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是我们金坛文化事业全面建设文化强市的一年,是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主管局正确领导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年,是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的一年,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项目,农村文化资源整合取得突破。
文化强市,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建设一批具有现代品位、功能先进的文化基础设施,是实现文化强市目标的基础。一年来,我局锁定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重在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一座投资近千万元的仿古园林式博物馆,年内土建工程全部竣工,内部装修工作正快速推进。二是一座拥有1450平米的少儿图书馆,通过装修改造,现已正式揭牌开馆。三是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已拉开序幕,全市在原先消除无房站和危房站的基础上,各镇对照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的要求,加大了对现有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稳步快速推进文化先进单位和文化体育示范村创建活动,并精心制订实施方案,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年内建成了文化先进单位10个,文化示范村30个。
二、精品创作有了新成果,获奖档次件数取得突破。
2003年,坚持实施以精品制作和“五个一工程”为龙头,带动其他文化事业同步发展战略,重点抓了一部电视剧,一部新戏,一本刻纸精品集,并力求群众文化活动的艺术创作取得突破。
一部电视剧:我市与省电影家协会联合拍摄的《水乡人家》,这部电视剧是我局青年作家蒋文静以我市长荡湖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题材,历时两年创作完成的。已于8月底完成拍摄,2004年元月2日,该电视电影在文化大厦首映,获得了参加首映式的社会各界人士一致好评。
一部新戏:几易其稿的大型儿童音乐剧《飞吧,大雁》,现已完成剧本创作,已进入排练阶段,明年即将上演。
一本《金坛刻纸》精品集:已由苏州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了86位作者的200多幅作品,是金坛刻纸史上的首部刻纸集,并被列为江苏省2003年重点图书之列。
文艺创作取得新突破:我局组织人员创作了一批贴近生活,贴近大众的音乐、戏剧、舞蹈、文学、摄影、美术(刻纸)、书法艺术精品,在全国、省、市级的一系列重大活动中和赛事中,有128件作品入选参展或获奖。电影《陈毅在茅山》荣获2003年江苏省“五个一工程奖”,舞蹈《源》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金奖。
三、群众文化有了新内容,文物工作取得突破。
只有让先进文化走进千家万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此,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注重创新形式,顺利推出了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规模、上档次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一是与市委宣传部、市广电局、市文联等单位联合主办了“2003年金坛戏曲演唱大奖赛”,参加本次大赛的100多名选手热情歌颂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和我市三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新春佳节,组织了百余名书画家为民义写春联,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好评。二是文化馆开展了文化赶集活动,把每年年底的送文化下乡活动调整全年分次的文化赶集,此举深受基层干部欢迎;成功举办了“2003年小戏、小品创作大赛”,共收到作品18件,作品的质量和数量都高于往年。5月份组织了文化合唱团,合唱团在“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代表金坛赴常州演出,并获得了好评。9月份先后组织了3台文艺节目送到社区和乡镇,举办了 “十六大”精神颂书画摄影展等。三是图书馆少儿类文化系列活动取得突破。“迎新春知识大冲浪”活动,我们对其中42名成绩优异者给予表彰;首届“华馆杯”少儿书画大赛、“卫生杯”红领巾读书征文和演讲比赛等诸多活动,得到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深受少儿喜爱。四是为庆祝金坛撤县设市10周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首届文化艺术节”,艺术节共有12项活动,作为承办单位,我们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全体文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真正把艺术节办成了一个艺术的盛会,充分展示了金坛10年的文化艺术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坚持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双策并举,规范管理和宣传教育同步跟进“四轮驱动”的方式方法,贯彻落实文物工作方针,全市文物管理工作取得了新突破。薛埠旧石器考古的科学发掘取得了重大发现,出土石制品262件。金沙广场出土文物展等陶冶了市民情操,传播了历史文化。
四、农村文化有了新加强,民间文化发掘工作取得突破。
一年来,我局重视做好农村文化的组织、引导和服务工作,因地制宜开发挖掘民间文化、乡士艺术,初步形成了一镇一特色,一地一亮点的农村文化发展新格局。
