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坛概貌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概述】2015年,全区上下紧紧围绕“一城一区一山一水”发展重点,认真贯彻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组织和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真抓实干,经济社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持续攀升的良好态势,较好完成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25.5亿元,同比增长1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15亿元,同比增长20%,税收占比86.3%;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0002元、20427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9.5%,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继续位列常州各辖市区首位。

【工业】全年完成工业开票销售收入701.1亿元,同比增长10.9%;工业实际投入140.6亿元,同比增长36.97%。两大指标逆市上扬,增幅列常州辖市(区)第一,在苏南县市(区)中也名列前茅。众泰汽车首辆整车顺利下线,实现工业开票销售收入24亿元。晨风集团等4家企业税收收入超亿元,亿晶光电、金昇实业工业开票销售收入双双突破50亿元,金昇实业入选全国民营企业500强、省民营企业100强。

【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2400公顷,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400公顷。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63家,新认定家庭农场68家,创成常州市级农业园区2个、常州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4家。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金坛部分率先开工建设,完成年度小农水重点县、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等水利工程。

【现代服务业】茅山旅游度假区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访仙路、观云路等道路建成通车,华夏宝盛园开园试营业。长荡湖省级旅游度假区获批,金坛成为江苏省内第2家同时拥有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的县(市、区)。顺利举办长荡湖湖鲜美食节、长荡湖籽虾节、上阮赏花季和乡村旅游嘉年华等宣传推介活动。

【夯实发展基础】积极应对经济新常态,集中精力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尽可能引进更多的企业和项目,壮大实体经济,夯实发展基础。项目引进势头强劲。完善领导带头、镇区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招商机制,做到区、镇、部门各级领导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整合成立6个重点项目引进工作办公室,带动全区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先后引进总投资125亿元的中航锂电、总投资50亿元的蓝色星球环氧丙烷及聚醚多元醇、总投资23亿元的同方威视等总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9个。建立重大项目“联审联办”制度,畅通服务流程、形成绿色通道,全力以赴推动项目建设。中科国能、盈科通信等68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步伐,逐一排定项目投资建设方案,制定好项目实施、土地保障、资金保证三大计划,殡仪馆迁建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项目管理成效显著。制定《重点产业类项目清单》和《政府性投资项目推进计划清单》,实施清单式目标管理,明确每个项目的实施主体、责任主体以及项目推进的时间节点要求。成立项目督查小组,做到月督查、月会商、月推进,对重点项目划时段、分层次、多形式开展项目建设督查。项目保障更加有力。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博瑞电控高压共轨系统、斯威克EVA项目分获国家重大专项资金支持,全区累计争取上级各类资金超16亿元。通过增减挂钩、独立选址等途径,争取建设用地指标673.33公顷。积极推进企业股改上市,7家企业完成股改,其中京东农业、帕卓管路、常峰股份3家企业在“新三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下同)成功挂牌上市。

【改革活力充沛】多措并举,持续释放社会各方的创新创造热情,汇聚金坛加快发展的能量。深化行政改革。按照常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撤市设区工作有序实施。扎实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整合组建市场监管局、卫计局,实施薛埠镇扩权强镇工作。金城工业园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部门会审。同一乡镇村庄建设用地布局调整试点稳步推进,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调整获批。在全省领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资源整合稳妥推进。加大部门存量资产的整合盘活力度,以“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新路径,将部门原有死资产变成活资金,有效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累计盘活存量资产超20亿元。加强国有公司建设管理,集聚优质国有资产(资源),先后完成4批次国有资产(资源)优化整合。融资工作卓有成效。完善江苏金坛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组织架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有力支撑全区融资工作。深入开展与国开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合作,获得国开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贷款16亿元;与农发行常州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未来3年获得不低于60亿元的贷款授信额度。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即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融资模式。在该模式下,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试点项目和储备项目数量均列全省县(市、区)第一位。创新要素加快集聚。新增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省“双创人才”2名、省“双创博士”4名,新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5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6家。旺达喷灌“新型低能耗多功能节水灌溉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优化发展形态】坚持规划引领,加快完善城市功能和镇区功能,高标准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注重环境保护,不断推动产城融合。深化规划布局。制定《重点规划编制计划清单》,共排定28项规划编制任务,并按时序要求推进实施。高标准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完成薛埠、儒林等5镇产镇融合规划。优化完善城市综合交通、排水工程、慢行系统、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稳步推进控规全覆盖,科学指导城乡开发建设,着力构建“产城一体化发展”的城镇格局。完善基础设施。233国道先导段、265省道(一期)、241省道黄庄至溧阳界段改扩建等工程快速推进,常溧高速、钱资湖大道等道路竣工通车。第二污水厂扩建工程建成投运,长荡湖水厂开工建设。移动“4G+”网络实现全覆盖,完成220千伏河头变电站扩建、110千伏景区变电站新建、110千伏尧塘变电站及薛埠变电站扩建等工程。推进城乡建设。滨湖新城加快建设,环湖路、钱资湖岸线景观改造一期等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实施,碧桂园、新城吾悦广场等商业项目开工建设。老城区改造有序开展,“931”(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城市环境整治行动高标准推进,完成城区路灯亮化工程、城区静态停车位改造工程。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薛埠镇上阮村获“江苏最美乡村”提名。改善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完成绿化造林面积533.33公顷。新建下塘河四期滨河风光带、峨嵋绿地、景潭绿地等滨水公园和街头游园。建立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秸秆综合利用率超90%。完成长荡湖饮用水源地600余公顷网围整治工作。关停燃煤小锅炉148台。

【增进民生福祉】突出惠民利民,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确保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发展所带来的实惠。民生实事实施。全年共投入财政资金近10亿元,完成住房保障、河道整治、交通便民等10件民生实事。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高考本二以上达线率76.85%,增幅连续4年位列常州各辖市区第一位。东城实验小学、指前实验学校、华城小学改扩建二期建成投用。区第二人民医院和城东卫生院合并移址新建、儒林镇卫生院中医妇科医院竣工投用。举办第六届全民运动会和第七届文化艺术节,第5次蝉联“江苏省文明城市”。健全社会保障。稳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低保月均待遇提高至59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提高至55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发192元。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950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000余人,创业带动就业497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推进安置房建设,在建安置房328万平方米、交付92.4万平方米。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全年全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建成覆盖全区村(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服务管理新架构。推进农村家庭技防入户工程,积极开展老小区“三防”(物防、技防、人防)升级改造。完善领导包案下访、专案接访和专题研判工作机制,推进落实“稳评”工作。成功抵御50年一遇的洪涝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何 彬)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