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总 则
第一节 规划编制的目的、依据和指导思想
一、目的
为了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全面落实《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年~2010年)》和《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年~2010年)》,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本市矿产资源,切实保护和恢复治理矿山生态环境,使矿业发展与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特制定《金坛市矿产资源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依据
《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指导意见》、《江苏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限制开山采石的决定》、《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推进生态省建设的决定》、《江苏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0年~2010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金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常州市矿产资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同时根据金坛市矿产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市场需求和资源保证程度等因素来编制本规划。
三、指导思想
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总原则,加强调控,综合协调,以“大资源、大矿业、大市场、大环境”的理念,统筹安排好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加快生态矿业建设,促进金坛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二节 规划的适用范围、适用期限和基准年
一、适用范围
《规划》是金坛市“十五”期间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以及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是依法审批矿产资源勘查、开采和监督矿山生态环境的重要依据。其适用范围为金坛市所辖行政区域。
二、适用期限
《规划》至2005年为近期,2006年~2010年为规划期。
三、基准年
《规划》以2000年为基准年。
第二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况(略)
第二节 矿产资源勘查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 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程度
本市地质工作开展较早,早在1929年,中国地质学先驱之一的朱森即在金坛进行过地质调查研究,编著的《江苏西部山脉之研究》述及本市地质情况。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研究认为茅山为宁镇山字型构造的脊柱,是对该地区地质构造的最早论述;1935年,李毓尧、李捷、朱森编撰的《宁镇山脉地质》系统论述了茅山山脉地层层序、火山岩时代、褶皱及断裂构造特征,创建了“茅山砂岩”地层,编绘了1:5万茅山山脉地质图。
解放后,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开展了各种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水工环、航空遥感、矿产(区)普查与勘探以及大量的科研工作。至2000年底,本市境内已先后完成了1:5万、1:20万、1 :25万区域地质调查;1:20万的水文地质调查;1:5万、1:10万、1:20万航空磁测;1:20万的区域重力测量和区域化探测量。在成矿有利地段还进行过大比例尺的地面物化探和矿产勘探工作。
地质勘查除获得了一批基础地质资料外,还发现了一批具开发利用价值的矿产地。
二、矿产资源概况
截止2000年底,全市共发现各类矿产20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6种。除煤、油页岩为能源矿产,矿泉水、地下水属水气资源外,其余16种均为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岩盐、水泥用灰岩、玄武岩、凹凸棒石粘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石英砂岩、铸型用砂岩、建筑用石料(灰岩、砂岩、白云岩)和砖瓦用粘土等。查明矿床(点)共计37处(详见附表2),其中大中型矿床有直溪桥盐矿、大小石包山、朝阳洞、金牛洞的水泥用灰岩矿和花山玄武岩矿等8处;比较重要的小型矿床有茅东地区的膨润土矿、凉帽顶的玄武岩矿、东窑的凹凸棒石粘土矿以及茅东林场的矿泉水等5处。
本市矿产资源的特点是非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探明的矿床大、中、小型均有;能源矿产贫乏,仅发现小型煤矿和油页岩矿;金属矿产缺乏,至今未发现矿点;水气矿产有地下水和矿泉水。非金属矿产尤以化工类和建材类非金属矿产的资源优势更为明显。其中,岩盐不仅储量大,且品位高,居全省之首,开发潜力大;其次是水泥用灰岩区位优势明显;玄武岩、膨润土具有潜在优势。
