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0年,市环保局以主要污染物减排、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为重点,大力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序时落实,促进了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污染物减排】 围绕“十一五”总量控制目标和COD761吨、SO2984吨的年度减排任务,排定COD减排项目7个,SO2减排项目3个。通过强化倒逼、约束和激励机制,年内COD削减815吨,SO2削减1706.6吨,超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经上级环保部门核查认定,“十一五”期间,全市COD在2005年6158吨的基础上,净削减1703吨(扣除新增量),完成减排任务的150.3%;SO2在2005年14736吨的基础上,净削减3586吨(扣除新增量),完成减排任务的133.7%。
【水环境综合整治】 强化三级河长制,定期将全市22条主要河道(湖、库)的基本情况、阶段性水质状况以及需重点推进的整治措施分别报告责任(市)领导、督查部门、实施镇(区)等三级河长。编制完成电胜河、下塘河、下坵河等3条市河的整体贯通及黑臭整治方案和长荡湖、钱资湖、尧塘河、湟里河、北干河、薛埠河的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并推动实施。大力整治饮用水源地安全隐患,对全市14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风险评估,并重点加大对长荡湖、钱资湖水质动态巡查和蓝藻预警监测力度。推进长荡湖综合整治,配合完成网围缩减、湖区餐饮船迁移归点工作,推进生态湿地建设。推进污染集中治理,完成市一污厂、二污厂除磷脱氮改造和二污厂扩容工程验收,推动薛埠、儒林、指前、直溪等4个镇污水处理厂实施除磷脱氮提标改造。
【大气环境综合整治】 开展第二轮化工生产企业专项整治,对32家化工企业下达废气整治任务并组织验收;将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检测纳入安全年审,统一实施绿色环保标志管理;在夏、秋两季收种季节,会同农林、公安、城管等部门抽调专人成立秸秆禁烧工作办公室,组织巡查组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查,发现焚烧点及时处置,严格执行巡查日报制度。
【重污染行业区域整治】 对25家纺织染整企业、15家化工企业和6家涉铅企业开展“打造放心行业”专项整治工作,督促指导企业雨污分流、排污口规范化和厂区环境综合整治并组织验收,对卫生防护距离不符合要求的4家企业下达停产通知;对登冠区域所有化工企业限期整改,加强整治过程的检查督促。对洮西、白龙荡、后阳等区域的34家化工生产企业下达停产整治通知,严格按照化工企业整治验收标准督促企业对雨污管网、废气设施、废水的收集和规范处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整治。
【建设项目环保审批】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评制度和环保“三同时”制度,积极引导扶持低污染、低能耗、高效益“两低一高”项目发展,对不符合产业政策或环保要求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继续实行重大项目、敏感项目会审会商制度,增强项目审批决策过程的公开透明和科学民主。认真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环境问题的排查和整治,加强建设项目全过程监察,对存在的未批先建、“三同时”不到位、未经试生产核准和未经环保竣工验收擅自投入生产等违法行为下达限期整改通知。全年共审批建设项目285个,其中报告书11个,报告表153个,登记表121个;会审项目17个,否决、劝退项目18个,组织完成“三同时”验收项目33个,从源头控制新增污染。
【环境执法监察】 创新监管机制。通过组织交叉检查、联合检查、错时检查等方式提高监察效率,全年共组织开展现场监察7800余厂次,其中夜间、节假日突击性和错时检查800多厂次,对蓄意偷排、超标排放等环境违法行为下达违法行为限期改正通知139个,立案查处61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56个;强化技防手段。推进环保数字化、信息化工作,完成总投入822万元的监控中心软硬件升级改造工程,全市已安装现场监控点位49个。其中,污水44个;废气2个;林格曼黑度2个;汽车尾气检测1个。加强对全市危废产生单位和辐射污染源的监管。全年共审批危险废物交换、转移申请表123份,督促处置工业危废583吨、医疗废物115吨,对全市在用、备用的2枚放射源实行在线监控。
【环境信访】 认真落实污染纠纷定期排查、局长信访接待日以及班子成员带案包案等制度,建立一站式接访、一体化办理、一竿子到位的工作机制,全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和社会稳定。全年共受理各类信访857件次,按期办结率100%,满意率90%以上,越级信访较去年下降23%,全年未发生大的环境污染事故。
【环境监测】 围绕小康环境质量达标、污染物减排等重点工作,加强对工业污染源、饮用水源地、水环境、大气环境及噪声环境的监测工作,加密监测频次,共获各类环境质量监测、监督性监测和委托性监测有效数据(手工)31000多个,积极发挥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作用。2010年全市空气环境质量达二级标准,API指数小于100的天数达94.5%,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7分贝,交通噪声平均值67.3分贝。
【环境宣教】 以“6·5”世界环境日等重大纪念日为节点,通过广场环保交流、现场答疑、环保展板、赠与环保书籍、环保投诉受理等多种形式,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低碳生活等宣传教育活动,提升环境宣教覆盖面和影响力。积极开展“减少污染、珍爱家园”联合环保行动、第五届丰登杯环境教育系列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的生态安全和环境忧患意识。积极组织企业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化评定,完成全市202家企业环境行为评定工作,将评定结果纳入银行信贷系统。大力推进绿色创建工作,先后创成省级环境教育基地1家,省级生态村2个,省级绿色学校2所,常州市级生态村8个,常州市级绿色学校5所,常州市级绿色社区1个。(杨年庆 吴耿瀚)
编辑 方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