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

财政

【概述】 2009年,是进入21世纪以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和压力,市财政部门履行财政职能,深化财政改革,支持和保障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财政支农。全年财政支农资金支出23409万元,支出进度为99.12%。其中,安排“整治村庄环境,共建小康家园”、农民集中居住点建设等新农村建设资金1664万元;安排农业保险补贴584万元;发放涉农补贴资金4581.42万元(含水稻直补623.38万元、农资综合直补3166.43万元、水稻良种补贴466.68万元、国家油菜良种补贴49.15万元、小麦良种补贴263.09万元、水库移民补贴12.69万元)。

  政策惠企。全年落实各类退税96987万元,做到应退尽退。落实各项减税政策,为企业减税15926万元。为兑现房地产业扶持政策,全年减免契税844.75万元,比2008年同期增加690.26万元,同比增长446.80%。多项基金、费的停征和缓征为企业减少约12000万元负担。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科技创新、污染减排等项目资金8963万元。同时,市财政疏理近几年的各项财税改革政策,并编印成册,与《企业家沙龙》杂志一同免费赠送给相关企业。做好企业的财务辅导和会计培训工作。

  争取项目和资金。全年会同相关部门申报各类农业项目320个,立项262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8个;省级项目148个;常州市级项目96个。争取项目资金7215.96万元。其中,省级以上5886.51万元;常州市级1329.45万元。申报工业、旅游、服务、金融项目148个,争取上级资金6474.91万元。向省财政厅申报研发机构10个(省级2个、常州市级8个),申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家,申报省、常州市级以上科技项目94项,争取资金1511万元。全年累计争取各类专项资金49000万元(含中央、省及常州市扩大内需专项资金)。

  组织收入。市财政局深化税源联动管理,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关注增值税转型等政策性减收因素对税收的影响,分析四大支柱行业(机械电子、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纺织服装)和三大重点产业集群(光伏产业、盐化工业、服装)以及税收在200万元以上重点企业的税收动态,加强与镇(区)、供电、建设、行业协会等单位的沟通协作,强化个人所得税申报管理,开展所得税汇算清缴,完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清查的后续管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的作用,做好土地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的清缴工作,强化非税收入的征收管理。

  政策惠民。按照人代会确定的支出预算,全年安排民生支出17900万元、增长41.3%。其中,城乡低保1568万元;民政抚恤救济2753万元;离休干部和伤残军人医药费1100万元;居民老年补贴3200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3459万元;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补助244万元;危房改造106万元;知青半家户(城镇户籍知识青年在上山下乡期间结婚,原农村户籍配偶)和大集体定补324万元;军转干部补贴435万元;就业和再就业资金1477万元。将农村公共卫生专项经费保障列入预算。对疾病预防、健康教育、妇幼保健、造血干细胞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方面,财政安排相应的经费。3月,市委、市政府出台《金坛市卫生惠民工程实施方案》,市财政全年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0888万元,增长23.6%。另外,市财政全年安排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241.35万元;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和改善办学条件92万元;困难学生救助经费97万元;各类保险基金支出46600万元。

  调整和压缩支出。市财政部门继续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非税收入管理等改革。执行中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精神和省、常州市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支出增长,从紧从严安排项目经费,所有预算单位的项目经费在保持零增长的基础上再有所压缩。同时,进一步整合专项资金,全年调整和压缩支出6526万元,确保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贯彻、落实《政府采购法》,宣传政策,完善管理制度、操作程序和跟踪服务,先后制定、完善《金坛市政府采购及监管工作流程》、《金坛市政府采购评标暂行规定》等制度。

  为民理财。建立市财政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分解落实到各科室、镇(区)财政所(局)。围绕“立足全局促发展,科学理财上水平”这一活动主题,突出保运转、促发展,保民生、促和谐两大重点。建立健全《金坛市财政局内设机构职责》、《金坛市财政局岗位职责》、《金坛市财政局工作规则》、《金坛市财政局内部控制制度》等规章制度。注重财政信息调研成果的转化。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和开设“科长讲坛”等多种形式加强业务培训。

【财政收入】 2月10日,金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确定全市财政总收入预算392000万元,增长12%。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40600万元,增长10%。根据年终结算汇总,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13013万元,完成预算的105.4%,增长18%;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40822万元,完成预算的100.2%,增长10.2%。财政总收入中,国税口完成122594万元,增长2.5%;地税口完成86115万元,增长11%;财政口完成204304万元,增长33.7%。

【财政支出】 全年财政总支出36222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6%,增长39.7%。其中,一般预算支出18698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6.8%,增长36.1%;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1373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4%,增长62.3%;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791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增长1.7%。一般预算支出中,主要支出项目的执行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726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8%,增长15.1%;国防支出136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公共安全支出1573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7%,增长21.2%;教育支出4484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7%,增长32.8%;科学技术支出430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5%,增长12.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249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5.1%,增长35.4%;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572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7%,增长131.1%;医疗卫生支出1088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7.1%,增长23.6%;环境保护支出1213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3.7%,增长131.5%(上级专款增长较多);城乡社区事务支出93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3%,下降12.9%(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调整到基金支出);农林水事务支出234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1%,增长35.2%;交通运输支出194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增长107.8%(费改税后中央转移支付补助增加);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支出211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81.6%,增长76.4%(上级专款增长较多);粮油物资储备及金融监管等事务支出421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75.3%,增长196%(上级专款增长较多);其他支出1123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同口径下降28.4%。

【预算管理】 2009年,市财政部门通过以下措施,加强预算管理。一是细化预算编制。科学、合理地确定收支预算,增强预算的透明度。二是加强预算内、外资金统筹管理,增强预算的调控能力。三是强化预算约束,增强预算的严肃性。按照公共财政要求,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厉行节约,紧缩行政运行成本,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统筹财力,确保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政策的落实,保障民生支出,实现预算收支平衡。

【政府采购】 全年市本级政府采购市场价6697.58万元,中标价5716.22万元,节约资金981.36万元,节约率14.65%;镇(区)政府采购市场价4243.68万元,实际中标价3737.86万元,节约资金505.82万元,节约率11.92%。

【财政监督】 2009年,在市机关和事业单位中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601个机关行政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在此基础上,组织专门力量对全市62个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出的问题作出相应的处理。此外,市财政局还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市开展财政票据专项检查、民政经费专项检查、廉租住房保障资金专项检查、政府性工程投资专项检查等。

【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工作】 2009年,全市开展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三项工作。2月13日,成立以常务副市长李林为组长的金坛市家电下乡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办、经贸局、财政局、工商局、公安局等部门分管领导组成。2月10日,制定《金坛市家电下乡工作实施方案》。4月3日上午,在金沙广场举办“家电下乡启动仪式”。市财政局分别于1月8~9日、6月7~14日、17~18日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3次业务培训。全年先后举办针对乡镇及销售网点相关人员参加的培训班8次、印制宣传单6万余份、悬挂横幅1200余条、播放游动字幕200余次、广播新闻16次(含5月财政局局长李留清在政风热线节目中的内容)、与金坛电视台合作制作新闻专题5次、举办家电下乡政策现场咨询活动4次。建立健全投诉机制,公布举报电话,安排专人受理投诉。加强对销售网点的巡查,规范销售网点的操作,及时兑现补贴。第一时间按规定简化审核及兑付程序。全年发放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资金703.32万元,发放家电以旧换新补贴资金99.23万元。(李留清 练美琴)

打印 关闭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