本市矿产资源自身开采条件与外部环境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周边经济发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较大,有利于资源开发。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至2000年,全市发现的20种矿产中已开发利用的有18种,年采矿石量438万吨(详见附表3、4),占常州市年矿石量的35.7%。矿业产值1.57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2.5%。
全市矿山企业73家(矿山93处),其中岩盐矿山企业6家(矿山8处)、水泥灰岩矿山企业13家(矿山21处)、砖瓦企业43家(矿山44处),其他矿山企业11家(矿山20处)。国有矿山企业2家,其余均为集体和私营矿山。中型矿山2处,其余为小型矿。
在采矿产中非金属矿占主导 全市在采的18种矿产中,水泥用灰岩、岩盐和玄武岩产量分别为225万吨、53万吨、33万吨。占全市采石总量的70%。年生产标准砖7亿块~8亿块,约需采砖瓦粘土200万吨。
岩盐开采后来居上 现已达近60万吨的开采规模,成为江苏重要的盐业产地之一。其矿业产值占全市采矿业产值的16.1%,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已日益受到重视 全市采取措施关闭了一批影响景观、破坏环境的开山采石宕口。窑业治理已初见成效。
四、矿产资源管理状况
建立了矿产资源管理机构,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行使管理监督职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管理文件,开展了矿业秩序和矿产资源管理秩序的治理整顿、窑业专项整治,全市矿业秩序有了根本好转。建立了良好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秩序。矿山持证率已达100%。
五、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质勘查投入不足,矿产资源后备基地堪忧 近十多年来地质勘查投入很少。除岩盐、水泥用灰岩和煤经正规勘探,求得部分C+D级工业储量;玄武岩、凹凸棒石粘土和膨润土作过初查外,多数在采的小型矿山仅作过踏勘或简测,大多未经过资源储量勘查与认定,开采的盲目性较大。由此导致矿山的后备基地不足,保证程度堪忧。如水泥用灰岩矿山已占用近90%的储量。
2.矿产资源开发中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 小矿山较多,导致结构不合理,一矿多开、优矿劣用、资源浪费、破坏生态环境和管理困难等问题。许多矿山业主承包期短,片面追求眼前效益,采富弃贫、压矿丢矿、资源消耗过快,浪费严重,废土碎渣压矿和压覆土地等现象屡有发生。
3.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矿产品深加工程度低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优质优用、矿产品深加工做得不够,多数矿山及其加工企业停留在原矿销售或初加工水平上,产品单一,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矿产品很少,难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本地的矿产品未形成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缺乏市场竞争力。
4.采矿造成诸多矿山环境问题 重采轻治的现象依然存在,历史遗留的废弃宕口治理率低,对景观、生态的破坏较严重。据统计,全市大小露采宕口90余个,尤其在茅山风景名胜区东侧开采区的采石宕口,分布散、乱,山体植被、景观被破坏。开采中粉尘、噪音对周边环境污染也很严重。废渣土等废弃物随意堆放,占用和压覆土地、污染水体。不规范的开采方式产生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也令人担忧。取土烧砖分布较广,对土地和环境造成了破坏。
第三节 矿产资源供需及保证程度分析
一、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影响
“十五”期间,是江苏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全省将实施“可持续发展”、“城市化”和“富民战略”的三大战略,力争GDP年均增长9%~10%;到2010年,全省GDP的总量将在2000年的基础上增加1.4倍,苏南地区要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对本市“十五”及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对本地矿产资源需求与开发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十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金坛与常州和整个苏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加工业仍将快速发展,加上上海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本地建材资源需求量持续上升等因素,都会对本地的资源有较大的拉动作用,预计建材工业原材料的需求将会呈持续增长的态势。
今后,本地和周边地区经济建设对矿产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本地可供开采的矿产地范围和资源量将逐年减少;此外,随着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保护力度的加强,禁采区的实施,一些对环境影响大的矿山将关停,也将降低本市矿产资源的供应能力。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将更加突出,矿产资源(尤其是建材类资源)的供需矛盾也将日益突出。而且这种局面今后将会长期存在,并更为严重。
