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基本成型;畜牧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万亩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规划在修编中提升;万亩茶叶产业园区建设、美丽乡村创建和粮食生产、护林防火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
2014年,全市小麦公顷单产5403公斤,较上年增81公斤,实现十一连增。水稻公顷单产在全省普遍减产的大形势下减产19.5公斤,为9660公斤。全市稻麦公顷单产1.5063吨,较上年增61.5公斤,连续两年达亩产吨粮目标。
新增高效设施农、渔业面积700公顷。着力推进园区建设提档升级,新增常州市级园区4个,畜牧园区全力争创省级园区。总投资8.6亿元的“渔光一体”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16亿元的光伏农业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1.7亿元、年屠宰加工能力超3500万羽的两个家禽屠宰加工厂开工建设,实现了一产和二产的集成叠加。
大力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和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新增高标准农田1333.33公顷,全市高标准农田占比突破60%。全市水稻机插率92%,高效设施农业主要环节机械化率较上年提高3%,插秧施肥一体机、水田开沟机等新机具成功推广,农机装备结构明显优化,全省茶叶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金坛召开。
金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成功申报省级园区,总投资3亿多元的6个项目开工建设。新培育常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9家,总数达17家。尧塘镇成为全国一村一品(花木)示范村镇。后渎特种水产养殖场成为全省第六批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终结了金坛市河蟹借道出口的历史。
年培训农民2万多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培训全省试点。五项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同时推进,新培育科技示范户4550户。全面开通农业科技网络书屋,为技术指导员定制个性化的个人书屋。
推行“三定一考核”(定监管对象、定监管人员、定监管任务和年终绩效考核)模式,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格化管理。运用移动终端监管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对重点生猪屠宰场建设屠宰溯源视频监控系统,加快传统监管模式向现代监管模式的转型。投入近400万元对水产、畜禽和农检中心实验室进行标准化改造,提升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和风险预警能力。农业行政执法坚持宣传教育、日常巡查和专项整治相结合,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
按照《金坛市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意见》,切实加大品牌整合力度,着力推进区域公用品牌规范使用,加快改变农产品品牌多、散、乱的局面。成功举办第二届“金坛雀舌”茶道会、第二届长荡湖籽虾节和首届乡村采摘节,努力以农业节庆唱响农业品牌。3只农产品成为农业部名特优新农产品,在2014年省“陆羽杯”名茶评比中创历史最好成绩,在省“中山杯”水果评比中首次取得特等奖。金坛雀舌“百鸟朝凤”获农业部包装创意优秀奖。
超额完成绿化造林年度目标任务,森林城市创建扎实推进。长荡湖网围整治有序有力,为长荡湖生态修复和旅游大开发奠定了基础。动物疫病防控到边到位,确保重大疫病不流行。强力推进综合秸秆综合利用,扎实开展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全省领先。测土配方施肥整建制推进,积极开展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全市耕地地力稳步提升。
新、扩建机库7个,全市具备耕、种、管、收一条龙作业服务能力的合作社18家,实施水稻病虫害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2666公顷,农机专业化、社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大力推介以“春赏花、夏采果,秋品蟹、冬养生”为主题的农业休闲观光精品线路,提升了全市农业创意水平和服务功能。儒林镇湖头村被评为“江苏省最具魅力乡村”,薛埠镇有机茶园入选“中国美丽田园”。
【三种产品入选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2月25日,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发布第2号公告,公布包括粮油、蔬菜、果品、茶叶及其他等5个类别、679个产品、820家生产单位的“2013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常州市在粮油、茶叶类9家单位生产的四种农产品入选,金坛市占据其中三席,分别是金坛市江南春米业有限公司和金土地有机稻米专业合作社生产的“金坛大米”、江苏鑫品茶业有限公司和金坛市方麓茶场有限公司生产的“金坛雀舌”茶、江苏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和金坛市御庭春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茅山青锋”茶。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2014年,推进“三定一考核”(定监管人员、定监管对象、定监管任务,年终绩效考核)监管模式,落实农产品网格化管理措施。按照“三定一考核”的网格化监管目标,在全市涉及农业的92个行政村全部向社会聘请专职监管人员1名。对全市的种植养殖大户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全面掌握当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对象,全市共计粮油3.33公顷以上的大户342户,园艺0.2公顷以上的大户477户,水产2公顷的大户775户,蔬菜自产自销的276户,各类畜禽养殖户831户,共计2709户。按各村的实际情况,每个村确定20户左右的种养殖大户作为主要监管对象。2014起,对镇村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分别进行年中、年终两次考核,村级考核绩效与镇考核挂钩,权重占比50%。
