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市国土资源局2006年工作总结
索引号 014139038/2007-00001
主题分类 国土资源、能源 体裁分类 报告 组配分类 其他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国土局
生成日期 2007-01-08 公开日期 2008-03-11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市国土资源局2006年工作总结
 
金坛市国土资源局2006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和金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素质水平”和“管理创新年”活动为抓手,资源保护成效显著,保障发展强劲有力,维护权益扎实有效,服务社会优质高效,队伍建设稳步推进,圆满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2006年工作总结

  一、创新举措,建设农田,整治矿山,资源保护成效明显
  为切实履行国土资源保护职能,在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科学保护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创新,努力探索适合金坛土地市情的资源保护的新路子。
  1、扎实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坚持以建设促保护的基本农田建设方略,加大建设的组织和投入力度,狠抓土地整理和复垦开发工作。全市组织了1个国家级示范项目,1个省级重点项目,2个常州市级重点项目,51个耕地占补项目库项目的工程实施,总面积46081亩,净增农用地11704.07亩。其中:国家投资金坛市圩区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28836.6亩,净增耕地3124.05亩;江苏省金坛市社头镇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4284亩,净增耕地336.3亩,常州市金坛指前、西岗两个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1506亩,净增耕地533亩,占补项目库项目总规模12960.4亩,新增耕地3354.52亩,新增园地4889.2亩。这些整理后的土地已全面种上了各类农作物,实现了当年投入、当年利用、当年收益;通过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实现了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促进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的“三提升、三促进”的目标,确保了全市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
  2、切实做好矿山整治复垦复绿工作。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省人大常委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在原划定茅山风景名胜区等3处禁采区,关闭了7处矿山的基础上又增划了扬溧、宁常两条在建高速公路禁采带,对历年来关闭的25处废弃矿山进行恢复治理。目前已采用挂网喷播、削坡降载、土石方回填等方式完成了7处关停矿山的治理复绿。治理复绿面积16.3公顷,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同时,对关闭废弃的矿山(砖瓦窑厂)进行复垦,投入资金近2000多万元,复垦105公顷。通过整治,一是限制开山采石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矿产资源,提升了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二是矿山整治复绿在恢复生态景观的同时积极推进了我市生态市创建工作,部分矿山复绿工程已成为生态市创建工作的亮点之一。三是金坛矿山开采秩序整顿和环境治理工作得到国土资源部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充分肯定,国土资源报头版报导了我市矿产资源开采秩序整顿和矿产环境整治复绿、复垦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3、组织落实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规划。
  今年初,国土资源部将我市初步确定为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之后,为积极实施这项工作,我局委托了南京江地开发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方案的编制和设计,经部严格评审,11月20日我市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今后五年,我市每年将可获准一个国家级重点建设土地整理项目,这样我们将每年获得国家千万元以上的资金投入进行农业、农田建设。
  4、认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5]32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05]99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通知》和常政办发(2005)114号《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局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调整了金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成员,下发了坛政办发[2006]38号文件;于5月12日召开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按照国土资源部和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在扎实开展以查清规划期内新增建设用地总量,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对照;查清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数量,与规划确定的节约用地挖潜目标对照;查清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有量,与规划保护目标对照;查清违法用地数量及处理情况与违法用地的处理要求对照的“四查清、四对照”的基础上,委托江苏博源土地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由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专家咨询成员、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张小林教授主持进行现行规划实施评价和如何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问题;如何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问题;如何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问题;如何统筹区域土地利用问题;如何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问题;如何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问题的“一评价、六专题”的研究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