二、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分析
1.岩盐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很大,资源保证程度高 按“十五”末120万吨生产规模,足够开采数百年(附表5)。现矿井大致分南北两处在开采,年产量稳定在50万吨~60万吨。为满足“西气东输”储气库建设需要,新上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预计2004年建成投产后,全市年采岩盐达120万吨以上。由于本地后续加工生产不配套,大量盐卤水需外销。
2.水泥和制灰工业发展过快,规模偏大,资源保证程度明显下降 本市现有水泥生产企业5家,年实际生产能力380万吨,年消耗水泥用灰岩约400万吨。“十五”期间,盘固集团日产5000吨熟料水泥新线工程竣工投产后,本市的水泥生产能力将达580万吨,年需耗水泥灰岩约600万吨;加上本市现有和在建的25座石灰窑年耗石灰岩近100万吨。预计本市水泥和制灰工业年耗石灰岩将突破700万吨。本市现保有的1亿多吨资源储量,仅可保证12年左右的开采需要,供需形势非常严峻。
3.玄武岩资源可满足需求 本市探明的玄武岩储量4 600万吨,近几年开采量均在40万吨~50万吨,按现有的生产规模,预计可维持开采80 年以上。
4.砖瓦粘土资源丰富,能满足需求,但开采布局要做重大调整 全市年产标砖7亿块~8亿块,折合需砖瓦用粘土约200万吨。本市砖瓦用粘土在中东部平原地区和西部丘陵区均有较大的蕴藏量。但中东部平原地区多为农田,禁止开采砖瓦用粘土,大部分资源将不能开采。要满足需求,又不破坏农田,只能在西部丘陵岗地新建砖瓦粘土开采矿区。
5.陶粒页岩可开采资源有限,需加强勘查,并适量从外地引进 陶粒作为新型轻质建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市薛埠境内有目前全省唯一的一家小型陶粒生产企业,现年消耗陶粒页岩近2万吨,本地资源基本满足需要。目前新建的海发新型建材厂一期年产10万米3陶粒生产线即将竣工投产,将年消耗10万吨左右的陶粒页岩原料,本地资源吃紧,需加强地质勘查,不足部分也可从外部引进。二期建成年产50万米3陶粒生产规模,需要有相应的资源保障。
6.建筑用石料(灰岩、砂岩)探明矿山少,需加强地质勘查 建筑用石料目前探明可供开采的矿山少,难以满足市场需求。需加强地质勘查,防止优矿劣用。
7.膨润土、耐火粘土等具有资源远景,勘查后有望获得储量供开发利用。煤矸石、剥离的废矿、尾矿等资源也应尽可能开发利用,或用作替代资源。
第三章 规划的基本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 发展思路(略)
第二节 基本原则(略)
第三节 主要矿种分类指导原则
一、岩盐
围绕盐穴储气库项目和建设盐化工原料基地,进行统一规划,促进联合办矿和矿山布局调整,矿山接替盐井要按照储气储油的要求成井,并进入库区范围。合理调整矿业权,加快项目运作。形成金坛盐矿开发的整体合力和规模效益,并积极发展制盐及盐化工业,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二、石灰岩
加大化工及其他深加工用石灰岩的用量比重;实施矿厂配套、厂矿联合,保证本地水泥工业对水泥原料灰岩的需求;严格控制用作普通建筑石料的石灰岩用量;对优质灰岩实行保护性开采,为盐化工业发展储备优质石灰岩原料。
三、玄武岩
适应高等级公路发展的市场需求,适度开发用作高速公路石料的致密玄武岩,促进矿山和加工企业的联合,积极探索气孔状玄武岩的用途和开发玄武岩深加工产品。
四、砖瓦用粘土
禁止新上或扩建粘土实心砖项目,为保护农田和环境,加快关停东部平原地区砖瓦厂,西部丘陵山区适度发展空心砖生产;顺应墙改等政策引导方向,积极发展用土量少、污染少、能耗低的新型建材(如孔洞率>25%的空心砖、陶粒等)。
第四节 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十五”目标
(1)境内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和有效保护 ,矿业开发将严格按《规划》来实施;
(2)矿业结构得以调整和优化,将关停一批规模小 、对生态影响大的矿山,主要矿区实行整体开发,基本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3)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生态矿业格局初步形成;
(4)矿业权市场逐步建立,矿业市场秩序得以规范;
(5)矿产资源管理的宏观调控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为本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有效的资源保障基础。
2.2010年目标
在“十五”目标实现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加工体系;矿业结构得到进一步的调整和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更趋合理;矿业权市场更趋规范和完善;矿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达到60%~70%;初步建成2处~3处生态矿区。
二、分类目标
1. 地质调查评价目标
做好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同时不断拓宽地矿工作和服务领域,拟开展全市多目标地球化学 、断裂活动性与含水性、地热地质、旅游地学、农业地质等多领域的综合调查,积累基础资料和直接服务于社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方面服务。
2. 商业性矿产勘查目标
鼓励在规划可采区域内对岩盐、水泥用灰岩、陶粒页岩、膨润土和地热等矿产的勘查,以增加资源储量和满足矿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3. 矿山生态环境目标
