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坛政发[2005]3号《市政府关于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精神,为保护先进生产力、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加快推进我市名牌建设步伐,以商标战略打造金坛“品牌经济”,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两个率先”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品牌兴市”,坚持以“经济规律、市场理念、商标意识、科技支撑”来推进品牌战略的实施,统一思想、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名牌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树立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拉动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的发展理念,依托现有的区域条件、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强化规模企业、龙头企业、行业协会以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规模种养殖业基地的品牌意识,努力争创市、省、国家级品牌。“十一五规划”期内,全市累计争创市知名商标60只,省著名商标16只,国家级驰名商标1-2只。
三、工作措施
商标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的诸多领域,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作为政府部门主要是做好宣传、引导、扶持、服务等工作。
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品牌意识。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新闻媒体及宣传单、标语等形式,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和途径,宣传商标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和打造品牌经济的重大意义,动员干部职工深入企业、农村,及时了解企业的情况,做好企业的思想工作,给他们讲政策、讲法律、讲典型,增强商标、品牌意识,帮助他们及时注册商标,加快商标注册的步伐。要在农、工、商、运、建、服等各个领域,开展商品商标、服务商标、集体商标、证明商标、防御商标的申请注册,积极争创名牌商标,提升市场竞争力。
2、着力帮助引导,建立商标文化。在市场营销中,商标是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和工具,对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设计出一个好的商标,可以集中反映企业发展的内涵,体现企业的商标文化。商标文化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家庭作坊走向现代集约型经济的标志。企业文化的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就会增强,企业对商标等知识产权的保护才会真正落到实处。工商部门作为商标发展的领军人,要积极帮助引导企业,把商标的设计、注册、创优作为企业的一项长远任务,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的商标文化,在企业内部营造珍惜商标、爱护商标、自觉保护商标的良好氛围。
3、构建服务平台,加快商标注册。全市工商系统各级、各部门要把推进商标战略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要通过实行三项服务制度,构建好商标服务平台,加快我市商标注册步伐。一是咨询服务制度。要充分发挥工商部门的资源优势,对企业有关商标方面的咨询做到有问必答,不得拖延和推诿;二是上门服务制度。凡企业在商标设计、申报注册等方面有需求,在工商职能范围内的,工商部门应根据企业要求,提供上门服务;三是培训服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就企业如何运用商标战略拓展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对企业进行辅导和培训。
4、重视商标决策,争创名牌商标。金坛经济发展需要有金坛特色的自主产品,需要有金坛特色的品牌产品,更需要有金坛产品特色的品牌战略。对此,全市工商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引导企业从培育品牌产品上升到培育品牌企业,再上升到培育品牌集群,使品牌战略上升为题旨更加宏大的“品牌攻略”。要力争著名商标申报上有新的跨越,驰名商标力争尽快实现零的突破,为金坛经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5、整合现有资源,优化产业结构。依据市场经济的法则,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联合、联营、参股、组建集团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做优、做响企业产业,克服大而全、小而全的观念,加强同行业内部的相互协作,进行专业化生产,做精做专某个产品,以减少投资、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同时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如:服装、纺机、水泥、化工、橡胶等行业),继而向品牌产品方向发展。
6、提高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业组织化程度是发展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证,要鼓励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建立以行业协会为纽带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实现“公司加农户”、“基地加农户”、“公司加基地加农户”、“市场加基地加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搞活运行机制,提升农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如:茶叶、水产等),切实做好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工作,不断提升农产品品位。
二OO六年四月三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