神,会同公安、规划、建设、金城镇和开发区等对城市社区的基础设施进行全面调研,提交社区工作协调小组和市委、市政府作为决策依据。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再上新水平
加大双拥创建力度。以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为目标,召开全市双拥工作暨表彰大会,并进行创建“三连冠”动员。军地互办实事成效显著,组织发改局、建设局、人寿公司等单位参与双拥实事工程建设5起。大力开展双拥慰问活动,对师职以上现役军官父母、1—4级残疾军人、五台山复退精神病人、重点优抚对象等进行了走访慰问,由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远赴武汉对金坛籍官兵进行慰问等,全市各级组织、单位及个人向部队赠送慰问金及物品总价30余万元。大力开展双拥特色活动,组织开展新兵下连队联欢、金坛军民共建篮球赛、送电影进连队、流动图书站、立功授奖官兵金坛一日游、老兵复退持钩联谊等系列共建活动25起。
全面落实优抚政策。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有效落实,全市发放抚恤补助金1397万元,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74万元。现役军人在服役期间的立功金也列入了财政转移支付,预计全年为12万元,优秀士兵300元。均比上年同期增长90%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今年重点优抚对象1979人,大病补助资金118.95万元,实行了大病困难补助,现已筹集救助资金79万元,对44名重点优抚对象实行大病困难救助,一次性补助18.97万元。
不断深化安置改革工作。共接收2007年冬季退役士兵299人,需政府安置的111人,其中城镇士兵94人,残疾军人7人,转业士官10人。实行货帀安置107人,发放一次性补偿金250.7万元, 4名转业士官通过“双考”、择优选岗。积极主动做好农村退役士兵推荐使用工作,188人中被录用76人,分别在市保安公司、江苏金虹纺织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州洛察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常宝普莱森钢管有限公司等上岗。
(四)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突破
福利彩票销售再次实现历史性突破,年销售福利彩票达2365余万元,超额完成常州市下达我市的2040万元目标,其中电脑福利彩票销售2046万元,“中福在线”销售46万多元,“刮刮乐”网点即开票273万元。
全市现有福利企业58家,安置残疾职工1457名,年销售额30多亿元,实际利税2.4亿元,今年新办福利企业4家,新安置残疾人76名。对不符合新退税政策的3家企业,办理了注销手续。全市办理重新认定企业100多家(次),对原挂集体企业进行摘帽的有15家,并重新办理了福利企业证书。
(五)老年福利事业取得新进展
相继开展了“人寿杯”千名老人迎奥运健康行活动、金坛市十佳敬老好儿媳、全市老年协会会长培训班、敬老日活动“关爱老人、孝行天下”---江苏千名老人相约香港、澳门、三亚、海口、兴隆、广州、珠海、桂林12日游;组织推广开展“人寿民安”老人关怀工程等系列活动。做好江苏省老年优待证的登记办理,继续抓好农村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动态管理。华天建设集团董事长朱留洪同志被常州市评为十大孝心人物。
稳步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公益项目建设,有效协调项目进展,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因种种原因,9月底市政府与华达公司重新签订了福利中心公益项目代建协议。项目推迟开工建设,按新协议,10月8日施工方进场。现已完成图纸设计和工程监理单位、招标代理单位的确定,正做开工前的“三通一平”准备。
(六)社会事务管理形成新格局
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围绕“民间组织建设年”主题开展活动,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配合组织、纪检、人事部门抓好政会脱钩工作。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重点配合对民间组织的年检、组织实施对民间组织的财务审计;努力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全面开展对我市民间组织的年度检查工作。年末全市有民间组织共244家,其中新增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各10家,按期参加年检的共190家。对年检中不能按期参加年检、活动不正常、管理混乱的民间组织有37家,其中32家已严格按程序进行了公告和注销,另有5家正在限期整改中,暂缓年检。
完善城区道路标志牌的使用和管理工作。针对我市城区不断拓展现状,积极做好新增道路(城南)面向社会征集地名和道路标志牌设置的前提定位、经费协调等工作。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后的《金坛市城区地图》出版的测绘、调绘和出版发行工作。做好行政区域界线界桩联检的前期准备。完成常镇线上损失三个界桩的协调、测绘、制作、安装等工作,并与周边市、县(市)签订“行政区域界线创建平安和谐边界”协议书。大力推进地名信息产业化工作,加快地名数据库的录入完善工作,完成“金坛市住宅小区台账”的编制工作,努力推进地名信息化建设、地名档案建设、地名图册服务等。
规范婚姻和收养登记工作。依法办理婚姻登记和收养登记,到年底共办理结婚登记5239对,离婚登记975对,补证1111对,收养登记47件,登记合格率达100%,建档率达100%。婚姻登记中心申报创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
加强殡葬管理和塔陵工作。鼓励文明祭祀活动,规范殡葬市场,积极配合市政府、薛埠镇政府做好茅山安乐园的塔陵格位回购、兑付和来信来访工作,使塔陵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认真做好民政信访工作。始终坚持抓住“热点”和“难点”问题,坚持热心接待、细心听诉、耐心解释,真心解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全年共收到来信来访658件,其中来信191件,来访467人次,结案率100%,为维护社会稳定和树立文明新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局属各单位健康发展。各事业单位按照年初目标,也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呈现出效益增、收入增、后劲增的良好局面。此外,计划财务、政策法规、纪检监察、电子政务、宣传报道、民政队伍建设以及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七)民政事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根据市委、市政府开展的“三大年”(“重大项目突破年”“生态环境攻坚年”和“机关效能提升年”)和“三新三争创”活动要求,加大各类综合创建制度的落实力度。从优化服务环境、增强服务意识、建立责任机制着手,以开展创建活动为契机,全力提升机关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做好政务信息公开和职权公开工作,落实好网络监督。同时,结合民政业务,按照相关要求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广泛开展平安建设活动,重点抓好法律法规和防范知识的宣传,增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提高自我防范和保护意识。加强学习和教育,开展党员春训,组织上党课,贯彻有关会议精神,积极参与捐赠废纸活动,机关工作人员都能本着一切从简和节约的思想从事日常工作和公务活动,节约之风形成。
