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教育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市教育局2006年工作总结
索引号 014138844/2007-00003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教育、科技 教育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教育局
生成日期 2007-02-01 公开日期 2008-03-07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市教育局2006年工作总结
 
金坛市教育局2006年工作总结

  2006年是金坛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高效启动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积极应对教育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团结合作,勤于实践,敢于创新,年初确定的各项重点工作有序推进,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一、以“五化”为导向,坚持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得以快速发展

  一是幼儿教育日趋规范。办学内涵又有新拓展,选派幼儿园园长赴上海、南京参加挂职培训,红太阳幼儿园顺利通过了省示范实验幼儿园的验收,拓宽了我市民办幼儿园的发展空间;办学又有新成果,圆满组织了全市第二届幼儿艺术节。上半年,成功对涑渎幼儿园进行了改制。

  二是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充分发挥星级高中、省示范初中、省实验小学的示范作用,多次召开了主题现场会,在学校管理、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让优质资源得以共享;全市各学段入学率等指标均稳中有升,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控制在0.2%以下。

  三是高中教育凸现优质。高中阶段入学率已达96.2%。在被评为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市、区)的基础上,我们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进一步落实责任,强化措施,经过全体师生的努力拼搏,我市2006年高考再创佳绩,取得了质和量的双丰收:本科上线率比去年增长2.5个百分点,高考本科万人达线率比去年增长2.5个万分点。其中江苏省华罗庚中学莫非龙同学以总分687分名列常州市第一名、江苏省第七名。

  四是职业教育更见特色。对口单招在全省实现了“五连冠”,两个省示范专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得到了省专家的高度评价,以职教中心为龙头的金坛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形成。

  五是社区教育又显亮点。为积极构建现代终身教育体系,我们加大了对儒林镇社区教育中心建设力度,目前,已高标准通过了省级社区教育中心的验收,为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坚持和谐协调,办学内涵得以快速提升

  首先是人的现代化从根本上促进了教育现代化

  一是校长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了校级领导考核办法,出台了《金坛市中小学(幼儿园)年度工作考核评估标准(试行)》,更加科学地完善了校级领导竞聘上岗实施意见,加大了校级领导培训力度,校级领导岗位培训达100%,14位校长圆满完成了挂职培训任务,校长的暑期读书活动已成为制度。

  二是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教师培训形式多,内容实,方法新,效果好。62名教师取得了苏大举办的“心理保健师培训班”合格证,95名教师报考了各类“教育硕士学位班”,目前,高中、职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一层次学历分别达到了5%、5.3%、62.6%、88.2%和58%;13名骨干被推荐为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选,组织了常州市第七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推荐工作,新增常州市学科带头人31名,新增常州市骨干教师52名,优秀教师群体已占所有专任教师的20%。同时,加大了对骨干教师的考核力度,对考核合格的骨干教师按规定进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同志给予“取消骨干教师资格”或“暂缓考核”的处理。由于在师资队伍方面成效显著,今年,我市被评为省首批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市、区)。

  其次是办学思想的现代化从内涵上确保了教育现代化

  一是星级高中、省级实小、省示范初中的创建高位推进。“挖掘资源,打造特色,提升内涵”是我市创建工作的总要求。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全市一盘棋,兴办大教育”的工作理念,做到精心指导、保障到位,确保了市一中、尧塘中学、建昌中学、殷雪梅小学、涑渎小学等学校高质量、高水平分别通过了四星级高中、省级示范初中和省级实验小学的专家组评估验收,金沙中学高标准通过二星级验收,为创三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市的优质学校达70%,我市已被推荐为省首批义务教育阶段均衡化发展先进县(市、区)。

  二是A级食堂的创建快速推进。在“十一五”期间全市100%中小学创A级食堂的总目标下,今年又有15所学校的食堂顺利通过了验收,达标总数已占全市学校的60%。

  三是“全国书法实验学校”的创建扎实推进。在全市已有7所全国书法实验学校的基础上,今年,二中、五叶小学、西阳小学又高标准通过了验收。12月中旬,中国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华东大区暨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2006年年会在金坛成功召开,金坛的写字教育工作,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常州市领导的高度赞扬。

  四是“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率先推进。为进一步强化学校安全工作,积极融入平安县(市、区)的创建,全市所有学校都通过了“安全文明校园”的验收,在常州地区率先完成了100%的创建目标。同时,我们的《警校联手,共建平安校园》的经验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