全市露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达标)率达30% ;宕口边坡削坡率25%;盐井生态环境达标率80%;废弃矿山整治绿化率50%;砖瓦粘土用地复垦率达100%,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治理和保护。
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目标
“十五”期间,全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目标具体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全市年采矿石量控制在580万吨以内。
(2)关闭采石宕口7处。
(3)盐矿回采率有明显提高。部分有条件矿山实现“三废”零排放;矿山尾矿、碎石、废渣土得到综合利用。
(4)初步建立较完善的矿业权市场。
第四章 地质矿产勘查与调查评价
第一节 总体要求
积极配合和参与国土资源大调查,加强基础性、公益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多目标综合调查评价;多途径争取资金,多形式开展同本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生态环境地质、城市地质、农业地质、旅游地质等地质勘查工作;积极鼓励和引导投资者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鼓励在重点矿山外围以及规划开采区开展扩大储量、建立稳定的后备基地的勘查工作。
第二节 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一、生态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
该项目属《江苏省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监测》的组成部分,涉及面广,包括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勘查、地质背景调查、土地、地下水生态调查和各种污染调查等。该项目由省统一安排,计划在2003年启动。
二、地热资源远景调查评价
该项目安排在直溪桥含盐盆地和尧塘~水北地区,项目拟在2004年~2008年陆续进行。直溪桥含盐盆地地热资源远景调查可结合岩盐勘查一并进行。
三、城镇水工环综合调查评价
水工环综合调查评价主要安排在金城镇、薛埠镇,为城镇规划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该项目将在2004年~2005年进行。
四、经济作物(茶树、桑树等)高产靶区与地质背景优选调查
该项目将充分利用全省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成果,争取实施1:5万子项目。力争优选出适合有关农作物最佳生长区。
五、旅游地学资源调查、国家地质公园综合考察、规划与申报
旅游地学资源调查将在全市进行;国家地质公园的综合考察、规划与申报安排在茅山,该项目拟安排在2004年~2005年实施。此外,小石包山的动物化石遗迹点保护与研究也将列入这一范畴。
第三节 鼓励勘查的区域与矿产
一、 鼓励勘查的区域与矿产
本市鼓励勘查的区域有10处,主攻的矿产有岩盐、水泥用灰岩、陶粒页岩、膨润土、高速公路用玄武岩、普通建筑用石料和砖瓦用粘土等7种。多数为现有矿区向外围扩大勘查,唯砖瓦用粘土属由平原区向丘陵岗地的战略转移。
(一)地质勘查项目
1.金坛盐盆储气库库区岩盐矿勘探
2.茅东燕子山化工用灰岩矿区普查
3.薛埠大小石包山、朝阳洞水泥灰岩矿区补充勘探
4.金坛西部建筑用石料矿踏勘普查
5.薛埠南部地区陶粒页岩普查评价
6.薛埠~茅麓地区膨润土矿普查评价
(二)矿产开发项目
1.“西气东输”储气库建设项目
2.新建年产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
3.新建燕子山化工用灰岩矿(在普查评价基础上)
4.扩建陶粒页岩及水泥配料矿(在大石门矿区基础上)
5.新建年产50万立方米陶粒项目
(三)采选技术及综合利用项目
1.盐穴(溶腔)利用储存天然气、石油
2.盐井双孔对接或溶通采盐
3.岩盐卤水精制和副产品综合利用
4.茅东矿区灰页岩、页岩综合利用
5.茅东矿区整体开发以及远距离皮带廊传输矿石
6.朝阳洞、大小石包山矿区转向凹陷式开采
7.膨润土选矿及深加工
8.凹凸棒石粘土选矿及深加工
二、禁止勘查和开发的区域与矿产
禁止在省政府规定的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军事禁区内勘查和开发固体矿产;禁止在有关法律规定的公路、铁路、重要水源地沿线及一定范围内勘查和开发矿产资源;禁止在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划定的地质公园区域内从事勘查活动。
三、重点勘查的矿产
本市主要为2处地热和1处陶粒页岩勘查。
1.直溪桥盐盆地热勘查;
2.尧塘~水北地区地热勘查;
3.大石门地区陶粒页岩勘查。
第四节 实施数字国土工程
配合国土资源大调查,将以往地质矿产勘查等资料汇总整理,建立矿产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矿产资源调查评价、矿产资源规划与管理以及采矿权管理等数据库和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编绘系统的地质矿产数字化图件,以便能更加规范、便捷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第五章 矿产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第一节 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及开采总量控制
本市的矿产资源开发战略将贯彻“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总原则,以保护为主线,控制开采总量,实行矿山准入制度和矿产开发利用分类分区管治,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致力于生态矿业建设,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矿产资源。