二○○八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2009年民政局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研究制订《金坛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金坛市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修订《金坛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和《金坛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可行性文件,建立健全临时救助制度,对因重大病或遭遇突发灾害等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家庭、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低于低保标准2倍范围内的生活困难群体实施临时性救助。
认真组织开展好第八个慈善周活动。不断创新善款募集的渠道、形式和方式,大力推广企事业单位冠名基金和冠名项目,创建慈善项目新品牌;完善市、镇、村(居)三级慈善组织网络,建立健全村(居)慈善义务工作站,为金坛的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实施好各类救助项目。拟开展“双十佳”评选活动(十佳慈善之星、十佳慈善企业),表彰一批为慈善做出奉献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推广十项冠名捐赠项目,不断创新捐赠救助形式,拓宽善款募集来源。
(二)稳步推进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
继续做好三级公开服务平台建设,完成30%的镇(区)、村(居)、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续做好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动态管理工作,确保村民自治、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合格率达95%以上。全面推进城乡社区建设,继续做好学习型社区、星级社区、法制示范社区和谐社区的创建工作。全面推进葬法改革工作。继续做好塔陵遗留问题处理工作。
(三)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开展双拥特色系列活动,做好创建省级双拥模范城三连冠的初验迎检工作;认真落实部分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的调整工作,调整优抚对象定补标准,逐步提高他们的生活补助标准。根据常州市政府的要求,结合《金坛市退役士兵安置管理暂行规定》、《金坛市转业士官安置工作的意见》为依据,推行城乡一体化安置。落实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和现役军人立功荣誉金的审报计划工作。搞好调查研究,不断总结完善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补助办法,真正解决门诊难问题。
(四)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事业
研究制订关于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加快推进金坛市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完成市政府下达的重大项目考核指标。继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同时,认真贯彻《金坛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调整完善市老年优待服务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为老年人出台优惠政策,开展系列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全市十佳老有所为的人物。认真做好福利彩票发行工作,努力完成省市下达的福利彩票销售任务,加强福利企业管理工作。
(五)推进地名信息化产业工作
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地名规范管理。加快地名规划工作进程,按要求完成城市地名规划任务。制定出台城南道路标志牌的设置方案,并按国家四部局要求设置到位。集中力量、精心组织全市地名补查工作,为地名数据库的建立打下基础。扎实做好城镇地名标志设置。建议市政府修订出台《关于完善我市地名管理办法实施意见》、《金坛市地名“冠名权”有偿使用细则》、《关于清理整顿楼幢门牌编号设标专项工作的意见》。以城市综合治理为契机,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对县级市政府驻地镇管理体制的研究,积极探索管理模式,推进我市县级市政府驻地镇改设街道办事处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和谐边界创建活动,建立健全维护边界地区稳定的长效机制。
(六)继续加强社会事务管理
整合殡葬设施,推进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和经营性骨灰堂建设。加大婚姻登记管理力度,依法办事。加大有关收养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孤儿的收养工作。成立民间组织促进会和福利企业联谊会。进一步加大馆所建设工作力度,积极筹建革命烈士陈列馆,分步实施殡仪馆建设项目。全面推进葬法改革工作。继续做好塔陵遗留问题处理工作。依法行政,做好婚姻收养登记工作。认真做好民政信访工作,推进民政业务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局属事业单位管理,继续做好计划财务、信息宣传、纪检监察等各项工作,深入开展各类创建活动。
(七)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通过推进民政信息化建设,加强民政理论与业务知识学习,提高机关工作效能,提升机关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民政系统行风建设,完善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民政公务人员行为。深入开展“三新三争创”、节约型机关、优质服务满意杯、综治创安、全国文明城市等各项主题创建活动,搞好新一轮结对帮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