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概貌

  • 地情概述
  • 历史文化
  • 土特产
  •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人民生活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组织机构与负责人名录

地情概述

【地理位置】 金坛市地处江苏省南部,位于北纬31°33′42″~31°53′22″,东经119°17′45″~119°44′59″,为宁(南京)、沪(上海)、杭(杭州)三角地带之中枢。东与常州市武进区相连;西与句容市接壤;南与溧阳、宜兴市依水相望;北与丹阳市、镇江市丹徒区毗邻。

  (刘士科)

【行政区划】 2012年末,金坛市行政区域面积976.7平方公里,人口54.9万人,辖7个镇,157个村委会,47个社区居委会,各镇平均人口规模7.84万人,平均面积127.86平方公里。

  金坛市市级行政区域界线主要涉及金坛市儒林镇、尧塘镇、直溪镇、薛埠镇、指前镇5个行政区域单位,与周边地市级相邻的有无锡市、镇江市,与市(县、区)相邻的主要有武进、溧阳、句容、丹徒、丹阳、宜兴6个行政区域单位。周边行政区域界线涉及35个界桩,其中属金坛市直接管辖的有13个。

  (沈灿军)

【人口】 2012年末,全市有210350户,户籍人口551451人,比上年末增长241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9526人。年出生3084人,人口出生率7.47‰,出生政策符合率98.13%。人口自然增长率0.96‰。

【自然资源】 金坛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山丘、水面、平原齐全,条件优越,为农、林、牧、副、渔和工业、交通、旅游等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全市耕地面积4.625万公顷,水域面积1.942万公顷。生物资源丰富,植物有茶、林、果、竹,是江苏省茶叶主要产区;还有药用植物782种,其中茅山苍术为本地特产;珍贵动物有金丝雀、银鱼、穿山甲、刺猬、野山羊等。

  矿产资源主要有岩盐、石灰岩、油页岩、玄武岩、黏土、煤、泥炭、矿泉水、建筑石料等10余种,部分已开采利用。被誉为“苏南第一矿”的金坛岩盐矿位于境内西北部直溪、薛埠二镇范围内的丘陵地区,盐矿总面积60.5平方公里,矿储量163亿吨,矿体品位高,平均氯化钠含量85%,埋藏深度在808.6~1236.64米之间,比较适中,盐层累计厚度143.66~237.32米,最大单层厚度为52.91米。

  (刘士科)

【气候】 金坛市2012年总的气候特点是气温正常,降水偏多,日照时数正常。年平均气温16.1℃,比常年同期偏高0.6℃,年极端最高气温36.7℃,年极端最低气温-6.7℃;全年35℃及以上的高温日数计13天;其中6、8、10月偏高,5、7、12月显著偏高,4月温度异常偏高,偏高值3.1℃,2月气温偏低。年总降水量1407.1毫米,其中4、6、10月偏少,2、3、11月偏多,8、12月异常偏多,其中8月偏多261.5%;6月26日入梅,7月18日出梅,梅期22天,总梅雨量320.8毫米,属入梅、出梅均偏晚年份。年日照时数为1978.9小时,比常年偏多36.3小时,属正常年份。

  是年2月,气温低、阴雨多的天气导致农田土壤过湿,农作物根系活力弱,对小麦、油菜春发不利,对全市春茶芽叶萌发生长也有较大影响,导致春茶开采期推迟;4月气温异常偏高,上、中旬有利于春耕春播,但下旬前期气温高、湿度大的天气导致小麦赤霉病有中等程度发生;6~7月梅汛期期间梅雨量较常年偏多,特别是7月中旬出现连续性降水且雨量较大,导致浅层土壤湿度过高,对水稻前期烤田不利,出梅后的晴热天气对蔬菜生长和供应有影响;8月8~9日受11号台风“海葵”影响,全市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过程雨量最大320.1毫米,同时出现持续性大风,极大风速最大27.6米/秒(10级),造成全市受灾人口6.59万人,紧急转移0.65万人,受伤1人;各类大棚、花卉苗木、果树种植受灾面积0.08公顷,损失3289.7万元;各类养殖受灾1473.3公顷,损失1802万元;其他农作物30.3公顷,损失210万元;房屋倒塌75间,损坏584间;工矿企业损失1720万元;12月降水异常偏多,对播种较迟、长势偏弱的越冬作物幼苗有较大影响,15日出现年度终雷暴,26日出现年度初雪。

  全年初雷暴正常,终雷暴出现晚;夏季高温天气偏少,主要出现在7月上、下旬和8月中旬;年内暴雨日合计3天,出现在6、8月;雾、霾总体影响不大,台风(大风)影响较大,低温雨雪冰(霜)冻影响程度轻,较大降雪出现在1月和12月,年最大积雪深度2厘米。

  (黄玲玲)

【水文】

  2012年,金坛市于6月26日入梅,7月18日出梅。梅雨期22天,梅雨量 320.8毫米。全市汛期5~9月总降雨量为909毫米,与上年同期比多41%。降雨量主要分布在6~8月,有4次降雨过程分别为:6月26日凌晨5时30分至6月26日10时10分、6月30日21时50分至7月3日22时05分、7月11日3时至7月14日17时,金坛站3次降雨量339.2毫米,王母观站249.5毫米,8月7日14时起,受第11号台风“海葵”影响,全市普降大暴雨。从7日至10日上午8时,金坛站降雨累计256.4毫米,王母观站降雨累计146.6毫米。最大日雨量在8月9日,金坛站211.1毫米,王母观站141毫米。

  全市汛期水位变化属平稳趋势,由于受第11号台风“海葵”影响,遭受强降雨,河湖库水位快速上涨,8月9日2时40分达警戒水位5.0米,连续3天超过5.0米警戒水位,8月9日22时金坛站达最高水位5.58米,8月9日17时王母观站达最高水位5.14米。

  暴雨期间沿河圩区依据调度规程纷纷关闸、开机排涝。汛期全市各镇(区)排涝站共计163台套水泵进行排水,抽排水量3273.70万立方米。金坛站水位于8月9日超过5米警戒水位,山区14座小(二)型水库溢洪,因汛情发展平缓,并及时排涝,各镇及城区未出现重大险情。受台风影响全市7个镇都有不同程度受灾,全市受灾人口约6.593万人;台风造成供电中断线路82条,部分地区停电20小时;厂矿企业及居民家中进水;乡镇设施农业,特别是大棚、畜禽养殖和长荡湖围网养殖受损严重。据不完全统计,造成全市直接经济损失约2.06亿元,其中农林牧渔业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为防御台风袭击,全市紧急转移人口0.65万人,抗台风投入抗灾人数3600人次。

  (吴 洁)

【打印】  【关闭】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