“十五”期间,全市开山采石总量控制在580万吨。比“九五”期间平均年开采总量增长6.5%;开采量约占常州全市总开采量的40%。
砖瓦用粘土“十五”期间将控制在200万吨左右。
第二节 矿产资源开采管治
一、分类管治
本市鼓励勘查、开发的矿产有岩盐、陶粒页岩、玄武岩、石英砂岩建筑石料用灰岩等非金属矿产和地热资源;维持现有生产水平的矿产有膨润土、耐火粘土、铸型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粘土、矿泉水;禁止开采的矿产有煤。
二、分区管治
全市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划分禁采、限采和规划开采三类区域。
1.禁采区
全市共划定4个禁采区,分别为金坛城市规划区、茅山风景名胜区、茅山东侧军事设施区、340省道可视范围内(见附表8,后两个区不在图上表示)。
以上禁采区内的矿山,必须在2003年底前全部关闭,并尽快进行整治复垦。如确因特殊情况需要延期开采,需报经省政府批准同意(见附表9)。
砖瓦用粘土禁采区:平原区禁止开采砖瓦用粘土。
煤矿禁采区:本市境内煤矿全部禁止开采(但煤矸石综合开发利用除外)。
2.限采区
全市规划3个水泥用灰岩限采区,分别为茅东、朝阳洞和大小石包山(见附表8)。
限采区在以下3个方面进行限制:(1)开采总量控制,这一区域内今后不得增加矿山和宕口数量,矿山开采总量必须与配套的水泥生产项目相适应。(2)利用方向管治,不得将水泥用灰岩原料用作普通建筑石料。(3)开采方式转变,尽快由以一矿多开分割式开采转变为整体开采,斜坡式转向台阶式、凹陷式开采。这些范围内的矿山即要遵循上述的限采原则,并有相应的矿山环境整治方案,实行边采边治,逐步恢复矿山环境。
3.规划开采区
全市共划定岩盐、玄武岩、陶粒页岩、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5个规划开采区(见附表8)。
(1)岩盐规划开采区:不得新建小矿。现有开采区调整后,矿山开采规模不得小于20万吨。至2008年,满足储气库建设的400万立方米溶腔的需要。“十五”期间,开采总量在120万吨左右;“十五”后,将视实际需要适当扩大生产规模。
(2)花山玄武岩规划开采区:开采量稳定在50万吨~60万吨,成为我省高等级公路路面铺设专用石料的供应基地。同时注重玄武岩深加工产品(岩棉、铸石)等的综合开发利用。
(3)薛埠陶粒页岩规划开采区:配合年产50万立方米的陶粒生产线项目建设,勘查和合理开采大石门一带陶粒页岩,建成以陶粒为原料的中等规模轻质建材基地。
(4)茅山东麓砖瓦用粘土规划开采区:结合土地整理复垦,综合利用砖瓦粘土,规划在西阳~彭城、方麓茶场~罗村地区建设5处~6处中、大型规模的空心砖生产企业,形成空心砖生产基地。
(5)薛埠水泥配料用粘土规划开采区:与薛埠地区水泥生产相配套,结合土地整理项目,建成2处~3处水泥配料用粘土开采矿区。“十五”末开采规模50万吨左右。
三、矿山准入原则
1.开采空间原则
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外,不得进入禁止开采区进行采矿活动,不得在禁止开采区内新建矿山。禁止开采区内已有矿山企业必须在限定时间内予以关闭。限采区内不设新的矿山,现有矿山按要求加快改造。在规划开采区内允许和鼓励企业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的采矿活动。
2.开采方式原则
矿山采矿方式和选矿方法必须符合相应的规范要求和批准的矿山设计方案。露采矿山,应采用水平分层斜坡式或台阶式开采方式,限制并淘汰落后的、破坏和浪费资源的开采方法,坚决取缔无安全保障的开采方式。
3.矿山规模原则
新建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山占用储量规模相适应,限定矿山最小开采规模,不得大矿小开、一矿多开。
4.资源利用率原则
新建、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满足和达到批准的矿山设计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废弃物回收利用的要求。
5.环境保护原则
新建矿山在矿山设计中应包括矿山环境保护与整治的方案;在采矿山,要完善环境保护与整治措施,逐步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开采矿山必须遵守和履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书面承诺和缴纳保证金。
6.安全生产原则
新建、扩建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符合矿山安全生产规定,进行安全预评价,并具有相应的安全设施。安全设施必须与采矿主体工程做到“三同时”。
第三节 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一、主要矿产“三率”指标
新建、在采和延续开采矿山必须科学制定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确定合理的采矿方法和矿产品开发方案。推广应用先进的开采加工技术,提高矿产资源采选回收率。新建和在采的露采矿山都必须达到国土资源部门提出的开采回采率、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及尾矿、废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利用要求,并尽可能做到废石(土)的零排放。
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与合理利用,提高共生、伴生矿产和矿山尾矿废渣的回收利用率。岩盐的回采率要有相应的提高,对伴生矿产芒硝等要注意回收和综合利用。大力开发利用矿山二次资源。加强矿山废水、废石、煤矸石以及尾矿的开发利用,变废为宝。鼓励利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整理工程等产生的废弃土、河泥以及尾矿、矿渣、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替代资源制砖、生产新型墙体材料。鼓励应用和推广节能、节材、节水生产工艺。
