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理

工商行政管理

【概述】  2014年,金坛工商局着眼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垂直管理体制划转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整合等“三项改革”的新要求,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这一主题,坚持“宽准入、严监管、改作风”的工作思路 ,有力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2014年度新设各类市场主体4924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9.17%。其中,外资企业同比下降25.00%,内资企业同比增长53.85%,民营企业同比增长25.26%,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9.12%,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下降33.83%。2014年 ,新设各类市场主体的注册资金总量169.8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9.81%。其中,外资企业同比下降10.08%,内资企业同比增长223.39%,民营企业同比增长39.05%,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57.38%,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下降33.33%。

  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各类市场主体29651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15%。其中,外资企业同比下降9.50%,内资企业同比增长3.98%,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2.72%,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12.81%,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增长12.78%。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金总量807.83亿元,与 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71%。其中,外资企业同比下降13.44%,内资企业同比增长64.13%,民营企业同比增长35.36%,个体工商户同比增长44.93%,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比增长12.25%。

【启动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  做好改革宣传,推出“推进登记改革、服务品牌建设”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大型新闻系列报道。从行政审批注册窗口到各基层分局通过LED电子显示屏滚动公告、张贴宣传标语和悬挂横幅等举措确保信息透明。切实加强登记人员的业务培 训,加强在窗口一线的指挥协调,印制发放各类申请表格和示范文本供企业和群众查阅、复印或填写,力求信息透明,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方便。3月1日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启动,至12月31日,全市新设企业1197家、注册资本158.79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 25.47%和86.48%,其中新设公司1150家,注册资本158.26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55.41%和103.68%。实行认缴制登记的企业中,最高认缴注册资本50亿元,最低认缴注册资本5元。认缴注册资本中1000万元以上223家,其中超亿元33家。

【全面启动2013年度企业年报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和《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草案)》的规定,从2014年起,延续多年的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8月1日正式启动。积极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推进,通过《 今日金坛》《金沙周刊》、“中国·金坛政府门户网站”和“山水金坛网”刊登年报公告、操作手册和常见问题解答。在电视台插播游动字幕提示,各基层工商分局广泛利用短信息平台、触摸屏、大厅橱窗等进行全方位宣传。及时向市政府领导进行专题汇报,积极向各 镇区领导宣传相关政策和改革意义,争取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积极深入辖区企业发放《给全市企业的一封信——2013年度企业年报须知》,上门对企业年报工作进行具体指导,让企业熟练掌握年报和信息公示填报要求和方法,了解年检、验照 与年报的区别,知道报什么、如何报、在哪里报,积极为企业解答问题,为顺利推进年报工作奠定扎实基础。截至12月底,完成年报企业5162家,占应报数的75.8%;个体工商户完成年报11420户,占应报数的67.8%。

【积极开展新版营业执照换发工作】  9月1日,新版营业执照批量换发工作启动,金坛工商局稳步推进换照工作。此次批量换发新版营业执照的对象为全市辖区内6000多户企业(暂不包括外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量大、时间紧。金坛工商局拟定换照工作计划,编发 《关于换发新版营业执照的公告》,并通过电视台、手机短信、行政服务中心大厅LED显示屏等媒介向全市企业进行宣传告知,明确换领营业执照的范围、换照时间、需要提供的材料以及其他注意事项。绘制《企业换照流程图》,采取以各基层工商分局为单位,分批次集 中至行政审批中心工商窗口统一换发模式。从前期通知、到收取换照材料、再到科室换发新版执照、最后发放新版营业执照,明确专人负责,专人交接,流程清晰,责任明确,有效避免因企业集中申请而造成拥堵。至年底,已经换发新版执照企业突破1000户。

【开展“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  在“3·15”之际,金坛工商局、金坛市消费者协会组织大型广场宣传活动,首次在金沙广场以外,分设城西八佰伴和直溪大街两个活动分会场。活动期间,工商部门围绕“新消法、新权益、新责任”年度主题积 极宣传消费者权益保障知识,质检、烟草、物价、科技、法院、检察院和交通等部门以及大统华购物有限公司等27家企业参加活动。“3·15”期间,金坛工商局走进市电视台“政风热线”栏目与群众开展热线交流,并与市广播电台共同制作3期消费警示(家装、网络购 物、汽车消费)。建立24小时维权备勤机制,加强值班值守,提高查处调处速度。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新《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实施后,全市各级消协组织共受理投诉336件,调解办结319件,调解成功率94.9%,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近100万元。

“波仕曼 ”成为金坛市第2件 “中国驰名商标” (金坛工商局 供稿)

