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政府办 > 提交人大报告 > 财政预决算报告 > 内容
 
信息名称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01413881X/2008-00076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 体裁分类 报告 组配分类 财政预决算报告 政府办 财政预决算报告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政府办
生成日期 2006-01-05 公开日期 2008-06-20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2006年1月5日在金坛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市财政局局长 王新辉

  
    各位代表:
    我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我市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05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两个率先”为目标,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同心同德,真抓实干,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财政收支圆满完成了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批准的预算,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目标。
    根据上级财政部门下达我市的财政收入任务和财政支出安排的需要,经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批准,2005年我市财政收入总任务最后调整为170000万元。根据金库报表初步汇总情况,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7152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9%,同口径增长28%。其中:国税部门完成62000万元,比上年增长10.7%;地税部门完成43041万元,比上年增长29.9%;财政口完成66868万元(含政府性基金),比上年增长49.1%。在财政总收入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7385万元,同口径增长 26.8%。
    根据快报汇总,2005年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2134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6.6%。主要支出项目执行情况为:(1)科技三项费用支出118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3%;(2)支农各项支出68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8%;(3)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事业费支出2563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4)抚恤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80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2%;(5)行政管理费支出1184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6)公检法司支出8596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7%;(7)城市维护费支出176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3.7%。
    按照实现的收入及现行分税制财政体制计算,我市当年可用财力为108195万元(含政府性基金),加上上年结余结转和上级专款,2005年累计可用财力为125619万元。据初步结算,市镇两级财政滚存结余预计为4721万元。
    过去的一年,为确保财政预算任务的完成,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发展为第一要务,按照中央稳健的财政政策的要求,合理调整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结构,充分利用财政政策和资金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大力培植财源。一是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三农”问题的各项政策,支持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今年以来,市财政始终把“推进农业发展、加快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作为支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一方面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确保财政支农资金超过省政府规定的“两个高于”目标。另一方面,会同市有关部门帮助农业企业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支持项目,累计取得上级财政补助资金3782万元,改善了农业企业的生产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稳健发展。二是认真落实扶大扶优扶强、园区、民企等一系列专项扶持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今年,市财政充分利用税费减免、贴息、补助等相关优惠政策,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努力向上争取贴息、补助等技改、科技项目资金1206万元,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三是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大力发展服务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支持促进我市服务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依法加强收入征管,确保顺利完成年度预算任务。
    一是加强财税部门沟通和协调,及时分解调整收入计划,落实征管责任,积极组织收入,加强重点税源、重点税种的征管,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按照年初部门预算的收入计划,强化对各执收单位的收入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三是进一步规范农业“两税”的征收管理,确保耕地占用税和契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采取切实措施,对耕地占用税实行按实征收,对契税实行由财政部门直接征收。2005年,全市实现契税收入6984万元,比上年增长63.6%。
    (三)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安排财政预算、开展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据
“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围绕富民办实事,突出重点办好事,保持稳定办急事”的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一是继续认真落实了免征农业税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政策。2005年,全市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634万元,良种补贴70万元,农机补贴148万元。二是认真落实了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优惠政策,全市共发放“两免一补”资金47万元,进一步解决了农村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三是实施了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2005年首批发放奖励补助金81万元,受惠农民达1348人。四是认真落实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退役士兵货币安置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政策,及时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费269万元,城镇退役士兵安置费256万元,农村合作医疗补贴费285万元。同时积极筹措拨付其他各类社会保险金,确保了各项社会保险补贴及时发放到位。
    (四)深化完善财政改革,充分发挥财政监督作用。