第六章 矿业结构调整与矿业权市场建设
第一节 矿业结构调整
一、结构调整思路
贯彻《常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科学开采、综合利用”的矿业发展基本方针,通过对现行矿业结构调整与优化,走资源节约型、开发集约型、生态环保型矿业发展路子,使本市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应有的作用与效益。
二、采矿业结构调整
1.调整、优化采矿业结构
重点扶持本市优势与特色矿产的开采及加工,保证有限资源得到有效、有序、合理的开采和利用,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淘汰技术落后的矿山,关停资源浪费严重、矿区环境问题突出、安全无保障的小矿山。
鼓励规模开发利用岩盐、高速公路用玄武岩、陶粒页岩、膨润土等矿产。严格限制水泥用灰岩和砖瓦用粘土等矿产的开采总量。
严格限制开山采石区域和规模,坚决关闭禁采区内的矿山,关停并转分散和小规模的采石宕口,取缔开采水泥用灰岩加工用作普通建筑石料的矿山。
2.调整矿山规模结构
调整大、中、小型矿山的比例结构,限定矿山最小开采规模,加大开山采石小矿山的整顿力度。引导矿山企业规模化开采、集约化经营,强化核心矿山企业的作用,鼓励矿山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做精,做专做特。坚决取缔、关闭非法生产、布局不合理、污染严重、安全生产无保障的小矿山。岩盐、建筑用石料不得新建小型矿山。
3.改善矿产品结构
鼓励开发石灰石深加工产品,限制用优质灰岩加工普通建筑用石料;大幅度压缩粘土实心砖产量,发展环保、节土、节能的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开发陶粒页岩、膨润土的深加工产品;适度开发矿泉水。
4.优化矿山生产技术结构
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和先进、适用采选冶及精深加工技术,改造、提升传统矿业。淘汰落后设备、技术和工艺。
积极引导露采矿山企业采用湿法采矿工艺,减轻因采矿引起的环境污染。逐步将现有露采矿山不规范的开采方式改为水平分层斜坡式、台阶式或凹陷式开采。
改变传统矿石运送方式,岩盐矿要进一步提高卤水管道的输送能力;水泥用灰岩主矿区(茅东矿区)为配合生态矿业建设,拟建设传输带运送矿石专用线,杜绝跑冒滴漏。
推广“三废”综合利用技术。
5.调整矿山企业组织结构
培育、扶植矿产品加工基地和龙头企业。鼓励发展大型矿业集团,构建和完善以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产业化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和大型矿业集团兼并、收购小矿山。
压缩露采矿山数量,控制开采规模、制止分散零星开采。逐步禁止粘土实心砖生产。提升矿产品加工业, 新兴矿山环保产业,建设矿产品交易市场,发展矿产品物流业。以水泥生产企业为核心,建立水泥原料矿产开发开采基地。配合国家西气东输盐腔储气库项目,建设金坛岩盐开发基地。
第二节 矿业布局
矿业开发实施“13112”工程。具体为1个岩盐开发矿区、3个水泥用灰岩开发矿区、1个玄武岩开发矿区、1个陶粒页岩开发矿区和2个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粘土开发矿区。在此基础上,建设 4个矿产品加工基地。
一、矿业区域布局
1.岩盐
将金坛盐矿划分南北两个开采区,北部为陈家庄及其外围盐矿,作为盐化工原料基地主要是生产卤水外销;南部为茅兴块段及外围,作为制盐业原料基地,主要保障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的原料供应,并回收部分芒硝。岩盐生产总规模“十五”期末达120万吨以上。并引导现有的盐矿开采企业合并、重组,走规模化发展路子。
2.水泥用灰岩
关闭茅山风景区内的开采矿山。将薛埠以南在采的大小石包山、朝阳洞以及薛埠以北的茅东等3个主要矿区划为水泥用灰岩集中开采区,加快改变目前矿区分割开采的现状,实现集中规模开发,水泥用灰岩年开采量控制在400万吨以内。
本市的水泥、石灰工业不宜继续扩大生产规模。要加快淘汰污染重、能耗大的机立窑及湿法旋窑水泥生产线。污染严重的轧石业要加强整治并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更新设备或限期淘汰。
3.玄武岩
以花山为玄武岩集中开采区,加强矿区开采规划,稳定年开采规模50万吨左右,保持其高速公路用建筑石料生产基地的地位。凉帽顶玄武岩矿暂不开发,留作后备矿山基地。
4.陶粒页岩
在薛埠以南陶粒页岩资源分布区,以大石门现有开采矿山为基础,向外围勘查,以扩大矿山储量;另一方面,要改进开采方式,扩大开采规模,为扩大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不足部分可从句容等地引进。
要尽快建成年产50万米3的陶粒生产线项目,使之成为我省一个中等以上规模的轻质建材基地。
5.砖瓦用粘土
要加快关停东部平原区的砖瓦窑厂,并实行向西部转移的战略,规划在西部茅山东麓的西阳~彭城、方麓茶场~罗村地区坡前岗地,建设5处~6处中、大型砖窑,形成新的空心砖生产基地。
6.水泥配料用粘土
水泥配料用粘土与水泥生产相配套,年用量在40多万吨,但开采零星。要加快形成具一定规模的开采基地。规划在薛埠镇以西、朝阳洞以东地区或其他合适的地方建2处~3处水泥配料用粘土的开发基地。
7.矿泉水
重塑茅山泉矿泉水品牌,着力开发各种饮料产品和桶装水,积极开拓市场。
8.其他矿产
膨润土、凹凸棒石粘土、耐火粘土、铸型用砂岩等矿产开采一般不再新增矿山数量。其中膨润土要创造条件,提高矿产品深加工能力,扩大生产规模,达到最低矿山生产规模要求。耐火粘土等矿产在一定时期内可保留少量采矿点。
二、矿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本市将建设以下4处矿产品加工基地。
1.制盐及盐化工基地 “十五”末,新上的60万吨真空制盐项目达产;其后再建设二期工程(总量达120万吨的真空制盐)。此外,积极争取其他盐化工项目。
