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5年全市教育工作简要回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乡镇、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抢抓机遇,创新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年度各项工作目标。
(一)科学发展,各类教育精彩纷呈。一是学前教育构建办园新格局。投入500万元,推行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对部分幼儿园实行转制试点,逐步形成了以小学办园为主导的新局面。二是基础教育凸现新水平。小学“四率”保持100%,初中入学率保持100%,巩固率和毕业率均达99.8%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5.4%。三是高考质量取得新突破。全市高考录取率为83%;本科上线率与2004年同比增长1.6%;对口单招考试本科达线人数连续五年在全省同类学校中领先;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高考万人达线率比2004年增加了五个万分点,在全省名列前茅。四是职业教育得到新发展。两个省级示范专业得到进一步强化,职教中心被批准为“江苏省紧缺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6%以上。五是成人教育为经济建设作出新贡献。100%应届回乡初中、高中毕业生得到培训并被推荐就业,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964期,参加人数达14.2万人次,协助地方政府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余人,培训工作经验在省级会议上作交流,成人自考工作获常州市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
(二)加快发展,教育现代化水平全面提升。一是信息化水平和设施设备建设快速推进。添置37套多媒体设备,高标准推进“校校通”工程,生机比达11:1。加快学校图书馆建设,5所学校通过了常州市示范图书馆的验收。有序推进实验室改造,6所学校获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有24所中小学基本建成了省标准化实验室。加速“运动场跑道塑胶化”进程,华罗庚中学等4所学校的塑胶运动场已全面完工。二是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对西岗小学、茅麓中学实施“手把手、面对面”的指导,确定了“挖掘资源,打造特色,提升内涵”创建策略。在创建过程中,出现了“局、校之间互动,城乡学校手拉手”的生动局面,形成了“全市一盘棋,兴办大教育”的良好态势。目前,这两所学校已经高质量、高水平地通过了省级实验小学和省级示范初中的评估验收。三是布局调整有序推进。将虹桥小学土地成功上市盘活教育资产2550万元;河滨小学综合楼竣工并投入使用;为配合市政府招商引资,对中塘小学进行易地兴建;顺利将后阳中学撤并给二中;华城小学扩建工程全面启动;殷雪梅小学二期工程已顺利完成;成功将岸头中小学合并,组建了岸头实验学校;民办学校金沙高级中学已如期投入使用。
(三)优先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内涵。一是德育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参加“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系列演讲比赛,参赛学生达8万余人次;3500余名师生参加了在华罗庚实验学校召开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成功召开初中班主任工作和高中德育观摩研讨会;组织到浙江长兴高级中学参观学习,该校的德育导师制已在我市部分高中进行试点;多次邀请教育专家来坛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受益群众达一万多人。二是课改工作特色鲜明。全面总结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经验,对岸头中学的校本化发展给予重点扶持。省教育报刊社的专家来岸头中学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该校的办学特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长篇报道《在水一方》已在《江苏教育》杂志2005年第6期上刊登。秋学期以来,省内外的老师纷纷来岸头中学取经,“岸头经验”逐步在全省唱响。出台了“金坛市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目前,高中课改已经全面稳步推进。三是教科研工作成效显著。“教海探航”创历史新水平,4位老师获省一等奖,10位老师分获省二、三等奖,我市教育局荣获组织奖。课题研究接受常州市级评估,确定常州市级课题45项,有8个省级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其中2个获省研究成果一等奖,有4个课题被确立为省第六期教研立项课题。四是各类竞赛硕果累累。“华杯赛”取得历史最好成绩,以“五金、两银、一铜”获得团体总分亚军。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省华中四位选手获全国一等奖。一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省第十七届“金钥匙”科技竞赛,12所学校获省先进集体称号,41人获表彰。五是体卫艺工作扎实有效。顺利组织1万名师生观摩了“十运会”比赛。成功召开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常胜小学等八所学校被常州市评为落实《两条一规》先进学校。中学生篮球俱乐部获全国中学生篮球比赛第八名。在常州市组织的省、市卫生单位的复查过程中,我市被查的所有学校均获检查组的高度赞誉。华罗庚实验学校、直溪高中被评为省级卫生单位。艺术教育亮点频现:16名学生在国家级音乐赛事中获金奖、银奖。两位老师分获省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基本功大奖赛一、二等奖。两所学校被授予“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在市委、市政府举办的“金坛市第二届文化艺术节”活动中,师生们所展示出来的优秀艺术素养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了我市特色教育的成果,彰显了我市素质教育的内涵。
(四)率先发展,队伍建设举措有力。一是凸现师德品牌。殷雪梅老师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引起深远影响。中央电视台等十多家主流媒体对殷雪梅老师舍身救学生的壮举都作了及时报道;最近,殷雪梅老师又以高票当选为“全国十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并已成为2005年感动中国二十位候选人之一;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江苏教育电视台联合制作的20集电视连续剧《殷雪梅》已经开拍,殷雪梅精神已成为我市的师德品牌。为向英雄学习,我们积极开展“两争一树”活动,不断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徐乐益获“全国劳模”光荣称号,杨旧生被授予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七位老师被评选为“常州市师德模范”,二十位老师分别被评为“金坛市十佳师德标兵”和“金坛市师德先进个人”。二是强化教师培训。763名高中教师参加常州市新课程通识培训与考试,参考率、及格率、人均分都排在常州市前列;举办心理保健师培训班,60多名教师接受苏州大学专家、教授的培训。三是规范校长任职。建立中小学校长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6名小学校长赴上海挂职培训,32名小学校长赴北师大进行提高培训,17名中小学校长通过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培训。四是完善干部选拔制度。继续推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办法选拔干部,今年有8位同志通过竞聘走上校级领导岗位。
