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2009年,金坛市农业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主题,以争当苏南农业“排头兵”为目标,紧抓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全市农业总产值35.13亿元,同比增6.3%,增加值18.07亿元,同比增8.2%,农民人均收入10433元,一产对农民增收的贡献份额超过400元。

  粮油生产。组织开展第二届优质小麦高产竞赛,实收单产最高达7650公斤/公顷,创金坛市小麦单产纪录。3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均超额完成9750公斤/公顷的创建指标,一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区单产平均10530公斤/公顷,达省级A标,获得常州市高产创建一等奖。高产创建有力促进全市粮油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小麦连续6年增产增收,水稻公顷产9300公斤,比上年提高375公斤,全年粮食总产28.03万吨,同比增3.4%。油菜总产9667吨,较2008年增加1000吨。

  高效渔业。全市渔业以高效养殖竞赛为载体,以科技入户为抓手,呈现出“三增”的良好态势。一是高效渔业比重增。高效渔业面积新增800公顷,达10133.3公顷,占总面积的61.3%,连续4年为全省高效渔业建设先进县(市)。二是特种水产产量增。达到1.9万吨,比上年增10%,特别是河蟹产量首次突破万吨大关,达1.02万吨,比2008年增加900吨。三是养殖效益增。2009年水产品市场行情较好,特别是河蟹价格达到近10年来的最高值,养殖效益明显增加。全市渔业总产值12.66亿,增幅达7.3%。

  规模畜禽养殖。2009年全市畜牧生产坚持在环保优先的前提下,稳步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年末生猪存栏18.6万头,全年出栏24.5万头,与2008年基本持平。重点加快推进“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优质家禽规模养殖,新增规模养禽户182户,总数560户,全年家禽饲养量2409.5万羽,同比增30.2%。强抓常年防疫、春秋季突击防疫、抗体监测、消毒灭源、动物检疫监督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为全市畜牧安全生产撑起保护伞,2009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10.6亿元。

  现代农机。2009年全市完成农机社会总投入2390万元,累计推广6大类15种补贴农机具1981台(套),受益农户及农机服务组织1174人(个);新增微孔管道曝气增氧推广面积234.7公顷,占全省新增总量的20%;在全省率先示范推广池塘增氧耕水机械、畜禽粪便处理机械、芹塘船型拖拉机、茶园中耕机械、茶叶乘用采摘机和色彩选别机等一大批高效环保特色农机;新成立农机合作社14家,总量29家,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省级平安农机示范监理所创建工作扎实有效。

  绿色金坛。全市完成绿化造林面积1400公顷,所有镇、村绿化通过市、县两级考核验收。组建专业扑火队,实施引水上山工程,建设森林防火数字化监控系统,森林防火做到人防、物防、技防三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受到省林业局全省通报表扬;严格执行限额采伐,杜绝滥伐林木案件的发生;与湖管会合作建设长荡湖鸟类观察哨,加强野生动物保护;集中力量,高标准完成全国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任务;苗木检验检疫没有发生错检、漏检事件。

  生态农业。实施生态沟渠氮磷拦截工程4万平方米,生态浮床被列为全国示范点。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0多座,塔式蚯蚓生态滤池模式在全省推广;建成大型沼气发电工程5座,为全省最多。植物病虫害防治科学测报、精准防打,用药量较2008年减少25%;推广测土配方施肥3433.3公顷、商品有机肥5752吨,冬绿肥种植面积499.2万公顷,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作业面积2.2万公顷,较2008年增长27%,进一步减少化肥用量;久红生态园和江南农耕园跻身2009常州最具魅力十佳乡村旅游点,其中久红生态园被评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金坛市江南农耕园被核准并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2014年)。(曹建军吴强)

【农民培训】 2009年农民培训工程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450场,29167人次,培训9723人;开展农民创业培训7期,培训769人;开展“致福工程”培训15期,培训509人,参训人数和人次创历年新高。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贡献,受到省市农业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陈蕾)

【农产品品牌建设】 2009年全市农业新增江苏省名牌产品1只,总量9只;新增江苏省名牌农产品2只,总量3只;14只农产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论证,总量达210只;在省内外开设金坛名优农产品直销窗口8个,提升了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拓展了销售市场。(吴强)

【农产品检测与质量安全】 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抽检农产品4390个,蔬菜农残合格率99%以上;开展环境类和投入品类检验检测,共检测土壤、肥料等20批次600多个样品,提供技术参数3000多次,编印检测简报32期。

【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农业部项目】 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获农业部项目1个,总投资达28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7万元。购置农产品质量、农业投入品和产地环境等检验检测仪器设备37余台(套),其中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均在30万元以上。(何琳华)

【科技创新】 2009年,市农林局农技人员弘扬“实践三创、奉献三农”的金坛农林精神,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开展各项科研试验,取得丰硕成果。“机插水稻条纹叶枯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中国植保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成为全国惟一获此奖的基层农技推广部门;“水稻机插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和“水稻种植机械化技术集成与应用”分获常州市科技进步二、四等奖;“蟹池微孔管增氧高效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等10个项目分别获得2009年度金坛市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同时还获得国家专利9项,其中2项为发明型专利。

【金坛市被列为200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 为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工作,提升农民科技种田水平,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农业部、财政部决定在全国启动实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金坛市被列为示范县之一。

【现代高效生态种禽科技示范园区被列为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区】 由江苏八达畜禽有限公司承担的现代高效生态种禽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被列为2009年省现代农业示范区19个项目之一。该项目将通过扩建孵化车间、应用“SM3樱桃谷鸭饲养技术操作规程”等新技术,把园区建设成规模大、机制好、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力强的综合性现代高效生态种禽科技示范园区,使之成为全市乃至全省高效畜牧业的典范、展示现代畜牧业的窗口。

【科技入户】 继实施部级水稻、省级畜禽、茶叶、食用菌、水产5项科技入户后,2009年又新增农机科技入户工程项目,至此金坛市共实施6项科技入户,是全省县级市中惟一。共选聘技术指导员178名,培育3720户科技示范户,通过“专家进大户,大户带农户,农户帮农户”的技术推广方式,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塘)、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惠民富农的“民心工程”。(孙云玉)

【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 农林局开展2009年金坛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围绕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以当前风险高、隐患大的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为重点,强化执法监管,促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上新台阶。

【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 2009年,市农林局进一步强化对农药市场监管,深入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53人次对全市120余家农药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专项检查。通过开展农药市场监管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全市农药市场秩序,全面提高农药管理水平。

【放心农资下乡】 市水稻科技入户工程领导小组与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市8个镇(区)遴选24家管理规范的农资经营店为市首批水稻科技示范商店,按照“遵纪守法,不销售非法产品;诚信经营,不短斤少两;统一技术,不篡改处方;传播科学,不敷衍误导”的服务承诺,把农资商店建成水稻科技入户工程主推技术的转播站、主推农资的直销店,为农民群众提供水稻科技入户服务。

【农业部农业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在坛实施】 2009年,金坛市农林行政综合执法大队承担了农业部农业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项目任务。通过实施项目,增强快速反应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切实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农业执法水平,取得良好示范效应,增强基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能力,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所承担的执法任务。(陈良俊)

打印 关闭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