【“波仕曼”成为全市第二件“中国驰名商标”】  2014年1月,江苏省波仕曼制衣有限公司的“波仕曼”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商标评审委员会正式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是金坛市纺织服装行业内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也是全市第二件“中国驰名商标” 。2014年度新增江苏省著名商标7件、常州市知名商标19件(年度目标争创知名、著名商标6件以上)。截至12月底,全市共有“中国驰名商标”2件、“江苏省著名商标”46件、“常州市知名商标”129件。商标国际注册12件。自主品牌(指中国驰名商标和江苏省著名商 标)增加值大幅度增长,企业的形象和核心竞争力有了进一步提升。

【“金坛雀舌”入选“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  2014年,“金坛雀舌”成功入选“我最喜爱的江苏商标”获奖名单。近年来,通过相关部门的积极运作和广大茶农不断努力,“金坛雀舌”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其品牌价值大幅提升,先后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常 州市知名商标”和“江苏省著名商标”,并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江苏省“陆羽杯”名特茶评比和香港国际茶展评比中多次获奖。

【金坛市国家地理标志商标数居常州第一】  2014年,工商部门积极开展品牌助农活动,先后组织“建昌红香芋”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赴南京参加“青苏农牧品牌恳谈会”,组织“金坛市茶叶品牌产业集群基地”等单位参加“苏港合作会议”,组织部分品牌农产品参加 “2014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进一步展示金坛市农业品牌形象。全市共有“金坛雀舌”“建昌红香芋”和“金坛无节水芹”3件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数居常州第一。

【“民营企业家金坛行”活动启动暨项目签约仪式举行】  3月12日,“民营企业家金坛行”活动启动暨项目签约仪式在金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举行。常州纳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与金坛开发区现场签订将智能数控设备生产项目投资于金坛经济开发区的项目合作意向。全年共 有戚区、钟楼、武进等22家企业到金坛开发区、金城镇和指前镇调研洽谈,常州纳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常州惠信纸业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与相关镇区正式签订合作协议,累计投资额5.3亿元。2014年度,金坛工商局引进11条有效招商项目信息,目标完成数位列全市第一 方阵。

【对接全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  2014年出台《加强全市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工商服务工作通知》,将全市年内108个重点企业和100个重点项目名单印发到各基层分局,推行党组成员联系挂钩制度,落实基层分局长负责制。各分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逐项分解,管片 干部作为联络员,对大企业和大项目提前介入、重点指导和跟踪服务,力求项目在工商部门的登记环节不滞留,最大限度地为大项目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建立企业项目对接服务机制,加强与地方党委政府的沟通和协调,坚持与项目企业对接、与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任务 对接,通过实地走访企业、与经营者座谈,及时了解企业对工商部门的需求。针对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组建重点建设项目专家指导组,坚持“一企一策、特事特办、难事商办”的原则,推行“直通车”“全天候”“一条龙”等特色服务举措及时会审解决。充分利用 企业登记注册信息资源,对全市经济结构、产业优势、市场主体数量进行月度综合分析,便于企业及时掌握市场动向,为经营者投资提供建设性意见,为各级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参考。全年度,工商部门有效帮助企业切实解决一批在融资中的难题,共办理动产抵押物登记 130件,为企业融资金额20.63亿元。

【首家公司制家庭农场设立】  开通“登记直通车”,对家庭农场在名称登记、住所登记、经营范围以及商标注册和合同签订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3月13日,首家公司制家庭农场——金坛市洪兵家庭农场有限公司正式领取新版营业执照。该公司注册资本50万元,主 要从事谷物、花卉苗木种植和水产养殖,这也是自江苏省家庭农场登记办法出台后,全市首家以公司制登记的家庭农场。年内,全市登记家庭农场116家,涉及水产养殖、农作物种植和花卉苗木种植销售等多个行业。

【积极开展农产品“触网工程”】  2014年,加大对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的宣传,积极组织辖区部分商品交易市场、“三名”(驰名商标、著名商标、知名商标)商标企业、常州市经营性网站协会成员共19家企业参加“江苏省传统市场如何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报告会”, 引导农民“触网”发力,助推企业应用电子商务转型升级。全市共有江南春米业有限公司、昌玉红香芋专业合作社和银湖食用菌有限公司等6家合作社在“淘常州”开辟网上农产品馆,涉及“苏”牌大米、“建昌红香芋”、“金土地”有机稻米以及“二呆子”牛肉等多个 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开展有效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实现众多农产品由传统“地摊叫卖”向“电商销售”的华丽转身,进一步扩大全市农产品的营销渠道。

