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这个中心,以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为主线,以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为目标,加强耕地保护,全面依法行政,顺利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进展,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了贡献。
2004年度的工作可以概括为:贯穿一条主线、处理好两个关系、实现三个转变。
贯穿一条主线
就是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关系,服从大局,把握方向,执行国策,善待百姓,努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处理好两个关系
一、处理好科学发展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宏观调控的实质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注重把握好“五个坚持”: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提供资源保障的同时,认真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维护好社会稳定;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从土地管理层面,更深地关注和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农村土地,保护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坚持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处理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代价降到最低限度;坚持深化改革,加快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步伐;坚持以人为本,体恤民情,关注民生,始终把发展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处理好保护与保障的关系
1、在资源保障方面
严格执行“有所保、有所控”的供地原则,认真实施以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土地管理制度,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强化对建设用地的报批管理,全力支持地方发展,合理保证用地需求,对重点建设工程、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地方发展至关重要的社会事业项目优先供地。今年,我们一方面争取指标,筹集资金,年初及时报批6000亩土地,确保农用地转用暂停审批期间我市各项建设用地的落实;另一方面积极盘活存量土地,走集约用地的新路子,减轻了用地指标相对紧张的压力。今年来,共提供各业用地4893.79亩,其中盘活存量土地831.6亩,基本实现了“发展有需求,资源就有保障”的目标。11月份批地解冻以后,我们又及时组织了四个批次1700余亩的用地报批,以保障经济建设的用地需求。
2、在资源保护方面
一是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制度,着力加大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力度,推进耕地保护各项措施到位。上半年,我们以全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单位为契机,以指前、水北两个试点镇为基础,全面开展基本农田保护检查工作,实现了队伍网络化、手段信息化、监督社会化的管理目标,在全省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路作用,受到了各级的肯定,省厅在我市召开了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现场会;二是进一步加强窑业用地管理。通过编制取土规划、实行取土公示,推行临时用地“五不批”制度(补偿不到位的不批、占用耕地取土的不批、无《采矿许可证》的不批、不履行复垦义务的不批、非法转让窑厂的不批),使砖瓦窑业用地更趋规范。全市64座砖瓦厂全年共复垦土地782亩;三是编制完成了《金坛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为我市矿产资源依法管理、科学保护、合理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成功举办了全国首家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听证会,中央电视台等多个国家级、省级媒体予以报道。以规划为龙头,全面启动了停采矿山的复绿整治工作,按照先主要后次要的原则,确定今年治理工作的重点,并且从上半年开始,对影响景观较为严重的金牛洞、燕子山西侧2地3处关闭宕口实施挂网喷播整体复绿,截至11月份,喷播工作已经全部结束,局部地区已显现复绿效果。治理复绿费用预计达230万元,通过积极筹措,现已支付项目费用近90万元。
实现三个转变
一、实现观念转变
今年来,我们面临的国土资源形势严峻。一方面,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建设用地需求加大;另一方面,国家土地宏观政策从紧从严,全面实施三个“暂停”。一方面,征地补偿安置矛盾突出,社会稳定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各项政策不断调整。在这种形势下,我们重新审视并确定了国土资源工作目标和任务,学会站在大局看问题,立在高处看问题,跳出部门看问题,深入群众看问题。在扎实做好资源保护工作,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彻底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制度建设,积极盘活土地存量,强化资源节约利用。一是变外延扩张为内涵挖潜,提高土地利用率。我们通过政策宣传、积极引导,盘活存量用地,为城市建设拓展用地空间,有效缓解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尖锐矛盾。今年来,我市共盘活831.6亩土地用于24个项目建设;二是变适度调控为重点倾斜。按照“有所保、有所控”的供地原则,我们把争取到的用地指标向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倾斜,从而保证发展势头不受影响。今年,共调剂指标1000多亩用于重点区域经济发展;三是变低效利用为高效利用。采用“腾笼换鸟”的方法,通过把城区低效利用的土地科学配置,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今年,市纺机厂、柴油机厂、原县服装厂等企业123.97亩土地得到了有效配置和利用。
二、实现职能转变
1、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得到增强。
继续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不断完善国土资源市场体系。把握市场趋势,适时调控土地供应总量,及时发布土地市场信息,逐步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今年,我市招拍挂经营性用地共16宗,面积1417.7亩,出让金额5.1455亿元。另外,集镇土地市场经过推动,也有了一个良好开端。各镇纷纷举牌,土地市场开始起步。为增强政府对土地宏观调控的能力,我市加大了土地收储的力度,今年共收储存量土地14宗,面积1084.5亩。而且,集镇土地收储工作也实现了零的突破。采矿权市场建设逐步加强,全年出让采矿权67宗,收取采矿权价款193.4万元。
2、土地整理力度得到加大。
土地整理是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今年,我们以优化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为目标,着力开展了以土地整理为主要手段的基本农田建设。根据我市基本农田生产条件较差、中低产田比重较高的特点,利用冬春两季大规模开展土地整理工作,共完成土地整理复垦项目35个,总面积12306.9亩,经省厅验收,新增农用地4631.7亩,既提高了耕地质量,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年,我们在全面高质量完成2004年度耕地占补项目库工程实施的基础上,积极申报了一个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土地整理示范项目,项目面积达28836.62亩,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净增耕地面积3000余亩。同时,还申报了省投资项目1个,省级重点土地整理项目1个,常州市级重点项目5个,2005年耕地占补项目43个,现已全部完成立项论证工作,有三分之一的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3、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维护。
