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概貌

  • 地情概述
  • 历史文化
  • 土特产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人民生活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组织机构与负责人名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述】 201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工作导向,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总体平稳、稳中趋好的态势。2012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73.81亿元,财政总收入73.5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1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3亿元,工业投入149.58亿元,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608元。

  优化产业结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制造业提档升级。制定培育“小巨人”企业成长、扶持光伏产业发展、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鼓励服装业拓展市场等扶持政策。金昇集团成功收购瑞士欧瑞康公司,亿晶光电5.6兆瓦、13.6兆瓦屋顶太阳能电站先后入围2012年金太阳示范工程。现代服务业提速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8.36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9.7%。积极引入外部金融资源,建设资产二期10亿元债券成功发行,组建协立创投、行知常峰等5家创投公司,民生银行金坛支行正式开业。成功举办首届金坛雀舌茶道会和第二届长荡湖湖鲜美食节,长荡湖水街全年吸引游客超80万人次,有效提升城市知名度。现代农业全面发展。新增高标准农田2200公顷、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667公顷,粮食总产实现六连增;上阮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成省级园区,新创常州市级园3个;农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全年出口额6000万美元,占常州市农产品出口总额的55%以上,“长荡湖大闸蟹”被认定为江苏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

  持续加大有效投入。切实发挥项目对经济带动作用,加快项目建设,强化招商选资,着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后劲。投入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33亿元,其中工业投入149.58亿元。常宝精特、沃尔新材、金湟纸业等25个工业项目基本竣工,金城商业广场、汽车4S店等一批服务业项目竣工营业。重大项目实现突破。中策轮胎、金昇埃马克、东方盐湖城等重大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低风速风力发电和亿晶光电100兆瓦渔光互补等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港华地下储气库项目取得省发改委审批。招商引资富有成效。全年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外资6.98亿美元,实际到账注册外资2.51亿美元。引进德国皮尔磁工业自动化模块、日本高档农机配件等多个外资项目,新签约嘉寓门窗、世亚电机、科泰新材、斯开龙包装等65个内资项目。

  创新能力不断加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金坛市获得“江苏省创新型城市”正式授牌,被确认为江苏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区域示范市。中晟“国产大型MOVCD设备的研发及产业化”入选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钛华材料研发的超级绝热材料、华德机械研发的超低温韧性球墨铸铁、博瑞公司研发的共轨燃油喷嘴技术,分别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累计46家。创新人才加快集聚。全市共引进高层次人才260名。其中,22名高层次人才入选“龙城英才计划”;4名人才入选省“双创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签约引进3名国家创业人才。创新载体提档升级。全年共建成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6家,企业院士工作站实现零的突破。

  有力推进城乡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丹金溧漕河航道整治提升工程进展顺利,城区改线段四座桥梁建成通车。常溧高速金坛段前期工作扎实推进,房屋拆迁、土地清障等各项工作已完成95%以上。区域供水工程主管网基本覆盖,镇内支线管网改造稳步推进。第一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全面竣工。城市功能加快完善。市民服务中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南环二路东延、水湟路等10条道路的提升改造,经九路、经十路等7条道路亮化工程全部施工完毕。持续推进老小区综合整治,完成华城二村等8个小区的改造。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绩。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创成省“三星级康居乡村”8个、常州市“五化三有”(道路硬化、村庄绿化、卫生洁化、河塘净化、环境美化和有公共服务中心、有长效管理机制、有乡村文化)村37个。富民强村工程初见成效,全市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50万元。

  生态环境有效提升。省节水型城市、省人居环境奖、省城市管理优秀城市等各项创建工作均通过省级考核。化工整治取得新突破。全年关闭10家“两高一低”(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化工企业,白龙荡、洮西、湟里河片区化工企业全部关停并转,区域环境得到改善。水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全面完成年度市镇河道清淤任务和钱资湖清淤一期工程,新建南二环等路段雨水管道工程,对丹金溧漕河、尧塘河等主要河流进行集中整治,主要污染物总磷含量较上年同期分别下降42.3%和52%,长荡湖水质持续好转,再现水体清澈。

  民生保障日益完善。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保障内容不断扩大。全市养老、医疗、失业“三大保险”覆盖率保持98%以上。房地产健康平稳发展,住房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年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4000余套。民生实事扎实展开。组织实施“三助一免”(助视、助听、助行、精神病人免费提供药品救助)康复救助工程。开展助医、助困、助学等救助帮扶活动,全年发放慈善救助金950万元,受益人数超1万人次。住房公积金扩面人数超过5000人,全年发放政策性低息贷款超2亿元。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突出惠民利民、和谐共建,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确保发展成果市民共享。教育事业进步明显。强化教育管理,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本二以上达线率比2011年提高10个百分点,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升。文艺精品不断涌现。市华罗庚艺术团创作的儿童剧《留守小孩》在全国巡演5000多场,获第12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该团成为全国唯一获此荣誉的县级剧团。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卫生城市顺利通过复检。体育事业继续加强,成功举办全国排球大奖赛等多项赛事。对外交流不断拓展,与荷兰克伊克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并与德国弗莱堡市、美国费尔法克斯郡建立友好往来。

(赵小君 何 彬)

【打印】  【关闭】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