直溪镇举办了第四届家庭艺术节;指前镇举办了首届螃蟹艺术节,进行了渔灯、马灯等民间艺术的表演;儒林镇举行大型民间文化活动会演,全镇5个行政村的6支民间艺术团体在镇农民文化体育广场进行了精彩的表演,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社头镇个体户窦春华出资万余元资助解放村创建“文化示范村”,为全镇推动“文化示范村”的建设树立了榜样;尧塘镇举办了锡剧演唱会,精心组织编排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等6个精彩的锡剧演唱节目;白塔镇文化站在抗击非典期间,利用黑板报、宣传小册子等宣传形式,宣传防非典的有关知识,百姓喜闻乐见。
五、文化产业有了新发展,剧团演出取得突破。
一年来,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年初,分别与各基层单位负责人签订了2003年三产目标责任状,到12月底已超额完成。面对电影的严重滑坡,演出市场的疲软,市电影院及时调整经营方式,拓展新的领域,广开创收渠道,让电影深入农村,走进社区,开展“中小学生电影节”和“金坛科普电影节”,新开练歌房、数码影视厅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市锡剧团改制后,我们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积极扶持其顺应市场经济规律谋发展,并通过行政推动为其闯市场、打品牌提供好外围服务环境。今年来,该团积极利用《少年华罗庚》这一品牌,闯荡演出市场,虽然受到非典的影响,但演出场次仍达到368场,使总场次突破1500场。2004年新年伊始,该剧便荣获省委宣传部戏剧作品演出千场奖励,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与此同时,由众多艺术家连袂精心打造的大型儿童音乐剧《飞吧,大雁》已进入排练阶段,将于2004年3月登陆上海市第五届儿童艺术节。
六、文化市场管理有了新举措,专项治理取得突破。
在抓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方针。首先,认真做好年检工作,规范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其次,组织文化市场法规培训,提高经营人员的法治意识。2003年4月3日举办了一期有116人参加的全市音像制品经营场所负责人参加的培训班。2003年4月份组织了全市39家包装印刷企业的负责人参加了常州新闻出版局举办的法规培训班。同时,依据文化市场管理法规,做好文化市场的稽查工作,今年以来,会同公安、工商、广电、卫生等部门联合检查6次,稽查队组织稽查160余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26000余盘,收缴非法书报刊3000余册,收缴盗版电子软件1000余张,取缔无证照经营场所10余家,净化了文化市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抓好重点场所的专项整治,规范了文化市场管理,并配合有关部门搞好密集型公共文化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后4次组织召开了由场所业主参加的专项整治工作会议,已有96个经营场所消防安全验收合格,合格率为93.2%。
七、文化改革有了新进展,制度创新取得突破。
改革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出路。一年来,注重总结锡剧团、影剧总公司、刻纸研究所已改革成功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探索文化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强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逐步建立起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八、队伍素质有了新提高,建设复合型人才工作取得突破。
我局始终把强化教育、提高队伍素质作出基础工程常抓不懈。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我局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的电视警示片, 5月份建立了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制度,聘请了12名思想好、作风正、责任心强的在职人员和公道正派、身体健康的离、退休老同志担任监督员,凡局系统的重大活动和重大项目的建设,重要的人事安排,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和局、局属单位领导的廉洁自律情况都必须自觉接受监督员的监督。
二是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在全市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局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4月初,我局协助“党员先教”办公室向全市征集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文艺作品稿件40余件。为配合主题教育,创作排练了一台迎“七一”学教活动专场文艺演出。每月的学习日中,组织开展“两个务必”主题教育学习活动,学习优秀公仆孔繁森、汪洋湖、郑培民的先进事迹和崇高思想品质。9月至10月开展了建设文化强市,实现“两个率先”,联系实际找差距大讨论,通过讨论,找出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今后的工作目标。
三是加强专业人员的素质教育求突破。针对我局人员文化专业学历偏低这一现状,及时在全系统掀起配合“学习型城市”建设,学文化提学历,学专业提水平的学习热潮,我主动带头,并要求文化系统男45岁、女40岁以下者必须在现学历的基础上再提升一档,在精通本职业务的同时再学会1-2门其他艺术专业,使文化系统的同志能一专多能,从5月27日起,对全系统的在职人员进行为期2个月的书法、美术、摄影、器乐、电脑等方面的培训。目前,全系统一专多能占60%,大中专以上学历同比增加了21%。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体文化工作者凝心聚力的结晶,是班子成员团结拼搏的回报。本人在其中只是起了指导、协调和服务的作用,并以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备感骄傲和自豪。
金坛市文化局
2003年12月2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