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4年,全市银监工作推动大额授信风险的协调化解,逐步形成“事前排查预警、事中联动协调、事后加快处置”大额授信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平台贷款风险持续监管,终坚持“总量控制、区别对待、分类施策、逐步化解”原则,完善平台名单制管理及全口径 融资监测机制,深入开展大户平台现场检查,积极推动存量平台贷款的风险缓释、整改增信。
深化行业风险监测分析。持续开展重点行业授信风险监测分析工作,针对光伏、房地产、城市综合体、钢贸、铜加工、工程机械等行业开展的重点调研。
推动“担保圈”破圈解链,持续开展风险监测、预警,部分担保圈总体复杂程度得到一定控制,银行风险管理理念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改进。
加强企业授信总额联合管理机制运用。将联合授信与法人客户贷款五级分类差异监测、大额授信风险协调处置及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需要“三结合”。
推进银担合作规范发展,加强日常指导和平台搭建,不断优化“担保卡”信息管理系统维护、分析、预警作用,强化监督检查和问题整改,银担规范合作长效机制逐步建立,扶优限劣效应逐步显现。
实施法人客户五级分类差异监测机制。通过运用ACCESS数据库按季度监测法人客户信贷业务数据,全面比对、量化行际间贷款风险分类的差异,持续跟踪风险化解进程和隐性不良动态调整情况,督促银行真实反映贷款质量。
加强案件防控工作督导评估,通过监管会谈、风险提示、案例汇编、案防专题会议、监管政策执行推进月、监管措施联动挂钩等措施密集、持续传导案防工作政策、要求和压力。
强化银行声誉风险管控,加强舆情监测,督促和指导银行及时妥善处置负面舆情和突发事件,针对社会关注焦点发出舆情风险提示,继续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出台信访工作实施细则及与银行信访投诉联动处理办法,建立银行保险信息共享机制。
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发挥辖内信息科技专家组作用,开展股份制银行信息科技非现场评估,加强对法人机构信息科技风险工作的巡访、督查和非现场监管评级。密切关注银行业运行质态,针对存款异常波动、收费乱、融资贵、风险跨界、存款偏离度、同业业务及一 系列新规、新政策出台,及时开展相关调查、检查。
截至2014年年末,金坛辖区共有17家银行业金融机构126个网点,年末存款余额557.25亿元,比上年增加77.05亿元,增长16.05%;各项贷款余额420.56亿元,比上年增加75.5亿元,增长21.88%。年末不良贷款3.41亿元,比上年增加1.53亿元,不良率0.80%,比上年增加 0.27%。
【行政许可】 2014年度,经银监部门批准,南京银行、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相继设立金坛支行;交通银行在河滨小区设立河滨社区支行,江南银行在颐和世家小区设立全功能智能银行;全年新布放4台离行式自助服务机具,年末全市自助服务机具达321台。(陆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