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工信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坚定不移发展工业 加快推进“两个率先”
索引号 014138836/2006-00010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工信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经信局
生成日期 2006-12-29 公开日期 2008-03-06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坚定不移发展工业 加快推进“两个率先”
 
坚定不移发展工业 加快推进“两个率先”

   2006年,我市工业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提出的发展目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加快发展、有效投入、政策激励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抓手和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市工业经济继续保持较强发展态势,顺利圆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一、2006年工业主要经济指标、有效投入完成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全面完成,呈现五大特点

  今年以来,全市工业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与时俱进,健康发展。

  预计全部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4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318亿元,工业增加值80.3亿元,实现利税31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8亿元,增幅都在25%以上,五大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全年新增规模企业80家以上,亿元企业12家,其中10亿元企业达4家。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4亿元,同比增长31.4%;产品销售收入242亿元,增长32.4%;工业增加值64.5亿元,增长38.4%;实现利税26.5亿元,增长43.2%;实现利润16亿元,增长41.6%,规模工业销售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76.3%,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五大特点:

   一是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列入市重点监控的20家重点骨干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9亿元,产品销售收入104亿元,工业增加值28.5亿元,实现利税14亿元,实现利润9.5亿元,同比增长34.5%、30%、50%、47.3%和53.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产值、销售、增加值、利税和利润分别占到全市工业的31.5%、32.7%、35.5%、45.2%和52.8%,对拉动全市工业经济总量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新增长点企业实现了快增长。11家新增长点企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3.5亿元,同比增长49%;产品销售收入60.1亿元,增长50.2%;工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52%;实现利税7.2亿元,增长63.6%;实现利润4.6亿元,增长70.3%。新增长点呈现增量大、增速快的势头,对全市工业发展增强了后劲。

   三是民营经济发展势头不减。全市民营经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98亿元,利税19.2亿元,利润11.6亿元,税金7.6亿元,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全年新办私营企业735家,个体工商户2715家,新增注册资本11.9亿元,为明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是开发区经济增长潜力日益显现。开发区规模工业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30亿元,工业增加值7.96亿元,实现利税2.4亿元,实现利润1.4亿元,同比增长69.52%、68.11%、55.59%、80.1%和107.6%,分别高出全部工业44.52、43.11、30.59、55.1和82.6个百分点,开发区经济的示范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五是自主创新成果丰硕。全市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4家和35家,全年开发工业新产品125只,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产品3只、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10只。品牌建设取得突破,成为首批“中国服装跨国采购基地”,康泰氟化工公司“蓝色星球牌”制冷剂成为我市首只中国名牌产品,一批省级名牌、著名商标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其中柴油机有限公司“天鹅”商标近期可通过中国驰名商标的审定,华钛公司上市工作通过省证监局审核。建成省级(苏拉纺织)和常州市级(金益密封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40家,列入省导向性项目6个,比去年增加3个,实施制造业升级重点项目5个,信息化示范项目3个,清洁生产审核项目7个,循环经济项目8个,电力需求侧项目2个。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28%。由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实施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为企业争取到省、常州市各类扶持奖励资金759万元,20个项目的扶持奖励资金待批。这些项目的实施,有力地提高了工业经济竞争力。

   (二)、工业投入克难求进,项目质量齐头并进

   加快有效投入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一年来,全市上下积极应对国家提高项目准入门槛,严控土地、资金两道闸门的宏观调控政策,从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出发,充分挖掘土地、资金资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猛攻有效投入。通过月月推进,强化责任,政策激励,艰难地完成了年初工业投入80亿元的目标任务,呈现出项目多、质量好的有效投入局面。

   一是项目多,投速快。总投资千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由年初的121个增加到180个,1000万元以下项目3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4个,比上年增加5个。全年工业投入80亿元,同比增长45%,18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已竣工94个。24个亿元以上项目,受产业政策及土地等因素的制约,1个项目作调整,2个项目正在等待报批手续及征地,4个项目已竣工,分别为投资12000万元的盘固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中控窑生产线改造项目,投资18000万元的舜天集团金坛制衣公司服装生产线及物流中心,投资12000万元的常州山鹰纸箱纸品有限公司金坛分公司纸箱纸板生产线项目和投资10000万元的金城镇工业园配套项目;17个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部分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其中,江苏康泰氟化工绿色制冷剂项目完成投入21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5%;晨风高档服装生产线项目已完成投入10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江苏江东化工集团年产25万吨氯碱项目已完成投入400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0%;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电池片及封装组建生产线项目完成投入125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50%。

   二是质量好,结构优。2006年,我市工业投入在调高、调优方面取得新突破。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投入比重加大。全年高新产业投入28亿元,占工业投入的39%,比2005年提高2个百分点;完成技术创新项目7个,列入省导向性项目6个。二是产业链延伸投入取得新进展。围绕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四大支柱产业重点产品开发,产业链延伸,专业化聚集为方向加快投入,四大支柱产业投资占全部工业投入的90%以上,保持强劲发展态势。三是一批循环经济项目取得新突破。开展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首次组织了8个循环经济试点项目,总投资11亿元,完成后年新增利润达3亿元,部分项目已得到明显成效。

   三是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的实施意见,有力推进各镇、开发区在园区(集中区)基础设施和标准厂房建设上的投入力度,“五通一平”、美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全年15个镇、工业集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27亿元,建设道路39.3公里,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全市新建标准厂房22万平方米,工业园区(集中区)承载项目能力得到提升。

在工业经济保持高速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未来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资源环境约束依然存在。除宏观调控等政策因素外,能源瓶颈制约依然较大,土地供需矛盾也逐步凸显,工业经济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相对较弱;纺织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降至11%,对我市纺织服装行业的生产出口产生一定的影响,纺织服装行业的盈利能力承受巨大考验。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偏少,招商引资力度还须加强,有效投入仍显不足,产业水平还需加快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发展软环境还需改善。我们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创新工作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努力化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在应对挑战中把握机遇,在扬长避短中争创优势,团结拼搏,奋发进取,不断推进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