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级各类教育目标
一是高考本科万人进线率达万分之二十六以上。
二是高水平办好幼儿教育。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8%以上,继续进行“0—6岁”托幼一体化办园模式研究。继续完善农村幼儿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办园行为。加快幼教对外宣传主阵地建设。
三是高质量普及12年教育。小学、初中入学率达100%;小学巩固率、毕业率达100%;初中巩固率达9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6%以上。
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进一步强化省级示范专业和省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强化职业学校的内部管理,稳步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高度重视成人中心校的建设,积极探索乡镇社区教育、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科教示范基地相结合的新路子。
二、创建目标
一是扎实推进创建工作。进一步推进华中的晋星工程,加快金沙高级中学创建省三星级高中的进程;创建省实验小学2所以上、省示范初中1-2所;创建常州市示范幼儿园1-2所。
二是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工作。完善校园安全防范工作责任制,巩固校园安全整治成果。防止各部门、各学校发生各类刑事案件和重大责任事故。加大投入,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创A级食堂4家以上。
三、教育现代化目标
一是确保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实验幼儿园易地新建、华罗庚实验学校二期工程、二中二期工程、花山素质教育基地等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城区学校体育场地塑胶化改造。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750万元。
二是加大教育现代化推进力度。创建常州市示范图书馆6个;对实验室、校园网进行改造,80%学校实验室达到常州市先进实验室标准,60%学校的校园网达到常州市一级校园网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建设探究性实验室和数字化实验室;巩固“校校通”工程建设成果,努力向“班班通”目标迈进;全面完成初中合格学校的建设工作。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启动第二届“三名工程”评选工作,优秀教师群体在原来20%的基础上再增2—3个百分点,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历比例有新的提高,其中高中、职中的高一层次学历提升1—2个百分点,初中、小学、幼儿园高一层次学历提升2—3个百分点。
四、教育改革目标
一是继续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在全面、高水平向纵深推进的前提下,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重点,着力推进城乡课程改革均衡发展。及时总结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改革的经验,认真做好应对2008年高考的前瞻性基础工作,确保高中阶段课程改革高质量、高品位地稳步推进。
二是继续推进布局调整。根据“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为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撤并初中1所。
三是继续推进办学体制改革。继续采取措施,促进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优化师生的生活和安全环境。坚持以创建为抓手,不断提升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水平,增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调控力度。
五、教育公平目标
一是认真抓好帮困助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对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学生不因贫困失学,确保流动人口子女享有与当地居民子女同等受教育的机会。争创无流生先进县(市、区)。
二是积极推进“千校万师”工程。认真实施省教育厅支持苏北教育规划,大力促进区域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〇〇七年二月一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