  5、大力推进土地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
  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我们在去年土地管理示范村创建试点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今年扩大到了24个行政村为创建“土地管理示范村”的试点村。一年多来,我局精心组织和安排,各试点行政村围绕创建目标和内容,开展了一系列“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各试点行政村的广大干部和群众进一步认识到在当前形势下强化农村土地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群众的土地意识和法制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土地基本国策深入人心;二是基层村领导能主动化解矛盾,确保地方稳定发展;三是进一步加大了耕地保护的力度;四是土地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在基层村得到了落实。五是进一步调动了农村基层组织依法用地,预防土地违法行为,切实保护耕地的积极性;六是进一步增强了农村基层组织模范执行国家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保护和合理利用本辖区内土地资源的主动性。我市的“土地管理示范村”创建活动,得到了国土资源部的肯定,被确定为国土资源部22个优秀科技创新成果之一。
  6、严肃处理违法用地。
  2006年,我们根据年初制定动态巡查方案,全年共组织动态巡查12次,其中:窑业用地巡查3次,矿山巡查1次,在建工程巡查6次,基本农田巡查1次,示范村创建工作情况检查1次,巡查在建项目234个,面积4165.30亩,检查砖瓦企业32家,矿山企业19家,发现和制止国土资源违法案件39件,面积642.52亩。其中:立案查处13件(省厅立案查处1件,常州立案查处2件,金坛立案查处10件),查处面积391.4亩,罚没款44.46万元,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通过巡查,我们还向全市11个镇(区)人民政府发出了书面通报,发放《整改通知书》68份,涉及用地面积3844.066亩。
  二、破解难题,优化配置,内涵挖潜,保障发展强劲有力
  针对近年来宏观调控力度越来越大,上级分配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越来越紧,与经济快速发展对土地资源需求越来越大的尖锐矛盾。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就业、生活人口的急骤增长,城市公用事业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为保障发展,提供土地保障和资金支撑,我们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破难题、保重点,主要狠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围绕发展中心,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优质服务。
  今年以来,我们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这个中心,在认真贯彻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同时,将有限的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安排重点项目、高科技含量项目。在经济开发区和金城工业园区建标准厂房,引导民营企业、小规模企业进园区标准厂房落户,确保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适合金坛实际的工业企业有落脚之处,生存空间和发展平台。为使保障工作做实做好,我们采用局所联动的方式,主动与各镇(区)政府联系,主动到重点企业了解情况,在企业项目的可行性论证阶段就及时介入,为企业节约集约用地,降低投入成本、提高企业营运质量出谋划策,以此达到宣传国策、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的目的。当新建项目一旦进入实质性运行时,业务科室和国土所的同志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工作效率办理相关手续。
  2、广辟破题路径,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一是不失时机地补办了违法用地2208.7185亩的用地手续,获得省厅批准,指标除原实有项目用地外将其余指标调整用于润奥大酒店157.2795亩;拆建公司530亩;民政局144.645亩;交通局438.0501亩;天津德元169.71亩;视力塑料198.906亩;润金鳄鱼142.404亩。合计调剂使用了1780.9949亩指标。
  二是及时组织分配计划指标的报批。国家分配我市农转用计划指标为550亩,其中耕地指标450亩。计划下达后,我们随即组织有关材料上报。其指标的使用方向是轻纺城100亩;汇景房产100亩;河头房地产70亩;康美289亩(含不占指标面积73亩);城南94亩(含不占指标面积26.6亩)。合计上报面积650庄园(其中农用地550亩)。
  三是充分利用矿山整治置换指标。年初,我们组织资金狠抓了以窑业用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矿山整治工程,在项目接近尾声时,我们主动向常州市局领导汇报,邀请相关人员到项目现场检查指导工作,争取常州市政府批准。获取置换指标2104.1亩。
  四是用好政策,合理取得挂钩指标。按照国土资源部、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的试点部署,我们科学编制相关规划和设计方案,得到省厅和国土资源部的批准,确定了我市14个挂钩项目区,下达了挂钩周转指标1876.5亩,经过精心组织,挂钩方案得以有效实施,其指标也及时地用于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建设需求。