【现代监管模式】 2014年,金坛市在常州市农委研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基础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和各镇(区)农产品监管站的监管员、市农检中心和镇区快速检测站的检测人员首次运用移动终端监管平台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检测工作。平台划分为新闻动态、监督检查、产品检测、监管对象、三品查询、投入品查询、监管人员、互动交流等8个模块。日常监管和采样检测均为现场自动记录数据(包括GPS定位)并实现在线传输,同时具备拍照、屏幕手写(签字)等功能,解决了监管人员要进行的台账记录数据二次录入问题,极大地方便了日常监管工作。查询和互动模块的设计,进一步规范监管人员的行为。
【电子商务】 根据省2014年农产品网上营销整体推介(任务类项目)要求,在开展前期研究和调查后,分别于4月25日、8月15日两次组织召开农产品网络营销座谈会,全市20余家农业与农产品网上营销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大家交流和分析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情况,同时筛选了5个农产品“淘宝店”、50个名特优农产品进驻淘宝“高淳馆”。此外,著名电商“1号店”也加入了金坛市农产品网上营销行列,建昌红香芋、金坛茶叶、大米等一批名特优产品进入“1号店”特色馆,积极打造金坛农产品网络形象。(周秋娟)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对接】 2011年起,金坛市与南工大对接,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三年来,南京工业大学挂县专家为金坛市农业企业提供大量的技术服务、物化服务和信息服务。与江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南工大—江南科技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在三德利销售平台、常州美农农牧公司等实施的养殖场污水生物净化技术示范为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的低成本处理、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技术模式;在指前镇丰产村的常州科农家禽繁育中心建设规模养殖场养殖废水处理系统,年处理种鸭洗澡水、鸭场冲洗水等废水43800吨,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固液分离的鸭粪可生产有机肥3000吨、生产沼气36.5万立方米。在金坛市银湖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设了全市首条蘑菇基料工厂化生产线,消耗麦秸秆1万余吨,畜禽粪便3000余吨,年生产食用菌基质1.3万吨,实现收入600万元,为全市的小麦秸秆可回收再利用又开辟一个新途径。在全省2013年度“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绩效考评中,南工大被评为挂县突出单位,金坛市被评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对接突出县。
【农业科技创新】 2014年,金坛市农业科技学会重点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以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为契机,以科普惠农促增收为主线,深入开展科普大联合、大协作,将农业技术普及到田(塘、舍、棚、园)头。开展科普宣传。全年组织开展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8场次,发放各类科普资料10万余份,发布各类科普信息70余条。全年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的科技论文、调研文章、通讯报道100多篇。有27人次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各类学术交流16次,撰写交流材料29篇。在金坛市第三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竞赛中有14篇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优秀奖8篇;在常州市第十二次自然科学优秀科技论文竞赛中有5篇获奖。其中,二等奖2篇、三等奖3篇。全年获得各类科技进步奖10项,其中获常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和二等奖1项,居常州辖市、区农业类获奖项目榜首;获得各类国家专利12件。其中,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3件,实用新型专利5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5月21日,金坛市第二十六届科普活动周暨首届学术月活动启动仪式上,市农业科技学会被授予金坛市首届星级学会。
【现代农业专家金坛行活动】 2014年,第二十六届科普活动周期间,市农林局开展了形式各样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活动,其中以“苏南现代化背景下的农业发展”为主题,与民盟金坛市委联合举办的“现代农业专家金坛行”活动,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精彩纷呈的专家授课获得一致好评,被授予“优秀特色科普活动”,并获得活动经费资助。“现代农业专家金坛行”活动旨在积极鼓励专家学者为金坛经济发展服务,为金坛现代农业发展出谋划策。活动包括专家考察、专家签约、专家授课和专家企业互动等四项议程,为期二天。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提档升级】 为进一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升金坛市农业产业园区水平,2014年,全市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提档升级行动”。进一步完善园区规划编制。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编制了“金坛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金坛市现代茶业园区规划”、“金坛市万亩蔬菜园区规划”和“光伏农业园区规划”等等,并报请市政府批复;加大园区招商引资,培育园区经营主体。按照“一个产业园区、一个主导产业”的要求,突出产业链招商,加快引进和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经营主体;提升园区装备水平。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投入,提升园区农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农业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常州市级以上园区的应用率50%以上。园艺设施化比重在原基础上提升10%以上,新增畜禽自动化喂料线40条,畜禽舍改造6万平方米;渔业机械和装备的投入比重增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覆盖率100%,微孔管道增氧设施在园区应用率95%以上。常州市指前现代园艺产业园、常州薛埠现代茶叶产业园、常州市朱林设施蔬菜产业园、金坛市壹号农场有机农业产业园被常州市认定为2014年常州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孙云玉)