2.陶粒生产基地 在薛埠镇以东新建50万立方米规模的陶粒生产线,其中一期工程年产10万立方米的陶粒生产线于2003年9月投产。从建材工业的发展趋势分析,预计今后作为轻质新型建材――陶粒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3.玄武岩加工基地 充分利用近几年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对致密状玄武岩需求量大的契机,规划做好开采和加工供应工作。加工将集中在薛埠~朱林340省道两侧,但要注意做好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加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4.水泥生产基地 将集中在薛埠镇的西部和东部,东部为新建的较先进的生产线。从保护资源可持续发展考虑,应控制水泥生产规模和淘汰落后的生产方式(西部原有的生产企业),积极做好防尘等环境保护工作。
第三节 矿业市场建设
一、培育矿业权市场
矿业权的授予应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形式获得,并严格按有关法定程序进行,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可以将矿业权授予经济实力强、信誉好、设备条件好的单位或个人,既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佳,同时又能保证国有资产的收益。
本市矿业权市场的运作已经起步,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从2003年起,全面实行采矿权有偿出让,以加快矿业权市场建设的步伐。新办矿山一律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现有矿山以协议等方式有偿使用采矿权,并逐步加以规范。政府将调控一级市场,科学控制采矿权出让的总量、结构和布局,合理调控采矿权投放量。政府要加强矿业权市场的管理,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护公平竞争机制。同时,也允许矿业权人依法通过股权转让、出租、出售、作价抵押等形式进行二级市场流转运行。
二、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搞活矿产品市场
本市的矿产资源除岩盐外,从总体上讲并不充裕,且资源配置也不尽合理。因此,构建矿产品市场已势在必行。必须运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来调节。除政府进行少量的宏观调控外,大部分矿产品将由市场来进行调节。
本市的一些加工业在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方面已进行过实践并取得实效。今后可采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一方面吸引省外的资源到本市来,同时也可在省外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基地;另一方面本市的优势矿产(如岩盐)也可大量销往外地。规划可考虑建立一个矿产品信息交流交易中心,通过信息和实物的交流与交易,互通有无,优势互补,使各种资源达到较好的配置;同时做大做强矿产品加工基地,更好地吸引邻省或外地资源。
第七章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整治
第一节 总体要求
以推广应用生态采矿技术为手段,以强化重点矿山(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维护环境恢复治理投资者权益为动力,以形成生态矿业理念和社会氛围、构建生态矿业建设的法制体系与管理制度为保障,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合理化、矿山废弃物排放减量化、管理利用资源化、处理存放无害化、采矿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同步化、矿山生产文明化等“六化”进程,实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与整治的工程建设,发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整治产业,加速朝生态矿业市总目标迈进。
形成生态矿业的理念和社会氛围,以建设生态矿山、生态盐井和生态矿业园区等目标为示范工程,发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建立生态矿业法制体系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在全省率先建成生态矿业市。
第二节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整治
一、开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在采矿山将以资源开发促环境治理,以环境治理保资源开发,整治以建设生态矿山、生态盐井、生态矿业园区等示范工程带动其他矿山的恢复与整治,以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按照“项目基本化、管理企业化、复垦开发经营专业化”的经营模式,走产业化管理的路子,发展矿山生态环境整治产业,探索多元化治理办法,鼓励集体和个人投资参与矿山生态环境整治工作。
(一)实施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准入制度
1.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准入强制执行制度
必须坚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实行环境一票否决制。不符合环境保护准入原则的,不批准建矿。