  五是力争土地开发整理折抵指标。由于我们在去冬今春,狠抓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的实施,所有项目于今年6月8日一次性首家获得省厅验收组验收通过,得到了省厅的高度评价,为我们争取折抵指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我们得到了600亩的折抵指标。
  六是想方设法争取省厅点供指标。在上述指标得以有效落实的同时,我们想方设法、出谋划策,协助市政府和企业使康美、江东大型项目取得省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列为省重点项目,取得省点供用地指标,进一步缓解本市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紧缺的矛盾。
  七是内部挖潜,狠抓闲置土地的处置。今年三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园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文件精神,我们出台了《关于闲置土地的处置意见》,对闲置土地的认定、处置程序、闲置费的收取作了明确的规定。文件出台后,我们组织局所工作人员对市域内闲置土地进行了详细调查,全面查清了闲置土地(包括低效利用土地)的位置、面积和闲置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各国土所提请镇政府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闲置土地的处置方案,有的镇政府与企业签订了闲置土地限期建设告知书和项目推进责任书,局也对相关闲置土地下发了处理行政告知,这些举措在社会引起较大的震动,在闲置土地单位引起了较大的反响,纷纷制定项目推进方案,加大投入运转。部分企业进一步投入确有困难的也在主动与国土部门沟通,对盘活闲置土地持积极的态度。到目前为止,全市尚有闲置土地18宗,面积1123.06亩。我们将继续加大处置力度,力争在短期内处置到位。
  八是勇于探索,开创了工业用地招拍挂先河。今年6月24日,我市首宗乡镇工业用地在河头成功拍卖。这是我市在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上的一次新的尝试、新的探索、新的突破,实现了工业用地从协议出让到招拍挂出让的跨越,为节约集约用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业用地效率作了有益的探索。
  3、显化土地资产,为公益事业投入提供资金支持。
  为有效地支持我市事业发展,今年我们全力推进土地市场建设,不断加大土地市场管理力度。全市收储出让土地33宗2014亩,出让金总额6.079亿元。其中:城区15宗,1502.2亩,5.47亿;集镇18宗,511.8亩,0.6亿。与此同时,我们还加大了盘活城乡存量建设用地力度。一是开展了存量建设用地调查,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分析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为制定用好存量建设用地政策和措施掌握第一手材料;二是根据存量建设用地区域位置、面积大小、规划利用方向逐个排队,在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组织招拍挂。为缓解新增用地计划指标不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目前全市盘活存量土地55宗782.6亩。其中:城区盘活存量土地12宗,面积321.7亩,乡镇盘活存量土地43宗,460.9亩。此举,在优化了存量土地资源配置的同时,显化和集聚了数亿资金,支持公益事业的建设,加快了我市城市化进程,为将我市建设得更好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狠抓土地整理,为新型农村建设提供物质支持。
  今年,我们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号召,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布置下,主动出击,找准切入点,以土地整理、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和各级土地开发复垦项目的实施相结合,以主人翁的姿态,以主力军的攻势,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投资近亿元,动用机械120余台,平整、河道疏浚土方797.1万方,修挖排灌渠系169136米,其中修筑硬质化排灌渠111570米,修筑水泥道路2950米,砂石机耕道路70630米,修建涵洞682个,电灌站48座,节制闸594座,机耕桥425座,大小桥梁3座,栽防护林35321株,架设供电线路15960米;净增农用地面积11860.46亩。上述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极大地改善了被整理区域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实现农业经营的适度规模、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农民增收的持续稳定提供了基础,优化了当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干部关系。如指前的庄阳,数百亩的低佳地、荒废水面,得到了改造,建成了生态大米生产基地,农民拍手赞成;洮西双阳村荒草地和坑塘水面的整治、新建节支闸、修筑农村道路解决了涝荒和农民“晴天人骑车,人车满身灰;雨天车骑人,车人一身泥”的出行难问题。茅麓对塔村水库的修复和扩容,增加了二百余亩灌溉面积,提高了农田生产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当地农民喜不胜收,周边村民羡慕不己,急切要求国土部门去组织土地整理。
  三、克难求进,阳光行政,严守政策,维护权益扎实有效
  今年以来,我们在努力做好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同时,针对我市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措施不够有力的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工作,力争攻克难关,打开新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全面推行两公告、一登记制度。
  为确保被征地农民对征地的知情权、对补偿安置方案制定的参与权等法律法规赋予他们的权力,我们在以往城区开展征地两公告、一登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实行了建设用地征地公告,补偿安置公告和补偿安置登记制度。这一制度的全面实施,还权于失地农民,体现了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阳光行政”, 不仅使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证,而且由于农民对政策的了解,对合法征地合理补偿的征地行为理解和支持,减少了征地过程中不该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干部工作反而轻松,企业用地快而顺当。