【农民培训】 2014年,农业专项技术培训8213人次;农业职业技能培训502人次,其中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100人次;农民创业培训2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450人次。(范晓璐)
【行政服务】 2014年,开展第五轮行政服务事项审改工作。按照应进俱进的原则,对局内水产、林业、农机、畜牧等各科室所涉及的行政许可共计21项(其中子项8个,上报件5个,备案件1个)进行再梳理,对办件地点、人员、时限进行再明确,进一步规范办件权限和职责。在行政中心征文比赛中夺得第一,信息工作排名前列,多次获得双月考评红旗窗口,连续14年实现零投诉。(柳民强)
【农产品检测与质量安全】 2014年,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共抽检蔬菜速测样品4704个,品种30个,蔬菜农残速测合格率为100%,共编《检测简报》24期,分别报送至省市相关领导和部门;开展环境类和投入品类检验检测,共检测土壤、水等268个样品,提供技术参数2408个;承担省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常州“三品”监督抽检等合作项目,共抽检蔬菜、水果等品种458个,提供技术参数14656个。
【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换址】 11月中旬,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实验室由原来的金坛市农业推广中心大楼三楼(金湖路128号)搬迁至金坛市龙山路43号。2014年,金坛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投资100多万元,经设计、土建、装修等工程,建设了一个水、电、气等设施良好的实验室。实现农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的实验室整合。(何琳华)
【生态农业】 截至2014年底,全市建成500立方米以上大型沼气工程6座,300立方米以上中型沼气工程9座,50~200立方米小型沼气工程36座,可利用的户用沼气约1000户。秸秆综合利用稳步前进,新建秸秆收贮中心1座。建成畜禽粪便集中处理中心2处,规模畜禽场粪污“三分离一净化”(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固液分离,生态净化)处理工程2处,新增有机循环农业工程4处。(白洁瑞)
【金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获省级认定】 2014年,金坛市金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为常州首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10月18日,江苏立华食品有限公司、江苏三德利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实施的六大农产品加工项目在金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同时举行启动仪式,全市农产品加工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抱团集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中华绒螯蟹出口示范基地获省级认定】 4月,金坛市后渎特种水产养殖场的中华绒螯蟹出口基地成功创建省级出口示范基地,这是继金坛市肠衣厂有限公司的肠衣出口基地、江苏金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无节水芹种植基地后的第三家省级出口示范基地。
【新增常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 2014年,经过申报、初审、实地考评等环节,金坛市原有市级龙头企业监测全部合格。江苏茅山青锋茶叶有限公司、金坛丰登酒业有限公司、金坛市粮食购销总公司等9家企业正式被认定为新一批的常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尧塘镇花木产业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9月,以“花卉苗木”产业专业著称的尧塘镇被正式认定为农业部第四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为金坛市首家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镇。11月,尧塘镇成功申报了农业部首批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品牌建设试点。(滕颖)
·粮油种植业·
【概述】 2014年,全市粮食作物总面积3.67万公顷,连续4年缩减。公顷单产7504.5公斤,总产27.55万吨。分别比上年减3.3%、增0.7%、减2.9%。夏粮面积1.53万公顷,公顷单产5342.1公斤,创历史最高,自2004年起连续十一年递增。总产8.17万吨。分别比上年减3.2%、增1.7%、减1.6%。其主要作物小麦面积1.49万公顷,公顷单产360.16公斤,也连续十一年递增,并创历史最高。总产8.03万吨,分别比上年减2.9%、增1.5%、减1.5%;秋粮面积2.14万公顷,公顷单产9048.6公斤,创历史最高,连续7年递增。总产19.38万吨,分别比上年减3.3%、增0.3%、减3.1%。其主要作物水稻面积1.924万公顷,公顷单产9660公斤。总产18.59万吨。分别比上年减2.5%、减0.2%、减2.7%;油料作物油菜面积0.31万公顷,连续5年缩减,公顷单产2400公斤,创历史最高产,总产7512吨。分别比上年减7.4%、增4.6%、减2.9%。
水稻平均单价每公斤3.1元,比上年增0.1元,公顷产值3.04万元,公顷成本1.16万元、公顷效益1.87万元;小麦平均单价每公斤2.36元,比上年增0.16元,公顷产值1.50万元、公顷成本7943.4元,公顷效益7013.4元;油菜籽平均单价每公斤5元,与上年持平,公顷产值1.33万元、公顷成本9256.8元,公顷效益4048.95元。
全市水稻直补面积1.73万公顷(每公顷补贴300元);粮食综合补贴面积2.91万公顷(每公顷补贴1551元);水稻良种补贴面积1.66万公顷(每公顷补贴225元);小麦良种补贴面积1.52万公顷(每公顷补贴150元);油菜良种补贴面积691公顷(每公顷补贴150元)。全年共核实享受补贴面积6.32万公顷,发补贴资金5636.08万元。
