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交通运输局 > 规划计划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市交通局2006年工作计划
索引号 014138967/2006-0000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交通运输局 规划计划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交通运输局
生成日期 2006-01-01 公开日期 2008-03-1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市交通局2006年工作计划
 
金坛市交通局2006年工作计划

  2006年是“十一五”交通规划的开局之年。在新的一年里,交通工作要站在新的更高的平台上,抓早抓紧落实工作,在“十一五”第一仗中力拔头筹,迅速形成新的先发优势,赢得工作的主动权。为此,2006 年交通工作的总要求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新创优年活动为主线,以组织实施“五大工程”为抓手,以硬措施改善软环境,以高质量塑造新形象,为实现“十一五”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目标是: 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1.5亿元,其中宁常、镇溧高速公路金坛段投资6.68亿元,张常溧线(340省道)后阳至石墩头段养护改善工程投资3.5亿元,朱庄至黄庄高速公路连接线投资8050万元(计划分两年完成,2006年投资4550万元,2007年投资3500万元),尧夏线改建工程投资660万元,北干河大道建设工程投资390万元,旅游公路老虎岗段改建工程投资300万元,朱延线北段建设工程投资930万元,丹金溧漕河金坛城区段改道工程投资3000万元,金坛北站二级客运站改造投资110万元。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合格率达100%。干线公路好路率达95%,航标正位率、发光率达98%。跨市客运线路公车公营率达40%。规费征收实绩较上年增长5%,省市建设补助和地方自筹资金到位率达100%。安全生产各项指标处于受控状态。全面深入开展交通创新创优年活动,努力构建“和谐交通”、“责任交通”和“服务交通”。

  围绕以上目标,2006年重点任务是组织实施“五大工程”:

  (一)加大有效投入,加快推进“建设精品工程”

  加快构筑区域交通枢纽,以提升公路网络化程度为重点,继续保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高位运行的态势。

  落实前期工作,为工程加快推进创造条件。要超前谋划,主动介入,积极做好交通重点项目建设的前期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省、常州市交通部门的支持,加快土地置换、房屋拆迁和居民安置等工作;积极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道路的建设、管理以及水上安全监管新机制的课题研究;开展内河港口规划工作,金坛北港和西港口争取列入上级发展规划,并取得资金补贴。

  严把五关,全面提升交通工程质量水平。要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认真分析质量控制中可能出现问题的环节和部位,制订措施,主动预防。一是招投标关。要破除地域观念和保护主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招投标制,优选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队伍,同时严格控制投资,实行概算包干。二是项目设计关。在项目设计上,既要对照部省设计规范,又不能死搬教条;既要坚持创新,又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三是现场监督关。继续坚持安全和质量同步监理、同步考评,推行项目经理和监理组长押证制,制订工程项目总分包和劳务分包办法;继续加大现场检查的力度和频率,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四是责任落实关。认真落实质量终身负责制和三级质量管理责任体系,一旦发生工程质量问题,必须严厉追究行政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五是建设品位关。要在满足坚固耐用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树立品牌意识,充分融入景观、生态、环保等概念,着力打造交通“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强化路航养护管理,努力发挥交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理念,坚持建管养并重的方针,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努力提高公路养护质量。一是要落实干线公路养护责任制。各养护单位要加强公路巡查、监测,及时处治公路翻浆、破损等病害,确保公路完好、畅通。加强养护大中修工程,重要干线公路及新建成的公路要积极实施GBM工程,创建文明样板路。二是要进一步完善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开展预防性养护试点,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使公路养护质量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养护质量有新突破。三是要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养护。要坚持建管并重,开展农村公路普查,认真贯彻国务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深化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政府对农村公路的养护责任,强化交通部门的养护监管职能,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确保农村道路的可持续发展。

  (二)增强发展活力,深入推进“创新创优工程”

  创新带动跨越,科学引领发展,服务提升形象。为深化作风建设年成果,局确定2006年为“交通创新创优年”。全系统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订具体的活动方案,加强领导,扎实措施,落实责任,确保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局将把创新创优年活动纳入年度目标管理,并加强指导、督促和考核,确保活动取得成效。

  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切实解决政府部门在职能行使中的“越位”和“缺位”并存的问题。要深入研究费改税等财税制度重大改革对交通发展的影响。要加快推进基层交管所改革,重新界定职能,调整机制,切实改变目前的点多、规模小、力量分散、职责萎缩、管理不力等问题,使交通基层组织和装备建设得到加强。要加大执法指导、监督力度,研究制订行政管理指导意见,创新执法质量监督机制,引入行政执法工作外评机制,研究建立执法行为规范化评价系统,规范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将严格执法和文明执法有机统一起来。

  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加快“科技交通”的建设。围绕公路、桥梁等项目建设,开展科技项目集中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力争在工程建设、行业管理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为交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降低路堤高度,尽可能将公路建设和航道、水利建设弃土统筹安排使用。加强“信息交通”的建设,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完善上接省市、下连基层各企事业单位的办公自动化体系,促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广泛共享。