  2、严格执行国家征地补偿安置政策。
  今年,我市都能严格按照省政府131号文件精神,落实征地补偿和安置补助,确保被征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和安置,减少了因征地补偿引起的社会矛盾,原先个别镇不尽规范的征地补偿和安置,也通过完善调整接轨到政策要求上来。在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的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用地氛围,改善了投资环境。
  3、认真处理来信来访。
  今年以来,我们始终把重信访、保稳定、促发展放在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积极采取措施,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和稳定的发展大局。
  一是进一步强化责任考核制度。明确各国土资源所长为辖区内信访工作第一责任人,对辖区内发生的信访案件负主要责任。
  二是继续实行信访苗头预报和通报制度。要求各国土资源所每月对辖区内信访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并于每月五日前将排查情况预报市局法规科。
  三是建立重大信访案件内部会审制度。今年,凡涉及一些重大 、疑难信访或者因同一事由重复上访等信访问题,定期组织人员进行讨论,拿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并将初步方案提交分管领导审定后作出答复意见。
  四是坚持做到“三个查清”后,提交一个意见。今年,我们还要求监察人员改变工作作风,变上访为下访,深入基层调查处理。对每一起信访案件,要求坚持做到“三个查清”后,提交一个意见。即查清信访人反映的事实情况;查清信访人信访的真实意图;查清地方党委政府对该信访案件的态度和意见。在三查清的基础上由信访调查人员形成处理意见。能协调处理的,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协调处理;需要依法处理的必须依法作出处理决定;需要舆论监督的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曝光方式进行处理。
  到目前为止,局机关共受理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来电207件次(其中来信81件,来访88批次187人次,来电38个),信访量与去年同期下降了7.3%,越级上访下降了67.1%人次;集访下降了30.4%人次。通过来信来访的调查处理,维护了农民的合法权益,减少了社会不安定因素。
  四、与时俱进,局所联动,电子政务服务社会优质高效
  1、建立窗口电子政务,让科技成果惠及社会和群众
  今年初,为整合局所窗口资源,提高窗口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局制定了《关于建设市镇两级联办服务窗口的意见》,意见明确局所窗口实行“三联动”,由局行政服务窗口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和考核。与此同时,2006年我们在局所两级窗口中建立了“金坛市国土资源服务窗口电子政务系统”,系统集“建设用地管理、地政地籍管理、矿产资源管理、法规监察管理、内务管理”为一体,实现了土地登记发证、信访转办和临时用地审批等5大类24小项业务的网上管理,在功能上实现数据、图形与其他系统的共享,逐步建成强大的国土资源公众信息服务体系。基层国土所通过窗口电子政务系统实行远程办公,将办证时间由原来的一周缩短为一刻钟,提高了办事效率,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提高了队伍的基本素质和业务技能,促进了工作的高效管理、依法行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提供了优质高效服务,体现了“为民、便民、利民”的服务宗旨,真正实现了“信息向前移,服务零距离”、“让数据网上跑,不让百姓来回跑”、“有限的地籍信息资料投入到了无限的社会服务之中”;窗口服务和电子政务受到了服务对象的普遍好评。我局行政服务窗口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双月考核中被连续评为红旗窗口,金坛市窗口服务“满意杯”竞赛获最佳服务窗口。
  2、优化配套业务工作,服务社会和群众
  今年以来,我局在加强局所服务窗口服务功能的同时,认真梳理各项业务内容,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尽可能减少内部运行环节,压缩办理周期,增强服务手段,提高工作效率,涉及到对外服务内容的岗位全部设立“A、B岗”,有的重要岗位另设“协岗”,确保工作时间每项工作都有人正常办理,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到目前为止,共发放集体土地使用证1484份,国有土地使用证6293份,抵押登记903份,完善2005年土地登记材料460份,办理注销土地登记1746本,土地证灭失补办465本;完成土地评估项目1645个,评估面积1002.68万㎡,评估资产总值39.48亿元,今年全省43家事业单位土地估价报告年检成果排序名列第一。在土地资产的评估工作中,我们主动配合支持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为交通、建设等公益事业和下岗工人、老弱病残人员免费办理评估项目24宗,面积151.3万㎡,减免评估费68.331万元。
  4、情系城乡百姓,多方位服务社会和群众。
  我们在运用行政、科技手段服务社会和群众的同时,在科普、社会慈善、文明共建等方面,发挥系统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尽可能多地回报社会。
  今年以来,为打造新的为民服务平台,我们投入资金26万多元,对儒林等三个镇的城镇地籍进行了更新调查,形成详实现势数据资料,服务社会和农民群众;投入66万余元进行国家三角点、水准点、GPS点等测绘标志的维护,满足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生产安全等对测绘基础设施的需求;金城、开发区等国土所根据自身特点,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措施,将土地登记、农居民建房等服务内容延伸到行政村,定点定时派员前往收件和办理,改群众跑为国土干部跑,把麻烦揽给自己,把方便留给群众,全市免费为农民办理土地登记和相关手续2420余份,实现了为农服务零距离,为民颁证零收费。
  我们积极参与社会慈善事业和帮贫扶困活动。全系统压缩开支,筹资467.69万元为山区修筑水库坝埂2处,为镇城修建垃圾中转站和市民健身广场各1个,修筑农村硬质化道路8条、20.28公里;干部职工捐资5.2万元为特困户修缮房屋,购买良种、化肥、农药,为农村敬老院赠衣送物,为贫困学生资助学杂费及生活用品。此外与西岗三星村开展文明共建活动等,体现国土报效人民、回报社会的赤诚之心。