【积极助推全市“品牌农业”发展】  立足全市地域特色,深入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开展申报指导,通过加强对地理标志的挖掘、注册、运用和保护,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组织农产品企业参加“中国国际商标品牌节”“中国国际广告品牌展”和“2014青海 品牌商标南京推介会”等大型参展活动,推荐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参加各类商标评选活动,积极展示金坛农产品品牌形象。全市农产品商标超过600件,占商标总量的20%。其中,省著名商标9件,市知名商标32件,拥有常州市级茶叶产业集群品牌培育基地1个。

【农民专业合作社蓬勃发展】  积极推动农村零散经济组织由单兵作战化身抱团闯市场,举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培训班,在登记注册大厅和基层登记窗口设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绿色通道。2014年8月,工商部门在充分调研吸收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引导辖区13家农民专 业合作社成立江苏茅山竹海农产品专业合作联社,联社出资总额1000万元,实现对本地农产品在种植、购销、加工、运输和贮藏等方面的统一运作,进一步降低农产品生产和交易成本,规模效益明显。全市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768家,出资总额11.70亿元,172915农 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23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22户合作联社,办理冠常州市名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5户。

【实施“合同帮农”工程】  积极开展“合同进乡村”活动。在全市建立基层合同指导站18家,发展各类农民经纪人219名;大力完善涉农合同示范文本,规范和推广红香芋、水芹、茶叶、大米、香葱、花木、苗圃、养殖等特色农业产业合同示范文本4种3000余份,指导38 家省级、常州市级和金坛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5600余份,金额2亿多元,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重要农产品的种植(加工)合同示范文本体系。全市共有常州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259家,省级“重守”企业33家、国家级“重守”企业12家,在常州居于前 列。

【搭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平台】  在登记窗口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注册登记“绿色通道”,向高校毕业生提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为创业的大学生在申请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工 作中提供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咨询服务。加大企业招聘信息宣传,使高校毕业生能够及时获取岗位信息和就业政策。强化对职业中介市场监管,联合劳动局等部门开展对汽车站、城区各居民小区、经济开发区、学校周边“黑中介”的清理整顿,规范劳动就业市场和招 工广告市场秩序,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积极推动全市“放心消费”创建工作】  加强与各放心消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配合与交流,与卫生、质检、药监、粮食等部门组成放心消费创建检查验收小组,对全市2014年63家创建放心消费申报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有力推动全市放心消费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广 泛开展“携手放心消费、共创和谐金坛”放心消费创建主题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单1659份,在城区3条交通主干道公交站台投放公益宣传牌10块,在全市113家LED显示屏投放以“消费是您的权利、放心是我的承诺”为主题的放心消费宣传语,利用电信平台向全市消费者发 布“携手放心消费、共创和谐金坛”公益短信,制作展板宣传和展示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的创建风采。全市初步建成东门大街、横街,长荡湖水街三条“放心消费一条街”,在“放心消费一条街”两头统一制作“户外放心一条街”公示牌6块,为街区每个经营户制 作放心消费信息公示牌196块,商品购销查验登记制度牌158块,每家商户大门上制作“诚信经营赢天下、放心消费乐万家”放心消费宣传门贴,并与每个经营户签订《放心消费责任书》和《放心消费承诺书》。努力加强消费维权服务(投诉)站建设,积极延伸消费维权 服务的社会覆盖面。设立消费维权服务(投诉)站151个,建立12315消费维权点196个。全面推进“放心消费”进商场、超市、市场、企业和景区活动,开通1个“消费维权网络QQ群”、1个“农民消费维权援助中心”、60个“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监测点”,设立4个景 区“消费维权联络站”。

【开展全国首个“国家宪法日”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  12月4日是我国首个宪法日,工商部门在金沙广场开展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大型普法宣传活动。活动中,工商部门紧密结合自身工作职责,积极宣传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法 规,并围绕群众关心的“商品质量安全”“消费维权保护”“登记制度改革”“企业信息公示”和“商标注册审批程序”等热点话题进行详细解答,吸引大量群众积极参与到宣传活动中来。活动当天共发放各类法律法规宣传资料300余份,现场提供咨询服务20余人次。

【金坛工商局和武进工商局加强农资监管工作经验交流】  11月20日,金坛工商局和武进工商局召开农资监管工作经验交流会,围绕如何做好辖区内农资案件查处、农资行政指导和农资消费维权等农资监管热点问题进行讨论,交换两地工商部门在开展日常农资监管工作中 的好经验、好方法,并就推动农资经营单位建立电子化台账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此次农资监管工作交流也是落实两地工商部门自上年缔结友好合作单位以来的一个生动举措。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充分学习和交流双方的先进工作经验,同时还有效加深彼此之间的了解, 为加速县域经济发展融合,推进“常金一体”起到部门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加强农资监管】  利用经济户口管理软件,深入实地调查走访,全面掌握辖区农资经营单位基本情况,建立健全户口档案,切实做到对农资经营户分布的“底数清、状态明”。编印《金坛市农资产品经营承诺书》