  再次是办学条件的现代化从整体上推进了教育现代化

  一是中小学改造工程快速推进。华实高教学楼及综合楼、三中新校园改建及教学楼、五中宿舍楼、岸头实验学校办公楼和华城小学教学楼等项目已全面完成,一中等6所学校的塑胶运动场已竣工并交付使用。目前,城区拥有塑胶运动场的学校已达90%。

  二是教育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市生机比已达9:1,创省标准化实验室4个,省一级图书馆4个,7所学校通过了常州市示范图书馆的验收,9所学校的校园网被授予常州市一级校园网。同时,按照常州市一级校园网的标准,对22所学校的校园网进行了升级改造,全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

  三、以规范化为准则,做到齐头并进,教育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增强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新必须体现规范。以德治教、依法治教、依法行政已经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一是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与监督。严格按常州市物价局、教育局《关于2006年春季全市中小学收费有关事项通知》收费,确保了“见文收费,收费有据”;出台了《金坛市中小学食堂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对全市中小学食堂财务的管理。今年,有48所学校创建了“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全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已达100%。目前,已被推荐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

  二是不断加大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行“一免一补”政策,同时,配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金坛市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行教育救助的暂行办法》,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实行教育救助。全年用于教育救助资金达320余万元,受益学生达2000多人,确保了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三是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今年开始对“文萃”“东苑”实行停招,同时,调整和扩大二中、五中的施教区,更加合理、科学地划分学区,让更多的老百姓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

  四是加大制度贯彻落实力度,切实推进依法行政。进一步强化学校基建、维修等工程审核制度,今年内审核减工程造价近200万元。召开了06年金坛市教育系统纪检监察暨行风建设大会,公布并实施了“教育政风行风建设18条”承诺,与各学校签定了相关责任状,把廉政建设、信访工作落到了实处。

  五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彰显教育公平,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严把“用人关”,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校级领导竞争上岗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竞选对象从有职位空缺的学校扩大至全市中小学,增加了党委集体推荐的程序,今年又有10名同志走上校级领导岗位;为不断更新队伍结构,继续实行毕业生竞争上岗,今年通过考核竞争、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共招考录用师范毕业生160名;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均衡发展,教师的流动更趋规范有序,今年从农村调入城区教师53名,校与校之间流动人数为184人。

  四、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做到重点突出,教育惠民力度得以进一步加大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教育惠泽一方的根本途径。实施素质教育,应始终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教育的各个方面,贯穿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各个环节,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一年来,我们坚持围绕育人这个中心,重点突出,点面共进,确保了教育科学、持续、和谐地发展。

  一是加强德育,着力提高道德素质。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学校德育工作理念,大力创新德育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生命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强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进一步探索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我市在常州地区率先成立了“学校德育工作研究会”,对今后全市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打造德育工作新阵地,进一步整合资源,拓宽投入渠道,全面打造花山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该基地得到了常州、金坛两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多次亲临现场视察工程进展,为该基地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是全面发展,着力提升综合素质。面向小学举办了阅读、课本剧创作等系列活动;召开全市初中分管校长、教导主任、计算机教师三个层面的工作会议,落实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组织参加省高中、初中化学竞赛, 36人入围复赛,7人获一等奖;组织参加省科技创新大赛,获一等奖3人;在第十一届华罗庚金杯数学邀请赛中,我市选手获得三金一银的佳绩;在全国中学生篮球传统校篮球赛中获第6名,获省初中组篮球赛第2名,获省中学生县组田径赛第5名。

  三是推进课改,着力培养创新素质。组织了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课改情况的调研和相关年级的质量检测。为从根本上确保我市高考优势持续放大,抓实课程培训,改革培训方式,让教师成为培训的主体;以高中教材“章节教学”研讨活动为抓手,强化高中课程改革的推进工作。

  四是科研引路,破解素质教育难题。重点加强了对科研薄弱学校的扶持,积极探索“以教育科研促进金坛教育均衡发展”之路。“十一五”课题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已有55项课题被批准立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级课题43项。

  五是把握机遇,着力传承华老精神。成功举办“华罗庚学术思想研讨会”,6名院士与会做了报告。

  回顾过去的一年,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所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工会、妇委会、团委、档案等条线工作令人满意,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仍然较多,全市课程改革还须进一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还须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还须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质量还须进一步提高,教育均衡化发展步伐还须进一步加快,投入渠道还须进一步拓宽,师德师风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还须进一步发挥,学校的内涵建设还须进一步促进。所有这些,都给我们今后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二〇〇七年二月一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