  今年我们在省国土资源厅和本市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建立全省第一家国土资源科普教育基地——市博物馆内设立的地学展厅。由于展厅文字简洁、布局精巧,且有生动的标本,具有较高的科普性和趣味性,公众对该展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尤其是中小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短短几个月内,该展厅已接待一万五千多人次,其中:外省、市组团30余次、数百人次参观了该展厅,在国土科普知识得到有效传播的同时,也提高了金坛的知名度。
  五、真抓实干,目标明确,措施扎实,队伍建设稳步推进
  1、标准化国土所创建初见成效。
  我们在前几年“双文明土管所”、“四个一”、“六有”国土所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上,按照国土资源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素质水平”和省国土资源厅“管理创新年”的要求,组织派员学习外市县国土所建设的经验,结合金坛自身特点和实际,高起点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标准化国土所”创建。标准化国土所的创建从硬件实施、基础业务和队伍建设三大方面28个内容作出具体规定,一年来系统内干部职工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指标,在硬件实施的完善、服务指南的细化、监督制度的完备、资料台账的规范等方面,集中人力、集中精力、集中财力和物力,逐项落实,取得十分喜人的进展。由于我市基层国土所建设工作抓得早,抓得实,成效显著,得到了部和省厅的高度赞赏。全省基层国土资源所建设工作会议在本市召开,孙文盛部长发来贺信,副总督察甘藏春,副省长李全林参加会议并亲临基层国土所考察和指导工作,各位领导在大会的讲话中对我市基层所建设开展的工作和取得成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会议不仅在省内引起了反映和轰动,而且引来了外省各地同行的考察和交流,到目前为止,已有9个省、30多个市县250多个国土所来坛学习和交流。
  2、宣传教育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学习制度不动摇,为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我们将授课内容拓展,层次提高,请本省和上海市委党校的知名教授和学者来局讲座六期,由于这些授课人员知识面宽,信息量大,语言艺术精湛,思想观点新颖,为提高国土资源系统全员的内在素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深受系统全体人员的欢迎,授课效果令人十分满意。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我们为加强对社会的宣传,除开展一系列常规活动外,我们组织了25所中小学生以散文、诗歌、书信、调查报告等形式开展了有奖征文比赛,数百名学生参加了此项活动。我们还组织力量编写了《保护资源,科学发展》、《标准化国土资源所工作手册》、《以人为本 创新发展》、《金坛市国土资源所窗口电子政务操作系统ABC》等书刊和画册,宣传社会、教育自己。在《中国国土资源报》、《新华日报》等省级以上党报党刊投稿录用51篇。宣传金坛,宣传国土事业和新农村建设,为营造良好的国土资源工作氛围作了积极的努力。我局的法制宣传教育分别获常州市委、市政府,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国土资源部的表彰。
  3、健全完善内部各项制度。
  今年以来,我们为强化内部监督,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管权、管人、管钱和管事,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国土资源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十多个文件,对系统中各个岗位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明确了效能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将本系统的一切行政行为,一切服务内容纳入制度约束之列。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特别是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和措施,保障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4、党务工作一步跨入正常运行行列。
  今年初局党委成立,为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我们首先健全了系统内组织体系,成立了九个党支部,配备了相应的支部委员和党小组长;二是建立了各项组织活动计划和制度,为组织生活的正常开展提供科学方案;三是各支部都设立了支部活动室和学习园地并配备了必需的基础设施;四是建立系统党校,为今后党委培训干部和党员,系统培养后备干部和党组织的新鲜血液提供了阵地和平台;五是有计划地开展了党课、民主生活会、支部会、支委会、党员大会等一系列组织活动;六是开展了学习型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岗等创建活动。党组织的成立和各项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系统内党员同志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系统队伍建设和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5、群团工作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局工会、妇联、共青团、学会工作在党委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局中心工作,从各个不同角度,关心、帮助各个不同群体,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职工体检,妇女联谊、学会论文写作和交流,共青团体操比赛和表演等各项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有影响,凝聚了各个不同群体的合力,激发了各个团体的活力,为国土事业的发展,为全年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6、各项内务管理和创建工作成绩斐然。
  今年以来,系统财务管理实行了“一定四专”,物业管理得到了进一步规范,文明行业、好班子、软环境、学习型机关、军民共建等创建活动高潮迭起,宣传和信息工作获省国土资源厅表彰,三个国土所档案省特二级创建获一次性验收通过,土地管理示范村创建成果得到巩固和提高,测绘工作、土地估价、土地交易、拆迁工作等多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些工作从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国土事业的兴旺,展示了国土队伍的风采,形成了国土系统的综合实力。为全面实现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