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2013年,金坛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围绕“脚踏实地,强化基础,精细管理,打造人民满意城管”总目标,以制度化、网格化、人性化、一体化、数字化促进管理精细化、法制化。
【市容管理】 调整网格巡查力量和处置力量,组建机动力量,将日常管理与突击整治相结合,有效处置单个力量无法解决的问题;推出网格管理联系卡,发放手机巡查终端;加大考核力度,跟踪考核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加大成倍扣分分值;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优化城区马路市场、农贸市场、花鸟市场、校园周边等环境秩序。全年共查处各类市容案件253起,罚款86718元。
【“931”工程】 开展“931”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即“九整治三规范一提升”(整治城郊接合部、城中村、棚户区、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城市河道环境、低洼易淹易涝片区、建设工地、农贸市场,规范占道经营、车辆停放、户外广告设置,提升城市长效管理水平)。成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于城管局;开辟翠北路疏导点,容纳300余摊位;绘制城区临时西瓜疏导点和烤红薯疏导点,提标改造大统华等重要节点的便民服务点,加强规范管理;完成编制《金坛市高速公路及省道沿线高炮广告设置规划》,重点整治未经审批、长期空白闲置、设施陈旧破损、严重影响市容和安全的广告设施;牵头更新市区23处(新增7处)邮政报刊亭和42处早餐车;配合住建、城区部分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单位对文荟苑、文萃苑、八角井小区、仓房小区等33个老住宅小区实施环境卫生整治。
【规划管理】 完善长效化标准和负责人制度,完善规划执法“三三三”机制,立足于“早”,重点控制待拆迁区域;将市容网格考核模式推广至规划,按村委会(居委会)划分规划区域和小区网格,将中队长、副中队长、正式队员、协管员按比例挂钩,每季度考核一次。全年组织强拆34起,强拆面积973.96平方米;规划控制自拆180起,自拆面积4212.23平方米,巡查制止违建629余起。
【环卫基础设施建设】 出新改造市区河滨新村、金东街、虹桥小区、南新桥、八角井巷、嘉乐大酒店旁、生资公司旁7座公厕。完成金坛市(沈渎)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和生态修复项目地形测绘,取得项目建议书批复和可研报告批复。完成城南中转站前期准备工作,取得施工许可证。
【环境卫生管理】 重新编制招标道路拦标价,规范环卫作业市场化准入条件、竞争规则、监督管理;在城区47个小区推广装潢垃圾袋装化和定点存放,统一清运、集中消纳;核发建筑垃圾处置证和清运证1265个、店面装修行政许可246件;调整道路冲洗作业时间为夜间9点至次日凌晨1点,提升保洁质量;拓展牛皮癣清除范围至68个社区;开展垃圾处置费返还工作,共收取垃圾服务费144.16万元,垃圾处理费686.68万元,返还垃圾处理费48.22万元。城区日清扫面积391.36万平方米,其中日机扫道路面积237.66万平方米,绿岛、绿化带保洁面积283万平方米。全年共清运生活垃圾9.4万吨、清运粪便1.1万吨。
【数字化城管建设】 修订考评细则,增强一、二级平台监督指挥功能。全年共受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37253件,其中公众举报案件881件;立案34714件(其中事件33466件,部件1091件,现场考评立案157件)。应结案34597件,按期结案32073件,结案34282件,按期结案率92.7%,结案率99.09%。加强各联动单位的协调、联系,密切关注相关部门案件处置情况,通过数据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全年共同意延时866件,回退966件,缓办15件。
【示范路创建】 开展创建专项清理和整治,完善一户一档资料和市容环境卫生责任书,统一增补门牌号码,采用定人定岗定责方式落实长效管理。东环一路、西城路创成“常州市市容管理示范路”,西环一路、华阳南路创成“常州市市容管理达标路”;指导各镇开展示范路和达标路创建,评选薛埠镇百花东路、儒林镇西街为“金坛市市容管理示范路”,薛埠镇百花西路、指前镇社兴路、朱林镇文化路为“金坛市市容管理达标路”。
【重心下移】 7个镇(区)派驻执法中队挂牌成立,开展与城区中队结对共建活动,制定和健全镇(区)派驻中队工作例会制度和目标考核办法。完善14个社区城管工作站建设,加强与居委会信息衔接和各辖区物业管理衔接。统筹城乡环卫管理,完善“组保洁、镇收集、市转运、市处理”收运处理模式,采用暗查、明查和联查方式,每月考核、通报,每季兑现。
【队伍建设】 坚持“1+1+1”培训机制,对平台操作员、监督考评员、执法队员采用集中授课、夜学等形式,不定期开展基本业务技能培训、法律培训等教育培训,不定期组织业务考试。开展“五走进,五听取”、结案后走访服务、廉政教育、执法人员作风纪律教育整训、百姓体验城管、环卫技能竞赛、城管系统好人事迹宣讲和“学法律、会说理、能办案,争当执法能手”等活动。强化人文关怀,为环卫临时工免费体检,为符合条件的临时工缴纳五险,为65周岁以下一线环卫工人提供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陈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