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 政务公开 > 政府部门 > 交通运输局 > 业务工作 > 内容
 
信息名称 金坛市交通局2005年度工作总结
索引号 014138967/2005-00011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体裁分类 其他 组配分类 其他 交通运输局 业务工作
文件编号 发布机构 交通运输局
生成日期 2005-12-31 公开日期 2008-03-14 废止日期有效
内容概述 金坛市交通局2005年度工作总结
 
金坛市交通局2005年度工作总结

  “十五”是交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面对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新矛盾和新变化,我市交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常州市交通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千方百计抓机遇,开动脑筋解难题,开拓创新求突破,全市交通事业呈现出发展速度最快、投资规模最大、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等特点,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和运输保障。

  (一)坚持科学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

  “十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先后实施了农用危桥改造工程、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公路航道桥梁改造工程,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3.22亿元,为“九五”期间总投入的8倍。启动了宁常、扬溧高速公路金坛段的建设,新建改造农用危桥166座,修建农村公路99条389.88公里,改造航道公路桥梁18座。建成了金坛至宜兴一级公路,金坛至武进一级公路,新增一级公路42.87公里。建成了西阳至建昌,建昌至西岗,西岗至洮西,洮西至水北,直溪至后阳,直溪至茅麓公路, 新增二级公路73.59公里。2005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613公里(包括镇村公路),其中一级公路65.870公里,二级129.59公里,三级122.9公里,四级公路294.64公里,实现了镇村公路等级化,“一环、二高、三联、四横、五纵”公路布局基本形成。港站建设同步加快,完成薛埠河一期整治工程,启动了金坛北港工程建设,客货运站场布局日趋完善,连接了市内的区、镇主要交通枢纽,初步形成了与我市的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其他运输方式相匹配的交通格局。

  2005年,面对“紧缩”的宏观经济环境,通过我们的积极努力,全系统的交通建设投资仍保持了旺盛的增长势头,共完成投资11.3亿元,其中技改投入0.38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一是加快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宁常、镇溧两条高速公路主线工程正有序推进,宁常高速公路金坛段完成路基桥涵合同清单小计的61%,镇溧高速公路金坛段完成路基桥涵合同清单小计的84%,完成投资9亿元,其中前期工作3亿元。二是加大了路网改造项目建设力度,完成投资1.3亿元。金宜一级公路延伸段、直茅线和水洮线建成通车,薛罗线、金儒线、金汤线和赵尧线四条二级公路和茅山旅游公路如期竣工。三是积极推进航道和港口工程建设,完成投资0.62亿元。丹金溧漕河金坛城区段改线工程房屋拆迁全部完成,实施三杆迁移、清表,修建施工便道和水利配套设施。四是认真落实“全面养护、预防为主、科学管理、确保畅通”的方针,不断加强公路养护管理,继续开展了以“路肩、边沟、绿化、集镇段边沟、桥头跳车”为重点的五项整治,及时处治公路发生的各类病害,提高了公路路况质量。有效加强了航道养护,加强太阳能航标的检查维护,更新了新型夜光航向标志牌,正位率、发光率达100%。经检查,公路干支线好路率分别达95.8%和68.5%,航道干支线通航率分别达100%和92%。

  (二)坚持协调发展,交通运输整体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十五”期间,全系统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公路法》等法律法规,大力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公示制,依法解决行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交通行业管理和行政执法水平明显提高。大力开展了道路客货运输市场秩序清理整顿、路政管理年、汽车维修市场整顿年、道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整治等活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调控和规范运输市场,淘汰了客运农巴车,实行了客运经营权有偿使用。有效实施了客运站标准化工程、船型标准化工程和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完善了站场布局,拓展了服务功能。以“抓管理、治隐患、压事故”为重点,积极开展和认真组织水上运输安全管理年、“春运”、“夏季和冬季百日安全”、“安全月”等竞赛活动,交通安全生产逐步走上“自我负责、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轨道, 取得了明显成效。同时计算机、局域网、电子监控等先进信息技术在交通行业管理、规费征收、工程设计、运输生产等领域中广泛应用,成效十分显著,有力提高了交通服务能力。

  2005年根据市委、市政府“依法治市”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促进全系统行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一是按照标本兼治、着力治本的原则,继续对道路、水路运输市场和交通建设市场进行整顿。严格交通市场准入,整顿经营行为。全年全系统各执法部门共立案查处违法违章交通行政案件6776起,其中简易程序5108起,一般程序1668起,未发生交通行政复议撤销或诉讼败诉案件,也未发生被政府或新闻媒体曝光事件。二是继续开展了“客运站标准化工程”、“船型标准化工程”和“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三项工程”,完成了1个二级客运站和西阳、登冠、唐王、儒林四个四级站的改造建设,拆解挂桨机船舶37艘。随着金坛至武进湖塘的班车的运营和1路公交车线路的延伸,全市通班车村154个,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7%。三是有效开展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的行业管理接管工作,按照全市驾培行业发展规划,开办了翔天驾校和北站驾校。四是强化安全管理,全系统客运、工程施工、水上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今年,我局安全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责任意识,强化依法行政监管,深化专项整治,在春运和“五一”黄金周等重要时期保持了水陆交通运输等安全形势的总体平稳。