2.实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新建、扩建与延续开采矿山必须与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签订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承诺书,交纳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土地复垦费。确保矿山停采闭坑后,及时有效地进行矿山整治,复垦复绿。
3.建立矿山生态环境监测报告制度
4.坚持矿山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坚持矿山建设与矿山环境保护措施建设“三同时”制度。
(二)开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开山采石矿山推行台阶式、凹陷式等先进开采方式,以及边开采边整治,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对危害甚大的陡峭宕口,限期削坡处理。“十五”末削坡率达到25%。矿山关闭时要达到宕口整治可供利用或复土植树的要求,消除视觉污染。
(三)开采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
1.对在采矿山应将生态环境保护列入矿山生产流程,设立相应的岗位,从事排险、清废、净化、绿化等相关事宜。
2.建立矿山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
3..强化矿业生产过程的监督、检查,加大矿山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二、 关停矿山生态恢复治理
(一)关停矿山的恢复整治原则方针
调动各方积极性,发展环境整治产业,多方筹措资金,形成多种治理模式,应因地制宜,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景造景,也可置换成建设用地或其他设施用地。
(二)关停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
对关停的矿山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整治、修复、造景、披绿,必要时征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意,可进行少量修复性开采,通过修复、造景,以期能获得最佳的整治效果。
1.重点整治区:在茅山风景区可视范围内,为配合生态矿业建设,这一地区的矿山将转入凹陷式开采,消除视觉污染。金牛山索道、青龙山等景点和小石包山动物群地质遗迹点,纳入地质公园与旅游开发规划,一并建设。
2.废弃地开发利用区:主要在茅山风景区及其外围,一些闭坑或停采的矿坑、一些矿山的原占用地(现已闲置或废弃),这部分废弃地应及时复垦整治,充分利用起来;另一方面可消除视觉污染,恢复茅山风景区的生态环境。
三、砖瓦粘土矿区整治与土地复垦
推广砖瓦粘土矿区复垦与整治经验,加大管理力度,实施边取土、边复垦,复垦率要达到100%。全市其他废弃砖瓦粘土矿区也要在短时期内尽快复垦到位。
四、鼓励和培育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产业
矿山生态环境治理要改变目前的事后治理转向事前预防为主、事前预防与事后治理相结合;从单一的环境治理转向环境治理与资源多功能利用相结合;从由政府投资环境治理转向由社会组织和个人从事矿山环境治理与开发。鼓励建立矿山环境整治企业,承接矿山地质灾害防治、环境整治与土地复垦业务,培育矿区环境治理市场,促进矿山环境治理的产业化。
第三节 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一、地质灾害防治
本市由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相对并不严重,至今尚未造成大的滑坡、塌方等地质灾害,但开采面过陡,潜伏着较大的安全隐患;其次矿山及其加工业粉尘污染已成为新的污染源,应予重视。
虽未造成大的地质灾害,但不可掉以轻心,要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进行必要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调查评价,查清区内地质灾害的种类、性质、分布、诱发条件、发育规律、危害程度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评估,必要时建立监测网点。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地灾减灾规划,与有关矿山部门签订责任制。做到地灾防治工作常抓不懈。
二、重点矿山整治工程
1.重点矿山整治
茅山风景区及其邻近地区关停的矿山要进行重点整治,主要进行复绿建设,消除视觉污染。在采的矿山要转入凹陷式开采,并及时做好整治,为日后闭坑做好全面复垦复绿的准备。
2.推行生态矿业示范工程和生态矿业建设
重点推行“六化”,发展环保产业,形成生态矿业构架,为生态矿业市建设积累经验,发挥示范作用。
拟选择陈家庄盐矿为生态示范盐井、茅东石灰岩矿作为示范矿山。生态示范矿山要实行文明生产、清洁生产、资源高效利用,并逐步建成符合现代化生产要求的生态矿业。
第四节 地质遗迹保护
一、开展地质遗迹的调查评价
进行地质遗迹全面调查,查明地质遗迹的分布、遗存、保护和开发状况,评价论证其保护价值与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保护与开发利用方案。
二、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
将茅山地层和小石包山化石出土点2处重要地质遗迹列为市级以上保护区,划定保护区范围,设置保护标志和设施,防止人为破坏。全市将启动地质遗迹调查评价项目,为下一步的开发做好准备。
三、筹建国家地质公园
以茅山风景名胜区为背景,积极筹划做好茅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和申报工作。将茅山群地层、典型构造剖面出露点、薛埠小石包山动物群化石出土点、方山火山地貌景观等地质遗迹保护区纳入其中,一并建设。积极开发利用旅游地学资源。
第八章 规划的实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