全市稻麦油参保总面积3.31万公顷,总参保保费1082.54万元,保险全部由各级政府承担。其中参保面积分别为水稻1.68万公顷、小麦1300公顷、油菜820公顷。2014年,赔付受灾定损面积共计432.69公顷,赔付资金157.52万元。其中水稻受灾定损面积369.37公顷,赔付资金147.62万元;小麦受灾定损面积63.32公顷,赔付资金9.9万元。
【高产示范片创建】 2014年,全市共实施部省市县四级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14个。其中,部省级粮油万亩示范片13个,自建1个。水稻高产增效创建9个。共实施面积7389.27公顷,占全市总面积38.4%,农户39548户。直溪坞家片(部)、薛埠茅东片(部)、朱林沙湖片(部)、指前建春片(部)、指前庄阳片(部)、朱林薛埠片(省)、金城后阳片(省)、直溪金城片(省)、儒林尧塘片(自建);小麦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片4个,共实施面积3405.16公顷,占全市总面积22.91%,农户15534户。直溪天湖片(省)、指前社头片(部)、朱林沙湖片(部)、金城大亭片(省);油菜高产增效创建万亩片1个,薛埠罗村片(部),实施面积826.67公顷,农户5358户。经常州市农业委员会评估,朱林镇沙湖水稻万亩示范片、指前镇社头水稻万亩片被推荐为“全省粮油高产增效创建A级片”。
【创新水稻微喷旱育秧技术】 2014年,全市加大水稻育秧“三改”(手播改机播、软盘改硬盘、营养土改基质)技术的推广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研制水稻微喷灌旱育秧技术,制定出技术规程。水稻微喷灌旱育秧技术,利用喷灌系统将传统的秧田育秧转移到不受限制的场地育秧。降低了秧田制作成本,提升了秧田利用率,提升了秧块质量。
【江苏民盟现代农业(粮油)专家到坛调研指导】 5月15日,南京农业大学小麦专家戴廷波教授、水稻专家王绍华教授、油菜专家管荣展教授受民盟江苏省委委托和金坛市政府邀请到坛调研指导粮油生产工作。专家组一行到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进行现场指导,并和与会的种田大户、合作组织代表进行交流。教授戴廷波告诉农户小麦要想高产关键在于适期播种、控制播量、科学施好拔节孕穗肥,同时大胆施用剑叶肥,加上“一喷三防”等措施,小麦基本就具备了高产基础。教授王绍华指出,对于机插水稻而言,秧苗的好坏对产量的高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微喷灌旱育秧技术可有效解决原有水分管理方式存在的不足,在育好秧的基础上,栽足穴数,进行科学的肥水管理也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环节。教授管荣展对针对油菜全程机械化面临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谈了自己的看法,发展机械化是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积极性的唯一出路,在适宜机械化收割的油菜品种选育方面已经取得了进展。
【直溪天湖小麦万亩片实产验收】 5月28日,受省农业委员会委派,由省农委农业局组织,来自省作栽站、扬州大学、省农科院、常州市农技推广中心的7位领导、专家组成的验收专家组对位于金坛市指前镇的农业部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进行实产验收,经过丈量、收割、称重和初步测算,该万亩片平均实收公顷单产超过7500公斤。
【金坛市第二届机插技能比赛】 6月6日,金坛市第二届机插秧技能比赛暨水稻栽插现场会在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举行。各队参赛选手及农林局相关人员、新闻单位等100多人参加活动。来自各个镇(区)及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的7个代表队参加机械调试及田块作业两项比赛。经过裁判员综合评定,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代表队获一等奖。薛埠镇、金城镇代表队获二等奖,直溪镇、朱林镇、指前镇,尧塘镇代表队获三等奖。
【指前建春水稻万亩片实产验收】 10月27日,由省农委农业局局长马德云、省作栽站站长邓建平、博士李杰、省农科院研究员王才林、扬州大学教授戴其根、常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赖清云一行六人组成的专家组到金坛市对指前镇(建春)水稻万亩片进行实产验收。本次验收共测3个点,分别是种粮大户黄春海、张翌的高产田以及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的攻关田,经过严格的测量、称重,初步计算(含水量待测),3块田实收公顷单产均在10800公斤以上,其中公顷单产最高田块突破11250公斤。这也表明,在水稻生育前期气候条件不利、中后期遭遇稻瘟病威胁的情况下,依靠科技是实现高产稳产的有效途径。
【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到坛调研】 1月6日和12月25日,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两次到坛调研农业工作。张桃林先后视察指前镇农业综合服务站、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和建幸农机专业合作社等单位。调研中,张桃林要求金坛市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做好农业科技服务及测土配方肥等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并指出要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业合作社建设。
【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基地】 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位于指前镇建春村,总面积13.53公顷。2014年以金坛市稻麦科技示范中心为平台,设立品种展示区、高产攻关区、技术储备区、新技术示范区等四个主要功能区域。2014年,中心共接待省市县各级专家领导及种植大户的考察、观摩共计60余批次,人员1000余人次。(段云辉)
【稻瘟病防控成效显著】 7~9月,受持续低温、阴雨、寡照的气候影响,水稻田间稻瘟病菌源量充足,8月上旬,几乎所有栽培品种水稻叶瘟均普遍发生,南粳9108、武运粳7号、武运粳24、武香糯8333等较为严重。8月22日,结合全省水稻病虫害防控视频会议的要求,对水稻稻瘟病大流行和防治专题布置用药防治,水稻始穗期用药和齐穗后再用药一次,确保水稻丰产,药种为75%三环唑。由于防治到位,病穗率在3%以下。(李粉华)
