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
  • 民政工作
  • 老龄事业
  • 民族、宗教事务
  • 关心下一代工作
  • 慈善事业

民政工作

【概述】 2013年,全市民政工作围绕实施“民生幸福工程”和“社会管理创新工程”,发挥民政在社会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社会保障和救助。农村五保,2013年1月1日起提高全市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从5200元/人/年提高到6200元/人/年,分散供养从4200元/人/年提高到5200元/人/年,综合年标准为5877元,高于省定40%的比例标准357元。全市共有农村五保1917人(其中:集中供养1299人、分散供养618人),发放五保供养经费1126.98万元,集中供养率为67.8%。指前镇敬老院院长王锁英获得常州市第三届“十佳孝星”的称号。城乡医疗救助,全市资助参保12595人,参保率100%,资助参保125.98万元。医疗救助1757人次,支出困难群众医疗救助金309.3万元,救助金额平均达到1760元/人次,超出省平均水平近1000元。残疾人生活救助,保障重残对象2476人,发放保障金1188.49万元;保障特殊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城市对象17人,农村对象301人,共发放保障金78.147万元;保障低保家庭中重度残疾人补贴城市对象110人,农村对象378人,共发放保障金18.79万元。慈善救助,组织实施第12个慈善周活动。全年募集善款1684.6万元。实施春节送温暖、常年应急救助孤儿生活救助等十大救助项目,发放慈善救助资金1465.8万余元,受助困难群众达1万人(户)。其他专项救助,实行节日普慰问制度,元旦、春节期间对城乡低保对象按照每人城乡低保全额标准、五保每人600元标准、边缘困难群众家庭每户1000元标准发放节日补助,共发放各项救助资金 1808.85万元。教育救助746人,共发放资金144.81万元。尊老金平均月发放1.63万人次,全年发放资金1151万元。此外,对大集体定补和社救定补等对象也进行相关救助。防灾减灾,与金城镇春风居委会、开发区上泗庄社区联合举办第五个国家“防灾减灾日”活动;全年发放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共33万元。

  社区建设和民主管理。按照省和常州市关于加快和谐社区创建要求,深化和谐社区创建;加快城乡社区综合管理和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举办全市性的村(居)、社区建设成员单位信息员、公益性岗位选拔人员培训班。召开第四届社区居委会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会议,部署两委换届工作。组织开展第四届书香社区读书月活动,举办“社区大家乐”——创和谐社区文艺演出,进一步增强社区文化氛围。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创建省级城乡和谐示范社区分别为10个、85个。华胜社区顺利通过常州市评估组的考核验收,成为全市首个“常州市五星级和谐社区”。开展基层社区村(居)合一管理模式调研,探索基层组织管理新机制。

  双拥优抚安置。开展走访慰问东西南北金坛兵、节日走访慰问驻地部队、师职以上现役军官父母、扬州五台山复退军人精神病人和优抚对象住院人员等活动。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活动,累计投入资金200万元,为部队办实事10余件。组织开展军地共建道德讲堂4期,顾锁保70年照顾无名烈士墓事迹继被央视报道后,被授予第四届江苏省“道德模范”称号。落实自然增长机制,对重点优抚对象的定期抚恤补助标准按上年全市人民生活水平进行调整。全市优抚对象定补人员计4495人,累计发放各类补助经费2600万元。做好老复员军人立功金、90岁重点优抚对象、长寿金重点优抚对象孤老金发放工作;解决重点优抚医疗难问题;加强优抚定补对象数据录入,进行入户调查、身份信息采集和数据更新工作;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列入财政转移支付,年底一次性兑付。对现役军人发放一次性立功荣誉金20.7万元,共186人。做好新形势下安置培训工作2012冬季退役士兵277人。参加短期培训224人,全员参训率为82%,全年拨付退役士兵培训经费104.85万元。组织开展省级双拥模范城“四连冠”迎检工作,顺利通过省考核验收。

  社会福利事业。组织召开部分福利企业厂长座谈会,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全市共有福利企业55家,完成销售16亿多元,新安置残疾人98名,总计安置残疾人1686人。全年销售彩票9975万元,其中电脑票销售5242万元(含快三),中福在线销售3900万元,刮刮乐销售833万元。销量同比增长7%左右,彩票市场份额57%,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级市20强。开展金坛市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活动,对居家养老、社区建设、群众救助及残疾人康复等18个公益项目实施资助,资助资金1000万元。

