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上午,政协常州市金坛区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们带着一份份充满诚意的提案建议,怀揣满腹热情和良策向大会报到。在接下来的几天会议中,他们将积极建言献策、传递民情民意,把更多基层声音和群众热盼带到会上,用实际行动扛起政协委员的使命与担当。
增强经济发展“硬支撑”
2023年,金坛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五大行动”,勇当“两湖”创新区主战场,争做“新能源之都”主力军,推动经济再加速、能级大提升、生态大改善。政协委员们时刻关注全区经济发展情况,围绕招商引资、吸引高层次人才等方面提出建议。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陈东栋提出,希望政府出台更多相关政策,吸引在坛大学生毕业后留坛创业就业,既能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又能助力金坛企业快速发展,实现双赢。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王国政表示,消费日益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其中食品消费对于经济发展起着重要带动作用。期待相关部门加强食品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招引食品行业上下游企业到金坛投资兴业,促进多方受益。
产业振兴,人才先行。2023年,金坛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引进各类人才1.45万人,筑牢人力“蓄水池”,推动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区十一届政协委员李梦林表示,希望在政府支持下促进人力资源公司与企业通力合作,做好人才引育工作。
以“小切口”持续推动“大民生”
2023年,金坛聚焦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在件件实事中惠民生,在点点滴滴中暖民心,努力解决民生领域焦点、难点问题,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作为群众代言人,政协委员们关注民生,带来关于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提案。
居住环境改造提升是关乎千家万户的重要民生工程。2023年,金坛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精致推进宜居农房建设,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市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区十一届政协委员韩小燕建议对老旧小区进行智能化改造提升,优化布局新能源充电桩车位,联通智能物业物联网,进一步提升社区环境与居民生活质量。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李志豪带来的提案与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及农村养老问题有关。他希望政府进行合理规划,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得更细更精准,同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保障体系,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福利待遇。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金清认为,区公交总站服务配套设施仍需完善,希望相关部门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候车环境,提升群众出行体验。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朱瑜建议相关部门成立心理辅导室,为有需要的群众提供一系列专业心理辅导服务。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2023年,聚焦“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金坛坚持以一流标准加快农业强区建设,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试验行动,创新实施“310”工程,构建“2+20+200”乡村建设三级网络体系,农业产业生机盎然、乡村环境优美宜居、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绘就出“新时代鱼米之乡”的优美画卷。政协委员们心系农业农村发展,围绕乡村振兴、三产融合提出建议。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赵云飞关注茶产业发展,提出有关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三茶统筹”的提案,立足金坛茶叶现状,对金坛茶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孔锡生认为,每种特色农产品都是地方特有的农业文化,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应深入挖掘农产品文化价值,赋予农产品更多附加值。
促进文体旅融合发展
金坛山水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2023年,金坛创新工作举措,统筹推进文化和旅游全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们重点关注金坛旅游业发展和传统文化传承,提出宝贵意见。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王伟带来的提案与传承传统文化、振兴金坛锡剧有关。他建议政府出台举措支持传统文化传承,培养专业戏曲人才,开展“戏曲进校园”等活动,从娃娃抓起,传承金坛锡剧。
区十一届政协委员孙文春认为,整合现有场馆设施资源,优化运行方式,加大产品创新力度,积极举办有影响力、具有金坛特色的气排球赛事,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