【种子管理】 2014年是种子管理“双打”(打击侵犯品种权和制售假劣种子行为)年,春秋季开展全市水稻、小麦及蔬菜种子市场监督检查和抽样,共检测水稻品种(系)20个,其中市场销售7个品种,抽检样品30个;小麦品种10个,其中送省检测6个,抽检小麦品种样品15个;蔬菜种子抽检样品20个。对全市40个专业合作社商品化育供秧用种情况进行监管,育供秧秧田面积56公顷,品种是武运粳23号和武运粳24号,用种量在30万公斤左右。全年核发小麦良种生产许可证7个,繁种面积333.33公顷,生产达标种子150万公斤。水稻良种生产许可证8个,繁种面积260公顷,生产达标水稻良种150万公斤。全市种子经营门店63个,全年销售水稻品种7个,水稻种子60多万公斤,销售小麦品种10个,小麦种子170多万公斤。水稻品种应用主推武运粳23号,示范种植武运粳24号,试种镇稻18号和武运粳30号,糯稻以镇糯19号为主。小麦品种主推扬辐麦4号,示范种植扬麦20。油菜主推宁油16号、试种宁杂1818号品种。(冯俊良)
【耕地质量建设】 配合常州市农业委员会完成金坛市国土局申报的2014年金坛市补充耕地质量评定工作。全市(粮油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现全覆盖,推广商品有机肥6000吨,有机无机复混肥2000吨,冬绿肥种植533.33公顷,稳步提升耕地地力。在朱林镇长兴村、朱林村和薛埠镇下杖村建设实施金坛市2013年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实施面积667公顷,建设资金500万元。金坛市土壤肥料技术指导站被江苏省耕保站和常州市农业委员会分别授予“江苏省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和“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奖”。(沈家禾)
·水产业·
【概述】 2014年,金坛市渔业工作积极转变渔业增长方式,重点发展高效渔业、科技渔业、质量渔业、品牌渔业和合作渔业。全市水产品总产量5.1万吨,比上年增10.9%;总产值20.06亿元,比上年降8%。
长荡湖渔民捕捞 (湖管会 供稿)
加强规划引领。以保证水产品安全有效供给和促进渔民持续增收为中心任务,按照“良种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要求,调整优化渔业产业体系,着力构建一流的养殖业、活跃的流通业和欣欣向荣的观光休闲渔业的产业格局,聘请南京农业大学编制了金坛市现代农(渔)业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明确了下一个五年渔业重点工作方向,着力解决水产主导品种结构过于单一,设施化、信息化水平不高,品牌不响和产业化程度较低等问题。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改造标准化池塘366.67公顷,全市标准化池塘面积比重83.1%;安装微孔管道增氧面积266.67公顷,配备自动投饵机、割草机等渔用机械1000余台,渔业综合机械化水平保持90%以上。通过实施“备案制”省级高效设施渔业项目,新增高效设施渔业面积401.87公顷,全市高效设施渔业总面积5173.33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33.7%。
加强良繁体系建设。河蟹着力建设以长荡湖周边地区为中心的400公顷优质蟹种培育基地,加大河蟹良种引进力度,从省淡水所引进“长江2号”大眼幼体600余公斤,培育优质蟹种2000余万只,投放“长江1号”优质蟹种5242.8万只,成蟹养殖示范面积2220.8公顷;青虾继续加大“太湖1号”青虾原种更新和苗种繁育力度,繁育青虾良种10余亿尾;常规鱼以省级水产良种繁育场为依托,加大四大家鱼、异育银鲫等常规鱼良种更新,繁育各类优质鱼苗10亿余尾。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以创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县(市)”为目标,进一步健全既有金坛特色又符合市场规范的水产养殖标准化体系。2014年制定和修订《“长江1号”河蟹蟹种生态高效培育技术》《循环水池塘河蟹低碳高效养殖技术》《无公害食品“太湖1号”青虾养殖技术规范》《蟹池“155”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操作规范》标准4项,其中省级地方标准1项、企业标准3项。
加强新技术试验示范。积极申报2014年省水产三新工程(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项目,着重开展新技术、新模式的试验示范,进一步提高池塘产出效益。开展“鱼塘稻”种养结合模式试验示范,利用高秆稻根系强力吸收水体和底泥中的氨氮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内部环境,提高蟹虾品质,全市共建设稻蟹、稻虾和稻鳖等稻渔结合模式点5个、面积19.53公顷;开展低碳高效池塘淡水鱼循环水养殖模式试验示范,设置养殖区、净化区和集污区,采取循环微流水养殖,减少病菌滋生,降低水产品病害发生率,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养殖效益,建设示范点1个、面积6.8公顷;开展几丁聚糖投喂试验,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有效缓解河蟹在高温环境下的应激反应,提高成活率,共建设试验示范点12个、面积56.67公顷。
加强水产品质量建设。通过向全市养殖户发放水产品质量建设公开信、水产品质量安全手册并签订水产品质量安全责任状,引导养殖户要强化安全第一的理念、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按标生产和渔药处方制度,规范投入品的使用,全市共发放公开信、质量安全手册1万余份,签订质量安全责任状9000余份;同时大力推进快速检测,加大对以河蟹、青虾、常规鱼为主,兼顾牛蛙、甲鱼等小特品种的抽检力度,共检测样品500个次;接受农业部抽检11个次,省级产地和市场抽检样品79个次,常州市级风险抽样45个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扎实做好病害测报,加大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力度,共检测发病样品83个次,全年无重大疫病。
加强现代化经营。通过出台文件,重点扶持建设10家面积6.67公顷以上、公顷效益15万元以上的家庭渔场和10家运用电子商务、产销额300万元以上的产销一体专业大户,以进一步加大对新型经营主体的培植力度,大大增加了渔农民申办家庭渔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增加了产销大户运用电子商务的积极性,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年全市新申办家庭农(渔)场25家,渔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总数达110家,连接农户7600余户,渔户参合率85%。并积极鼓励开展电子商务、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方式,水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85.8%。全市有超过800吨河蟹通过网上销售远销全国各地,销售额超过1.4亿元。
