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抗击新冠肺炎 > 群防群控 > 内容
西城街道:薪火相传,坚守“疫”线
  信息来源:西城街道 发布时间:2020-02-26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薪火相传

从30后到90后

从鬓染霜华的老人到旭日初升的青年

不一样的年龄

不一样的身份

奋战在西城抗疫一线的这群人

用日日夜夜的坚守

展现了薪火相传的人间大爱

三零后四零后

文化社区1936年出生的倪文祥、1947年出生的姚小明,一对老搭档既是老党员也是网格长,每人每天步行达12公里,参与社区的网格巡查工作;小南门社区1949年出生的谢锁保特意送来一万元钱表达心意;1946年出生的赵锁珍开了一家“自家人托老所”,因收费低廉,赵大姐将自己的退休工资贴补在里面,就算这样,她还是送来了5000元钱,她说:“每次都是政府和社区帮我,这次,我也表示一下我的心意,表示一下我对政府和社区的感谢之意,如果需要我,我一定还会来!”涑渎村1941年出生的潘普顺,是一名老党员,到村委主动报名参加防疫工作,发放宣传资料、调查走访村民、签订防疫承诺书,已经坚持了快一个月……


五零后六零后

方边村无职党员陈洪生出生于1953年,他自备喷洒工具和防护工具,主动加入环境清理的志愿队伍中。每天早上6点多,垃圾桶、宣传长廊、公厕和健身广场周围,总能看到他背着喷洒器的身影。


从防疫工作开始以来,一批60后机关、社区干部成了“主力军”,从年前到现在,从人员摸排到网格巡查,从卡口管控到签订承诺书,从数据整理到工作督查,他(她)们对上协调、对下沟通,累了就坐在办公室休息一会,饿了就吃点泡面饼干,夜以继日奋战在防疫一线,用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七零后八零后

作为街道防疫工作的“中坚”力量,上有老下有小的70后、80后,舍小家为大家,主动担起门岗值守、门面房摸排、矛盾协调、给居家观察户送物资等工作,每天从早到晚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面对群众的不理解、发牢骚,他(她)们总是耐心解释、细心宣传,即使喉咙沙哑,也无怨无悔。 

小区出入口管控


为居家观察户送物资、扔生活垃圾


每天上门巡查居家观察户并记录情况


九零后

曾几何时,90后还被人们称为“娇惯的一代”,然而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人们却惊叹于他们的成长。他(她)们中,有自己带病上班的,有宝宝生病顾不上照顾的,有哺乳期妈妈。。。但是身在基层,肩负重担,他们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展示了新时代年轻人的使命和担当。

不论是30后还是90后

不论是党员还是群众

他们都怀着同样的初心

同样的坚守

在抗击疫情这条道路上

用自己的微弱光芒

照亮崭新的希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