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市文化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江苏”的战略思想为蓝本,以创建全国文化先进市为目标,努力实施“文化设施的标志工程、艺术生产的精品工程、农村文化的民心工程、演艺市场的开拓工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队伍建设的形象工程、文化市场的净化工程”,全面提升先进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构建“文化金坛”和实现金坛文化事业的新跨越而奋斗。
一、文化设施的标志工程
文化创先工作,重点是建设,难点是投入,特别是文化设施的标志性工程。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还面临许多“瓶颈”制约,还有很多难点需要攻关。2007年,我市确定两项文化设施标志性工程的投入和建设:
1.金沙影城。自原金沙影剧院被拆除后,我市由于没有大型影剧活动场所,许多大型演艺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文化系统特别是影剧公司也承受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因此,我们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金沙影城,并力争按期竣工对外开放(5000万元)。汇集各路精英,把金沙影城建设成与金沙广场相套配、具有多功能的现代文化娱乐休闲中心;
2.图书馆新建。按照国家一级图书馆的标准,我市图书馆的现有场所面积远远达不到规定要求,并且与社会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也有相当的差距。规划设计并投入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3000万元),已被立为我市2007年的重点项目。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此外,三星村人类文化遗址公园也要尽早规划论证,争取年内列项。
二、艺术生产的精品工程
坚持以优秀的作品教育人、鼓舞人,是文化工作的立身之本。要坚持“出作品、出人才”的文艺工作方针,不断产出新的文化艺术精品,进一步提升金坛文化艺术的专业整体水准和含金量。瞄准文化艺术“五个一工程”这个“龙头”,完善艺术精品创作的激励机制,多方借鉴,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金坛的人文优势和名人资源优势,实行总体规划、全面介入、重点投入、内外培育的运作机制,精心打造一批能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并且为专家和群众共同认可的艺术精品,形成名牌效应,彰显金坛文化的魅力和品位,提高金坛文化的知名度。
1.在进一步繁荣群众性文艺创作的基础上,出版金坛优秀文艺作品集1至2部;
2.完成金坛刻纸大型作品“奥运长卷”的成品刻制和装裱献送工作;
3.戏曲、音乐、舞蹈等艺术门类,要冲刺省级一流水准,美术、书法、摄影和文学等艺术门类,要多拿国家级大奖。获常州市级以上奖项的各类艺术作品达100件以上,其中省级、国家级奖项达30件以上。
三、农村文化的民心工程
中国之兴,农村为本。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备条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刻内涵和最高标志。努力改善农村的“文化温饱”状态,是一项必须认真实施的民心工程。我们要正视农村现实,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协调发展,着力推进这项民心工程。
1.各镇区文化站场所面积要全部达标,并全部完成万册图书馆建设;
2.全市100%的行政村文化设施及其活动服务功能达到“文化示范村”标准(已创建的文化示范村:02年15个,03年33个,04年34个,05年28个,06年15个,剩余22个);
3.继续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展览、送图书等文化下乡活动,农村、社区各类文艺演出活动不少于50场,公益性电影放映活动不少于100场。
同时,以镇区文化中心(站)为桥梁,继续推行金坛文化“一镇一特色”、“一区一品种”的创新活动,促进基层文化的均衡发展,不断为基层文化注入新活力。进一步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指导,加强各类自主、自发性群众文艺团体的引导和管理,特别关注城市社区老年人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文化生活。
四、演艺市场的开拓工程
市锡剧团要巩固已取得的改革成果,不断创新演艺思路,凭借《少年华罗庚》、《飞吧,大雁》和《永远的雪梅》这三部优秀品牌剧目,继续走好校园路子,以诚信服务开拓省内外演艺市场,
1.大型现代儿童剧《殷雪梅》全面打开江苏市场,演出300场以上;
2.进一步打磨《少年华罗庚》,并继续投放省内外演艺市场。
五、文化遗产的保护工程
我市的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厚,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初步的调查摸底约有40多个项目品种,这是我们必须守护的精神家园。抢救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的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要充分认识到,文化遗产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基础和源泉,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文化强市的根基和依托,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一定要有时不我待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更扎实的措施,更有力的手段,把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1.认真做好博物馆、戴王府、段玉裁纪念馆和段玉裁墓等遗址、遗迹的维护和修复工作,并加强周边环境的整治和基础设施的改善。
2.按照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对省政府确定的我市若干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实施抢救和保护工作,同时对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继续做好申报列项和挖掘保护工作;
六、队伍建设的形象工程
实现新一年的文化工作目标,必须有高素质的队伍建设作保证。要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和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阵地、每一个窗口、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人的创造性,确保全盘工作的均衡发展,使金坛文化的整体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1.不断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依照“观念新、思路清、作风硬、团结紧”的要求,不断强化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要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培育和增强文化人互帮、互学、互促的团队精神,做到凝心聚力,作风过硬。
2.加强对文化专业和业余艺术人才队伍的培养造就,运用新的人事机制,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办法,录用或引进一些具有开拓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文化精英,充实到文化艺术专业部门和管理服务部门。此外,通过权威推介、社会活动和媒体宣传等途径,不断提高文艺专业人才的知名度,让他们成为社会公众所熟知和认可的“领军人物”,打造出一批金坛的文化艺术人才品牌。在外送人才接受培训的同时,组织和举办创作培训班不少于3期,切实提高我市文艺创作队伍的整体水平、创作能力和竞争实力。
3.以规范化的管理加强文化服务窗口建设,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好、群众口碑好、社会形象好的文化服务和文化执法队伍。文化系统各科室和局属各单位要内提素质外树形象,增强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讲究礼貌服务,文明服务,高效服务,不断提高文化服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做到每一个人都是合格的文化使者,每一个文化人都是一张地方文化的“名片”。
七、文化市场的净化工程
文化市场管理是一项涉及面广、政策法律性强、社会影响大的工程,我们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变管理为服务,真正落实好告知承诺制、首问负责制,积极提供便民服务,实行人性化执法。要针对文化市场发展的重点,继续与公安、工商、广电等部门联手协作,加大对全市文化经营场所监管的力度和密度。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协调,以校园教材和辅导读物为重点,清理整顿出版物市场,严格规范网吧经营市场,严厉打击黄毒演艺行为,繁荣和活跃健康向上的演艺市场,全面推进文化市场管理的规范化。
金坛市文化局
二〇〇七年一月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