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0日在金坛市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李留清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主要工作
2007年是我市全面达小康的决战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下,我市财政收入超额完成了全年预算任务,财政支出在满足政府履行职能和社会稳定发展基本需要的同时,重点保障了改革发展决策措施的落实,较好地发挥了财政的综合保障能力,财政改革、财政管理进一步深化和加强,财政为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金坛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根据上级财政部门下达我市的财政收入任务和财政支出安排的需要,经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批准,2007年我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最后调整为110600万元,增长28.15%;全口径财政收入调整为286300万元,增长28%。根据1-11月份金库报表及目前入库情况,预计2007年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224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1.5%,增长30%;全口径财政收入3000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4.8%,增长34.1%。在财政总收入中,按征收部门划分(政府口径):国税部门预计完成93000万元,增长22.4%;地税部门预计完成73000万元,增长36.1%;财政口预计完成134000万元,增长42.5%,其中:基金收入102356万元。
2007年全市财政总支出预计22149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预计11912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基金预算支出预计1023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6%。一般预算支出中,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是:(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05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2)公共安全支出1149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3)教育支出30001万元(含一次性支出3300万元,其中:补发2006年下半年增资1500万元、教育现代化建设经费1000万元,化解义务教育债务8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4)科学技术支出323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92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86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7%;(7)医疗卫生支出779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7%;(8)环境保护支出16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5%;(9)城乡社区支出1066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10)农林水支出1305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6%;(11)交通运输、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264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4%;(12)其他支出11237万元(含住房公积金1650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列收列支5090万元和镇财力安排的部分支出),完成调整预算的100%。
按照预计实现的收入及现行分税制体制测算,我市当年可用财力为205165万元(含政府性基金、社会保险基金及行政事业性收费),加上上年结余、结转和上级专款,以及调入其他资金2000万元,2007年合计可用财力为223511万元。据初步估算,2007年市镇两级财政滚存结余约2018万元。
一年来,为了确保财政预算的顺利执行,市财税部门着重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积极落实“项目带动”战略,着力促进经济发展
一是积极支持工业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职能,综合运用税收、补贴、国债和财政投资等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重点支持能源、电子、纺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促进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市财政会同市科技、经贸等部门为金昇、金榆、华钛、亿晶等多家企业申报省、市各类专项扶持项目69个,累计取得上级财政支持资金2827万元。二是积极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筹措资金4849万元,用于开发区和镇工业集中区配套设施建设,为入园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发展环境。三是积极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财政、农口等部门,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农业发展项目,全年累计申报各类农业项目320个,其中:省级以上项目120个,常州市级项目200个,共取得上级财政扶持资金5922万元,有效地支持了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项目区农户的增收。
(二)狠抓财税征收管理,确保收入稳步增长
一是大力推行现代化征管模式,充分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行电子缴库,优化征管手段,税收征管力度进一步加强。二是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加大工作考核力度。三是切实加强对重点税源、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重点税种的税收征管,改进征管办法,实行“一站式”服务。四是强化对零散税收和契税、耕地占用税的征收管理,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五是加强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实施非税收入征管改革,建立非税收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规范非税收入的征缴。六是加大税费稽查力度,防止税费流失。财税部门通力协作,开展了房地产企业税收专项检查,通过评估和稽查,共补交税款1900多万元。
(三)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确保重点支出到位
坚持公共财政原则,大力调优支出结构。一是优先保障了财政供养人员工资及养老金支出、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和公共安全支出。二是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对“三农”投入总量的稳步增长。今年市本级财政预算安排支农资金6057万元,比上年增加1326万元,增幅达到45.5%。加强农民补贴网建设,确保涉农补贴资金及时兑现到位,全市发放粮食直补资金611万元,农资综合补贴1385万元,油菜良种补贴9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00万元,农业保险补贴172万元,石油价格改革补贴518万元;拨付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1870万元;拨付村级组织、扶贫开发、社会主义新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等各类专项资金1856万元,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面貌的改善。三是切实保障了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支出的需要,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统筹协调发展。继续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学杂费政策,及时拨付教育“全免”资金1341.68万元,拨付生活困难家庭学生教育救助金276.23万元,拨付中等职业学校国家救助金140万元;安排专项资金800万元,用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四是不断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关注民生问题。建立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民皆保,市财政安排了1300多万元用于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补贴;安排了750万元,提高了城乡低保标准,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分别达到每人每月280元和160元;安排了763万元,对下岗失业人员给予了社会保险补贴;针对物价上涨情况,对全市领取失业保险金且家庭生活困难的失业人员发放了一次性补贴;制定出台了《金坛市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施意见》,较好地解决了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此外,还为农民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创业提供小额信用担保贷款8461万元。
