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1年,全市行政服务工作践行“服务经济、方便群众、提高效率、塑好形象”的宗旨,扎实开展能力作风建设深化年活动,进一步转变机关作风,创新服务机制,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一年来,金坛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共办理各类行政审批服务事项34.55万件,其中即办件28.56万件,占82.6%;承诺件5.99万件,占17.4%;各类办件按时办结率为100%,承诺件提前办结率为96%。全年各类办件收费(含契税、车购税、各类基金等)4.9亿元。全市共有25个部门进驻中心,有10个公共服务机构、中介机构进驻中心,共设63个窗口,有144名工作人员,其中管理人员13人,窗口工作人员121人,工勤、保安、导服员10人,全市行政许可事项228项,进中心办理的180项,占79%,进中心办理的非许可审批事项53项,服务事项96项。获得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组织实施竣工联合验收】 中心保持和重点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项目进度,主动做好联合验收前期的指导服务工作,帮助企业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联合验收流程,完善服务机制,缩短验收时间,提高验收效率。全年共组织对68家重点企业的95个建设项目进行联合验收。从企业申请验收到验收结束,验收时间由上年的平均4个工作日缩短到3个工作日,最长的5个工作日,最短的只要1个工作日。
【实行减免缓收费项目备案制度】 中心对收费项目涉及减、免、缓的实行备案制度。各窗口在办件过程中,凡收费涉及减、免、缓的项目均须经市、局主管领导审核、审批,并说明减、免、缓的理由、标准和缓交时限。同时,必须将该件次登记在册,填写窗口减、免、缓收费项目月报表并于次月初报中心备案,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强化管理和监督,防止财政资金流失,营造公开、公正、廉洁的收费环境,
【建立重点工业建设项目提前介入制度】 针对工业投资项目生产要素计划指标问题,工业投资项目审批受到前置条件制约,影响项目开工建设,通过专题调研,推行工业投资项目审批前期介入法,即对于符合条件的,由中心牵头会办,各相关部门窗口提前介入,做好各自审批事项的前期准备工作,提出咨询意见,待前置审批条件具备时,各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审批办结。中心全年牵头对6个重大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快速审批机制。
【开辟“海归”创业服务绿色通道】 按照“专窗服务、全程跟踪、优先办理、限时办结”的方式,以中心为平台,为“海归”创业人员提供企业注册以及个人审批事项的绿色快速办理服务机制。凡是执“海归创业人才卡”办理的事项,承诺件一律按照再压缩50%的时限办结,即办件优先办结,上报件由相关部门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加速办理。
【推进行政服务体系建设】 市中心会同市监察局、民政局到浙江省湖州市等地学习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的建设、运作、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参与制定《金坛市镇(区)、村(社区)便民服务厅(室)标准化建设实施意见》,对镇、村“一站式”便民服务模式建设提出规范化要求。建立镇村行政服务代办员制度,要求各镇、村配备一定数量的人员担任本级服务代办员,同时,各镇区指定1人为首席审批代办员,为重点企业和投资者提供代办服务。
【深入推进“三集中、三到位”工作】 中心进一步加大推进以审批服务职能归并到位、项目集中到位、窗口授权到位为重点的“三集中、三到位”工作力度,加强与部门的沟通协调,强化指导和监督。6月、10月,中心会同监察、法制等相关部门,对全市具有审批职能部门 “三集中、三到位”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查清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整改要求。
【加强中介机构长效管理】 中心会同工商、物价、税务、各主管部门,调查摸底,掌握我市从事会计代账、税务代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投标代理等中介机构的类别、数量、基本情况。组成专项检查小组,依据评价细则初步方案对各行业中介机构进行一次专项检查,还重点抽查2010年已实施评价的土地评估、房产评估等中介行业机构。制定出台会计代账、税务代理、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咨询、工程招投标代理、土地评估、房产评估、环评8个行业的信用等级评价细则,依据已出台的各专门评价细则对8个行业共49家中介机构进行网上公开评价、专项检查、联合打分,全面评定各中介机构的信用等级。
【进一步压缩承诺件办理时限】 中心坚持“合法、规范、科学、便捷”的原则,以现行对外承诺的时限为基准,对窗口的所有许可、审批、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重新优化梳理、归并、再造,将承诺件平均承诺时限由上年的4个工作日压缩至3.8个工作日。质监局窗口计划将质监代码IC卡办理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为即办件;工业建设项目联审联办时间由原来的22个工作日压缩至18个工作日。
【开展问题解决月活动】 中心党政主要领导带领重点窗口和科室负责人深入儒林、朱林等镇和40多家企业进行调研,征求乡镇和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和难点。通过深入镇(区)和相关企业调研、召开镇(区)首席审批代办员座谈会、寄送“千名群众、百家企业”评中心意见函等形式,搜集到各类难题16个。中心将查找到的问题作为工作的重点,认真进行梳理和分析,拿出解决各类问题的方案,认真加以解决,切实帮助企业化解难题。
【优化服务机制】 建立完善领导挂钩服务制度,中心领导班子成员按区域分片负责全市79个重点工业建设项目的审批协调。成立人社分中心和地税分中心,分中心达到4家。增设教育局窗口,教师资格认定、民办学校设立、变更、解散许可以及教育配套费征收3个事项进中心办理。利用“一表制”登记注册企业1008家,其中,新设立765家,变更243家。组织对工业建设项目联审联办65个,对需要进行项目会审、集中踏勘的重点工业建设项目,中心及时组织相关窗口负责人对项目进行会审,全年共进行项目会审26次,对需要集中踏勘现场的,由中心负责解决交通工具,共对44个项目现场进行勘察。完善“一票制”扎口收费制度,将教育配套费纳入建设项目扎口收费“一票制”范围,全年扎口收费项目148个,其中工业项目104个,扎口收费646万元;非工业项目44个,扎口收费8079万元。做好外商投资企业集中年检年审工作,组织工商、财政、商务、外管、国税、地税、统计等7个部门联合对237家外商投资企业进行联合年检,通过年检的共218家,通过率为92%。(高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