重视征地补偿安置工作,严格执行征地补偿政策,按照苏政传发64号文件精神,在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的基础上,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征地补偿费清欠工作的力度,保障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通过清欠,全市共支付拖欠征地补偿费0.5631亿元。积极开展征地补偿调研,依据省政府131号、常州市政府68号文件精神,研究起草了《金坛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养暂行办法》,通过“以土地换社保”,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三、实现作风转变
1、改进机关作风,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
认真贯彻执行国土资源管理系统《行政为民措施》和《工作人员禁令》,制定出台了《金坛市国土资源系统便民利民八项措施》。树立“阳光政务”理念,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下发了《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落实《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依照程序和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听证,让群众拥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强化窗口建设,窗口服务水平明显提高。
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和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大力开展“改革整顿年”主题年活动,以“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为建设目标,强化窗口建设,通过充实窗口力量,整顿服务内容,梳理职责分工,落实岗位责任,推行零距离服务和全时制服务,提高了窗口服务水平。今年来,行政服务窗口收件4762件,办结4680件,办结率98.3%,其中即办件3812件,办结率80.1%。用“大窗口”带动“小窗口”,积极推进基层服务大厅建设,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今年,我市基层国土所基本设置了服务大厅,齐全的服务设施、良好的服务环境、优质的服务水平受到群众欢迎。
3、夯实各项基础,业务建设水平明显提高。
加强地籍管理,全面启动地籍管理“515”工程;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共享水平,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信息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服务的作用;加强财务管理,定期开展财务内审工作;加强土地登记发证工作步伐,扩大土地登记覆盖面;加强档案管理,争上省特二级档案管理台阶。大力开展“目标实施业务建设推进月”活动,促进全年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4、加强队伍建设,全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强化作风纪律建设,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封闭式集中整训活动。加强调查研究,收到调研文章148篇。加强业务培训,举办各类培训18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加强学习教育,重视创建活动,三新三争创、文明单位、学习型机关建设取得硕果,被常州市评为学习型机关先进集体。
综观我市当前的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依法用地、合理用地的意识还需强化;未来一段时间,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利用的矛盾将更加突出;依靠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这些,都需要我们在管理上下功夫,在实践中创新思路,解决土地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二OO五年度工作思路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严格土地管理是中央确定的大政方针。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保护耕地和非农建设占地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并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我市十届七次全会精神,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正确处理好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深化各项改革,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基础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5年度工作思路基本概括为:围绕一个中心、贯彻好两个文件、建立和完善五个机制。
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增强资源保障和服务能力,强化耕地保护,促进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贯彻好两个文件
1、贯彻好《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土地管理工作的决定》和相关配套规章制度,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教育,增强对严格土地管理和切实保护耕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增强依法管地和用地意识,促进科学规范管理。
2、贯彻好《省政府关于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通过理顺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队伍建设,把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建立和完善五个“机制”
1、创新资源供给机制,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个中心,全力保障全市重点建设项目合理用地计划指标和占补指标,支持开发区建设,扶持私营经济发展,热心服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额度;二是大力开展土地整理,认真组织好国家级和省、市重点项目的实施,努力争取折抵用地指标;三是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千方百计满足我市建设项目用地需求。
2、建立节约用地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认真组织开展存量建设用地清查,查清家底,盘活利用,同时,重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以向“空中”要发展为抓手,从提高单位土地投入、产出效率入手,用好已批的,清理未用的,盘活闲置的,开发后备的,把调整用地规模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逐步实现产业集聚和布局集中,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
3、完善市场运作机制,为发展提供资金。
进一步加强土地有形市场建设,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精神,工业用地创造条件逐步实行招拍挂,为政府集聚更多的建设资金。同时,上下一心,城镇联动,积极推动集镇土地市场建设,发挥集镇土地存量资产的作用。
4、推行目标责任机制,加强基本农田建设。
严格落实保护耕地的责任,强化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管理责任制。在积极稳妥地开展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基础上,层层建立土地管理责任制,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和保护。
5、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维护社会稳定。
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关系被征地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做好这项工作,对确保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维护失地农民土地权益,我们依据省政府131号文和常州市政府68号文的精神,经过深入调研和座谈,代政府草拟了《金坛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养暂行办法》,近期将报政府审议。《办法》将改变目前以一次性货币安置为主的做法,采取“以土地换社保”的新机制,根据农民意愿,逐步将失地农民纳入到城镇居民社保体系,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