(五)均衡发展,教育资源不断放大。一是资源共享,凸现大教育观。华罗庚实验学校西宁分校在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学生人数从办学初的近500人增至现在的1700余人,办学效益逐渐显现,更多西部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为带动少数民族的教育共同发展,今年又成功开设了高中班。二是关注“新市民”子弟,扶持薄弱学校。为促进教育的均衡,在希望小学委托给殷雪梅小学管理基础上,今年为该校配备了四名优秀的师资,同时,投入资金对学校进行了整修,努力规范其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
(六)统筹发展,各项工作齐头并进。一是坚持依法治教,促进教育的和谐。举办了中小学校长法制培训班;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职教中心选送的法制文艺节目《悔恨》获常州市一等奖,教育局获常州市法制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全年接待来信、来电、来访共26件次,处结率100%。在市纪委的工作目标考核中,我局的纪检、监察、信访工作名列全市第一。二是强化安全工作,打造平安教育。教育局多次组织力量,对全市学校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并筹集90多万元,对相关学校的楼梯护栏、围墙和门窗等进行了集中整治。我们十分重视加强学校食堂的规范管理,今年又有6所学校成功创建了A级食堂。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校园的创建,21所学校通过了创建验收。同时,重点抓了中巴车接送等交通安全工作,成立了交通安全协管员队伍,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整治,确保教育的平安。三是帮助贫困学生,巩固控辍成果。积极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广泛开展“献爱心帮困助学”活动,多渠道落实帮困助学制度,全年共投入专项资金100多万元,确保没有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有力地推动了“控辍”工作。四是规范财务管理,用好教育经费。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推行“一费制”,继续在高中阶段实行 “三限”政策,规范了高中择校生收费,减轻了群众负担。五是团结合作,条线工作迈上新台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工会、妇委会、共青团、老龄委、档案管理等各条线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金坛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二、“十五”期间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绩
“十五”期间,我市教育工作者以超前的意识、过人的胆略、务实的精神,使得全市教育“目标科学,发展超前,硕果累累,人民满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教育投入逐年增加。2001年以来,教育经费平均每年递增16%。正是由于经费的保障,在 “九五”的全市校舍总面积70.8万平方米基础上,五年来,共投入1.75亿(不含金沙高中),改、扩、新建校舍8 所,新增校舍建筑面积达17.75万平方米;全市校舍建筑面积符合国家1999年规定的基本标准,由“九五”期间的96.4%提高到目前的100%;购买教学仪器、设备投入资金4100万元,比“九五”的1607.8万元增加了2492.2万元。
二是学校布局日趋合理。结合“改薄”、“创建”和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高标准提前完成了第一轮布局调整的目标。在“九五”的基础上,到目前为止,先后撤并调整了各级各类学校244所;继普通高中撤并到位后,又将两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合并为金坛市职业教育中心;“十五”期间,高中办学规模扩大了近一倍。2003年我市的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经验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大会交流发言。
三是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放大。“十五”期间,共创省级示范初中8所,省级实验小学10所,省四星级高中1所,三星级高中3所,目前,省级示范初中、省级实小分别占全市初中和小学的64%和53%。100%的高中都达到了三星以上标准。
四是教育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十五”期间投入5000多万元,彻底改变了“九五”时期实验室设备陈旧、图书馆配置不到位、网络设施刚起步的状况。创建省标准化实验室4个,6所学校获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4个实验室已达到省标准化实验室标准;创建3个省一级图书馆,16个常州市示范图书馆;新建网络教室96个,新增计算机6000多台,新配316套多媒体设备,确保校校有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全市生机比达11:1。
五是队伍质量整体提升。高、中、初级职称比例日趋科学,教师年龄结构日趋合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高一层次学历比例明显提高,与“九五”相比,高中、职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一层次学历分别增长了4%、3.1%、34.7%、48.4%、41.3%。
从总体上看,“十五”期间,是金坛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是教育投入最多的时期之一,教育发展环境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教育发展基础是历史上最雄厚的时期,教育发展机遇是历史上最多的时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在好的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看到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教育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我市教育投入虽然总量上逐年有所增加,但各类教育生均经费还是偏低,部分学校债务沉重,运转困难,教师的非工资性收入没有固定的渠道。二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主要矛盾。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值不断提高,对于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突出。三是教育优先发展的社会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仍然面临许多困难,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应试教育倾向仍然广泛存在。这些困难和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〇〇六年一月十七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