  400余份,分发到各农资经营单位,强化经营户的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联合农林、供销社等部门召开全市农资监管工作总结及表彰大会,对2013年度获评的10个省、市、县级农资经营示范店以及3个农资经营结对帮扶先进单位予以奖励。全年会同承检机构完成农资(化 肥)抽检25个批次,其中不合格批次3个,农资抽检合格率为88%。围绕“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监管模式,加强与农林、供销、公安等部门的协作,建立起“各负其责,信息共享,共商对策,联合执法”的监管机制。结合农时部署开展“红盾保春耕护秋播 ”集中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积极推进全市农资经营示范双向结对,争创省级农资经营示范店2个,市级农资示范店3个,县级农资示范店5个。农民农资维权立体网络进一步完善,全市共建立56个“农资商品投诉举报站”,覆盖率80%以上。

【推动建立农贸市场长效管理机制】  金坛工商局积极与商务、城管和卫生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成立市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监管合力。积极参与《金坛市菜市场监管考评及奖惩办法》的制订。鼓励、引导和推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等开办的市场 及新开办的市场专门设立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管理,引导1家未单独登记并领取营业执照的农贸市场主办方单独设立为企业法人,帮助1家新开办的农贸市场顺利办理营业执照。积极推动市场完善场内管理制度,指导全市市场主办方开展场内商户信用评定工作,推动市场主 办方对场内经营户划分星级进行管理。联合江苏银行大力开展市场信用助贷工作,全市31家市场均组织开展对场内经营户的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以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为契机,加大消费维权联络点进市场的力度,实现辖区31家商品交易市场消费维权联络点全面 覆盖,从源头快速化解消费纠纷,成功指导1家农贸市场建立商品质量先行赔付制度。

【部署开展2014“红盾网剑”专项行动】  在重点做好辖区企业或个人在淘宝、天猫、美团等全国性第三方交易平台上开办的网店专项监管的同时,积极开展对本市辖区网络交易平台的网络巡查及专项整治。坚持“网上巡查”和“实地检查”相结合,加大对利用网络侵犯 商标专用权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查处力度。加强与公安部门“2014年网上打假专项行动”的协调配合,推动案件线索、技术设备等资源共享共用。以《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实施为契机,逐户走访辖区内的“金坛山水网”和“淘金坛”等网络交易平台,督促平 台负责人切实履行好第三方交易平台职责并指导其对照修订交易和售后等服务规则,提高网站经营者守法经营意识。充分依托网络交易监管软件和经济户口软件对辖区经营性网站主体数据进行检查、梳理并核实相关信息,确保主体数据反映的法人信息准确、网站地址真 实、经营地址可靠。大力开展网上亮照工作,制订《企业网上亮照告知书》,确保辖区重点经营性网站成功亮照。全市140家企业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完成目标数的100%。

【平安市场创建】  研究制发《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平安市场创建工作的通知》,与辖区31家市场主办方签订《市场管理责任书》,与辖区25家农贸市场主办方签订《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各成员单位不断强化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以北水关市场、东城市场、 峨嵋市场、金海小商品市场等地处中心、客流量大的市场作为重点督查对象,多次联合开展重大节日消防安全检查,形成“工商牵头、部门协作、条抓块包、齐抓共建”的良好工作局面。积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对北水关市场的示范点创建工 作予以大力宣传,指导对北水关市场严格按照创建标准做好安装监控设施等各项工作,并将北水关市场作为创建常州市级平安市场示范点推荐申报。

【积极做好农贸市场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工作】  2014年,加大对全市29个农贸市场的巡查力度和频次,逐户宣传发放《禽流感预防告知书》,要求各市场开办单位加强与工商机关的信息沟通,对本市场内活禽经营户进行重点防范,认真履行好“查证验物、消毒灭源的责 任,无害化处理和做好个人防护”的职责,严格执行禽类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等制度,对防控工作做到有记录、有痕迹,确保问题禽类不流向餐桌。督促市场主办方全面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切实把好活禽交易准入关;督促市场主办方切实做好活禽交易场所 的卫生消毒、清洗及休市等工作;督促市场主办方落实好活禽和禽类产品进销货台账登记及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制度;督促市场主办方采取多种途径帮助经营户及消费者掌握相关知识,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疫情传染。与市农林、卫生和城管等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和应急 防控处置机制,严查病死禽上市交易,防范疫区禽类产品流入本地市场。定期交流防控动态和开展联合巡查活动,确保对可能发生的疫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置。(岳黎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