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民政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2007年民政工作总结
索引号 014138908/2007-00008
主题分类 民政、扶贫、救灾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民政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民政局
生成日期 2007-11-26 公开日期 2008-03-12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07年民政工作总结
 
2007年民政工作总结

  2007年,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年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依法行政,较好地发挥了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07年全市民政工作总结

  (一)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

  城乡低保工作扎实开展。2007年,我市城市和农村低保月标准分别从上年的260元、140元提高到了280元和160元。目前全市有低保对象5432户10175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937户1768人、农村低保对象4495户8407人,保障人数分别占相应总人口数的1%和2.3%,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1020万元,其中市财政转移支付700万元,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分别达到189元和86元,低保对象基本生活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为民办实事工作方案的通知》精神,9月份对上半年的城乡低保对象每人增发低保金120元,发放资金103.5万元,保证了城乡低保对象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生活水平。

  五保供养水平明显提升。2007年,我市新完成“关爱工程”项目3个,新增敬老院床位130张,总床位达到1730张,集中供养能力达到82%。目前全市有农村五保对象2104人,其中集中供养1607人,分散供养497人,集中供养率达到76%。由市财政转移支付的农村五保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年人均经费分别从上年的2400元、1800元提高到2600元和2300元,实际供养标准分别达到3200元和2600元。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金坛市民政局被省厅评为农村五保供养先进集体。

  专项救助工作有效实施。2007年,筹集资金820万元,通过对城乡低保对象按相应低保月标准增发一个月的足额补贴,对城乡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和农村五保对象进行一次性救济,对困难家庭重大疾病患者给予慈善救助,以及对其他特定困难对象实施救助和慰问,妥善安排了全市的3万城乡困难群众的年关生活。支出医疗救助金70万元,资助13000名城乡低保和农村五保对象参加了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对94名符合救助条件的患者发放了医疗救助金,缓解了城乡困难群众医疗难问题。筹集资金200万元,对全市330多户农村困难居民的危房和受灾倒损房屋进行改造,目前已经完成25%。筹集资金90万元,对506名金坛籍在外就读大中专院校的困难家庭学生实施了教育救助。支出资金20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295名,其中通过社会救助定点医院收治43人。

  慈善爱心工作再传佳绩。顺利完成慈善总会换届选举工作,成功举办第六个慈善周活动,募集现款492万元,新建立协议捐赠1929万元,兑捐协议捐赠款481.2万元。大力实施慈善“六助”项目,帮助困难群众2985人(户),发放资助金121.9万元;资助重病家庭患者1056人,发放补贴救助金211.2万元;配套资助城市低保户医疗救助2021人,发放资助金20.2万元。开展助残设施“三百工程”,组织捐赠资金9万元,资助6万元。接待困难群众来信、来访、来电96人次,落实市领导转来信函29件,帮助落实救助资金19.3万元,接转定向捐赠单位、个人15家,接转定向捐赠款50.1万元。慈善影响力和公信度进一步扩大,先后有南通、海门、如东、海安等十多个市县来我市考察调研,在今年江苏慈善总会组织的苏、赣二省慈善联谊会上,我市作为江苏唯一一家县级市向大会作了交流发言。

  (二)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取得新成绩

  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积极开展村(居)民自治模范单位的创建活动,村(居)民自治率达100%。全面完成镇、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的创建工作,实现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覆盖率达100%,合格率达95%以上。依法按程序全面启动第八届村委会和第二届社区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截止日前,已有98%以上的村(居)委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市”为目标,大力保障社区经费投入,进一步提升城市社区建设水平,加强和提高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创建星级社区2个,河滨社区率先构建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得到了常州市主管部门的表彰。农村集镇社区建设全面推进,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5个集镇社区和1个农村社区相继启动了村级服务平台建设,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及相关的配套功能不断完善。今年8月,我市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

  (三)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再上新水平

  围绕省双拥模范城“三连冠”创建目标,军地互办实事成效显著。全市各级组织、单位及个人向部队赠送慰问金300余万元,赠送生活(学习)用品、科技书籍、训练器材等价值75万余元,同时为部队办实事90余件。大力推进双拥特色工作,组织开展了两节拥军慰问、拥军优属进千家、师职以上现役军官父母慰问、老兵复退持钩联谊、赴福建、广东等地慰问金坛籍官兵、送报送刊进军营、援建军营图书馆、庆祝建军80周年等系列活动,扎实做好金坛企业军转干部解困工作,双拥工作内涵更为丰富,基础更加扎实。

  围绕自然增长机制扎实做好优待抚恤工作。进一步提高了重点优抚对象定期补助标准,农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 1—4级残疾军人护理费标准,有单位的残疾军人、伤残人民警察、伤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伤残民兵民工抚恤补助标准。着力解决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通过办理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和实行大病困难补助,保障重点优抚对象1913人,补助资金96万元。顺利完成了我市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情况调查工作。对1954年11月1日以后入伍、参战并符合政策的人员,按每人每月100元标准发放生活费,共计28.78万元。认真做好十七大前夕的信访工作,共处理来信15封,接待各种来访对象150人次。

  不断深化安置改革工作。接收2006年冬季退役士兵224人,政府安置70人,发放一次性补偿金134.5万元。继续实行转业士官“双考”事业单位制度,搞好农村退役士兵的就业培训和推荐使用,有6名同志参与并被事业单位录取,有87人被市保安公司、江苏申特钢有限公司、金坛金茂大酒店、南京建业保安公司、江苏东宝印染有限公司等单位录用。

