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金城镇是金坛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政府所在地。总面积168.9平方公里(不含金坛经济开发区,下同),其中耕地6605公顷,水面积3415公顷。全镇辖有18个社区居委会(含5个农村集镇居委会),32个行政村,287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0.4万人。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5亿元,增长22.35%。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依次为5.9%、48.94%和45.2%。全镇完成财政总收入8.3亿元,增长25.8%,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48亿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纯收入16628元,比上年增长14%。
农业。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1.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其中农业产值7.05亿元,畜牧业产值5999万元,渔业产值3.56亿元。全年粮食总产量65209吨(夏粮公顷单产5吨、秋粮公顷单产9.06吨)、油料1426吨、水产品产量12323吨。出栏生猪28597头,出栏家禽4255407只,水果产量3324吨,蔬菜产量102347吨。全镇高效农业面积4632.6公顷,其中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913.5公顷。特色产业有“润湖”牌蘑菇198万平方米,鲜食果品172公顷,“塔湖”牌香葱306公顷;特种水产养殖面积2133.3公顷。有种植、养殖专业户600多户。全镇有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4个,“三品”认证61只,包括无公害农产品47只,绿色食品4只,有机食品10只。农业产业园区已具雏形,2011年完成“金沙水产”、“金润园艺”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规划设计,并通过金坛市级园区认定。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33.6公顷,达3880.4公顷。新增农村合作组织9家,达65家,其中2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省名录,新增常州市名优农产品5只。年末全镇拥有联合收割机67台,农机总动力55383千瓦,三麦机收率、水稻机收率99%。水利建设投入531.16万元,完成水利建设土石方81.26万立方米,疏浚各类河塘46个,加高加固圩堤2.431公里,建设防渗渠道6.376公里,完成7项防洪保安工程和4项农水工程的建设,改建排灌站6座。
工业、建筑业。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5.55亿元,增长2.43%,工业销售收入141.92亿元,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6.39亿元,工业增加值40.37亿元。完成工业投入40.87亿元。工业用电量22339万千瓦时。2011年,全镇9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品销售收入113.6亿元,实现利税14.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28.21亿元。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精细化工、塑料制品、汽车内饰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完成工业开票收入分别为22.5亿元、15.07亿元、24.4亿元、8.05亿元、4.22亿元,分别占全部工业的24.3%、16.3%、26.4%、8.7%、4.6%。民营企业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9.34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0.5亿元,占全部工业的75.9%。全年新办民营企业268家,新增个体工商户800户,新增注册资金9.16亿元。
全镇完成工商注册外资1.76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8246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29733万美元。到2011年末,金城工业集中区建成区面积达6平方公里。全年新入园企业68家,累计89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86.3亿元、销售收入83.52亿元、利税总额9.39亿元。
全镇共有建筑业企业12家,全年完成建筑业开票收入7.16亿元,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26亿元。全年新晋升二级企业1家,新批三级企业3家,二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累计达5家。
服务业。围绕建设“现代商贸重心镇”的目标,突出服务业招商,2011年,全镇落实重大服务业项目3个,即总投资12亿元的汽配城项目,总投资5亿元的金城商业广场项目和引进外资3000万美元的大统华购物中心项目。润澳花园大酒店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年末累计注册各类三产户共12857户,服务业从业人员48647人,服务业增加值45亿元,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2010年的43.9%提高到45.2%。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交通运输、居民服务四大支柱产业继续保持领先发展,经济总量占服务业经济的80%;辖区内共有房地产企业35家,占全市的66%。
新农村建设。全镇新建水泥路71.62千米,新增绿地面积8.18万平方米,新装路灯211盏,新建公厕31座,清淤河塘67条,土方11693.72立方米,河塘驳岸3746米,新建污水处理系统19套,共计投入2454.69万元。2011年全镇创建省卫生村3家,省级生态村4家,常州市生态村4家,省级绿化示范村7个,金坛市级“五化一提升”村6个。10个行政村、16个自然村通过省级环境连片整治的考核验收。
科技创新。全年与科研院校签订产学研协议14份,累计申报科技项目41项,共申请专利363件,拥有省高新技术产品37只,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累计获得项目经费858万元。围绕引才引智和经济转型,积极引导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和名牌、品牌战略。宝成公司与南京工业大学组成校企联盟,成立博士生工作站;恒亮离心机公司自行研发并生产的超重力固液分离技术与装备--卧螺式离心机通过部级新产品鉴定。全镇拥有国家名牌(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2只,拥有省名牌(著名商标)16只,拥有常州名牌(知名商标)39只。
社会事业。全镇共有中小学11所。其中,中学3所;小学8所。在校学生9183人,教师969人。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每校建有校园网,中小学100%实现宽带上网。基础教育水平稳步提高,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6%以上,高考达线率、本科录取率继续在全市名列前茅。
2011年11月举办“欢乐金沙·广场文艺月月演”--“江南名镇·活力金城”专场文艺晚会;全镇13个社区相继举办邻里节活动和社区纳凉晚会,共建和谐社区;全年开展电影宣传活动40场,制作幻灯20余张,放映800余页,进行爱国主义宣传和现代科技教育。
组队参加市首届新市民羽毛球、乒乓球比赛,金城镇的江苏威龙灌装有限公司获男子团体第一名;组织参加市登山比赛、健身舞蹈锦标赛、“丰登杯”茅山登山越野赛、青少年象棋锦标赛、“全球通杯”羽毛球赛,均取得较好成绩;组织贯彻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在文化社区开展小型的以“每天锻炼一小时”为主题的全民健身活动。
全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卫生惠民工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年末全镇共有卫生机构2个,拥有固定资产4401万元,病床95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78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5个。卫生服务网络覆盖率100%,初级卫生保健普及率100%。全镇计划生育率98.9%,人口出生率7.82‰,死亡率5.44‰。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参保率100%。
全镇年内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净增参保人数均为3059人。企业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覆盖率继续保持99.36%。建立健全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全年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失地农民技能、创业、家政服务、下岗再就业等各类培训32期,参训人数2160人次,为全镇近1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开展养老待遇资格认证。
加快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全镇有低保对象596户999人,农村低保对象1065户1719人。全年对699名大病患者进行医疗救助,提供医疗救助金155.2万元,发放困难救助款1548万元,慈善捐款177.9万元。
切实抓好企业安全生产和达标排放工作。全年全镇完成污水管道铺设9.2公里,污水管道疏通5.6公里,实施3个主要污染物减排项目。全镇32个行政村安装探头167个,企事业单位安装率70%以上。全年调处各类社会矛盾3000多起。(崔鑫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