加强物联网推广。依托市水产技术指导站网站,建立和健全全市渔业资源数据库,为养殖户提供养殖技术共享、渔业企业展示和产销供求信息发布等服务;在巩固提高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常州市直溪镇生态高效青虾产业园物联网养殖系统的基础上,在指前镇高效渔业示范方再建成1个河蟹物联网养殖系统,同时建成2个常规鱼物联网养殖系统,使全市渔业主导品种实现物联网信息化全覆盖。全年为渔业科技入户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发送各类服务信息2万余条,提供技术指导500余次,解答问题1000余个。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可心等到金坛调研】 1月7日,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可心、江苏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张永江一行4人到金坛,重点调研了金坛市3个渔情基础信息采集点工作情况。李可心副站长一行分别查看了儒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直溪青虾水产良种繁育场和金城镇白塔农场采集点,听取了信息采集员工作情况汇报,查看了台账手册填写情况,与采集点养殖户代表进行了详细的交流后,肯定了金坛渔情信息采集工作取得的成绩,并要求基层采集点将工作做细做实,真正做到“记录实时发生,数据科学汇总”。此外李可心副站长一行还来到江苏省金坛现代农(渔)业产业园区查看了水产养殖物联网监测系统,肯定了其在养殖区域运行的重要作用,要求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
【金坛市被授予“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市”】 9月28日,在北京召开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单位、个人表彰大会上,金坛市被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授予“中国河蟹产业先进市”称号。近年来,金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河蟹产业发展,每年拿出100万元重点支持河蟹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良种引进、园区建设、技术推广和品牌营销;同时,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河蟹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先后集成创新和推广了蟹池“631(公顷单产河蟹900公斤、青虾450公斤、其他优质鱼类1500公斤,公顷效益3.75万元左右)”生态养殖模式和蟹池微孔管道增氧、蟹池“155(公顷河蟹1500公斤、青虾750公斤或青虾和塘鳢750公斤(其中青虾450公斤、塘鳢300公斤)、公顷效益7.5万元以上)”生态高效养殖、物联网养蟹等新技术、新模式,获部、省、市、县各类成果奖10余项,为全市乃至全省河蟹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013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0.97万公顷,总产量1.38万吨、产值13.1亿元。
【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被授予“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称号】 按照“机构到位、队伍到位、制度到位、保障到位、服务到位”的要求,金坛市水产技术指导站健全体系,完善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务实工作作风,经省级推荐和专家审核确认,以江苏省第一名的成绩被审核确定为第一批“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4月21日,在全省水产技术推广工作会议上,该站被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授予“全国基层水产技术推广示范站”铜牌。
【金坛市获“全省渔业科技入户工作先进集体”】 金坛市从优化专家、指导员和示范户队伍着手,围绕科技入户主推技术,不断调整养殖结构,改进创新技术环节,促进主推技术优化升级;积极开展现身说法、异地互动,举办省级研修班,丰富培训内容;结合联镇蹲点挂户活动进行入户指导,提供菜单式专家服务,以此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规格型”“单产型”“质量效益型”单打“冠军”培植,树立高产高效典型;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培植活动,培植产销一体专业大户,提升现代化经营水平,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使全市主推品种优势进一步彰显,主推技术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渔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示范辐射效果进一步突显,示范户河蟹平均公顷产1840.5公斤、公顷产值14.99万元、公顷效益8.69万元,经评委考核成绩优秀,被评为2014年江苏省渔业科技入户先进集体。
【长荡湖水庄被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金坛市长荡湖水庄是以水为依托、渔为支撑,将金坛现代旅游文化与水文化、渔文化和乡村文化有机结合,集江南水乡休闲观光、渔业科普教育、名优新品种示范、湿地生态小区和现代综合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基地,水域面积约4.67公顷,建筑以中式徽派为特色,主要建有渔文化广场、长荡湖水庄综合服务大楼、湿地生态小区和长荡湖生态观光渔业科技示范园,能够满足游客“做一天渔家客,尝一尝渔家菜,领略一下渔文化”的需求。12月30日,长荡湖水庄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称号,这是金坛市继常州久红农业生态观光园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第一批)”以来,成功创建的第二个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苏标”牌中华绒螯蟹入选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 金坛市后渎特种水产养殖场有限公司作为新兴的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主要从事长荡湖中华绒螯蟹养殖生产和销售出口业务。公司建成了江苏省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126户蟹农的1200公顷水面开展河蟹标准化养殖,其“苏标”牌河蟹连续获得全国第二届、第三届“中国十大名蟹”桂冠,因其优异的产品质量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产品主要销往上海、北京、香港、澳门、台湾和日本等地。并在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协会举办的2013年度‘双百’评选中获“全国百佳农产品品牌”称号。(罗明)