  (四)社会福利事业取得新突破

  2007年全市销售福利彩票预计达2200万元,其中电脑福利彩票销售约1600万元,“中福在线”销售约550万元,“刮刮乐”网点即开票50万元。积极应对国家对福利生产工作政策五个方面的大调整,通过网上发布、电话通知、上门传达、个别联系、组织培训等方式,对福利生产新政策进行通报,更好地服务于福利企业的生产与发展。积极做好福利企业摘“红帽子”问题的协调和处理工作,认真做好新的福利企业证书核发工作,通过重新认定的福利企业共有57家,安置残疾职工1400多名。积极制订出台扶持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大力推动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社会福利中心建设进展顺利,中心规划面积100亩,其中建设基本用地面积60亩,建设面积1.7万m2,设各类床位550张,总投入计划4000万元。目前整个项目的土地征用补偿及地上附着物补偿工作已经全部结束,规划设计方案已经出台,并于10月18日隆重举行了奠基仪式,现已顺利动工建设。

  (五)社会事务管理形成新格局

  以“民间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创新“五个一”达标活动,全面开展民间组织年检工作,有效强化社团自身建设,促进政社分离,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努力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与发展,重点引导建立具有当地特色或具有发展前景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抓好城乡道路标志牌的使用和管理工作,完成了城区新建道路面向社会征集命名,东门大街沿路路名标志牌改建翻新,被撤并部分集镇道路标志牌设置等工作。做好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的一整套后续完善工作,完成了撤并集镇社区居委会的组建、调研、审查、申报工作。加快了地名数据库的录入完善工作,做好了“金坛市住宅小区台账”编制工作,出版了《金坛市行政区划地图》,完成了金坛与周边区域界线界桩的联合检查。新建婚姻登记规范化窗口和“今生有约”婚姻登记服务品牌。全年办理结婚登记4400对,离婚登记789对,补证828对,收养登记30件,登记合格率100%,建档率100%。加强殡葬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殡葬市场,确保火化率达100%,入墓率达95%以上。认真做好民政信访工作,1—11月,共计受理群众信访518件次,其中来信87件次,来访431人次,妥善化解了各类社会矛盾。

  (六)老龄工作迈出新步伐

  加大了对基层老龄工作目标考核,完成了9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的调查统计工作,以开展端午节、敬老日、纪念《老年法》颁布10周年等活动为契机,举办了全市中学生敬老征文比赛、“千名老人游三峡、苏州木渎”等活动,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对全市特困老人进行了全面的普查,结合农村低保的提标扩面,在2006年扩面150户的基础上,今年又增补困难老人18户。继续抓好农村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的动态管理,使农村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真正落到实处。

  (七)民政队伍建设呈现新面貌

  以 “三新三争创”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全市民政系统开展了以“民本观念有新增强、依法行政有新突破、干净干事有新气象、管理监督有新成效、服务水平有新提高”为目标的民主评议行风活动。通过活动,民政干部进一步强化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服务宗旨意识,做到依法办事,热情服务;强化了文明执法意识,推进了依法行政;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保持了廉洁从政的良好氛围;建立了行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规范管理进一步推进,全面树立了“以民为本、文明执法、干净干事、规范管理、优质服务”的民政行业风气,得到了省厅行风检查评议团的高度好评。认真组织开展每周一次的“学习日”活动,不断提高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制定出台了《金坛市民政局机关内部管理暂行办法》,实施了局中层干部双推双选竞争上岗,全局干群面貌焕然一新,工作热情高涨。2007年,直属单位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和经济指标,普遍创建成为市级以上文明单位, 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呈现出效益增、收入增、后劲增的良好局面。此外,计划财务、政策法规、纪检监察、宣传报道,以及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等工作,也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的来说,2007年难点工作有突破,重点工作有创新,各项工作有进展,整体水平有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归功于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积极协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也归功于全市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和埋头苦干。

  二、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设想

  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进一步关注民生、解决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重点是抓住一条主线,推进两项工程,实现三个突破。

  抓住一条主线。抓住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这一主线,完善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等基本生活救助为核心,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法律援助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救助体系。尽快出台《金坛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意见》,修订《金坛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金坛市农村敬老院管理办法》和《金坛市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实施办法》等可行性文件,积极打造金坛“民生”工作的亮点。

  推进两项工程。按照“10年超前、20年不落后”的思路,统筹经费投入,强化项目监管与责任落实,着力推进社会福利中心公益项目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确保困难群众住有所居,积极筹建革命烈士陈列馆。

  实现三个突破。大力宣传慈善理念,不断创新募集善款形式,开辟募捐筹集新渠道,力争慈善捐赠突破2个亿;加强福利彩票销售员培训,扩大彩民队伍,建立主打品牌,年销售额突破2500万;作为全国251个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市、区)之一,在农村社区建设上要有新突破,创出金坛特色。

  在做好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以下八项工作:一是要加强民政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深入开展双拥特色活动,为争创“三连冠”夯实基础;三是全面落实优待政策,实现城乡安置一体化;四是以创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市为契机,加大力度,继续推进城市社区建设;五是加大第二次殡葬改革力度,积极筹建我市第一所骨灰堂;五是继续推进地名信息化产业工作,编制出版《金坛市城区地图》;六是在敬老院基础设施水平和五保集中供养力大幅提高的基础上,加大投入,推进敬老院内部管理和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创建文明敬老院;七是做好福利企业政策调整后的调研工作,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福利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为金坛经济建设做贡献;八是强化社会事务管理,做好婚姻登记、收养登记、民间组织管理、勘界、信访等各项工作。

  总之,2008年,全市民政工作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继续在求真务实上下功夫,抢抓机遇,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最有效、最广泛和最充分的社会参与,加快形成政府与社会两种力量的互联、互动和互补的局面,力争难点工作有进展,常规工作有创新,促进民政事业更上新台阶。

  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