(四)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职能,结合本级财力可能,突出重点,统筹兼顾,优化支出结构,提高预算编制的质量,部门预算的约束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二是稳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非税收入征收管理的改革,逐步健全资金控管和非税收入自动化征管机制。三是深化政府采购改革,健全阳光采购机制。2007年1—11月份共实现集中采购308批次,采购规模9491.3万元,同比增长21.4%,节约资金1507.2万元,资金节约率达到13.7%。四是深化镇(区)财政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了新一轮镇(区)财政管理体制,逐步提高镇(区)财政支出基数,力求从体制上加大对困难镇的扶持力度,调动镇(区)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五是认真实施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及时调整工作思路,顺利实现了省管县体制的正常运行。
(五)依法加强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一是财政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完善。在继续加强会计结算中心建设、不断强化财政监督职能的同时,对未纳入结算中心管理的交通、建设、卫生等5个部门派驻了财务总监,实施全方位跟踪监督。二是坚持定期检查与日常监督相结合、检查与服务相结合、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农业项目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的检查监督力度,确保各项生产建设性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在支持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上。三是开展了对义务教育阶段债务清查核实工作,对全市55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债务逐笔进行了核对,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化解债务计划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2007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在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可用财力的增长满足不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对财政资金的需求;二是财政支出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财政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8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2008年经济增长指标和实际需要,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360000万元,增长20%。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安排132500万元,增长18%;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17949万元,增长15.2%。按征收部门划分:国税收入安排128250万元;地税收入安排83950万元;财政口收入安排147800万元。
按照财政收入预算和现行体制计算,全市当年财政一般预算可用财力为109000万元(含行政事业性收费11000万元),预算安排支出1090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是:(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6357万元;(2)公共安全支出10882万元;(3)教育支出30004万元;(4)科学技术支出1933万元;(5)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82万元;(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986万元;(7)医疗卫生支出7389万元;(8)环境保护支出2006万元;(9)城乡社区支出7111万元;(10)农林水支出7266万元;(11)交通运输、工商金融等事务支出966万元。(12)其他支出11318万元(主要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支出4329万元,住房公积金支出2236万元,预备费1000万元等);(13)转移性支出8500万元。此外基金安排支出117949万元(含用于教育现代化建设1000万元、化解义务教育债务4000万元)。
根据编制的部门预算汇总统计,2008年市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预算安排84919万元,其中:预算内财力安排64770万元,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安排5113万元,未纳入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安排15036万元。部门预算支出中,基本支出预算55231万元,项目支出预算29564万元,其他支出预算124万元。
三、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08年财政预算任务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之年,圆满完成2008年的财政预算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2008年的总体目标,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努力完成全年财政目标任务。
(一)强化发展观念,切实加强财源建设
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高度重视培植财源工作,灵活运用财税杠杆,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积极支持做优做强企业、做大做新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支持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支撑作用明显、对财政贡献大的财源项目,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税源经济,为建立基础稳固、支柱有力、后续强劲、持续增长的财源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依法征管,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要多措并举,积极组织财政收入。一要全面落实好财税收入计划,按照市委对财税工作的要求,抓好税源调查分析,科学制定并落实好2008年的财税收入计划。二要切实加强税收征管,挖掘增收潜力,做好协税护税工作,严格依法征收,依率计征,确保税收及时足额入库。三要加大非税收入征管力度,加快扩大非税征管改革范围,提升信息化征管水平。四要不断拓宽收入领域,积极盘活行政事业单位的闲置资产,加强公有资产运营收益的管理。五要加大财税稽查力度,努力做到应收尽收,确保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三)强化关注民生,优化支出结构
要始终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放在财政支出管理的重要位置,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严控一般性开支,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要严格执行支出预算,控制预算追加,在保证人员工资、政权运转和事业发展必需经费的基础上,对其他各项支出都要精打细算,量力而行,讲求实效,努力降低行政成本,节约财政开支,在确保财政收支平衡的基础上,将新增财力重点向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公共事业倾斜;要认真落实新一轮镇(区)财政体制,逐步提高镇(区)财政供养人员的保障水平,加大对镇(区)财政的扶持力度。
(四)强化财政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全面贯彻《江苏省财政监督办法》,突出围绕社会关注的重点热点,进一步健全财政监督管理机制,创新监督方式方法,调整完善监督工作思路,规范财政管理行为,努力实现对财政资金运行全过程的动态监控,逐步建立起事前参与预警、事中跟踪防范、事后审核问效的多层次、全方位“大监督”格局,提高依法理财、科学理财水平。
(五)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
财税部门要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坚持业务建设和廉政建设两手抓,强化公仆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断提高工作效率,诚心诚意为企业、为服务单位、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
各位代表,2008年的财政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力以赴完成大会确定的各项财政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