·畜牧业·
【概述】 2014年,市畜牧系统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规模养殖为重点,生态健康养殖为方向,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规模畜牧业,加强技术服务,全面提升畜牧业发展和动物防疫工作水平,虽然遭受了H7N9禽流感疫情的不利影响,总体上还是呈现出健康稳定发展的局面。
全年生猪存栏14.8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11134头),生猪存栏数同比减12.9%,其中能繁母猪减2000头左右。出栏肉猪17.3万头,比上年减4.9%。家禽存栏689万羽,比上年略增,家禽出栏2580万羽,增9.6%。生猪生产持续亏损。每出栏一头肉猪平均亏损在100~150元之间,养猪行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肉禽养殖走出困境。2014年,金坛市种禽及规模肉禽养殖企业共获得省、市、县级财政扶持资金2155万元。天牧、三德利两大公司实现全年的盈亏平衡。在苗禽生产上,以苗禽生产为主的八达、广大公司损失惨重,累计亏损约4000万元。
动物防疫工作有序开展。全年防疫生猪口蹄疫29.8万头次,猪瘟30.4万头次,猪高致病性蓝耳病30.35万头次;防疫牛口蹄疫0.06万头次;防疫羊口蹄疫1.7万只次;家禽禽流感防疫2915.33万羽次:鸡新城疫2606万羽次。
检疫监督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全市共产地检疫生猪8.97万头;家禽4931.3万羽、苗禽3531.1;屠宰检疫生猪20.11万头,屠宰检疫检出病害生猪302头;围绕动物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全年抽样送省及自主检测共90批次400余份,为全部合格;查处违反《动物防疫法》相关规定的违法案件5起。金坛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组织开展畜禽养殖企业动物卫生风险等级评定试点工作,通过现场指导、监督改进、年底考核打分,获得“良好”等级的企业15家,获得“一般”等级的12家。(杨震俊)
【2个肉禽屠宰加工厂投建】 2014年金坛市畜牧产业化进程取得了重大突破,江苏三德利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江苏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充分利用企业和养禽合作社的龙头带动作用,在朱林镇金西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开工建设了两个大型禽类屠宰加工厂,分别是立华公司投资1亿元的“年产2万吨雪山鸡屠宰及深加工产品”建设项目和江苏三德利食品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年屠宰2000万羽肉鸡及深加工”建设项目。将推进金坛市的肉禽养殖,增强市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后劲,推动畜牧业再上新台阶。
【小反刍兽疫防疫】 2014年,金坛周边突发小反刍兽疫情。市防治员全力以赴,狠抓各项综合措施的落实,不辞辛苦,进村入户开展防疫,完成排查和防控工作。共防疫山羊1.56万只,应免免疫密度100%,全市未发生小反刍兽疫情,确保了市畜牧生产的健康发展。(杨文卫)
·林业·
【概述】 2014年,全市林业工作大力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程,超额完成了省市各级下达的任务指标。全年完成绿化造林面积754.6公顷,其中成片造林432公顷,占江苏省林业局下达全年成片造林任务的324%,完成四旁植树85万株,森林抚育0.2万公顷,农田林网建设0.13万公顷,其中新建农田林网40公顷,全市林木覆盖率超过26%,达到26.02%;新创省级绿化示范村20个,省级森林生态示范村5个,新增绿化面积25公顷,建成公共绿地1.75万平方米,栽植各类树木26.5万株,创建村庄绿化覆盖率平均达到35%以上,金坛市村庄绿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通过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验收,为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2013年冬至2014年春,全市没有发生森林火灾,常州地区第一家森林防火现代化指挥中心竣工投入使用,完成林区道路两侧清杂30余公里、林下可燃物清理面积近400公顷,新添进口风力灭火器10台、灭火弹3000枚、扑火服50套、三号工具300把、水泵3台、喷水器5台。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达333.33公顷,森林病虫害受害率控制在0.2%内,特别在松材线虫病除治上,共完成清理线虫病引起的死松木面积达293公顷,占发生面积的100%,清理出病死树1662株,清理出松材疫木蓄积达89立方米,病枝材送江苏大亚人造板集团有限公司切片处理100.48吨。
全年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6起,其中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毁林案件4起,盗伐案件1起,滥伐案件1起,处罚并教育当事人6名,罚款共计63208元,通过对违法犯罪分子的严厉处罚并追回林地流失,保护了有限的森林资源。
规范伐区作业设计,全年实施森林采伐总蓄积量1476.38立方米,其中非商品材1429.52立方米,毛竹12820根,桂竹1000根。
积极宣传《江苏省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同时根据省、市野保部门的要求,2月28日在茅东林场召开全市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会议。全年新增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2家、办理野生动物经营利用企业7家。3月,成功破获一起在长荡湖毒杀国家三级保护野生鸟类“骨顶鸡”的案件,疑犯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2014年,全市争取到各类林业项目资金1230.97万元,为市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植物检疫】 2014年共签发森林植物检疫证书13731份,木材运输证9037份,森林植物检疫要求书97份。经检疫合格调出各种植物17820万株,其中苗木15200万株;外运各类木材折合材积1030多立方米。未发生错检、漏检事件。
【木材检查】 2014年,全市查处木材无证运输案件50起,积极做到创新案件卷宗,进一步规范处罚程序,加快硬件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安全意识,以人性化执法、亲情化服务为宗旨,使受处罚的单位(个人)心悦诚服,促进金坛市经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马骧)