    一是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在认真总结2004年编制部门预算的基础上,围绕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对市级109个行政事业单位编制的部门预算进行了审核汇总,经市人大常委会审定下达各预算单位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大了对项目预算支出的管理力度,严格资金拨付程序,坚持专款专用,有效地规范了各单位的理财行为,增强了预算的约束力。二是进一步加大、加快政府采购工作的管理力度和改革步伐。严格按照《政府采购法》的规定,实行了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与集中采购机构分设,扩建了政府采购评委专家库,加强了对重点采购项目的跟踪监督。2005年,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年共完成采购869批次,采购额(市场价)7492万元,实际中标价6523万元,节约资金969万元,节约率达13%。三是积极参与推进市级机关公车制度改革。在深入调查测算的基础上,及时与有关部门一起研究制定了公车改革实施方案,确保公车改革顺利实施。四是进一步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在不断加强市级会计结算中心建设的同时,向交通局、建设局委派了财务总监,同时加大了对教育、卫生两个系统会计结算分中心的监管力度,较好地发挥了财政监督的职能。
    200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但是,在预算执行和财政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部分行业经济效益下滑现象严重,对税收收入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收支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公共性支出大幅增加,财政保障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财政支出结构尚需进一步优化,资金使用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上述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06年财政预算草案
    根据我市2006年经济增长指标和实际需要,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安排202000万元,同比增长18%。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安排78000万元,同口径增长16%。
    按照今年财政收入预算和现行财政体制计算,全市当年财政预算内可用财力为65000万元,预算安排支出65000万元。主要支出项目是:(1)科技三项费用支出620万元;(2)支农各项支出4162万元;(3)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部门事业费支出27905万元;(4)抚恤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2790万元;(5)行政管理费支出8564万元;(6)公检法司支出5918万元;(7)城市维护建设费支出1805万元;(8)其他支出9012万元;(9)政府性基金支出59000万元。关于市级部门预算的编制情况。根据汇总统计,2006年市本级各行政事业单位支出总预算安排60902万元,其中:预算内财力安排40485万元,预算外财力安排20417万元。部门预算总支出中,基本支出预算39497万元,项目支出预算21393万元。目前,部门预算草案已编制完成待审查批准。
    三、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而奋斗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财政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对于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市镇两级财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2006年工作目标,落实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促进发展,做大财政“蛋糕”。
    始终坚持把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和第一要务,研究制定财政支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措施和方法,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经济和民营经济中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贯彻落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继续从资金安排、项目申报、信息互动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稳定、完善各项支农政策,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努力探索财政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新举措,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壮大地方经济,做大财政“蛋糕”。
    (二)围绕全年目标,强化征收管理。
    建立完善以地方税收收入为主,各种非税收入为辅的公共财政收入体系,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征管法》,做到四个坚持:一是坚持公平税负原则,坚决维护税法的严肃性,绝不随意开减收口子;二是坚持依法征收,既不收“过头税”,又不收“人情税”;三是坚持加大税收稽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偷、逃、骗、抗税行为;四是坚持严格执行综合财政预算,切实抓好非税收入征缴工作。确保各项收入应收尽收,足额入库。
    (三)优化支出结构,确保重点需要。
    2006年,要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进一步调优支出结构,切实解决财政支出的“越位”与“缺位”问题,努力提高财政的保障能力和水平。继续加大对“三农”和教育、科技、卫生、环保等社会事业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发挥公共财政调节分配的职能作用,统筹安排好各项资金,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确保人员工资和离退休养老金、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各项社会保险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大力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行政机关运行成本。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创新监管机制,务求新的突破。
    一是按照上级财政部门的要求,积极探索会计结算中心与国库集中支付接轨的措施和办法,创新财政监督管理新模式。二是积极探索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新举措,以公开、公平、公正、诚信为原则,以确保采购质量为切入点,整顿政府采购市场秩序,规范招投标行为,推进政府采购工作再上新水平。三是建立完善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镇级财政管理体制,促进市镇财政、经济协调发展。四是认真贯彻落实《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严格依法治税、依法理财,加强会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会计工作秩序,促进社会诚信建设。
    (五)坚持求真务实,改进工作作风。
    一是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安排收支始终从大局出发,自觉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各项决策和部署上来,积极发挥财政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的职能作用。二是牢固树立求实意识,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三是牢固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沟通,主动协调,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部门服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们将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圆满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为开创我市“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