  (三)坚持创新发展,交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十五”期间,交通改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三定”方案,局机关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局属企业全部改制成股份制民营企业。按照“管理与养护分开、事业与企业分开”的思路,有效推进了公路航道养护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实现了公路、航道养护的市场化、社会化,彻底改变了“车养路、路养人”的状况。积极优化经营结构调整,运输工具的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2005年,交通改革进一步推进。一是深化道路养护市场改革。以管养分离、事企分离为主要内容的公路、航道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的改革目标基本实现。公路、航道建设养护企业全部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积极推行公路小修保养招投标和合同管理,改善、大、中修养护工程全部进行了招标管理。二是深化道路运输市场改革。抓住准入、监管、退出三个关键环节,稳步推进运输资源优化配置改革。以客运线路改造为契机,客运公司化改造为方向,市路运公司和华夏汽运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结构,提升车辆档次,通过客运线路“质量信誉招投标”,逐步实行了“统一车型、统一标识、统一管理”的公车公营经营模式,并在常州、南京班线的快客运输尝试中取得了良好成效,成为客运方式的一大突破。三是优化交通经营结构。市路运公司、华夏汽运公司和航运公司发挥改制企业自主经营优势,立足多元化经营,拓展经营范围,相继启动了驾培、物流和宾馆餐饮服务。交通工程企业努力克服资金困难,通过加大机械投入,科学施工,精心管理,交通经济出现了良性循环,经济质量明显提高。全系统完成运输营收1亿元,工业产值1500万元,工程产值9600万元,三产营收8560万元,实现经济总量2.3亿元。完成客运量665万人,旅客周转量3.1亿人公里,货运量170万吨,货物周转量3亿吨公里,操作量56万吨,吞吐量48万吨。同时,各企业加大了技改投入,更新了一批运输工具和工程机械设备,全系统共投入技改资金3800万元。

  (四)坚持和谐发展,交通行业文明水平明显提高

  “十五”期间,全市交通系统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以队伍建设和行业风气为重点,围绕文明行业创建的总体目标,广泛开展以“三学一创”、“行风评议”为载体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以建功立业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争当青年岗位能手”、“争创巾帼示范岗”等为主要形式的竞赛活动,交通行业职业道德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选拔年轻干部进入领导岗位。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发展纠风成果,基本实现了全市公路、航道无“三乱”目标。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健全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开展“送温暖”工程,切实关心职工生活,保持了交通一方稳定局面。

  2005年是我们全省交通系统的作风建设年,我们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着力打造交通发展平台,优化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认真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职工深入系统地开展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交通长远发展的问题为重点,认真制定整改方案,抓紧落实整改措施,在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推进各项工作等方面取得了实效。继续加强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廉政工作,将廉政建设融入到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进一步加强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大了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取得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结合交通作风建设年活动,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开展优质服务“满意杯”竞赛,把工作的重心和着力点放在为民、利民、便民上,拿出更为切实的行动、扎实的措施,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干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不断巩固和扩大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成果,全系统创建成6个常州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10个金坛市级文明单位(标兵)。

  总结过去,启迪未来。“十五”是我们思想大解放、观念大转变、改革大推进、交通大发展的时期;是我们构划交通发展新格局,以作为争地位、树形象,凸显交通在加快“两个率先”进程中先行保障作用的时期;是我们始终不渝地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的时期。五年的历程,刻写着交通事业跨越发展的坚实足迹,凝聚着上级领导的心血,凝聚着全市各镇、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凝聚着交通系统干部职工的辛勤劳动。在此,我代表局党委、行政向为交通事业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同志们,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交通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五”交通发展,我们深刻地体会到:

  ----只有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才能得到各方的有力支持,形成交通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从服务金坛“两个率先”的高度审视交通,把交通自身发展与构筑现代化城市、加快推进沿江开发、发展现代服务业、扩大县域经济规模、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全市重大战略部署紧密对接,着力推进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面提升运输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出交通发展在优化产业布局、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实现了交通事业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得到各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充分激活了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各类积极因素,实现了交通发展由部门行为、行业行为向政府行为、社会行为的转变,凝聚出加快交通发展的强大合力。

  ----只有坚持超前谋划,立足先行,才能不断增强交通加快发展的持续动力。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经济发展,交通先行”的方针,紧紧抓住有利于交通发展的历史机遇,埋头工作,抬头思考,狠抓事关交通事业长远发展的课题研究、规划编制等前期工作,确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坚持将长远规划和阶段性目标相结合,增强了交通工作的科学性、前瞻性和系统性;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交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功能、效益的发挥,正确处理交通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努力推进交通建设、行业管理和运输服务同步发展,在构建和谐交通的探索中迈出了新的步伐。

  ----只有坚持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才能不断激发交通加快发展的内在活力。五年来,在交通事业发展面临政策、土地、审批、资金趋紧等困难形势面前,我们没有患得患失、被动应付,而是坚持“有保有压”,敢于正视困难,善于开动脑筋,在困难中求突破,在逆境中谋发展,在工作中敢想、敢做,锲而不舍促推进,持之以恒抓落实。通过深化改革、用足政策、市场运作,逐步破除交通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加快结构调整和运输生产力的升级,形成了重点项目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一批的良性循环,将交通发展的蓝图逐步变成现实。

  在回顾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同样也要清醒地看到交通在加快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综合交通体系有待完善;交通建设市场和运输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运输结构还不合理;交通投融资手段仍较单一,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执法队伍素质和行政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用心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