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23专题 >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红色基因 > 先进典型 > 内容
在红色的土地上接力担当——王娟
  信息来源:区妇联 发布时间:2023-04-21 【打印】 【字体:

战争年代,无数的革命女性用鲜血和生命留下了红色印记。新的时代,同样有许多的优秀巾帼薪火相传,用青春和芳华续写着新的红色篇章。金坛区朱林镇黄金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娟,就是其中的典范。

1997年,20多岁的王娟姑娘从盱眙嫁入金坛黄金村。交通闭塞,村子贫穷,环境冷落。然而,这片曾经洒满革命鲜血的土地,却让王娟产生了深深的爱恋和强烈的信念:我们这一代人,要传承先烈遗志,用幸福家园的创业告慰前辈!

从此,王娟开始奋发的学习,她上夜大、读电大,通过自学攻读了财务和电子专业。2006年,黄金村村委公开招聘人才,王娟入选成为黄金村脱贫创业的一名骨干。

当时的黄金村,人均收入不足1700元,整个村除了田地,几乎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资源。为了彻底改变黄金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老书记严清华领头创办了有机稻米合作社。以村集体创办合作社,这在当时还是全区首创,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面对重重困难和挫折,王娟义无反顾,并向党组织郑重提交入党申请,于2008年10月正式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在老书记的带领下,王娟以巾帼党员的风采一路拼搏。2008年,黄金村继成功探索了有机稻米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后,又创办农地股份合作社,流转了村里的3400亩耕地,建立了有机、绿色稻米栽培基地和节水育秧套种蔬菜基地。不久,“黄金村”域名注册商标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批准,“黄金村”牌软米让村里第一次有了经营性收入。

在此基础上,王娟又尝试开发软米粉,提升软米的附加值。那时候,每次去远在江西的米粉加工企业,王娟都会随车前行,全程监督生产,以确保软米粉的品质。为了便于开发稻麦深加工产业,2013年,村里创办自己的现代化稻米加工基地,建成了一条年产1000吨即食型方便米粉的生产流水线。

长江后浪推前浪,薪火相传有担当。2013年9月,王娟当选为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从老书记严清华手中接过了乡村振兴的“接力棒”,她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和挑战更大了。为了把黄金村产业发展的好态势继续保持下去,在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路上走的更远。除了即食性软米粉之外,王娟带领村民们又陆续开发出有机软米、红黑紫绿天然彩色稻米、即食原味型有机米粉等14个特色农产品。

有了好的农产品,还要有好的销售渠道。多年来,王娟在带着产品跑南京、上海、深圳等地市场的同时,引领村民们在淘宝、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上开设了几十家网店,已形成了固定客户、农民经纪人、电商营销、专卖店经销的多元化渠道,为农产品销售撑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如今,黄金村从年收入2万元发展到520万元,固定资产从9万元增加到3100万元,人均收入从不足2千元增长到2.58万元。一个原本远近闻名的省级贫困村,已经建设成为“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示范合作社”。

王娟,凭着她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在红色的乡村土地上,用青春和芳华续写了新的红色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