·园艺业·
【概述】 2014年,金坛市园艺业工作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农业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在“做优水果、做精茶叶、做强花木、做好示范、创意发展”的整体思路下,全体园艺产业从业人员克难求进,减轻了长期阴雨寡照的不利气候对园艺产业的影响,推进了全市现代园艺产业的持续发展,保障了园艺产品的有效供给。
2014年,全市园艺业新增面积为46.67公顷,总数达1.64万公顷。其中,茶叶面积0.27万公顷,蔬菜面积0.33万公顷,花卉苗木面积0.85万公顷,水果面积0.18万公顷,食用菌127万平方米。高效设施农业新增面积340公顷,总数达7000公顷。全市园艺业实现产值12.6亿元,比上年减0.9亿元,减6.7%。全市休闲观光农业点(包括农家乐)共69个,全年共接待游客225万人次,比上年增加5万人次,接待游客收入(包括产品销售)4.96亿元,增1.2%。园艺业虽然受不利气候和市场因素的影响,主要园艺作物的产量和产值比上年有所减少,但是,市园艺从业人员积极推进园艺重点技术创新,使得金坛市园艺产品的品质得到明显提高。积极推进园艺品牌的建设,生产的园艺产品在各项评比中荣获大奖。积极推进休闲观光农业提升,围绕“春赏万花、夏采果,秋品湖鲜、冬养生”,在不同季节和节假日推出旅游线路,使得休闲农业与产业的关联度得到进一步加深,增加了产品的销量与附加值。全市园艺整体质量保持上升趋势
【金坛葡萄获“中山杯”葡萄评比特等奖】 8月6日,在江苏省园艺技术推广站、江苏省园艺学会、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江苏省葡萄协会联合举办,灌南县人民政府具体承办的江苏葡萄“三品”发展经验交流会暨中国南方“中山杯”葡萄评比活动上,金坛一品果品专业合作社选送的“夏黑”葡萄获得特等奖。全市选送的样品共获得金奖五枚,银奖七枚,为历年葡萄评比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金坛在常州市创意农业大赛中获奖】 由常州市农委与常州晚报联合主办,常州市休闲观光农业协会、常州市广视传媒有限公司、江苏上游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2014年常州市创意农业大赛”活动中,金坛获区域景观创意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活动创意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创意农业大赛征文一等奖1个;鼓励奖8个,为常州最好成绩。
【在江苏省首届手工茶炒制大赛上获奖】 2014年,在江苏省茶叶协会、茶叶研究所联合举办的江苏省手工茶炒制大赛上,金坛市三名参赛选手全部进入前八名。金坛市桐春源茶业有限公司姚夕妹获得扁形茶炒制第二名,获二等奖。茅山青峰茶叶有限公司许巧云获三等奖。
制茶 (市旅游局 供稿)
【市参加“陆羽杯”名特茶评比】 2014年,在第十五届“陆羽杯”名特茶评比活动中,市选送茶样30种,其中鑫品牌金坛雀舌茶、露源牌金坛雀舌茶、露源牌茅山青锋茶、天壶牌金坛雀舌茶、金鹿牌茅山青锋茶茶样获特等奖;晶翠牌金坛雀舌茶、石马牌金坛雀舌茶、石马牌茅山青锋茶、秦汉相府牌相府白茶、神麓牌金坛雀舌茶、鑫品牌金坛红、双墩头牌金坛雀舌茶、碧云牌碧螺春、麓雨牌金坛雀舌茶茶样获一等奖。农林局获优秀组织奖。
【第二届“华罗庚杯”名特茶评比】 2014年,金坛市第二届“华罗庚杯”名特茶评比共有19个企业选送茶样30种,经省茶叶专家评审,6种茶样获特等奖,10种茶样获一等奖,14种茶样获优质茶奖。获特等奖的分别是:鑫品牌金坛雀舌茶、露源牌金坛雀舌茶、露源牌茅山青锋茶、天壶牌金坛雀舌茶、金鹿牌茅山青锋茶。获一等奖的分别是:晶翠牌金坛雀舌茶、石马牌金坛雀舌茶、石马牌茅山青锋茶、秦汉相府牌相府白茶、神麓牌金坛雀舌茶、鑫品牌金坛红、双墩头牌金坛雀舌茶、碧云牌碧螺春、麓雨牌金坛雀舌茶。
【金坛兰花展风采】 在2014年第二十四届中国兰花博览会上,金坛兰园选送的“紫气东来”获金奖;在江苏省2014年惠兰展上,金坛兰园选送的“龙城虎斑”获金奖。(徐蕊)
·农业机械化·
【概述】 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41.45万千瓦,共落实国家和省级补贴资金516.71万元,补贴农民及合作组织571家,补贴各类机具811台(套)。
农机装备水平。新增高速插秧机28台,育秧播种流水线10台,联合收割机32台,大中型拖拉机83台;与大中拖配套的秸秆还田机械107台,复式谷物播种机54台,粮食烘干机26台,动力植保机械89台,高效设施农业装备增加800余台套。
农机技术推广。全市机插秧总面积1.78万公顷,机插秧率92%;完成麦、稻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面积1.808万公顷,还田率52.16%;小麦机械化复式条播面积0.4万公顷。成功推广插秧施肥一体机、水田开沟机、秸秆粉碎机及林果茶生产机械。
农机组织化建设。全市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2家,新(扩)建机库7个,具备耕、种、管、收一条龙作业服务能力的合作社18家,拥有谷物烘干服务能力的合作社14家,拥有完整稻米加工产业链的合作社8家。评定常州市级5A农机合作社7家、4A级农机合作社7家、3A级农机合作社9家。新增二级农机维修点1个,三级农机维修点3个。
农机安全监理。全市新注册登记联合收割机34台、大中拖85台。完成各类机械年检2928台,其中,变型拖拉机143台、收割机138台。
·农业综合开发·
【概述】 2014年,全市共立项实施各级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共19个。其中国家级项目10个(包括土地治理项目4个,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6个),省级丘陵山区开发项目6个,常州市级高标准农田项目3个。全年争取各级各类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常州市级以上财政无偿资金4295.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905万元,省级财政资金2190.75万元,常州市级财政资金200万元)。比2013年增加159.75万元。
全年项目累计总投入8300余万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5135万元,项目单位自筹资金3160余万元。通过项目建设建成高标准农田1533公顷,建成高效农业示范基地500公顷。项目区共修筑硬质道路37.9公里、支路砂石路60.92公里,衬砌沟渠92.67公里,新建电站35座,扩建水库及蓄水塘坝24座,桥、涵、闸等配套建筑物3832座,单体、连栋设施大棚13874平方米,加工车间1906平方米,仓储1600平方米,茶叶加工、包装生产线2条,发展喷滴灌26公顷,新发展茶园、果园、花卉苗木90公顷。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7个、合作社5家。(史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