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3专题 > 勇挑“新能源之都”大梁 > 工作部署 > 内容
内心情感同城(2):以人才“密度”撬动创新“高度”
  信息来源: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5-10-18 【打印】 【字体:

撤市设区10年来,金坛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近2.7倍。数字背后,是金坛坚持人才引领创新发展战略的坚定步伐。

走进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杨卫康正带领团队专注地调试自主研发的合成仪。2023年,他从江南大学博士毕业后来到金坛,3年间,其团队在生物法合成技术上取得阶段性突破,并推动技术产业化。杨卫康还入选2025年度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及江苏省“双创博士”。

截至目前,金坛已有1688人申领“金沙英才卡”。购房与租房补贴、子女入学绿色通道、科研经费配套等政策,为人才解决了后顾之忧。

河海大学常州校区研究生墨菲,刚到金坛就实现了“拎包入住”。

同样在人才公寓安居乐业的,还有中策橡胶(金坛)有限公司的员工们。企业于今年4月底投产,5月员工集体入住金科·创智水都人才社区。

“人才密度”决定“创新浓度”,进而影响“产业高度”。10年来,金坛保障性租赁住房保有量23300套,以最大诚意、最优资源和最暖服务托起人才的“安居梦”。

校地联动是金坛引才的重要途径。金坛紧扣产业与企业需求,开展现代学徒制、订单班、冠名班等项目33个,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9个,全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3.9万人。同时,全区有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8家,设站单位总数达21家。

金坛区人社局人才开发科张卫全表示,区人社局将以产才融合、精准赋能为导向,持续做强“智荟金沙 才遇未来”引才品牌,精准策划系列引才活动,大力引进产业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确保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同时落实好生活居住双资助、博士后资助、技能人才资助、金沙英才卡等各类人才政策,为区域发展注入持久人才动力。

随着“五新产业”发展,全区每年新增各类人才1.35万人以上,35岁以下青年人才占比超62%,高技能人才密度持续上升,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达1350人,较“十三五”末增长18.9%。

金坛区委人才办李鹏旭介绍,下一步,金坛以政策创新、平台升级、要素重构为锚点,持续健全“生态、计划、平台、服务”四位一体人才工作新格局,积极衔接融合上级人才政策,升级“新时代‘金沙英才计划’”1+X政策,持续推进链式整合、场景驱动、生态共建,打造特色新能源产业人才集聚区,布局储备未来产业人才,提升城市竞争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