  继续加大服务创优力度,巩固2005交通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以更硬的作风创优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的各项措施进一步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建立全方位、立体型的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全面推行市场信誉管理制度、服务质量招投标制度、服务质量公示制度、服务质量投诉处理制度、服务质量行业自律制度、明查暗访通报制度、交通运输信息定期发布制度。要认真落实各项便民措施,我们交通部门对社会作出的承诺都必须真正落实到位。要完善功能,规范运作,热忱服务,着力解决执法不规范、办事不公道、服务不周全以及管理不精细等突出问题,真正体现交通服务之优。

  (三)提升保障能力,有序推进“运输服务工程”

  全面贯彻省、常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要求,坚持“建设和运输并举”,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作为运输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全社会提供安全、优质、便捷、高效的运输服务。

  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一是加快客运线路公司化改造。按照企业分级、线路分类、按资质经营的原则,继续清理挂靠车辆。二是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鼓励和引导专业化客运企业增开农村客运班线,使新开的农村客运线路开得起、留得住、有效益。三是加快推进客运站运分离。积极开展客运站场网络发展研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客运站场建设和经营。

  改造传统交通运输业,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一是积极引导运输企业改造经营机制,促进企业联合、重组、兼并,改变多、小、弱、散的局面,进一步提升运输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水平;二是以市区运输企业为重点,培育开发物流市场,加强运输企业与生产企业、营销企业的合作,拓展交通运输企业的仓储、配送和代理等多种服务功能;三是通过发展特种服务和综合物流等现代产业,加快形成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的产业结构。

  继续加大整顿力度,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一是在治理运输超限、超载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由集中治理转为日常治理,确保长效治理的成效。二是在打击无牌无证客运车取得实效,坚持日常打击和集中整治的办法,继续保持对“黑车”的高压态势,维护经营者和旅客的合法权益。三是提高驾培市场社会化程度,教练员素质明显提高;维修企业结构更加合理,95%的维修企业纳入信誉管理。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全面禁止挂桨机船进入苏南运河航运市场,确保水上交通安全畅通有序;制订规范、统一的管理和作业办法,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施工安全。

  (四)加大融资力度,着力推进“资金保障工程”

  资金是交通事业加快发展的“发动机”。没有资金作保障,交通事业就不可能取得进步。要在拓宽筹资渠道上下工夫,在规费征收上再努力,在管好用好资金上挖潜力,在项目资金监管上做文章,从而使全市交通事业加快发展的资金后盾变的更为坚实。

  加大力度,千方百计,拓展交通建设资金筹集渠道。要继续积极争取省、常州市交通部门的支持,寻求政策,依托项目,精心包装,争取更多的项目列进计划,在补助标准上要力争上限。要继续加强与银行等金融部门的合作,拓宽贷款品种,提高贷款到位率。要继续坚持经营交通理念,在原有的筹资方式上深挖潜力,将资源的利用最大化,将资本运作的空间提升到最大、效益发挥到最佳。

  改进方式,规范行为,确保交通各项规费应征不漏。要坚持依法征收,加大稽查力度,把执法体制改革的成果体现到规费征收的增长上,争取交通规费超额完成。同时,通过增加网点、上门征收、集中征收、网上征收、委托银行代收等多种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加强监管,厉行节约,提高交通资金使用的效益。要加强交

  通资金监管。严格财经纪律、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和审计监督,诚信守法、规范运作,确保资本金到位和资金安全。建立严格的预算管理机制,提高预算编制质量,强化全过程管理;完善重点项目和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保证资金使用效益。

  (五)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推进“形象素质工程”

  构建“和谐交通”,关键是要有一支负责任的、高素质的干部职工队伍。负责任的人,是负责任行业的基础,有了一支负责任的队伍,才能支撑交通成为负责任的行业,加快事业的发展。

  加强交通人才建设。要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把交通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满激情、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培养选拔有本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优秀干部。建立健全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突出对干部政治素质、领导能力、工作实绩的考察,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深化行业文明创建。继续抓好各类文明创建活动,修订和完善考评体系,创建数量更多、水平更高的文明单位和文明窗口。要围绕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继续治理公路水路“三乱”,健全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三乱”的工作机制。继续开展政务环境评议评价工作,协调好与交通行业相关的各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使交通行业向着更加健康和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继续加强交通新闻宣传报道工作,通过对交通发展成就和先进典型的广泛报道,塑造交通行业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良好形象,在全社会营造理解交通、支持交通、发展交通的舆论氛围。

加强行业廉政建设。要坚持加快发展和廉政建设两手抓,使“干部职工队伍廉洁”成为工程建设和运输市场的基本要素,使交通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廉政阳光工程。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要把交通反腐倡廉工作纳入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关口前移,进一步提高干部职工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