  社会事务管理。以“民间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配合组织、纪检、人事部门巩固和完善政会脱钩工作;积极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切实做好2013年“政会”实质性脱钩的具体工作。努力抓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支持全市各种公益创投有序开展;全面开展对全市民间组织的年度检查工作;加强对民间组织(敬老院、幼儿园等)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加强地名审批管理,2013年,全市新增补更楼街路牌200余块,楼幢牌300余块,门牌2250余块,完成30余个社区地名标志的现场踏勘和资料核对。命名住宅小区、商业广场名称18个,道路名称56个。根据全市新一轮区域优化成果,筹备编撰出版新版《金坛市行政区域地图》和《金坛市城区图》。围绕地名资料的开发与应用,完成《中国政区大典》金坛卷有关词条的编纂、整理和汇总上报。开展界线联检,创建平安边界,重点做好2013年度锡常线金坛宜兴段界线联检工作。

  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办理结婚登记6618对,结婚率达172.6%;离婚登记1381对,离婚率达35.8%;补证2008对,婚检率90%以上。收养登记受理38件,办理32件,登记合格率100%,建档率100%。

【城乡保障一体化】 探索实施城乡保障一体化。实现城乡低保保障标准一体化,低保月标准提高到420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133户,10279人,发放保障金3175.5万元。实施退役士兵经济补助金标准城乡一体化,安置标准达3.3万元/人,发放2012年经济补助金999.9万元。

【创新居家养老运行模式】 加快养老机构床位数建设,做好居家养老工作。养老机构床位数新增26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机构养老床位数达30.2张。新建农村村(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6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1个,省级农村关爱老人之家3所,城市小型托老所1个。以老年协会为主体,实施老年协会与居家养老“二合一”模式运行居家养老工作,在2013年常州市局“学习先进找差距,争先进位谋发展”主题活动中,“我市争创居家养老模式省级标杆”课题被列入重点推广项目加以推进。相关经验被《江苏民政》、常州市委《快报》刊登。指前镇东浦村老年协会会长吕余炳获评“全国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和谐社区创建】 完善城乡社区平台建设。截至年底,有95个农村社区、13个城市社区建成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达标率分别为97%和60%。城乡和谐社区达标率分别达80%和85%,城乡“一委一居一站一办”覆盖率达100%,城乡社区网格化、信息化覆盖率达100%,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达标率100%。

【社会组织建设】 2013年,召开全市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推进大会,部署推进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进一步做好社会组织登记备案数省级达标工作。新增注册登记社会组织数24个,累计登记数达289个;全市社会组织登记备案数1233个;全市社会组织(注册登记加备案登记)1552个,在93个村,27个居委会中,按照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县(市、区)的标准(社会组织:城市社区6个,农村社区4个),已全部达标。

【行政村(社区)区域优化】 自2013年8月15日开始,全市开展新一轮行政村(社区)区域优化工作。以村级规模调大、经济实力调强、班子结构调优、运转成本调低、服务水平调高为原则,充分征求村民意见,尊重群众意愿,重点对总人口在2500人以下的村进行区域优化。主要采取三种合并模式:一是区域型合并模式。充分考虑村的地理位置、地域分布、历史沿革、群众生产生活习惯、民风民俗和人文特点等因素,将地域相近的村合并,逐步建成中心村。二是带动型合并模式。打破地域界限,先进村、经济强村示范带动,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逐步进行合并。三是互补型合并模式。根据实际情况,将在劳动力、资源、产业等方面具有互补优势的村进行合并,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农村资源效益,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共涉及居民99182户,同意并签字的有82153户,签字率达82.8%。通过优化合并,将原先的21个社区增加到27个,将原先的157个行政村优化到93个,优化率为39.5%,人口规模在3000人以上的村有63个,占总数的67.7%。其中人口规模最大的是金城镇元巷村,人口8403人,最小的是薛埠镇下杖村,人口1321人。新一轮的行政区域优化合并,给全市基层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

【制度建设】 出台《金坛市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针对进不了低保、又不符合大病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按照最低300~3000元的标准给予救助,全市共临时救助191人,救助资金80万元;出台《关于加快我市老龄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从制度上具体分类落实了老年服务机构扶持政策;在全省率先出台《金坛市养老机构设置暂行规范》《金坛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暂行办法》《金坛市养老机构分级护理服务暂行规范》及《金坛市养老机构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讨论稿)等系列管理制度;出台《金坛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免除办法》并予以实施。

【重点项目】 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开工建设;实施农村敬老院的3年升级改造工程,投入建设补贴资金100万元;推动全市敬老院“三有三能六达标”(敬老院的每个房间或套房内有卫生间、有保暖降温设备、有电视机;老人不出院能洗澡、能看病、能康复娱乐;消防、卫生、环境、五保老人供养标准、管理服务人员配比、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待遇达到民政部和省政府提出的基本要求)建设,农村敬老院硬件实施水平和整体保障能力有较大提升;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127户。其中新建75户、修缮52户,保障资金77.4万元;常州市虚拟养老金坛分中心筹办完毕并通过验收。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